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书筒

  萧乾致巴金
芾甘:用这本小书来庆祝你的九旬大寿。据台湾来人说,我这篇《关于死的反思》在台北的老人中间还颇轰动。其实,前年当小林向我组稿时,我就是写给你的。希望咱们挽起臂来,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个黑家伙,并且用它作为鞭策,让我们活得更潇洒自如,无忧无虑,也更出成果吧。这就是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力量吧。伦敦大轰炸没炸死我,日本大轰炸也没炸死你。“四人帮”倒了,我们却还健在。这就是胜利。对吧?
炳乾
1993.11.25
芾甘:打开这期的《收获》看到你那篇《最后的话》,我感到不舒服。首先是对“最后”二字摇头,而文中你还说看不到全集最后一卷的出版了,我觉得你不应该那么悲观。
不知你看了我在赠你的那本《关于死的反思》前所写的那几句话否。我决定要学健吾。他是死在书桌上的——不知他手里拿没拿着笔。我认为这是咱们文字工作者比旁的行当(包括自然科学)优越之处:我们确实可以写到最后一息。自然也有人愿躺在几部有了定评的成名之作上颐享天年的。但你不是那样,否则《家》、《春》、《秋》之后,你本就可搁笔了。然而你能吗?你胸中有那么多爱和恨,那么关心同类的休戚,你是不能搁笔的——《随想录》就是证明。当然我不劝你在生理上不适的时候,硬了头皮去动笔。我只是说,你不能把你那枝笔这么“封”起。
我们都算有点后劲儿的。后劲儿(说俗了就是“余热”吧)很重要。倘若是为名利而写作,两者都到手之后,就满可以歇笔。然而你不是那样,而是非写不可才写起来的。我认为那个“势头”应保持到最后一息。那时才真正是“最后”。我写此信就是为了说,我不同意你那“最后”二字。那也与你一贯的精神不相符。
我不是说过我完全可能先你而死吗?这是有客观根据的。你的器官(内脏)完好,而我除了冠心病之外,还只剩了一个肾,它的功能只是正常人的三分之一。每天我只准吸收40克(还不到一两!)高蛋白。我一面随时准备辞世,同时又在尽可能地延长我的寿命。凡能延长寿命的措施,我都尽力采取。我也不逞能。去年夏天来到五台山脚下,我就没敢上去。我想到80年代遍访名山的健吾。为了把丝吐尽,我惜命。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你再给《收获》写一文,用以表明那不是最后的。
炳乾
1993.12.12


