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劲风漫卷催潮生
——“扫黄打非”后看出版物市场
本报记者卢新宁
4月伊始,由北京市新华书店总店去年6月建起的北京音像城传来喜讯:一周销售额突破50万元。
无独有偶,远在南国的广东音像城也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热切目光。这座1996年12月开张的音像城,试业当天就显露兴旺势头,如今营业额更为可观。1.2万平方米的音像城里汇集了数万种海内外音像制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音像出版社和销售商的匆匆步履。
此前不久的首都图书订货会上也时有佳讯:430家出版社、11家发货店、600余家销售店参加了会议,规模远超往届;据不完全统计,成交码洋12.6亿元,比上届增长1.4亿元;新华书店主渠道大唱主角……
历时4个月,1996年冬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像一阵劲风荡涤全国各地,不仅使我国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市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高层次高品位的图书不断涌现,更有力地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和出版工作向纵深发展,掀动了出版业走向繁荣的热潮。
打击盗版盗印,推动了优秀健康出版物的发行
一段时间以来,非法出版物充斥市场,国家出版单位出版的正版出版物发行量锐减。连续几年的冬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有效地遏制了非法出版物的泛滥势头,推动了正版出版物发行,为优秀出版物的出版流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去年年底,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书市,成交额达3.2亿元,比上届增长1亿元。参展品种逾万种,其中既有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和“书架工程”的全部图书,也有一大批近年来各地出版的优秀或重点图书。书市10天接待100万人次,国内版图书零售总额高达2117万元,产生了令人欣喜的火爆场面。无论是闻风而动的各省市庞大的订货队伍,还是闻讯而至的各地读者,都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普遍反映图书的种类之多、质量之好、成交额之高,出人意料。
在其后举办的1997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全国80%以上的出版社、县级市以上新华书店汇聚一堂,规模空前。参加展订出版社的新书品种普遍增多,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出版的新书约占参展品种的50%,高层次高品位的图书大受欢迎,各类图书全面动销,订货额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有十多家出版社码洋突破2000万元。
抑邪方能扶正。冬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有力地打击了非法出版的嚣张气焰,为正版图书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国正版图书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订货量直线上升,销售情况明显转好。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浙江、山东、江苏等地图书发行量比上年均有40%以上的增长,上海有10家出版社码洋超亿元。
整治非法出版物集散地,促进了正版出版物流通渠道的建立
多年来,非法书刊主要集中在一些管理不善或非法的书刊市场,音像及电子出版物的集散地主要是“三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电子科技市场和家用电器市场。“三场”既是非法出版物辐射全国的中转站,也是导引非法出版活动蔓延的温床。这次集中行动对长期祸害全国的非法出版“重灾区”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关闭了一批为害全国的非法出版集散地,如郑州第二图书城,番禺易发电器商城、潮阳峡山音像城等;彻底治理、整顿了一批出版物市场,如长沙黄泥街书刊市场、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中的书刊音像市场,对非法出版物集散地的整顿,使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书报刊、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市场面貌明显改观。一些文化事业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借此东风,面对市场需求,建立正版出版物流通的主渠道。
由广东省社会文化管理协会主办的广东音像城,目前已有100多家省内外音像制品经营单位进场经营,销售网络日益扩大,顾客来自20几个省市。一些经营较好的单位,最高日营业额近30万元,且音像制品批发价格处于相对低位。该音像城引进版VCD的批发价格已在25元左右。广东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说,即使在过去一些音像市场的“鼎盛时期”,正版音像制品的销售量也根本不可能达到广东音像城现在的水平。
北京音像城同样形势良好。1120平方米的音像城集中了近2万种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吸引了北京及周边地区销售商,以及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音像门市部的业务员,销售额逐月增长。
邮政总局与中国音像协会合作在全国开展音像租赁业务,已布点600多个,这一渠道还在稳步发展。辽宁省在邮政系统内开展音像租赁业务,利用邮车走乡串镇的特点,将中国音像协会提供的音像制品,通过200个网点,辐射到2000多个行政村落,满足广大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迄今为止,北京、上海、广东、武汉等地已陆续出现了四个国家级音像制品批发市场,运作势头喜人。更让人欣喜的是,由于音像城汇集了众多实力雄厚的音像出版单位同场经营,产生了产品价格、质量、品种和经营策略的竞争。良性竞争促进了正版音像市场的发展,由此带动了光盘复制加工生产的走旺,导致了正版价格的下降。不少零售商反映,现在正版与盗版的价格差距逐步缩小,经营正版一样可以赚钱。
长期以来,流通渠道一直是制约正版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发展的“瓶颈”。正因为合法出版物缺乏一个规范的、面向全国市场的交易场所,才促成和加剧了地下渠道的活跃、非法出版物的泛滥。“扫黄”、“打非”工作为发行主渠道的创立和面向市场廓清了道路,由此建起了通畅的销售网点,改变了出版物市场的格局,通过主渠道组织正版音像制品占领市场,从而引导市场运作进入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全国图书销售网点也在逐步增多。在素有“中国第一商业街”之称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新华书店王府井分店、外文书店、考古书店等数十家书店云集于此,加之2000平方米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北京爱知书店、风入松王府井分店先后在此安营扎寨,构成了商业街上的文化景观;上海修建了5000平方米的图书城,1996年新建了39家新华书店,增加了49个图书流动网点;广州、杭州等地在大型商场中开辟图书角……这一切从根本上保证了健康有益的图书能及时便利地提供给广大读者,最现实地体现了出版繁荣。
