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国际)
专栏:

  煤矿文学的希望之歌
由中国煤矿文联和中国作协共同举办的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在文学界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年4月,在第三届乌金奖评选揭晓之际,中国煤矿文联和煤矿作协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国煤矿青年文学创作会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煤炭行业的文学创作活动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态势,从矿井下先后走出了陈建功、孙少山、周梅森、谢友鄞、刘庆邦、蒋法武等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作家。在这次“乌金奖”的参评作品中,仅长篇小说和诗集就达到40余部,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中短篇小说多达近300篇。而这其中,90%以上作品都出自青年作者的笔下。煤矿作家群的崛起,不仅为矿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使煤矿的社会形象得到了迅速的改变。
文学创作的独特效应,引起了煤炭部领导与煤矿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注。煤矿文联从面向煤矿文学事业未来的高度着眼,为使煤矿青年作者队伍健康成长、不断壮大并迈向更高境界,郑重地把今年定为“煤矿文艺创作年”。
为提高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的“含金量”,在煤矿题材文学创作空前繁荣的情况下,获奖作品的限定篇数比上届减少了一半,共评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7篇。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诗集《好雨轩吟草》(梁东)、《深情》(刘欣);中篇小说《家道》(刘庆邦)、《归去》(焦祖尧);短篇小说《屠妇老塘》(刘庆邦)、《家事》(刘欣声);报告文学《抓住历史的契机》(李从林)、《世纪光明行》(姚喜岱);文学评论《季风与地火》(雷达)、《两栖者的文化心态》(王巧凤)。长篇小说、散文一等奖空缺。
(秦岭徐迅)


第4版(国际)
专栏:

  珠海歌声
歌曲,尤其是新歌曲评选,已经成为全国几百家电台的重头栏目。一首首新创作的歌曲每周每月从广播里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让听众欣赏、品评、比较。正因为广播电台的这道音乐风景线,才强烈刺激了音乐创作,使词曲作者、歌手更注重创新,更看重风格;才使我们的音乐生活比从前更加丰富多彩。以自己的艺术风格新创的歌曲,又被称为原创歌曲,现在成了听众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道好菜。
不久前,七十多家电台、电视台的音乐栏目编辑、主持人,一些词曲作家、歌手,在轻音乐学会、音乐生活报、广州电视台的组织下,聚集珠海市,探讨中国歌曲的演播、编制、创作。二百多人加上十几位来自香港的电台、电视台的同行,坦诚相见,热烈争论,提出见解,共商如何让广播、电视、报刊在音乐发展中起更大的促进作用。在珠海新建成的圆明新园还举行了新歌演唱会。(文同)


第4版(国际)
专栏:

  紫荆花开在孩子们心中
龚恬
当一阵又一阵掌声响起,当小观众们久久地站在台下不愿走出剧场的时候,参加《紫荆花开月更明》晚会的全体演职员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纷纷紧握双手,互致祝贺。是啊,为了创演这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有史以来第一台大型音、舞、诗晚会,为了让儿童剧的舞台完成承载欢庆香港回归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演出,全体创作人员曾经付出过怎样的艰辛努力!
为了这台难度极大的晚会能够从容地进行,晚会策划组1996年7月开始组成。有关人员反复学习有关香港问题的相关史料,多次参观有关的图片展览,充分调动编导、舞美、作曲、编舞的创意,最后决定板块式的结构方式由序幕、百年屈辱、东方明珠、历史的转折和呼唤未来五个部分组成,用儿童少年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段把香港回归的历史传达给孩子们。
五个板块告诉少年儿童观众,一百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使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香港人民用自己的血汗与聪明才智建设着那块土地,使之成为一颗令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而上空却悬挂着英国的国旗。只有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升起了五星红旗,当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百年的屈辱历史才得以结束。而香港的顺利回归将成为一种模式,为中华民族的团圆昌盛,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吹响第一声号角。
少年观众是世界上最真挚、最可爱的观众,也是最不爱听说教的观众。找不到能为他们乐于接受的舞台手段,你的内容再重大,他们也决不会给你半点面子。晚会的策划组反复调查小观众的欣赏热点,找到用音乐、舞蹈与诗朗诵相结合;同时发挥儿童剧的特点,由爷爷、小孙子和香港回归的吉祥物白海豚结构成简约的戏剧情节;创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舞台氛围,把几个板块有机地连缀起来,张弛有致地使孩子们与演员一道,艺术地浏览这一个百年历史画卷。在他们幼小的心上镌刻下热爱自己的民族,渴望华夏大地团圆昌盛的印迹……
长于戏剧表演的儿艺演员们能胜任这样一台综合晚会的舞蹈创作与表演吗?不少人担心。剧院决定起用自培一年即将毕业的儿艺学员,以他们为主体组成演员班子。兴奋的年青人以临战的姿态接下了晚会的排演任务,他们坚持边上各门专业课,边加快舞蹈课的进度。
晚会全体演职人员上下一心,无数次地修改脚本、修改舞蹈、修改朗诵、修改灯光方案、修改音响效果……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一定要把最好的艺术献给孩子们。


