1997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请注意隐性浪费
张黎洲
有关部门的几次民意测验显示,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奢靡浪费,特别是隐性浪费。
所谓隐性浪费是相对于明显违反纪律和规定的、不易被人觉察的浪费。据有关方面透露,“吃掉”财力最多、最让财政头痛的有三件事,就是“人”、“车”、“会”。这当中,隐性浪费恐怕就不少。以“车”为例,现今机关单位购车用车,大部分确属工作需要,领导干部用车倘若没有违规超标也是属于正常的,不能笼统称之为隐性浪费。但据新闻媒体披露,去年全国新增轿车的购车养车费用高达七百亿元,差不多是“京九”铁路投资的两倍。如再加上原有轿车的开支,费用更多。公车越买越多,开销越来越大,管理不严、养护不善造成的浪费越发严重,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再说,机构膨胀,人员超编,人浮于事,“人头经费”以及住房、看病、福利等耗费不小。上上下下过多、过滥、过大、过长的会议花去不少财力,某些会议还时兴用各种名目“搭车”搞旅游和吃喝,会议费在某些地方直线上升,其中无谓的浪费不是个小数。除“人”、“车”、“会”之外,只要认真查查,大大小小的隐性浪费还有不少。怪不得,“八五”期间全国机关行政经费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一,许多单位还叫经费不足。
明显的浪费要制止,隐性的浪费也要反对。对于用公款吃喝玩乐一类明显的挥霍行为,我们已经明令禁止,各方注重有效监督,尽管要得到遏制仍需时日,可是毕竟引起了重视。比较起来,对于种种隐性浪费,就不能不更令人担忧。一般说来,隐性浪费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它造成的浪费,往往是潜在的,不易被察觉。二是这种浪费大都经过合法程序,办过合法手续。在“合法”形式下的浪费,上头不会管,外头不便管,内部不敢管,存在着任其发展的危险。有时,进人、购车、开会明明已过多过滥,还被视为是“事业发展、工作落实的需要”。三是有些干部认为这种浪费不算什么大问题,满不在乎,增加了整治的艰巨性。
有人说:“明的浪费好治,暗的浪费难查。”正因为如此,防止和克服隐性浪费,唤起人们对其警觉,非常必要。既要进行思想教育,又要加强舆论引导,还要施行必要监督,否则,这种危害不亚于显性浪费的现象就得不到有效遏制。


第4版(要闻)
专栏:

