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专页)
专栏:

  让影片更吸引观众
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韦廉
在接受《大转折》创作拍摄任务后,我努力去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它拍得更吸引观众。
影片中刘邓是主角,是上场的主力队员,而毛泽东则退至场外作为指导。影片一开始就是一组1947年夏刘伯承和邓小平量地图的手、焦虑的眼睛、严峻的面部和正在用剃刀刮头的大特写镜头,与毛泽东在陕北和蒋介石在南京活动的镜头交替出现;影片结尾是刘邓二人并肩而立,沉稳地凝视观众的近景。影片这个特定的叙述角度和切入的视点使观众能够在影片一开始就明白怎么去看这部影片,很快地进入到影片的规定情景中去。
把刘邓大军的行动线作为影片的主线,就可以有大量篇幅来塑造刘邓这两个人物了。刘邓二人休戚与共,并肩战斗,以至于有人说“刘邓之间是不能打顿号的”。再加上一部影片两个并列的男主角,这就成了我们进行创作的兴趣点和观众观赏影片的兴奋点。影片不仅表现了刘邓在政治上的志同道合,还着力发掘刘邓二人性格和气质上的反差与互补。在上集鲁西南战役之后,形势险恶,困难重重,部队在是留下休整还是立即南下的决策关头,又收到了毛泽东主席发来的“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急电,影片延长了刘邓作出最后决定前的时空。二人内紧外松,一言不发,只是在最后刘伯承拿定主意冒雨走进邓小平的屋子,邓问:“走?”刘答:“走!”10多分钟时间,只此一问一答,就将刘邓二人的心灵默契充分表现了出来,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电影是拍出来的,好的构思离开了精心制作绝不可能变为受观众欢迎的精品。在《大转折》近500个拍摄日中,风、雪、雨、雾气氛就占2/3之多。置景师几乎每天都是抬着高压水泵上现场,回来都是一身泥水。他们说,拍了二三十年电影加起来也没有“下”过这么多的雨。为了表现刘邓大军坚持大别山斗争的精神风貌,影片尾声部队出山时穿的2000套“叫花子”服装和上千件“历尽沧桑”的道具,由服装师和道具师带着一班人整整加工了两个多月。为了表现战争的真实感,《大转折》中的炸点以黄色炸药TNT为主要材料,全片消耗TNT12吨。黄泛区中飞机追逐奔马的镜头,全摄制组用了整整一个工作日,拍出了预期的强烈视觉效果。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制作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如何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拍得更好看,是值得深入研讨的重要课题。(附图片)


第5版(专页)
专栏:

  奉献精品服务人民
广电部电影局副局长王庚年
去年3月的长沙全国电影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电影“九五五○”工程,以精品为突破口,带动电影事业的全面繁荣。
一年间,电影工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到出精品上,共摄制完成故事影片110部,推出以《大转折》、《红河谷》、《离开雷锋的日子》、《夫唱妻和》四部影片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题材逐步拓宽,风格日趋多样。以时间分,反映现实的影片70部,约占总数的63%;以题材分,重大革命历史、英模人物、工业、农村、城市、少数民族、教育、环保、儿童、部队等都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在每一类型题材的影片中,艺术上也有不少创新和拓展。重大历史题材的《大转折》,场面恢宏,许多镜头在世界战争影片中堪称经典;历史题材新片《红河谷》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方面做了成功探索;一般现实题材的《离开雷锋的日子》,兼有城市、农村、军队几方面内容,其实质又是一部伦理片;轻喜剧《夫唱妻和》是广大观众久违了的一种风格式样。人民需要喜剧,因而大力扶持、创作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喜剧影片是电影主管部门和电影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反映农村生活的西影厂的《一棵树》、长影厂的《喜莲》、天津厂的《男婚女嫁》,反映都市题材影片的珠影的《军嫂》、上影厂的《紧急救助》,或体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不向困难低头、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民族性格,或折射这样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当然存在着困难、矛盾和冲突,存在着假、恶、丑,但发展、谅解、互助和真、善、美才是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这使’96电影呈现出多姿多采的态势。
“长沙会议”提出实施“精品战略”,一年来“精品意识”深入人心。1996年的影片在总体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一批优秀影片如《大转折》、《红河谷》、《一棵树》等都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上作了可贵的探索,初步显现出一种“精品品格”。这些影片除了投资之外,不论其思想艺术水平还是技术制作,都不逊色于引进的某些所谓的“大片”,而且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韵味。
一部电影作品若想流传久远,最需要的是立得住的艺术形象。电影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有独特的代表人物和银幕形象。这些优秀作品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作了可喜的尝试。
1996年只是“九五五○”工程的开局年,电影工作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只是为今后几年打下了一个基础。1996年出了一些优秀影片,但与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相比,优秀影片还显得太少,提高影片创作的整体水平,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在新的一年,电影工作者应进一步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精神,落实长沙会议提出的繁荣电影的各项措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实施“九五五○”工程,力争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奉献社会,奉献人民。