第4版(国际)
专栏:

  紫禁城艺术节揭幕
经文化部批准,由’97中国旅游年组委会与中国文化艺术总公司共同举办的’97中国旅游年“紫禁城艺术节”,于5月1日在北京隆重揭幕。


第4版(国际)
专栏:

  “三言二拍”上电视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言二拍”将被搬上荧屏。“三言”是指《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电视剧编剧是唐大年、须兰、李冯、张弛、杨蔡,导演由叶清纯和唐大年担任。


第4版(国际)
专栏:

  老艺术家合唱团受表彰
成立于1984年的文化部老艺术家合唱团,十二年如一日,坚持高唱革命歌曲。最近,文化部党组对老艺术家们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他们“老有所为”的精神予以表彰。


第4版(国际)
专栏:

  艺术家与公交职工联欢
“五一”前夕,文化部直属院团的部分艺术家来到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与劳模李素丽所在的北京市公汽一公司运营一分公司的干部职工同台联欢,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第4版(国际)
专栏:舞台内外

  “艺坛楷模”扬名欧洲
王德峰周鸿雁
2月的一个晚上,北风之后的德国萨克森州的汽车城茨维考市雪花飘飞。而市中心人民友谊广场上的红色大篷里却热情洋溢,不时传出的阵阵热烈掌声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使人们忘记了雪,忘记了冷,整个演出大厅浸沉在如醉如痴如癫如狂的炽热气氛里。这是中国来的战士杂技团“星光灿烂”杂技晚会演出现场。那一阵阵掌声,一阵阵欢呼,是对战士杂技团精彩节目和精湛表演艺术的认同和赞赏。战士杂技团是应荷兰演出公司汉克·梅登先生邀请,自1996年9月19日赴德国、奥地利访问的,这场已是第150次演出,也是战士杂技团迎来的第150个振奋人心的夜晚!
杂技团在德、奥两国24个城市演出221场,观众26万余人次,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和政府高级官员的热烈欢迎。
解放军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是模范文艺单位,1991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艺坛楷模”的称号,先后接到过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邀请,进行了108次访问演出,有14个节目先后在法国、英国、摩纳哥、意大利、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举行的国际大赛获得金奖。
1996年9月26日在德国卡塞尔市的首场演出告捷,《旋转地圈》、《钻桶》、《女子大跳板》、《柔术转毯》、《对手顶》、《转碟》、《大球高车踢碗》、《女子抖轿子》等传统和创新节目,很快就征服了观众。演出大篷里观众情不自禁鼓掌欢呼,吹口哨,每一个节目都是一个高潮。第二天,卡塞尔市电视台、报纸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报道,看过首场演出的观众更是有口皆碑。于是中国节目精彩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阿尔卑斯山麓和莱茵河畔。凡列入访问计划的城市,杂技团到达之前便到处贴满了海报,电视台多次预报,报刊连续介绍。到达的当天,市长出面接见,观看首场演出,举行盛大欢迎晚会。德国曼海姆市把战士杂技团看成是光荣的文化使者,把访问演出看成是隆重的节日庆典活动,市政府大楼上悬挂着巨幅中国国旗。市长诺伯特·埃格尔在酒会上热情洋溢地说:“这是德中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活动,你们给德国人提供了一次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悠久文化和艺术的良好机会。你们是光荣的使者,我代表曼海姆市32万市民热烈欢迎你们。”事实上,战士杂技团所访问的每一个城市都把杂技团到来当作大事。广大市民更是争先恐后购票,拥有1600多个座位的演出大厅,往往要接待2000多名观众。曾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得金奖的《钻桶》节目表演者、10岁的唐彬彬更是备受青睐。在奥地利韦尔斯演出期间,大篷工作人员自发组织起彬彬俱乐部,只要小彬彬一出场,他们就到台前带头鼓掌、喝彩。
无论在德国,还是在奥地利,观众都为战士杂技团的精彩演出所陶醉,几乎每个节目之后演员都要三番五次地谢幕。
德国和奥地利观众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向以挑剔著称,但这一次竟为战士杂技团的演出所倾倒。这是因为战士杂技团的节目和表演技巧在继承和发扬古老杂技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能大胆创新,把杂技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使观众既能领略到高难度动作惊心动魄场面的刺激,又能从高超的演技中得到美的享受。德国齐根市长肯洛夫看完首场演出后表示要马上给在慕尼黑的儿子打电话,同儿子一起再看一次;茨维考市的一位叫做罗内·希尔德的青年记者,观看了5次,写了4篇报道和评论。一位德籍华人带领全家3次观看演出,第3次看完演出后专门找到杂技团领导宁根福和刘剑锋,充满激情地说:“我好自豪啊!你们给中国人露了脸!你们的演出实在太精彩了!”
在访演期间,德奥两国的新闻媒介均作了大量宣传和报道。有36家全国和地方性电台、电视台录制了专题,有150多家报纸杂志发表了近400篇文章,评价中国杂技艺术的巨大魅力。“中国艺术家用杂技的形体语言表现了舞蹈的梦境。”“表演充满了新意。”“中国杂技表现的美以及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遐想。”
每到一地,杂技团都给儿童医院和残疾儿童送去入场券,有时还为小患者演出小型专场,使小患者很受感动,他们精心制作小礼物回赠小演员。一位儿童医院的院长对杂技团说:“感谢你们为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你们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和平的种子。”威登市的《威登时报》还举办现场拍摄中国杂技演出的摄影活动,获奖者将免费到中国旅游。
全体演职员以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在德国哈雷市演出时,适逢欧洲50年来最低温度,气温常在零下,暖风机动力油冻结了,大篷没有暖气,台下许多观众身披毛毯看演出,而演员们却身着单薄的演出服,战胜严寒,完成每场演出。他们的精湛表演和吃苦精神使观众深深佩服和感动。
战士杂技团此次访演的成功,又一次证明这个团的演出已达到世界一流艺术水平。(附图片)
(下图为唐彬彬接受电视来访)