维护正常出版秩序,推动了一批优秀出版物的出现
随着“扫黄”、“打非”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国出版物市场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为正版的优秀出版物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给繁荣出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不少出版社借此机会精心组织、精心制作了一批优秀图书和音像制品丰富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如12集大型历史文献片《邓小平》、《大决战》、《今古传奇》、《三国演义》等500多种音像制品和光盘陆续与读者见面;在去年的书市上,从社会科学、文化教育,到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各类精品图书争先亮相,大受欢迎。
非法出版物盛行之时,分割市场,占有读者购买力,侵犯出版者和作者的知识产权,严重挫伤了正常出版厂家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们难下决心投入精力和财力出版精品。“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初步规范了被扰乱的出版秩序,为正常生产厂家肃清了市场环境,调动了出版者的热情。
为促进我国音像出版业的长期繁荣,新闻出版署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规划。截至去年6月,各地音像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报送制定的重点选题已达628种,后经专家和有关部门论证,确定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区在前进》、《少儿百科》、《动画工程》、《世界著名童话精品大系》、《科普系列》、《中外影视精粹》、《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等社科类、教育类、文艺类选题476种,目前部分重点项目已经启动。
“扫黄”、“打非”是繁荣出版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只有抓好繁荣,才能真正巩固“扫黄”、“打非”斗争的成果。用优秀健康的出版物占领市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六中全会对出版业提出的要求,也是“扫黄”、“打非”行动的初衷和目的。历时4个月的1996年“扫黄”、“打非”冬季集中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版物市场的混乱局面,推动了我国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热潮,但繁荣的文章还需要继续花力气去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提出基本对策
尽快遏制荒漠化扩展趋势
本报北京5月11日讯记者白剑峰、周泓洋报道:全国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普查日前结束。普查结果表明:我国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近20年来,沙化土地平均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扩展。为此,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提出了基本对策,以尽快遏制荒漠化扩大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高达540亿元。从1994年至1996年,林业部组织近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在29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普查,并编写了《中国荒漠化报告》。报告表明,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及东北西部。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生物固定流沙、铁路固沙、引力拉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等许多成功的实用技术及开发治理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区创造了一个个人工绿洲。1991年启动的全国治沙工程,把防治荒漠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八五”期间,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完成综合治理开发面积428.7万公顷。局部地区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局面,区域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总体上看,荒漠化仍在扩展,且有加重的趋势。在利欲驱动下,乱垦滥牧、乱挖药材、乱采矿和乱樵滥采的现象仍有增无减。如不采取有力措施,荒漠化扩展的趋势将难以逆转。
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为此提出了防治荒漠化的基本对策。一是深化宣传教育,增强防治荒漠化意识;二是强化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使防治荒漠化工作逐步走上法治轨道;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培养科技人才,提高防治成效,增加防治荒漠化工程的科技含量;四是合理利用资源,推动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控制荒漠化地区人口的增长,减少因人口增长对资源需求的压力,另一方面要贯彻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方针,改变传统的掠夺式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五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要实行“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采取荒沙拍卖、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治理方式,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昔日三废污染今朝美化城市
淮南水泥厂拓宽综合利用的路子
本报讯重视综合利用的安徽淮南水泥厂,充分利用周边企业的废碴废粉等,变成本企业的原料,走出了一条综合利用增效益的路子。
淮南水泥厂近年来在领导班子里不断提高对综合利用的认识,并亲自参加实践。改变了过去领导口头喊重要,车间班组走过场的现象。书记和厂长认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综合利用。只有拓宽路子,才能增加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在开展综合利用中要把科研开发和利益导向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利用的机制。