第5版(专页)
专栏:

  善于挖掘
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导演冯小宁
中国导演目前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学习,一是从外国的优秀影片中汲取营养,二是从我国前辈以及当代的电影工作者拍摄的精品影片中学习。对题材、主题的深入挖掘和影片中表现的深厚的艺术功力能让人激动不已。每次看《英雄儿女》我都落泪,这是因为它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中国的电影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子,我国辽阔的地域,优美的山川,千姿百态的民族风情,尤其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这都是编剧和导演可以逐步深入挖掘的内涵,是外国的同仁可望而不可即的。《红河谷》的拍摄就是发挥自身优势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红河谷》的拍摄还是导演中心制向制片人中心制转移的一次新的尝试。制片人中心制要求制片人是行家里手,我多次告诫自己,个人的名誉地位、导演的权威都要往后放,都要服从大局,上影厂对片子的考虑有一定的战略高度,他们对样片提出的修改意见,我都认真执行。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益的,修改后的镜头都为影片增色了不少。
《红河谷》的拍摄与群众的支持,尤其是西藏自治区领导与藏民的支持分不开,也与摄制组每一位演职员的敬业精神、拼命精神分不开。有一次为了拍一组雪山蓝天作衬景的镜头,摄制组居然在只有一个氧气袋,没有医护人员、搬运民工的情况下,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背着沉重的器材、道具,一步几喘又爬又挪攀登上海拔7191米的高峰,在被藏胞称为生命极限区域的海拔6000米高度以上拍下了大量优美壮观的镜头。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值!要拍人民群众喜爱的电影,就必须有这么一种精神。(附图片)


第5版(专页)
专栏:

  努力塑造感人的艺术形象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宋春丽
在《孔繁森》、《九香》、《离开雷锋的日子》等一系列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影片中,我扮演了角色。一部影片表达的内容要为观众所肯定和接受,就得通过一个个血肉丰满、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感染人。在艺术实践中,我感到演员应该具备几方面的素质。首先是激情。《离开雷锋的日子》中我的戏不多,但第三场戏是大段的独白,是片子的华彩乐章。张淑琴——剧中主人公的妻子,说出了这么多年来学雷锋、赞赏雷锋的人的迷惘和苦衷。这段表演需要丰沛的激情才能胜任,才能冲上去,使剧情发展到一个高潮。做一个好演员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思想性和理性与形象的表演并不排斥、矛盾。认真思考如何做人、如何从艺,有助于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和角色的把握。再有,在提高政治素养的同时,加强自身艺术修养也十分重要。
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从艺30年来,我始终保持着创作表演的冲动,处于一种“时刻准备着”的状态。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最佳段位,即指政治上、为人处世上和艺术上的全面成熟。在表演状态的成熟期、巅峰期,能够遇到一个和自身素质相契合的角色,就会塑造出感人至深的优秀艺术形象。我还得继续努力。(附图片)


第5版(专页)
专栏:

  上下合力真抓实干
上海电影电视(集团)公司朱永德
实施精品战略必须统一思想,上下合力,抓住机遇,真抓实干。
电影创作有着自身特有的规律,精品电影拍摄更应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必须发扬严谨治艺、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为此,我们根据上影目前资金不足,人才相对短缺的现状,提出集中有限资源,组织精兵强将,“以足够的投入确保较高的质量,以精心的制作赢得观众的认可”的制片方针,突出质量,保证重点。对《红河谷》、《我也有爸爸》等重点影片加大投资力度,配备最强的人手和最好的器材,并大胆从外单位引进人才,方方面面形成合力,环环节节都开绿灯,为这些影片的拍摄提供可靠的保证,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整个制片过程中,我们以质量为中心,加强管理,强化核算,对每一个创作环节、每一个艺术部门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且层层把关,精雕细刻,将“精品意识”贯穿于每部重点影片的拍摄始末,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创作行为之中。
为确保影片的“三性”统一,使影片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领导在亲自抓剧本创作,抓二度创作,把好分镜头关、样片关、后期制作关的同时,注意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由创作策划部、制片管理部、技术管理部严格控制整个创作流程,并在题材论证、市场预测、影片宣传等方面作了新的探索与研究,力图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精品”的价值。
我们还充分利用影视合流、优势互补的良好机制,加强对重点影片创作生产的组织和领导,确保精品战略初见成效,达到预期的目标。
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广电局领导不仅亲自参加制定规划,选择题材,确定方针,审定剧本,而且对《红河谷》、《我也有爸爸》等重点影片投资达1550万元,在资金运作上基本保证了精品工程的实施。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也激励了上影创作人员拍摄精品的信心和决心,为上影精品工程初见成效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第5版(专页)
专栏:

  精心创作喜剧
南昌影视研究所所长、导演张刚
多年来,我一直醉心于喜剧的创作,这次编导的农村轻喜剧《夫唱妻和》能得到观众的喜爱,能作为优秀影片登上大雅之堂,我感到非常高兴。
农村基层干部中,有许多像剧中主人公穆阿满一样普通善良的人,他们踏实肯干,可亲可敬,一心想着怎样为老百姓办实事。拍片过程中,我结交了许多农村的乡长,同他们做朋友,学习他们的实干精神。影片放映时,我和观众坐在一起看,注意收集他们的反应,分享他们的快乐。有人说我是农民导演,我觉得挺光荣。只要能给观众送去欢笑,使他们在笑声中受到鼓舞,这就是对我的最高奖赏,这也是我今后在创作中仍应坚持的方向。
《夫唱妻和》这部影片,我前后修改过三次,主演严顺开也出了许多好点子。他每次拍戏都特别投入,总希望自己塑造的形象能一个比一个更丰满。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艺术上精益求精,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夫唱妻和》让人们从一个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的行动中,看到了我们广大党员的精神所在。影片能得到观众的认可,能作为优秀影片推出,这不光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喜剧电影的支持,它正说明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多种题材、多种风格样式的作品。我将以此为动力,努力多出精品,也希望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我们。(附图片)


第5版(专页)
专栏:

  电影评论要为精品战略鼓与呼
《中国电影报》总编辑李文斌
江泽民同志在六次文代会和五次作代会的讲话中指出:文艺评论是文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优秀的文艺创作和科学的文艺评论,杰出的作家艺术家和杰出的文艺评论家,仿佛孪生兄弟。正确地实行“双百”方针,就能有效地加强评论对创作的引导力度,推进文艺的发展和繁荣。
《大转折》等四部优秀影片的推出,给作为“孪生兄弟”的电影评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首先,电影评论工作者要以满腔的热情对这四部影片的思想艺术成就作出科学的、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这四部影片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又都做到了寓教于乐。《大转折》写了刘邓鏖战鲁西南和挺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又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刘邓独具特色的性格和他们之间的革命情谊,思想之深邃、艺术之精湛、制作之考究都比以往同类题材影片有明显的进步。《红河谷》以大手笔、大气势、精美的摄影构图给我们以很强的艺术冲击力,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融在编导的审美追求中,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在这部大片中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离开雷锋的日子》和《夫唱妻和》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清新、欢快的艺术风格令观众赏心悦目。同样,主旋律和多样化在这两部反映现实生活中凡人小事的影片中较好地得到结合。
这四部优秀影片都是精心之作,饱含着电影艺术家的心血和辛劳。电影评论工作者要认真地走到作品中去,走到创作者的心灵中去,研究作品的得失和创作过程,从而理解作品,理解艺术家的甘苦、品格和追求。同时,要真诚、热情地指出其不足,严格以求,以利于创作者找出差距,更上一层楼。一些报刊和单位正在或将要为1996年优秀影片举办全国影评征文,这无疑对推动这些影片的发行放映,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都是十分有益的。
我们要不断拓宽电影评论的渠道,将评论和市场营销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两个效益的和谐统一;要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传媒上推荐、介绍、评论好优秀影片,扩大优秀影片的影响,从而使精品战略更加深入人心,为1997年的电影创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5版(专页)
专栏:

