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
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也不富裕。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但近年来,一些地方乱占耕地、违法批地、浪费土地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耕地面积锐减,土地资产流失,不仅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于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这个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过多次研究认为,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的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措施必须是十分严格的,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采取治本之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为此,特通知如下:
一、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提高土地利用率,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的原则,以保护耕地为重点,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的要求,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不符合上述原则和要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要重新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订要经过科学论证,严密测算,切实可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定效力,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执行。在修订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前,原则上不得批准新占耕地。
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政策。要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地,特别要控制占用耕地、林地,少占好地,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废弃地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也要充分开发利用非耕地。除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外,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非农业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发、复垦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标准的耕地。开发耕地所需资金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耕地复垦所需资金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逐步实行由建设单位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将所占耕地地表的耕作层用于重新造地。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谁开发耕地谁受益的原则,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鼓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地区与耕地后备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进行开垦荒地、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节约用地以及挖掘土地潜力的经验。
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报程序,制定包括耕地保护、各类建设用地征用、土地使用权出让、耕地开发复垦等项指标在内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加强土地利用的总量控制。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
严格贯彻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各地人民政府要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实有耕地面积为基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立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并落实到地块,明确责任,严格管理。要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地力保养和环境保护制度,有效地保护好基本农田。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搞好土地建设。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土地整理的经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
二、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
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一年,确实需要占用耕地的,报国务院审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住房和安居工程以及经国家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仍按原规定报批。
各项建设用地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报批。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阶段,土地管理部门就要对项目用地进行预审。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市内的建设项目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未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以及不符合土地管理法规和建设用地有关规定的建设项目,都不得批准用地,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三、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特别要严格控制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用地。对城市建设规划规模过大的,要坚决压缩到标准控制规模以内。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冻结县改市的审批。
城市建设用地应充分挖掘现有潜力,尽可能利用非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要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或作重大变动,必须在得到审批机关认可后进行,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或报批。对各类城市的建设用地,要在城市规划中实行规定标准管理,从我国国情出发,统筹安排,确定人均占地标准,具体落实到每个城镇,不得突破。大城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规模,到2000年应控制在经批准的总体规划的近期规划范围内,不得再扩大。要加强对用地的集中统一管理,不得下放规划管理权和用地审批权。
四、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
要结合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定好村镇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要集中紧凑、合理布局,尽可能利用荒坡地、废弃地,不占好地。在有条件的地方,要通过村镇改造将适宜耕种的土地调整出来复垦、还耕。
农村居民的住宅建设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有条件的地方,提倡相对集中建设公寓式楼房。农村居民建住宅要严格按照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依法取得宅基地。农村居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标准的宅基地,多出的宅基地,要依法收归集体所有。