第4版(国际)
专栏:艺与人

  书剑征程照晚霞
——老作家马少波的壮志情怀
张大农
著名戏剧家、文学家马少波今年虚龄八秩,其文学艺术生涯已有65年。13岁就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岁就投身民族解放的戎马生涯,这练就了他坚毅、勤勉的品格。已近耄耋之年的马少波自己这般述怀:“一个革命者尽管已是清霜满头的时候,寤寐以求的是写好人生的压卷篇章,还不得闲暇回首前尘。”事实上,直到今天,马少波也的确仍在笔耕不辍。收入《马少波近作选》的作品基本上是他年届古稀之后的10年间创作的,这些剧本、文论、诗词等累计80余万字。这种旺盛的创作力除了得自于天赋文才,还必须对自己经营的文章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
马少波初涉文坛时,就将笔触融入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历史洪流。少年时期的激扬文字,即饱含着改变旧世界的远大情怀。投身革命队伍后,更是自觉地将手中的笔和枪听命于同一个理想和目标。1941年创作的话剧《指挥》、1943年创作的《木兰从军》,紧密配合了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而1944年创作的京剧《闯王进京》与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分别以文艺和理论的形式蕴含着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转折所作的瞻望和思索。同时,它也为马少波此后在改革中国戏曲文化这一历史性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戏曲文化的改革,是建国以来一项艰巨而意义重大、在今天看来也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文化改造工程。尽管从50年代初期至“文革”结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经历了多次风风雨雨,但当初戏曲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仍显得客观得当、实事求是且惠及今天乃至今后。这当中,马少波不论作为政策研究制定的参与者,还是具体工作中的主其事者,都显示出他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悉心珍重,以及坚定一贯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马少波在主持戏曲改革的具体工作中,与田汉、欧阳予倩、梅兰芳等一代戏剧大师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新旧社会交替之际,在处理、把握戏曲界进步与落后、精华与糟粕、神话与迷信、风格流派与门户偏见等错综复杂的关系时,马少波也显示出他高超的理论建树与行政管理才能,这同时也得益于他坦诚待人的儒雅风范和令人景仰的创作才华。
在担任戏曲界繁重的领导工作之余,马少波仍能不断从事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为戏曲改革和戏曲艺术的繁荣身体力行地添砖加瓦。五六十年代,他独自或参与创作的剧作达30余部,出版的戏剧评论集6本。阳翰笙同志在谈到马少波创作生涯时说:“在党领导戏曲改革半个多世纪的征途中,既肩负着组织领导的重任,又能继抗日战争初期开始的创作生涯,不断有高水平的新作问世的,我认为唯有田汉和少波。”