  走向新世纪
——上海市文明小区巡礼之三
本报记者董宏君
世纪之交,上海人的脚步每一天都不同寻常。
(一)形成一种富于现代理念的市民意识
在上海采访,有两件事印象最深。一是1993年底上海市组织了规模宏大的“百万市民看上海”活动。这一活动至今仍方兴未艾。上海人对此事的热情超乎寻常,“郊区农民看上海”、“大学生看上海”、“静安人看上海”,一发而不可收,参加人数超过百万。二是1995年6月2日,《解放日报》在一版发表了一封由许多读者来信汇编而成的公开信。信中列举了上海市公共场所常见的不文明现象,呼吁对全市市民展开行为规范教育。同日,上海市集中群众建议,提出“七不”规范,它包括市民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绿化,不损坏公物,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脏话粗话。”
这两件事非同一般。因为一向“各管各”的上海人变得不那么琐琐碎碎了,他们的胸襟中不但热情地装进了大上海,而且还对自己举手投足间的不和谐也开始了自省。
林林总总的街头广告中有这样一些清新爽目的宣传栏,那是上海人的自我提示:“让上海的环境更优雅我为上海做点什么?”、“让上海的道路更畅通我为上海做点什么?”、“让上海的绿化更茂盛我为上海做点什么?”……
“我为上海做点什么”成为上海市民自觉不自觉的意识。
买一个“袋”:1982年,当一千多户居民从四面八方迁入黄浦江畔的华江小区时,也带来了许多旧家具和瓶瓶罐罐,这些用不着、丢掉又可惜的东西曾长期占据了楼组的公共部位,还有一些居民将一些不文明的陋习也带进了小区。道路上乱倒的垃圾不但让路人皱眉,华江人自己也觉得脸红。1993年,华江小区开始了脱胎换骨的转变,院墙、道路、大门、垃圾间、垃圾箱……处处都开始了整治。从此不但道路整洁、楼组清洁,绿化面积也大大增加。然而,随后实行的生活垃圾袋装化却让居民们有些疑问了:“倒垃圾还要花钱买个塑料袋?”、“垃圾还要分类装?”……
华江人最终还是买来了一个个塑料袋,也体会到了生活垃圾袋装化的好处。
添一抹绿:在人口稠密的上海,绿色已被挤得越来越少。人人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见缝插绿,支援小区“购绿、植绿、护绿”,如今已成为文明小区居民自觉的意识。当一些居民从最初对居委会干部为开展家庭“养花护绿”而送到家中的盆花不以为然,甚至你前脚“送花上门”,他后脚“请花下楼”,到自己花钱买树种树并主动地用绳子将公用绿地圈起来自觉认养、保护,从公共意识到公益心,绿阴掩映下的上海人正一步步地走向自己心灵的绿洲。
签一个名:当沈毓敏、杜阿莲两位老阿婆打扮得整整齐齐,走到静安区南京西路的“迎接香港回归加快城区文明建设万人签名”的长幅前工工整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时,尽管那六个不起眼的小字立刻被淹没在众多的人名中间,但她们安详的神情依然透出一分主人的骄傲。她们说:“我们的小区已经是文明小区了,我们老百姓更要作文明市民。”
(二)营建具有东方文化氛围的人际关系
在每一个古老的里弄,上海人也许仍恪守着上海式的生活方式,但是,“老死不相往来”已成为历史,上海人正超越狭隘的亲情、人情等关系,走向更大的人际互动。
对于住在延吉新村三村的聋哑人陈庆斌来说,尽管上班路途很遥远,多年来他却极少迟到。为什么?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准时的“闹钟”——楼组长李桂英,不论酷暑严寒,每天早上6点她都要爬上四楼叫醒陈庆斌。
而每当晨光初洒车水马龙的街头,杨浦区定海路街道的几位老妈妈就已准时来到25路、77路、28路车站,她们把一个个下车的盲人搀扶着送进位于海州路的上海低压电器五厂。然后,这些老妈妈才回到胡家宅居委去上班。9年来,她们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
在上海,互帮互助,扶贫济困成为广大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许多市民主动到市福利院领养孤儿,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吸引了130多万人参加,而上海各界为“希望工程”捐款已使贫困地区上万的失学儿童返回校园,并使2000多名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大学生获得了资助。
住在闸北区大宁路街道上工小区350弄31号楼的居民,即便是全家外出,也不必担心家里可能发生“意外”。因为这个楼组内早就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谁家出差前,都把自家钥匙留在楼组内。那个夏末秋初的早晨,一夜的暴雨使住在一楼的余教授很不安稳。细心的他突然发现房间的内墙顶有流下的水迹,立即断定,“不好,楼上漏水”。他连去了数家,发现问题出在三楼潘家。潘家全家外出,好在留下房门钥匙,进屋一看:屋内已是“水漫金山”,原来是淤积的泥沙将落水管的口堵住了。疏通了水管之后,大家又帮着潘家排水、通风、擦干家具。
这里的居民都说,我们关了门是一个个“小家”,开了门就是个“大家”。而楼组内不管处理什么事情,还真像一个大家庭。前两年,楼内电力不足,每到夏季,各家都自觉错开时间轮流使用空调。有一年夏天,501室有产妇“坐月子”,对门502室的金家不仅停用了空调,还将电热淋浴器临时改成煤气淋浴器。
真情换真情,真心恋真心。在上海住房依然被居民视为生活中头等大事的今天,徐汇区田林街道却有一户居民,仅仅因为他不愿意离开这个小区而宁可放弃一套单位调配给他面积更大的住房;一个已搬离小区多年的居民,却依旧年年回来宴请她曾生活过的小区中所有的古稀老人和孤寡老人;一个新搬入这个小区的单亲家庭居民,儿子失明,自己又被检查出患了癌症,尽管她在外区的同胞手足劝她调房子到他们身边去,她却坚持生活在这个小区。她说:这里就是我家……
(三)构筑一个公共的家园
1994年初冬,随着天气转冷,举办了一年的外滩广场音乐会的主办单位先后传出信息,将于11月底暂别观众,等到第二年春天再与观众见面。新世纪广场音乐会还精心准备了一台“暂别音乐会”,然而观众的热情却使“暂别音乐会”欲“别”不能,主办者不得不再次加演。上海人对广场文化的钟情由此可见一斑。
外滩陈毅塑像前,舞台与浦江两岸的建筑相连,东方明珠和外滩璀璨的灯光辉映。这里已不知流淌过多少激昂、优美的音符:第一个外国民间音乐团体——美国加州大学管乐团的美国古典和现代吹奏乐,温婉动人的中国江南丝竹音乐会,民族音乐精品音乐会以及规模空前的“百架钢琴大联奏”……
广场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成为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文化标志,也是市民文化追求、文明程度的折射。定期举办的各类格调高雅的文艺活动成为外滩广场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以展示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成果为主的“外滩音乐会”,有以专业音乐团体演出为主的新世纪广场音乐会,也有以青少年艺术爱好者参与为主的“黄浦艺苑”。一场广场音乐会的演出,至少拥有数千名观众,他们有的或坐或站地在人群中侧耳细听,有的在人群外轻轻地踱着步子。每次演出时不但秩序井然,甚至一些市民明知晚上七点半才开始演出,五点多就来到广场坐等,并主动帮主办者搬椅子、搬器材。市外贸公司的从宪敏女士对记者说,“每次有外国朋友来,我都要在周末带他们到广场感受一下这里音乐会的气氛,因为这里有上海人对音乐的理解与热爱……”
上海人的休闲生活里已不再仅有卡拉OK、歌舞厅,洒满音乐的外滩成为上海市民精神生活的一方乐土。
当上海交响乐团首次将“贝多芬”请到广场,在这里演奏了整部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的时候,随着结尾段——C大调和弦长达几十小节的轰鸣,广场上一片寂静的人群忽然以近乎同样强壮饱满的掌声闯入了乐曲,此时,每一个音符似乎都嵌进了满怀信心的上海人面向未来的意志与行动。
人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上海人将成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坚实的基石。上海人的脚步正轻叩着新世纪。