严禁耕地撂荒。对于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不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而弃耕的土地,要按规定收回承包权。鼓励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约化经营。
积极推行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提倡火葬。土葬不得占用耕地。山区农村可集中划定公共墓地。平原地区的农村,提倡建骨灰堂、集中存放骨灰。要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取得当事人支持与配合的前提下,对占用耕地、林地形成的坟地,采取迁移、深葬等办法妥善处理,以不影响耕种或复垦还耕、还林。
发展乡镇企业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使用土地。乡镇企业用地,要按照经批准的村镇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适当集中,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限制粘土砖生产,严禁占用耕地建砖瓦窑。已经占用耕地建砖瓦窑的,要限期调整、复耕。
除国家征用外,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不得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也不得转让、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用于非农业建设的集体土地,因与本集体外的单位和个人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兴办企业,或向本集体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转让、出租、抵押附着物,而发生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应依法严格审批,要注意保护农民利益。
集体所有的各种荒地,不得以拍卖、租赁使用权等方式进行非农业建设。
五、加强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
严格控制征用耕地出让土地使用权。禁止征用耕地、林地和宜农荒地出让土地使用权用于高尔夫球场、仿古城、游乐宫、高级别墅区等高档房地产开发建设以及兴建各种祠堂、寺庙、教堂。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主要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鼓励公平竞争。建立土地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评估的公布制度。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底价须在科学估价的基础上,依照国家产业政策确定。成交价格应向社会公布。
涉及国防安全、军事禁区、国家重点保护区域等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土地开发的项目,一律报国务院审批。禁止对外出让整个岛屿的土地使用权。
国家对原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用于非农业经营的,除法律规定可以继续实行划拨外,逐步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办法。国有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地价评估,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国有企业改组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旧城区改造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由政府依法收回,除按法律规定的范围实行划拨外,其余一律依法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
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严禁炒买炒卖“地皮”等非法交易。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未按法律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的,其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非法转让的,应依法处罚,没收其非法所得,直至终止其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依法进行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未经登记的,属于非法转让,要依法查处。
今后,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全部留给地方,专款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全部上缴中央,原则用于耕地开发,具体办法国务院另行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关土地收益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收益的监督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六、加强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检查
要在总结一些地方进行土地执法监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土地执法监察制度,强化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1991年以来各类建设(包括各类开发区建设)以及农村宅基地用地情况进行全面的清查,对发现的问题,要依法处理。清查工作要在1997年10月底之前完成,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清查及查处情况。
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凡未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开发区一律撤除,并立即停止一切非农业建设活动,限期复垦还耕;对已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开发区未按计划进行开发的土地,要依法处理。(2)全面清理整顿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包括高尔夫球场等)用地。对未按审批权限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的用地,要逐个依法清理检查。对未按照合同规定期限进行开发的土地,也要依法清理检查,属于农田的,必须限期恢复农业用途。(3)依法全面清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交易行为。对于非法炒买炒卖“地皮”牟取暴利的行为,要依法从严惩处。(4)全面清理整顿乡镇企业、村镇建设、农村宅基地等占用的土地,特别是要全面清理整顿占用的耕地。
国务院责成国家土地管理局、建设部、监察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各地的土地清查工作情况进行执法监察,并提出相应的监察建议。土地执法监察要形成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从严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坏耕地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违法批地、严重渎职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土地管理部门要抓紧建立全国土地管理动态信息系统,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国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
七、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土地问题涉及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必须服从国家的统一管理。国家管理土地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加强土地管理的法制建设。