五六十年代,戏曲改革取得的成就不仅为新中国文化建设事业增添了绚丽的光彩,而且赢得了世界人民对新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马少波多次与楚图南、欧阳予倩、梅兰芳等人率领中国戏曲艺术代表团出访各国,并作为团长率中国青年艺术团参加了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他还在1957年获得了国际舞蹈家协会主席颁发的功勋奖章,以表彰他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外艺术交流所作的贡献。
半个多世纪的文坛生涯,特别是解放后从事戏曲改革领导工作的几十年间,马少波与文学艺术界的星宿泰斗们往来酬唱、相互馈赠,不仅佳话贻人,且留下许多珍贵墨宝,其中既有齐白石、田汉、李苦禅、楚图南、赵朴初、王遐举等书画大师的书画精品,也有与梅兰芳等文化名流的翰墨往还。另一方面,马少波65年文坛生涯也充满了瑰丽的色彩,他所经历的艰辛,获得的荣誉都从几十年积攒下来的有关文献资料及手稿中得到反映,它们对于研究中国戏曲改革事业的历程也有丰富的价值。4月25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马少波文坛生涯65年祝贺会上,这位80岁的老作家将这些积攒多年的宝贵财富6469件捐赠给国家,由他家乡的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保管陈列,并专门设立了“马少波文学艺术著作”陈列室。80岁的马少波依然心怀社稷,情系桑梓,人们祝愿他老当益壮,再写新篇。


第4版(国际)
专栏:香港回归之庆征文

  同盼这一天
潭仲池
翻开香港新近出版的一本影视刊物,目睹画刊上彭丹小姐穿一件大红旗袍的照片,似觉有一缕轻风扑面。接着再读照片旁边“彭丹小姐穿着红色的衣裳,仿佛使人感觉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气氛”的说明,也使我的灵感飞到那个庄严而伟大的日子。
我问彭丹小姐可真有此意?她没有直接回答我。只是微笑着说,回到香港,我整天忙碌得很,总盼这一天早早来临。
彭丹告诉我,她现在非常谨慎,做什么事都认真思考,而且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她愿意吃苦,也能吃苦,有时一天工作10多小时,她都仍然要保持自己旺盛的表演情绪。我对彭丹说,在拍戏的同时,一定要多读书,现在有些影视演员缺少的就是这个。然后,我问到她演唱的是一些什么歌曲。彭丹颇有遗憾地说,都是别人唱过的。“我当然希望有一首自己先唱出去的歌,您可以给我写歌词吗?”“当然可以。”
我的承诺是在这个繁华世界的一个高楼里诞生的。当时彭丹的眼睛闪露着激动和信任的光彩,在场的记者也发出了由衷的笑声,我感到这首歌不一般,一定要倾注自己的心血和情感。回到湘中热土的日日夜夜,尽管公务繁忙,但我的心灵之一隅却无时不在颤动着这个承诺的音符。
夜,中秋的明月夜。
这是一个充满联思和眷情的夜,是一个孕育诗歌和故事的夜。也是一个遥寄思念和祝福的夜。我独自打开了桌上的月饼盒,轻轻托着像月亮一样浑圆和洁白的月饼。那淡淡的饼香沁入了我的心脾;那圆圆的饼体,摇动我的思绪,载着我的心飞出了窗口。
窗外是一个异常宁静和圣洁的月光世界。
窗台前花圃的那丛玫瑰正痴情地吻着如水的月辉,摇曳着美丽的花影。一切如诗如画,一切都沉入了梦幻般缥缈和朦胧的境界。明日的阳光更明媚明日的轻风更清新明日的花草更鲜丽明日的夜晚更宁静枝头的小鸟不再忧郁地啼鸣湖上的小船不再惆怅地盘旋我要舒展轻盈的衣袖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明天同盼这一天呵!盼了多少年我要开怀地歌唱我要纵情地翩跹恋人呵,不要再恨手中的船票又会剪断心灵的琴弦
在月光打湿的庭院,在夜色深深的庭院,在装点着梦幻的庭院,在编织着故事的庭院,我的这首歌词《同盼这一天》从脑子里流泻了出来,我渴望它能飞翔。
此刻,我不知道彭丹是否也在月下徘徊,是否也在做着自己飞翔的梦?
(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