第12版(副刊)
专栏:回归之庆征文

  香港百年心
姚学礼
最近,我应出版社之邀,编一本《香港百年诗选》,我在查找资料中读到晚清一位百岁秀才的诗,这位香港老秀才在清末临死前留下一首《改陆游〈示儿〉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香港回归祖国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的另一首诗,其中两句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最盼游子早团圆”。老人活了一百岁,他临死时香港已被侵略者占去。老人在悲愤中写下这些诗,其殷殷爱国情正表达着香港人的中国心。老人没有活到二百年,没有亲眼看到香港回归祖国的喜况。为了他的拳拳忧国之心,今天我们应告慰他在天之灵。
香港一百年的诗歌,可以说是以盼归为主题的爱国诗篇。五四运动后,香港诗人用白话文写的本土诗充满了对未来的祈想,由于归属的变化而更加思念回归统一。历史的屈辱感,现实的失落感,生存的孤独感,精神的空虚感,以及反感于侵略者的民族尊严感,构成了香港市民的心灵风景。鸦片战争以来,诗歌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在不断反思和重新审视,但一百年来反复潮动的仍然是祖国情结和炎黄子孙的人格意识。企盼中国的统一、强大,仍然是香港人的精神支柱和民族秉性。一百年中,香港至少有四代一百多位重要诗人出现。徐訏是香港最老的诗人,1915年就用新诗写香港现实:“此处已无真诚的笑容/热闹的都市荒凉如海/饿与饥鹰争食/野狼与狡狐夺爱”(《时间的去处》)。早期诗人力匡,在《香港》一诗中喊出这样的心声:“英国人自然要回去英国/香港本是中国的领土/……十九世纪的鸦片之战/使大清帝国蒙羞”。渴望早日洗辱回归,这就是香港人历史性的呼声。20年代初的诗人陈炳元在《战争》一诗中写道:“遗下的/是没有风叶窃窃私语的枝柯/斜卧而酱色如山影的马尸/破碎的军衣,钢盔与兵刀/以及那些珂勒惠支画笔下/藏身废墟/祝福儿孙度过灾难长夜的老人。”战争留给香港的是不幸,香港50年代出生的诗人胡燕青在《战后》一诗中写道:“我们用血浇种了某种悲哀/并且承受了果实的痛/而孩子们却伸手/要那剩下的/种籽/摇头吧,告诉他们地球不是/适合的土壤。”在精神上,香港不是一块沃土,香港人的这段自白是告诉香港的下一代人的,一百多年香港人在精神上的压抑是沉重的。50年代诗人黄襄借《柴湾英军坟场》写出香港人思念故乡热爱祖国的深沉情绪:“死亡、命运、人性……/尽管洋葵和玫瑰是优雅的意象/……磔磔淫笑的强盗,满脸须茬子/是的,他的墓志是横行的/一刀一刀割在无罪的大理石上/我知道那就是我的祖国/啊我的祖国,素净洁白的胸膛。”正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香港人民以自立自强的艰苦奋斗,凭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使一个落后贫困的香港日益繁荣起来,成为世界著名的商埠。1923年出生在香港的都市诗人舒巷城,这样写香港的繁华:“羊毛出在羊身上/繁华是一把金剪刀/它不会错过/即使你伤口上的一根羊毛。”(《繁华》)这是透过现代城市和发达工业节奏的表象而揭举了更深层的感受,其间人与人的关系和都市人的局促感表现得十分真实。这是香港人自己的切身体会:物质文明还需要精神来充实。
所有龙的传人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的维系者,哪怕是暂时离异,哪怕是身处不幸。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在殇国殇民中尊严受到损害。香港失落百年。百年,这是个劫数,也是个吉数。一位前年去世的百岁老人生前写道:“本是同根生,须报三春晖,百年恨日长,意恐迟迟归。”他在另一首叫《盼归示内》的诗中说:“人生百年期,不幸落贼手,破镜重圆日,莫忘祭坟头。”遵着老人的遗嘱,他的骨灰一半留在香港,一半送回内地。当我们喜庆香港回归时,我们的喜泪是在告慰我们先人在天之灵的,我们的笑声终于为中国历史的耻辱画上了句号,而祖国和香港的腾飞又从这新的零点开始。
(作者单位:甘肃平凉地区文联)


第12版(副刊)
专栏:

  哭彭真
强晓初
诀别小平泪有痕,
惊闻噩耗又淋淋。
关东华北英名在,
京邑中枢领导人。
党建整风看党校,
奠基法制颂功臣。
九州桃李满天下,
学习延安更有神。


第12版(副刊)
专栏:

  茶
王华
江南秀丽的风景里
茶,清纯而透明
嵌入贫瘠的土壤
感人的绿色沿山梁延伸
柔韧的方式
渗透人们的精神
驻足山陵
会听见茶歌清脆不绝
嚼一片沾滴茶歌的叶子
一种清香沁入心脾
背一背小小的背篓
便能掂出春天的分量
永远的茶香
它与炊烟,与雨水
同样渗入我们的生活
以至于在岁月的沙哑处
浓淡之间,一杯茶
总能勾起一段情感……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杀风景
毛锜
天下美景诸如湖光山色,芳林鸣禽,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不外乎是大自然给人类慷慨的馈赠和赐予。人类不仅“不可教空辜负”,而且应该加倍地珍惜,竭力地保护才是。可惜人类中有些不知趣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对良辰美景非但无动于衷,反而屡有唐突冒犯,乃至施以亵渎和糟践一类粗暴行径。对于这种有拂大自然盛情,有违赐予者初衷的形形色色的表现,古人无以名之,便创造了一个既通俗易懂又涵盖广泛的词汇,即:“杀风景”。
追本溯源,“杀风景”一词的版权,似乎当归唐代诗人李商隐所有。“形月露而状风云,咏山水而写花木”的诗人,毕竟对自然风景还是十分敏感的。据《西清诗话》记述:“《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水濯足,花上晒褌,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又曾见他书亦称引自同一《杂纂》的,却还列有“苔上铺席,斫却垂杨”以及“石笋系马,月下把花……花架下养鸡鸭”等多项。所有这些,在独具审美眼光的诗人心目中均属“有损风景,败人雅兴”之举。也许是诗人一时游戏笔墨,杀风景一词在当时尚流传不广。迨至宋代,其使用频率始日见增高。说起来这一点还得归功于王安石。元丰末王安石退居金陵,一日月夜漫步山中,万籁俱寂,物我两忘。忽有人大呼小叫,传有人前来拜谒,何许不速之客前来叨扰,弄得荆公一时很不高兴。及至见面才发现是喜欢谈禅的故交蒋颖叔,又喜出望外。王安石即景生情,便取“松下喝道”之语,戏作诗曰:“扶衰南陌望长楸,灯火如星满地流。但怪传呼杀风景,岂知禅客夜相投。”据《西清诗话》的作者称“自此杀风景一语,颇著于世”。元明清以下,自不待说,只是后人逐渐用“杀”字的俗字“煞”取代了原词中的“杀”,遂变成我们今日所习见的“煞风景”了。
现在重新品味《义山杂纂》中的杀风景诸条,固然都多少含有“有损风景,败人雅兴”之义,但其中一些也不免有点文人士大夫自命风雅,乃至弄趣成俗之嫌。不过就其流连风景,依恋自然而论,对我们仍不失为一个很有益的启迪和昭示。按说,时代步入了人类文明日益进步,“可持续发展”理论备受重视的今天,无论如何,人们对这个大自然万类共有的家园的风景,该是具有起码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了吧?然而,焚林而猎,竭泽而渔,随意砸断“大自然链条”之类令人痛心的杀风景行为,此刻还在这个星球上许许多多地方,见怪不怪地发生着。
这里,我们暂且不说那些属于全球性范围内环保现状和问题,就以我们家门前事例而言吧。虽说是爱风景、护风景一类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新闻,传媒上报道的也不算少,可是与此相反的杀风景事例也时有所闻。近海狂捞以致汛期无鱼,河套滥伐招致黄沙掩路,燕地猎隼迫使候鸟避径,田塘撒网从而蛙声渐稀,等等,等等,恕不赘述。此种纯为暴利驱动又发生在法制鞭长莫及的地方的杀风景情景,虽也令人揪心,怕一时也难以禁绝。问题是今日屡屡发生在国家明文保护的园林或风景区的杀风景现象,就难以叫人等闲视之了。顺手拈来近日两则新闻记者的报道吧,一则是《莫在风景区“煞风景”》,一则是《福州西湖:一池污水何日清》。前者是讲在宁夏、陕西、贵州等地一些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甚至“一些景点草死树枯,土垮石落,风貌也今非昔比”。一则是说福州西湖“墨绿色的湖水发出难闻的腐臭味;湖面布满油污和固体漂浮物”,由昔日的游览去处已变为眼下让人掩鼻而过的“西坑”。如此残酷无情的损坏风景、糟蹋胜境,可真算得上名副其实的杀风景了。不过,这种杀风景,已经不仅仅是古代诗人所谓的“败人雅兴”之举,那已是在败坏我们的生存环境了,实在是应当认真杀一杀的。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文学副刊

  牛的咏叹
海魂
一辈子肩负生活的重辕,却毫无怨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搏向前!
当把那一片片的荒芜开辟成良田的时候,你却义无返顾地投身另一片荒芜,去开拓又一个崭新;当心存感激的大地回报累累硕果的时候,你却把这一份功劳谦让给别人,自己顶多是分享一点“鸡毛蒜皮”,然后美滋滋地品味那三百六十五个拼搏馈赠给自己的收获。
有人说你那是在反刍以往的付出,追悔过去的真诚,你却轻摆两耳,微闭双眼,悠悠然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可当新的天幕露出一缕晨曦时,你又毫无悔改地去再续自己生命的故事。
难怪有不少志士仁人都以你自喻,俯首甘为,甚至只把自己比喻为你的一根尾巴,去为你,去为你奉献的这个世界驱赶那邪恶的魑魅魍魉;去为你,也为你奉献的世界高扬一支伸张正义,激励奋进的响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