各级党委、人民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支持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依法管好土地。要将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实施监督、监察,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要加强全民的土地国情国策的宣传教育。重点是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土地忧患意识,提高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在干部教育中要增加土地国情国策的内容。发展经济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办一切事业都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民政府,要认真学习和传达本通知精神,并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在今年6月底前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报告。国务院责成国家土地管理局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本通知的贯彻执行情况。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保护耕地刻不容缓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今天发表了。《通知》就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耕地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确立了治本之策,采取了果断措施。中央的战略决策,必将对我国的土地管理、耕地保护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保护耕地力度,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过去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但从现实看,由于人口众多,按人均计算,我国“地”不能算“大”,“物”也不能称“博”。我国耕地人均数量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地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相当一部分耕地退化严重。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每年都要减少相当数量的耕地。经济发展中有些建设项目还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为了保持水土和改善环境,一部分耕地还要逐步还林还牧。从另一方面讲,今后我国人口还要增加,如不采取正确有力的措施,就会造成人增地减失衡趋势的发展。中国只能依靠自己的耕地来满足全国人民对粮食的需要,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解决不好保护耕地和占用耕地的矛盾,就会给中国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现在的问题是,保护耕地的形势如此严峻,却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多少危机感。特别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并没有把耕地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有人还错误地认为,“为了把经济搞上去,牺牲点耕地不算什么”,“只要有钱,没有耕地也有饭吃”,甚至说“保护耕地就是保护落后”。不少地方以牺牲耕地为代价来招商引资、聚集“地财”,不顾国家大局,乱上项目,滥占耕地,甚至肆意炒卖地皮,从中牟利。近年来,许多城市无限制地外延发展,各类开发区一度无序遍地开花,农村宅基地严重超标,“圈大院”和乱建“路边店”成风,耕地浪费、破坏的情况触目惊心。有的地方大片土地闲置不用,白白地在那里晒太阳,造成农民生产生活无着落。这种不管国家命运前途,不顾群众死活,不顾子孙后代利益,肆意挥霍耕地的行为,实在令人无法容忍!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乱占滥用耕地屡禁不止的情况,中央领导指出,中国应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来管理土地、保护耕地,这是必然的选择。为了切实解决耕地保护问题,必须采取治本之策。应当看到,耕地流失问题之所以长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同我国目前土地管理体制和法制的不够完善有关。如,我们对建设用地还缺乏宏观总体控制,对城镇用地规模急剧扩张控制乏力;现行土地收益分配办法是“多卖地就多得益”,客观上鼓励多占耕地;现行用地“分级限额审批”的制度不能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批地行为,一些地方可以用“化整为零”、“下放土地审批权”等办法非法批地;有些地方政府对本地的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支持不够,使得他们难以依法行政,对大量发生的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更是难以查处;现行法律规定对农地转为建设用地限制不足,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机制、体制和法制等各方面实行综合治理。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次增设了“破坏耕地罪”、“土地非法交易罪”和违法批地造成严重后果的“渎职罪”等土地犯罪条款,从今年10月1日起,破坏土地资源的罪行将受到《刑法》的惩罚。这表明,我国的土地管理在法制的轨道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保护耕地必须贯彻加强管理、开源节流、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占用多少耕地就要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开发多少耕地。坚决实行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基本农田在数量和质量上任何时候都不得减损。
我们既要看到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与困难,更要看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与希望,看到光明的前途。据有关部门分析,今后10年至15年,通过强化土地管理,立足内涵挖潜,集约利用土地,可以增加相当数量的耕地并保证建设用地的供应,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保证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是完全可能的。我们不仅可以靠开发荒地资源、复垦废弃地增加耕地,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内涵挖潜,从已利用的土地中挖掘再利用土地之源,从自己的脚下寻找土地的新空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已达2.72亿亩,人均用地达153平方米。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将人均用地逐步降到100平方米,可以再利用的土地就有9000万亩,这是多么大的潜力!不仅如此,通过土地整理,也可以增加相当数量的耕地。仅江苏省实施村镇规划,计划把28万多个自然村缩并成5万多个较大的村,就可以增加耕地约300万亩。这又是多么大的潜力!
能否切实保护耕地,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兴亡,也关系到每个人及其后代的切身利益。保护耕地,人人有责。我们要加强全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土地国情国策教育,形成全社会人人节约土地、人人爱护耕地的风气。要把祖先垦殖五千年的土地保护好,建设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只有这样,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才能在可靠的基础上顺利进行;面对国际上“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咄咄逼问,中国才能响亮地回答:在未来的持续发展中,我们完全能够靠自己的土地来养活中国,建设中国!


第1版(要闻)
专栏:

  爱国·成才·奉献
——当代大学生整体精神风貌扫描
本报记者董洪亮
一道围墙隔不开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大学校园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国家形势的晴雨表之一。作为当代青年高文化群体的大学生,伴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合着时代的脉搏,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系祖国,情注人民。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生机盎然、英气勃发的群体形象,显示着社会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前程似锦。