第4版(国际)
专栏:

  第四届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将举办
由中国文艺演出物资协会、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和国际研究所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将于5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参加展览的有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日本、韩国等16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著名厂商,国内有70多家企业参展,展品有1万余种,适用于舞台、舞厅、体育场馆、电视演播厅、宾馆、企业、机关、学校和家庭。


第4版(国际)
专栏:

  客家儿女的情怀
大型乐舞《长长的红背带》在京演出
聪辉
史载,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先民,因战祸、灾荒等原因,曾有数十次大规模南迁,其一部分定居于赣、闽、粤一带,形成了汉民族的重要支系——客家。千百年来,在为生存而进行的艰苦奋争中,铸就了客家人坚韧勇敢、积极进取、男女同劳、爱国爱家的品格,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在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母亲身上的红背带。母亲背着孩子上山砍柴,在地头浇菜,在田里莳禾,在圩镇叫卖……红背带是客家人的襁褓和摇篮,是母亲身上连贯先祖与后代的血脉。客家人的生产、生活以及他们的美丽情怀都可以用这条千百年来不曾剪断的红背带贯穿、连缀起来。
由江西赣南歌舞剧团创作并演出的大型客家风情乐舞《长长的红背带》以写意又写实的歌舞语言,将客家母亲的红背带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意义与审美意义充分地展现出来。整台节目既是一幅描绘客家女人的风情画,又是颂扬客家精魂的赞美诗。4月下旬,应文化部邀请,赣南歌舞剧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演出了这台歌舞节目,受到观众和文艺界专家的好评。(附图片)
(下图为演出剧照)


第4版(国际)
专栏:服务窗

  《TAS榜》
——世界著名唱片评论杂志漫谈(二)
耿纯
《TAS榜》,英文全称是TheAbsoluteSound,原意为“绝对音响”或“纯音响”,是美国出版的一本非常偏重技术性的音乐软件评论杂志。入选《TAS榜》的唱片,必须是当时录音技术质量最优秀的唱片,而且《TAS榜》没有终身制。上榜唱片的排序每期不固定,名片落榜的现象时有发生。
《TAS榜》共设有编读往来、TAS日志、音响器材测试评价和音乐软件四个大栏目。
编读往来是一个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的栏目,其中既有读者的来信,又有编辑们的述评。TAS日志是一个记述性的栏目,该栏目主要介绍世界著名唱片生产厂家的发展历史、技术成就等,并介绍一些音响器材的基础知识。音响器材测试评价栏目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新技术、新器材的技术测试和主观音质评价;另一方面也向读者推荐评论家们认为当年最值得购买的实用型音响器材及音响器材组合。音乐软件部分所评价、介绍的门类很多,除了录音最优秀的古典音乐之外,还介绍流行音乐和电影音乐。在TAS的上榜唱片中,爵士音乐占有一定的比重。
《TAS榜》的音乐部分,几年以前只介绍密纹立体声LP唱片,因为评论家们认为,只有LP的重播音乐表现才是最优秀的。直到近几年CD唱片的录音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之后,才开始评论CD唱片。
《TAS榜》的评论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其中包括世界级的唱片制作人普菲弗等。由于注重录音的技术质量,所以《TAS榜》的上榜片都可以作为检验音响器材的试机片用。不足之处,是由于它所推荐的音乐软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有些软件尽管录音优秀,但不一定好听,不一定能为多数音乐爱好者所接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