  坚持两个效益的统一
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总经理张和平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是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拍摄的第一部片子。《离》片也是在新机制运作下生产的新影片。
新机构、新机制,在新影片的创作中用了新的办法。即:一开始,发行就介入了创作,并从发行(市场)的角度去要求创作。那是1996年9月26日,王兴东把一个八集的电视剧剧本交给我,希望与某电视台合拍电视剧。看过剧本,我深深地被剧本所感动,同时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电影题材。写雷锋,却不直接写雷锋本人,而是去写雷锋的同班战友。去展现情同手足却因意外事故导致雷锋牺牲的35年前的那撕心裂肺的一幕,这是一个写学雷锋的绝好的切入点!戏从此开始,并由此生发出一个特殊人物在普通生活中的学习雷锋的四个感人故事。我知道,戏里的人是典型的“这一个”。戏里的事是浸透主人公愧疚的泪水与汗水的事。于是我紧紧抓住了这颗“三性”统一的“种子”。
为了印证市场前景,在经过专家判断和领导支持的基础上,我们当即开会,这如同射击,瞄准的时间是长的,而一旦找到感觉,扣扳机要当机立断。大家一致认为拍好这个片子是对正在召开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号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回应;放映的最好时机是1997年的3月5日,因为这个日子是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并题词的纪念日,几乎成为一年一度全国学雷锋的高潮日;这个时间影片投放市场首先能有力地配合学雷锋的活动,其次,也能取得最好的市场回报,也就是可以取得两个效益的双丰收。反之,错过了这个时间,效益则将大打折扣。
我们还进行了认真的论证,从艺术生产的规律看也是可能的(尽管很紧),于是为着3月5日的两个效益,一颗种子种下去,并设定了它的周期,也就是当时就提出来的“倒计时”。我不认为倒计时是规律,更不能成为“经验”,但是影片投放市场的时间与市场的回报是有关系的。为着赢得市场,赢得观众,赢得两个效益就不能不考虑影片的最佳时期,并由此考虑和调整自己符合艺术生产规律的生产周期。后来,在方方面面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按照设定的倒计时的周期,顺时针地完成了拍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现在,《离开雷锋的日子》发行拷贝数达241个,截至3月30日止,北京市场放映达2424场次,128万人次,创国产片历史最好成绩。票房收入达到440万元,不仅创下国产影片票房之最,也大大超过了一些所谓进口大片。这说明我们的影片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第5版(专页)
专栏:

  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李宝善
文艺战线担负着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崇高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多出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发展文艺事业、繁荣文化市场的主题。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思想内容要健康向上,艺术表现也应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精益求精,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才能在文化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近年来,各文艺部门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创作生产出一批优秀作品。影片《大转折》气势恢宏,弘扬了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红河谷》富有艺术感染力,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离开雷锋的日子》讲正气,讲奉献,得到社会好评;《夫唱妻和》寓教于乐,为观众所喜闻乐见。这四部优秀影片是电影部门1996年度实施“九五五○”精品工程的可喜成果。我们希望每年都有更多的电影、电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和文学等优秀作品涌现,讴歌英雄的时代,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表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民以信心和向上的力量,更好地完成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使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