身处校园心系天下
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晚上7时,在各层自修阅览的学生悄悄来到一层大厅,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那专注的神情表明,他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代大学生在关注社会发展。
即将毕业的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部93级学生王元政在支边申请书里写道:“我志愿去新疆塔里木油田工作,这不是我一时的冲动。作为一名跨世纪的青年人,应该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发展前途联系起来。西部需要人去开发,我有责任、有义务去贡献我的一份力量。”这样的大学生岂止王元政一个。
多数大学生认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有关部门调查表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我们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被许多大学生列为最想说的一句话。
去年,有关部门对6省市58所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与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适应,思想主流呈积极、健康、向上态势;大学生普遍关注国家的发展,学习和认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当前学生集中关注的问题是“我国政府即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美关系”、“反腐败斗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等。调查表明,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央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争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方面成效显著;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我国政治局势稳定,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83%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有理想、有追求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生活。近年来,大学校园涌现出学习理论、尤其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大连理工大学有229个学理论小组,22个系、38个专业都有学生参加。湖北省高校中,马列主义研究会、党章学习小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等学理论社团组织达900多个。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92级的学生,把《邓小平文选》作为理论学习的必读教材。北方交通大学开设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选修课,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北京大学学生自发成立了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研究会章程中写道:“当代中国离不开邓小平的思想理论”。近期在全国几十所高校学生中的调查表明,86%的学生表示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很了解”或“比较了解”;98%的大学生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路。理论认同与思想一致是步调一致的前提。
思想境界是人的灵魂,在人的综合素质中从来排在首位。无论是古人讲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我们倡导又红又专、德才兼备,都视思想道德水准为关键。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表现之一是他们深深地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以充分张扬。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在大学生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3月23日,离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还有100天。深夜10点钟,北大、清华等首都高校的学生们不顾春寒料峭,齐聚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历史博物馆前那巨大的倒计时牌周围,数百双眼睛注视着闪亮跳跃的红色数字,“香港回家,香港回家”的欢呼声不断冲向天安门广场上空。
步入大学校园,橱窗内展示着迎香港回归的图片,广告栏中张贴着关于香港问题讲座、讲演和知识竞赛的通知。浓厚的爱国氛围笼罩着座座优美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也激荡着我们大家的心。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说:“站在世纪的分水岭上,回顾百余年的风云巨变、兴衰荣辱,在割让香港和香港回归的强烈对比中,我们看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
了解党、热爱党,并努力成为党的一员,是众多大学生的政治追求。武汉大学学生成立了208个党章学习小组,66%的在校学生参加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党校已经连续办了18年。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大学生中,入党积极分子占学生总数的1/3。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成才是大学校园的永恒主题。经过“上书山”与“下商海”的困惑、比较、选择,大学生们认定:只有抓紧有限的大学时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立足社会,报效祖国。青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再次扣动当代大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
从清华到北大,从复旦到南开……无论你走进哪所高等学府,都会被洋溢的求学气氛与青春气息感染。伴着春日早晨的鸟啼,林阴道边、绿草坪旁,传来莘莘学子的琅琅书声。华灯初上时分,教学楼的自习教室坐满了夜读的青年学生。在北京大学、在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科技大学,还未到开馆时间,图书馆外已有许多背书包拿课本的学子在等待。图书馆管理人员说,晚来的学生很难在图书馆里找到空位置。
4月的一个双休日,记者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七楼,从一层到四层,各个自习教室几乎座无虚席。偶有的几个空位置,桌面上也放着书本。在楼道里,步履匆匆的资源环境系四年级学生尹文说:“虽然即将毕业,我也要做好最后的冲刺,尽力把毕业论文写得理想点儿。”
在首都经贸大学,也是一派勤奋学习的景象。统计系学生范颖周日还稳坐教室,刻苦攻读英语。虽然她英语已通过国家四级考试,达到本科毕业生的要求,但她争取考过六级。她认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本领,就谈不上为国家富强做贡献。信息管理系学生俞蓓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第二外语学习班,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从盲目到务实,成才热的升温,读书潮进一步涌动大学校园,这些现象背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何新变化?一些大学生说,通过社会实践,冷静观察、思考现实,他们了解了社会,少了些稚气,多了些理性。大学生从个人成才、事业发展及祖国未来需要出发,更加现实和理性地认识到刻苦读书的重要性。练就过硬本领,承担跨世纪重任,已是大学生们的共识。
北京市有关部门今年初对首都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一项问卷调查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目前投入精力最多的是专业学习,其次是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双休日仍主要安排学习的学生为54%;毕业后计划考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生占48.6%。近年来高校“考研热”连续升温,今年报考人数达历史最高纪录,报考的20多万人中,应届毕业生占近一半。调查还显示,大学生想从事经营活动者,已由1993年的34.3%下降到今年的0.7%。