淮南水泥厂在综合利用中舍得投入,每年都要在这方面投入较多的资金,并聘请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共同研究变废为宝的新项目。他们和武汉工业大学科研处联合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粉煤灰的使用量,同时又提高了水泥的质量。粉煤灰的参比由过去的5%提高到20%多。职工说,厂里吃废吞碴的胃口大了。
厂部还成立了以开展综合利用为主的科研发展中心。搜集了国内外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了数十次大的试验。他们和兄弟单位的科研人员一起攻关,取得了一批成果。如:从粉煤灰中提取氢氧化铝;用粉煤灰做新型墙体材料。这种材料轻质、保温、隔音,降低建筑成本。以粉煤灰做彩色地板砖,美化城市。正在研究一种催化剂加在燃烧的煤里,提高炉温。同时可固硫,降低硫的排放量。并准备引进一大学的低温合成粉煤灰水泥技术。丁毅厂长在1996年工作总结时大讲综合利用的好处,并写进工作报告。他说:打好粉煤灰高掺量这一攻坚战,以粉煤灰为突破口,就牵住了全厂经济效益增长的牛鼻子。目前,他们正在为提高掺量进行研究和攻关,改进和完善粉煤灰的掺入工艺,力争走在全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前列。
丁毅厂长说,综合利用利国利厂利民。要动员全厂职工都参加综合利用,并从中得到利益。在职工利益分配上,要加进综合利用的效益。去年半年时间由于增加粉煤灰的使用量,节省了原材料,节约资金200万元。全厂已作出规定,对开展综合利用实行组织、工艺、人员、经费四保证。
为了开展综合利用,书记李振山和厂长还不辞辛苦到处聘请人才,申请资金,购买设备。为了引进一大学的粉煤灰新技术,他们多次跑南京和合肥等地,深深地感动了主管部门。有位领导称赞说,淮南水泥厂对再生资源利用的积极性是一种保护资源的觉醒,应予赞扬和支持,使综合利用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活。
(李晓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轻型飞机防治病虫害试飞成功
本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由北京科源轻型飞机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科源AD200N型轻型飞机,日前在北京海淀区进行防治森林病虫害试飞获得成功。
这种轻型飞机是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设计人员和科源公司技术人员按有关试航要求改制成功的农、林轻型飞机,专家们对该机所具有的起降灵活、爬升率大、可用汽车运输、不需专用跑道等优点给予了充分肯定。试飞表明,该机作业高度为3—5米,作业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有效喷幅22—26米,秒作业量达1.3亩,每个起降每架次可喷500—1000亩。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成果转让所得设奖资助特困生
本报讯北京化工大学程源教授在成功主持开发出国家火炬项目——尼龙橡胶复合平型传送带鼓式硫化机组后,近日将此项成果转让后个人所得和此前他的成果所得共100万元,全部捐献给本校,设立农村特困生奖励基金。这一善举在该校引起强烈反响。(科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呼和浩特新城区加大教育投入
占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四以上
本报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重视教育不说空话,一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办学,一方面增加投入,现已把全区财政总支出的34%用于教育,近十年来,先后投入571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
作为少数民族占22%的新城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教育投入以每年12%的速度稳步递增,教育支出已占到全区财政总支出的34%以上,另外国家规定的教育附加费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近十年先后投入5710万元,新建小学、幼儿园4所,改建小学、幼儿园16所;尤其是对满族小学、满族幼儿园及蒙族幼儿园,区里投入近500万元改建了教学楼。
教育的大投入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新城区通过多种渠道使教师学历合格率由原来的79.6%提高到93.6%;全区现有自治区级教学能手17人;全区有2所学校被评为自治区实验小学。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100%,毕业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体育合格率达98%以上,幼儿入托率达90%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冯素琴)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曹县科技治水结硕果
水利局党组书记袁炳刚被山东省政府记二等功
本报讯山东省曹县科技治水成果显著,三年前负债累累的曹县水利局已发展到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各项水利指标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水利高科技施工队被菏泽地区评为先进企业;水利局连续三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曹县1996年又获山东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九五”期间节水重点县和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等十几项荣誉。日前,科技治水有功的曹县水利局党组书记袁炳刚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记二等功。
曹县处于鲁西南欠发达地区,在136万人口中就有100多万的农业人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的兴衰事关全县农业的发展。水利局党组书记袁炳刚在担任局领导的1994年,就增加水利科技投入300万元,1995年增加400万元,1996年增加千余万元,共购买高科技水利施工设备90多台套,具备了承揽国内外大、中、小工程的施工设备能力。
曹县水利局大胆启用科技能人,按照个人述职自荐、群众评议推选、领导研究决定的方式,使一大批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科技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德、勤、能、绩考核机制,与个人的效益工资、奖金挂钩,经济效益明显增长。
近年来,他们的现代化高科技施工队共新建维修桥涵闸753座,采取管道灌溉,防渗渠灌溉等方法完成节水灌溉面积0.46万亩;在人畜用水方面,全县有15个乡镇的17个村兴建17处人畜吃水科技工程,总投资169万元,受益人口2.2万,用科学技术解决了部分村因水含氟量大,水质苦咸而饮水困难的问题;完成水土保持面积6.2万平方公里,太行堤库区中低产田改造2850亩,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武宪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山东省菏泽师专开展宿舍文化建设,使宿舍成为第二课堂。图为当地驻军55330部队的指战员在指导学生整理内务。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