第4版(要闻)
专栏:

  根本在人
本报评论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在人,自始至终围绕提高人的素质进行,这是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经验,重要体会。作为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文明程度的标志,不只是它的现代化程度,它的堪称世界第一、亚洲第一、中国第一的各种宏伟建筑和现代企业,更重要的是上海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早在1992年,上海就明确将提高市民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建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织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小组,通过其辐射作用,提高市民的理论素质;他们组织“百万市民看上海”活动,发动“九十年代上海人形象”、“上海人素质”和“上海企业形象”三场大讨论,以激发上海市民的自豪感、责任心,塑造上海人的新形象;他们从市民的基本素质、基本行为规范抓起,提出“七不”规范,建立一批“七不”文明示范街区,以提高市民的社会公德水平;他们下力气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将“钻石地段”拿出来,建立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博物馆,筹建上海精文投资公司,创作一大批文学艺术精品,为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情。提高市民素质的过程,同时也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市民素质的提高,带来了上海的民心顺,民气足。上海市民以身为上海人而自豪,以为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加砖添瓦为己任。过去外地人在上海,经常听到怨言和牢骚,现在听到的多是上海人对党和政府的理解与赞美。服务行业的职工,自觉将优质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是不是合格的上海人的检验。上海人热爱上海、建设上海,上海的两个文明在上海人的手里,更在上海人的心里,在上海人新的追求中。
上海的经验证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论工作怎样千头万绪,都要始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人的建设上,放在人的素质的提高上,抓住了这一点,就是抓住了关键,抓住了根本,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能朝着党中央指出的奋斗目标健康发展。


第4版(要闻)
专栏:

  张彬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顾问张彬同志,因病于5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胡锦涛、钱正英等同志对张彬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张彬同志是上海松江县人,1938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大队一队副政治指导员,抗大政治教员,延安联防司令部秘书、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张家口下花园电厂厂长、总支书记,晋察冀军工局工程队长,天津冀北电力公司军代表,北京电业管理总局副局长,电力部基本建设总局局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电力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水利电力部顾问等职。他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3月离职休养。


第4版(要闻)
专栏:

  傅全有在总参党委学习江泽民重要讲话时强调
总参要做艰苦奋斗模范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马晓春)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傅全有日前在总参党委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的讲话时强调,总参各级党委要深入学习贯彻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艰苦奋斗的模范。
傅全有指出,江总书记的讲话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党的事业成败的高度,从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深刻阐明了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对于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他说,总参作为中央军委的军事工作部门,要把深入学习领会江总书记的讲话,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大事来抓。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把思想统一到江总书记讲话的精神上来,认清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自觉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工作锲而不舍。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工作,从领导干部抓起,从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抓起,从领导机关抓起,一级给一级拿样子,做表率。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从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入手,做带头学习的模范、艰苦奋斗的模范、廉洁自律的模范。要根据总参的特点,继续纠正公款吃喝跳、利用职权搞特殊化、侵犯部队官兵利益等不正之风。反腐倡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落实各项制度规定,坚决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做斗争。要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把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建军,反对一切浪费。要大力表彰和宣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良好风气。各级纪委和纪检部门要紧密联系实际,制定落实的具体措施,使总参的廉政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央纪委七次八次全会专辑出版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为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落实制止奢侈浪费等各项规定,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中央纪委办公厅、研究室编辑的《把握大局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反腐败——中央纪委七次、八次全会专辑》一书,近日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大转折》在四市首轮上映受欢迎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记者向兵报道:革命战争历史巨片《大转折》5月上旬在北京、上海、郑州、成都四地率先首轮上映以来,受到广大观众欢迎,影片票房收入可观。《大转折》的首轮上映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四川省委副书记杨崇汇、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等都参加了当地的首映活动。摄制该片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王晓棠率领该片导演和主要演员奔赴上述城市参加首映活动,扩大了影片的宣传效果。首轮上映中,《大转折》在以上四地已上映1400多场,观众达32万人,票房收入230万元。


第4版(要闻)
专栏:

  希拉克总统结束访华
离沪前发表演讲对访华成果表示满意
新华社上海5月18日电(记者周解蓉)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结束了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于今天下午离沪出境。
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和上海市长徐匡迪等到机场为法国客人送行。
在结束访问前,希拉克在此间发表演讲,强调法中两国要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他说,法中两国只要同心协力,一定能为建立一个多元化、和谐、更加稳定、和平的世界作出贡献。
希拉克说:“我决定在被誉为东方明珠的上海结束中国之行。上海是中国现代化的熔炉,是正在进行人类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国家向世界开放的象征。”
希拉克说,他之所以选择在浦东作演讲,是因为到21世纪,浦东将跨入亚洲最活跃的经济大都会之列。经济的腾飞,已使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之一。全世界各大企业都将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上海和香港的金融市场将和纽约、东京、伦敦和巴黎的交易所一样,时刻为全球所关注。
希拉克说,近20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令世界惊叹不已。
他表示,法国和欧盟期望中国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将竭力使此项谈判成功。他说:“这样中国和欧洲可共同确保全球化得以按照各国认可的规则,本着互利的精神,以公正的方法发展。”
希拉克对此次访华的成果表示满意。他认为从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可以在中国和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之间建立一个取长补短的合作关系,双方可以在能源、航空、电力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希拉克还表示,希望法国的银行界参与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希拉克说:“在我访问期间,法国几家名列世界前茅的大保险公司获准在中国开展业务,对此我非常高兴。”
在今天演讲时,希拉克还面对来自上海各大学和社科院的600多名代表,由衷地表达了他对亚洲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喜爱。
演讲结束后,希拉克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上海博物馆。


第4版(要闻)
专栏:

  迟浩田会见尼泊尔国防秘书
据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刘云非)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今天在这里会见尼泊尔国防秘书阿亚尔时说,中国珍视中尼传统友谊,愿进一步发展两国军队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迟浩田说,中尼建交以来,两国始终保持着密切关系。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特别是前不久江泽民主席对尼泊尔的访问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他说,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贯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发展中尼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对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迟浩田对尼泊尔政府在西藏问题上所持的原则立场表示感谢。
阿亚尔说,尼中两国、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尼中两国高层互访有助于两国在各个领域友好关系的发展。他重申,尼泊尔政府不允许任何势力在尼泊尔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中将等参加了会见。


第4版(要闻)
专栏:

  吴仪会见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外经贸部部长吴仪今天在这里会见了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总裁西垣昭及其一行。吴仪对海外经济协力基金作为日元贷款的执行机构与中方卓有成效的合作表示感谢。她说,中国外经贸部作为日元贷款在中国使用的管理部门,与海外经济协力基金已经建立了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关系。她希望双方保持和发展这种关系,特别是在今年和第四批对华日元贷款后两年的执行过程中保持合作。
西垣昭表示愿与中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他说,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始终愿意支持中国的经济改革,并愿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4版(要闻)
专栏:

  陕西查处一起经济犯罪大案
省民政厅12名厅、处级干部挪用、侵占救灾扶贫等专项资金1100万元,贪污受贿、私分公款70余万元,其中6人被依法逮捕
本报西安5月18日电陕西省民政厅厅长靳建辉,副厅长蒋天才、郑应龙及3名处级干部,挪用、侵占救灾扶贫周转金等专项资金,贪污受贿、私分公款,最近被依法逮捕。这是陕西省近年来查处的最大的一起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犯罪案件。
陕西省纪委、检察院和省监察厅近日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1992年以来,陕西省民政厅部分领导干部利用主管农村救灾扶贫和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等工作之便,以拆借、投资、入股等形式挪用、侵占救灾扶贫周转金、福利生产资助金、社会福利生产管理费、复退军人安置费、福利企业技改专款、民政事业费等专项资金达1100万元;同时他们利用支配调拨救灾扶贫周转金和经手管理救灾物资、负责基建工程等职权,采取索要和收受回扣款、“辛苦费”、“感谢费”、“活动经费”等手段,贪污受贿、私分公款达70多万元。在此案中被立案查处的共12人,其中厅级干部3人,处级干部8人。除了靳建辉、蒋天才、郑应龙等3名正副厅长和社会福利处处长张铁功,救灾救济处处长张万年、副处长王兴龙被依法逮捕外,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友贵取保候审。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焕政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这起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私分公款的重大经济案件所暴露的问题令人震惊,发人深思,它说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严以律己,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孟西安赵学英)


第4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藏族少儿绘画迎回归
本报记者宣宇才
5月3日上午10时,拉萨市千余名中小学生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隆重举行“西藏儿童迎香港回归绘画活动”。一条长30米的白布铺在宽阔的布达拉宫广场上,25名小画家奋笔勾勒,心中的香港跃然而出。
4岁的旦增赤噶从去年12月开始在市少年宫学画,是年龄最小的参与者。他的画卷上有鱼、有水、有鸟、有羊和鲜花。他的父亲通嘎满意地告诉记者:“这幅画的色彩还可以,小家伙画得特别认真。他要求我们一定要带他去香港看看。”10岁的丹增加洋是拉萨试验一小三年级学生,今天早早就起床来到布达拉宫广场。他用林立的高楼、宽敞的马路、茵茵的草地来描绘香港。记者问:“你想不想拉萨也有香港一样的高楼?”他兴高采烈地说:“当然想!”小画家们或在白布上悉心地画上几朵美丽的紫荆花图案,或红笔书写:“我们爱祖国,我们爱香港。”陪同的父母亲深受感染。
西藏自治区的党政领导欣然在画卷上签名题词,著名画家韩书力挥动画笔在卷首绘制了长1.5米的《盛世吉祥》画面,象征祖国富裕昌盛的一对西藏黑颈鹤栩栩动人。


第4版(要闻)
专栏:

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盲推班的22名盲人大学生来到中华门广场,举行义务推拿诊治活动。图为盲推班的大学生正在为腰痛病人推拿。
新华社记者 高梅及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