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美术)
专栏:

  智慧、勇气与创造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观后
闻立鹏
油画和新诗、话剧、交响乐、芭蕾舞等一样,是中国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文艺品种,是近百年社会变革、文化转型的产物。经过引进融合吸收演化,至今已成长为中华大地文艺百花园中一株奇葩。
而肖像画又是油画花丛中重要的一株,她凝聚着油画艺术的基本技法与观念,体现着油画家的艺术功力。因此对肖像画的历史回顾与展示,也就基本上可以看到油画发展的整体风貌。
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以6个展厅119件作品展示了早自1885年清末油画传入中国初期的极其珍贵的肖像画,展示了中国油画先驱诸大师的优秀肖像作品,及30年代中国油画第一次兴旺时期的许多杰作。共和国成立之后,油画迅速普及发展,展厅中陈列了五六十年代之间的优秀肖像作品,而80年代以来又一次兴旺期出现的不同风格的肖像画创作,更展现出新时期中国油画新人辈出、创造力旺盛的艺术景观。
中西两大艺术体系,均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成果,但也反映了很不相同的哲学美学观念,更反映了极不相同的艺术语言技巧。因此,一个生长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画家要在继承自己民族艺术传统的同时,把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观念、情趣、技巧学到手,学到家,就像西方人学唱京戏一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进入另一艺术体系的玄奥之门,往往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与视角,克服长期形成的技艺规范。不仅如此,更为困难的是,在千辛万苦地领悟掌握了西方艺术技巧之后,又要回过头来,否定之否定,重新自觉地研究探索与中国优秀艺术传统的融合,这样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风格,属于自己时代的新艺术,也才有可能创造出某种艺术的新高度。这就不但需要勤奋与刻苦,需要智慧与悟性,更需要敏锐的目光和敢于创造的勇气。这当然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往往是几代人文化积累的结果。
在展厅浏览,人们可以看到,虽然比起欧洲油画500年的历史,中国油画还显稚嫩,但毕竟早在30年代已经有不少画家掌握了相当地道的传统油画技法,智慧地领悟了现代艺术的真谛。五六十年代,油画空前普及,又有更多的画家运用纯熟的油画语言创作出中国气派的优秀肖像作品。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不但许多中坚画家能以卓越的艺术作品承前启后,更有一大批多才多艺的新人、新风格、新作品继往开来。100年来,几代画家以自己的画笔和心灵,真诚地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油画艺术的肖像画卷,反映了百年沧桑风云变幻社会变革中人的精神、心态和风采,也反映了作为当代新文化品种的中国油画的强劲生命力。
通过这个展览对中国油画肖像艺术作一百年回顾,我看到了中国油画发展途中坎坷的历史与教训,看到了油画成长中存在的差距。但从创造与发展中国当代文化的角度,我更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悟性与创造勇气,看到了中华文化容纳百川的力度与气概。
我想,这不正是艺术繁荣、民族昌盛的根本希望所在吗?(附图片)
马大爷(油画)詹建俊 1977年作
憩(油画)陈 坚 1996年作


第11版(美术)
专栏:

  在探索中前进
——写在北京画院不惑之年
刘春华
这些年,美术创作同祖国其他事业一样,十分活跃。无数的画家在奋斗、在拼搏,举办各种画展,召开各种研讨会,出版各种画册,装点着美术园地。美术市场的逐步发展又推动美术事业的活跃,各种创作观点、各种流派交相辉映,一派繁荣。北京画院经过4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样的氛围中迎来了不惑之年。
作为一个集中众多画家的创作群体,值得骄傲的是北京画院有齐白石、陈半丁、于非闇、周思聪等具有极大影响的一批画家,令人高兴的是北京画院现在的画家,在多年的磨练中成熟了,他们珍惜人民和国家为自己创造的得天独厚的创作条件,尤其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大好时光,他们知道创作——尤其是美术创作——是寂寞之道;他们默默地努力,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他们遵循党的“二为”和“双百”方针,创作出一批批有新意、有影响的作品,得天时地利之先,涌现出一批被社会广泛承认和好评的画家,涌现出一批学术带头人。可以骄傲地说,北京画院的画家对我们祖国的美术事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京画院的画家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几乎每一个画家都在已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攀登新高峰。像登山一样,一个画家成熟之后的每一次进步,都要付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每一位成熟的画家继续前进,看来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在已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继续深入,一是放弃一些取得的成果求变。一是深,一是变,但都要求精。创作的路永远是一条探索的路。北京画院画家在探索中前进,画院本身也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前进,任重道远。


第11版(美术)
专栏:

  历史之鉴警世之作
——日本画《南京大屠杀之图》观后记
李平凡
15年前,即1982年7月“七七事变”45周年期间,日本画家老友丸木位里、丸木俊(原名赤松俊子),邀我专程访问位于日本埼玉县东松山市的丸木美术馆,参观他们夫妇为悼念在我国南京30余万被日本侵略军屠杀的亡灵而精心绘制的巨作《南京大屠杀之图》。
丸木夫妇是在日本和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反对战争与保卫世界和平的著名画家。他们是二战后在日本最早绘制《原子弹灾害图》的画家。1956年,经郭沫若邀请,我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举办了《日本画家丸木位里、赤松俊子作品展览会》,展出了《原子弹灾害图》的前十部。毛泽东主席当年在亲切接见丸木夫妇时,鼓励他们为保卫和平坚持不懈,两位画家深感振奋。
《南京大屠杀之图》幅高4米,宽8米。面对这幅记录日本侵略军滔天罪行的画面,我的心立即感到一阵紧缩和难以抑制的愤怒。日本侵略军在我国大地上的累累罪行,不断在我的心胸里翻滚。丸木夫人在我身旁轻声说:“为了这幅作品我们搞了两年的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围捕、放火、奸淫、屠杀、砍头比赛……老人、孕妇、病残者和吃奶的幼婴也不放过……捕虏5万,非战斗人员30万。血染全城,头颅悬挂,横尸街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凄惨的屠城和虐杀罪行。被屠杀的人群,远远超过了在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屠杀人数的总和。”
我参观《南京大屠杀之图》,虽已经过了15年的岁月,但这幅巨作不时在我头脑中重现。我深信,这幅被画家的正义胸怀与和平的坚定信念浇铸而成的《南京大屠杀之图》,必将作为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见证和警世之作而长存。
(丸木位里,1901年6月20日生于日本广岛,1996年逝世,享年95岁。丸木俊,1912年2月11日生于日本北海道。1952年,获国际和平文化大奖,其后在国际上多次获奖。1966年移居东松山市筹建丸木美术馆。)(附图片)
南京大屠杀之图(局部)


第11版(美术)
专栏:画家独白

  画家独白
记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前几天,我们几个画漫画的同志到枣园去看望毛主席,主席留下我们吃饭。饭后有一个同志对毛主席说:我什么都不怕,只怕敌人把竹签子插进我的指甲里,如果遇见这种情况我怎么办呢?毛主席看了我们一眼,神色凝重地说:“你应想到人民……想到人民!”毛主席这句话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想,革命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让人民大众能够过好日子,既然为这样一个神圣的目标战斗,当然连死也不怕。毛主席三番五次地对我们讲到人民,他的用意我是能够理解的。我想,我们文艺工作者有个特点,既是脑力劳动者,又像是个体手工业者,很容易把人民的文艺事业看作是个人的事业;失意的时候,还能够和人民站在一起;得意的时候,就往往把人民抛到九霄云外。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出现得还少吗!毛主席在《讲话》中一再提起人民大众,就是希望我们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永远不要背弃人民,只要有一天和人民断绝关系,我们的作品就会黯淡无光,人民也就不需要我们了。蔡若虹
(蔡若虹:我国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艺术家最忌同化意识——用别人的眼睛和精神接触世界。艺术个性的条件反射感应成为艺术家的本能,与众不同的精神反射和精神感应一定会带来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当然包括审美形式的特殊性)。只有你的精神敏捷地反射出来的艺术个性,才能成为你独有的艺术创造。但作为精神财富,则不应只属于你个人,应让人们理解懂得而受到启迪,否则就失掉价值。(贾又福)
(贾又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山水画家)


第11版(美术)
专栏:画坛风景线

  中国当代美术家》光盘问世
《中国当代美术家》光盘(CD—ROM)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北京优世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制作的第一张系统介绍中国当代美术家现状及其作品的计算机光盘图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盘收录的画家,均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进行资格认定,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博一)


第11版(美术)
专栏:=画坛风景线

  “世界华人看华山”活动将举办
由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世界华人看华山”活动,将于5月26日至30日在渭南市举行。届时海内外华人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将共览华山之奇峻险秀、同抒中华民族的血脉情怀。该活动组委会已向海内外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广泛征集以华山为主题的图片。 (岩迪)


第11版(美术)
专栏:=画坛风景线

  著名演员李仁堂书法在京展出
著名电影演员李仁堂书法展,“五一”期间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举行。李仁堂从影之余,长期致力于行草及各书体的研究,书风浑厚、古朴、自然。文艺界人士谢添、凌子风、梅阡、李準、于洋等参加了开幕式。(卢闻)


第11版(美术)
专栏:

  振兴鲁茶书画展在日照举行
由山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山东省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日照市工作委员会、山东省高密市书画院等4个单位主办的《健康茶人之友》名人书画展日前在山东日照市举行。
此次画展展出了山东一些书画家以茶为题的诗、书、画作品,受到观众的欢迎。 (王华兴)


第11版(美术)
专栏:

漓江春雨(中国画)    刘德舟
刘德舟:北京中年画家,长期致力于山水画的创作与探索,作品既有版画大块黑白对比的明快效果,又有中国画笔墨苍劲润泽的丰富变化。


第11版(美术)
专栏:

殷切期望(中国画)    马瑔


第11版(美术)
专栏:

小雷花(雕塑)    陈淑光


第11版(美术)
专栏:

架起腾飞路(中国画)    杨达林


第11版(美术)
专栏:

苍山无尽入画图(中国画)    康金成
康金成:中年画家。甘肃武山县人。科班出身,现在甘肃画院工作。作品表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西部边地风情,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奖。


第11版(美术)
专栏:

南京大屠杀之图(局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