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大学生群体,是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党和国家对他们寄予厚望,社会也在关注他们的成长。当代大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怎样塑造自身的形象?试看今日大学校园,讲文明、重修身,团结、友好、互助、向上,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已成为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的主色调。
1994年底,北京大学研究生开始倡导“修身活动”。这一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做社会文明先驱的活动一发起,立即得到全国大学生的积极回应,各地大学生掀起了提高自身修养的热潮。清华大学学生提出“文明从何始,珍惜一粒粮”,并在校园里组织节约粮食系列活动。山东大学学生发出“文明修养,从一言一行做起,塑造大学生新形象”的呼唤。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倡议江苏省高校“行动起来,做文明先锋”。
重视个人修养、崇尚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代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等道德规范,成为历代都要倡导的道德标准之一。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意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努力加以发扬光大,他们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基础上,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交往空间,进而升华人生观与价值观,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以集体利益为重,听从祖国召唤。
北京化工大学在校内为下岗职工家庭招聘义务家教,报名者踊跃。当北京大学广大学生得知一名同学的母亲患尿毒症时,纷纷捐出手头并不宽裕的钱。其中一名捐款的学生在留言簿上写道:“人与人之间确实应该互相帮助,无论处在何种时代。请相信在人的心底都有真善美。”四川中医学院、广东医学院的大学生们在附近的街道建立社区援助医疗服务站,为社区居民开展义务诊治活动。
连续几年,每到暑假,大学生离开学校的课堂,奔赴社会大课堂。他们下田野、走工厂、入街道、进军营,开展扫盲和科技文化服务活动。去年暑期积极参与这种社会实践的学生达100多万人。在四川、在云南,记者看到四川联合大学等校的学生深入双流县农村,为农民致富献计献策;云南农业大学学生住在山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摆摊进行农业科技咨询,发放科技材料。在把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同时,大学生也从大众那里吸取了书本上学不到的新鲜知识,学到了优秀的品质。
集体主义观念已在广大学生心中生根开花。北京市有关部门对在京部分高校学生的调查表明,94%的学生肯定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令人欣喜。每年大学生毕业时,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行业去的人和事层出不穷。在这些当代大学生身上,人们不仅看到了闪光的精神风采,也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石油大学已有300多学子申请赴边建功立业、奉献青春。每一份申请书都是一份崇高的人生答卷,每一份申请书下都含着一颗滚烫的心。有的学生写下这样令人激动和崇敬的话语:“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我愿将自己的青春奉献于新疆吐哈”;“塔里木——中国未来石油工业的希望,我已听到你的召唤,我已打好行装,准备时刻为你贡献我的满腔热血!”
不可否认,青年大学生身上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这很正常,因为他们正在成长过程中。
毛泽东把青年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的,未来的希望在青年。当代大学生讲道德、讲修养、讲理想、讲责任、讲奉献的群体形象,告诉大家他们将出色地担当起中华民族下世纪发展的重任。祖国更加灿烂的前景会由当代大学生及他们这一代青年来描绘。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为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博览会题词
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
新华社烟台五月十八日电(李承祖、姜文强)为期五天的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贸易博览会将于六月六日至十日在山东烟台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五月十八日为即将在烟台举行的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贸易博览会题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一。目前,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一,国民生产总值占百分之五十五,国际贸易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四十六。中国自一九九一年正式加入这一组织以来,江泽民主席已先后四次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全面阐述了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贸易博览会是这个组织的一次重大商务活动。第一届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贸易博览会于一九九四年在日本大阪举行。
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友谊、合作、发展、繁荣,旨在充分展示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的贸易实力和投资环境,创造贸易和投资机会,促进相互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本届博览会自去年八月正式确定在山东烟台举办后,得到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热烈响应,十八个成员均已报名参展,海外展位达五百多个,海内外展位总数突破一千个。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至九龙直通客车开行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记者江世杰报道:香港回归祖国日期临近,北京至九龙的97次直通旅客列车,今天7时30分缓缓驶出北京西站。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出席开行典礼并剪彩。
为了给进出香港的旅客提供方便的铁路运输条件,经北京、上海铁路局与香港九广铁路公司充分协商,就开行北京至九龙、上海至九龙两趟直通旅客列车的有关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5月18日起由北京西站隔日开往九龙的直通客车为97次,途经石家庄、郑州、信阳、武昌、长沙、韶关、广州等城市,次日13时10分到达九龙站;15时由九龙始发的98次列车,次日20时55分到达北京西站。5月19日起由上海站8时04分隔日开往九龙的直通客车为99次,途经杭州、鹰潭、株洲、广州等城市,次日13时10分到达九龙站;15时从九龙始发的100次列车,次日20时18分到达上海站。
北京、上海开出的这两趟客车,购买到九龙的车票须交验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等有效证件;车票以港币计价,在内地以人民币核收。目前,旅客出入境手续在离深圳不远的常平口岸办理。
出席今天开行典礼的还有铁道部、北京市和香港九广铁路公司的负责人。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面临毕业,作何选择?石油大学(华东)295名应届毕业生日前以他们的行动——到祖国的大西北建功立业——作出了令人敬佩的回答。该校近年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邀请油田英模人物来校作事迹报告等,使学生牢固树立“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思想。 本报记者 徐烨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