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升值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据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报道,今年以来美元对西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普遍上升,特别是对欧洲大陆各国的货币。
这家周刊认为,美元汇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目前已成为少数经济增长强劲的西方国家之一,从而使外汇市场预期美国将提高利率。而实际上,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已于3月25日将短期利率提高了1/4个百分点。
《经济学家》提供的统计显示,在过去3个月里,由于美元坚挺,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荷兰盾、西班牙比塞塔和意大利里拉等货币对美元的汇率都下降了8%左右,其中瑞典克朗对美元贬值幅度最大,达9%。在此期间,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的贬值幅度最小,均不足2%。
今年4月初与去年同期相比,美元对日元的汇率由1∶107上升到1∶122,对德国马克的汇率由1∶1.48上升到1∶1.67,对瑞士法郎和法国法郎的汇率也分别由1∶1.19和1∶5.04上升到1∶1.44和1∶5.63。
据这家周刊预计,美元坚挺有可能是短期性的,如果日本和德国经济恢复增长旺势,对两国提高利率的预期就会增加,从而导致日元和马克汇率回升。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成为喀重要贸易伙伴
据新华社雅温得电(记者王朝文)喀麦隆工商发展部长朱斯坦日前表示,中国目前已成为喀麦隆“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喀中两国1996年的贸易总额达到240亿非洲法郎(约4530万美元)。
朱斯坦在喀麦隆经济首都杜阿拉为中国东风牌汽车投放喀麦隆市场而举行的投放仪式上说,去年中国从喀麦隆的进口约为160亿非洲法郎(约3020万美元),向喀麦隆出口约为80亿非洲法郎(约1510万美元),两项指标在喀麦隆的贸易伙伴中分列第十位和第十三位。
据中国驻喀麦隆使馆经商处负责人介绍,1994年以前,两国贸易额每年只能在1000万到2500万美元之间徘徊,估计两国今年的贸易总额有可能突破5000万美元。据悉,喀麦隆目前特别希望在农业、畜牧业、矿业和森林开发等方面与中国进行合作。喀麦隆有关人员称赞说,与中国合作让人放心,因为中国真心帮助喀麦隆。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游记艺术宫在泰开幕
本报曼谷电记者成元生报道:由泰中合资建设和经营的“西游记艺术宫”6日上午在北榄府隆重开幕。
泰国前总理、泰中友协主席、总理经济和外交顾问团主席差猜·春哈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东辉等主持剪彩仪式。
西游记艺术宫位于北榄鳄鱼湖动物园对面,占地约一公顷,内有花果山、雷音寺、灵霄宝殿等27个景点,它用声、光、电子等现代化科技,把古老有趣的西游记故事生动、逼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把人们带入一个美妙神奇的世界。
近千名泰国各界人士参加了开幕式。


第7版(国际)
专栏:

  平壤“四月之春”艺术节开幕
本报平壤4月7日电记者赵嘉鸣报道:朝鲜第十五届“四月之春”友谊艺术节今天在平壤“4·25文化会馆”隆重开幕。朝鲜国家副主席朴成哲为艺术节开幕致了贺辞。
各国驻朝鲜外交使节、国际机构驻朝代表和平壤市近5000名群众参加了今天的开幕式。
朝鲜文艺工作者在开幕式上表演了民族歌舞节目。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委会报告指出
拉美贫困人口达2.1亿
据新华社圣地亚哥4月7日电(记者吴惠忠)总部设在这里的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7日发表报告说,尽管拉美地区经济在恢复增长,但是贫困人口却居高不下,目前尚有2.1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
这份报告是为4月6日至9日在巴西举行的拉美第一届社会发展首脑会议作准备的。
报告说,尽管1990至1994年期间,拉美贫困人口已从占地区总人口的41%减到39%,但是仍远远高于80年代贫困人口的比例。报告认为,拉美地区的贫困问题是同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就业市场疲软和劳动生产率低下密切相关。在1990至1996年期间,拉美经济每年平均增长3%。这一增长指数低于1945至1980年期间5.5%的平均年增长率。
报告在谈到就业问题时说,现在拉美全部就业人员中56%属于非正式职工。非正式职工的工资一般只有正式职工的一半。此外,在被调查的17个拉美国家中,13个国家职工1995年的最低工资比1980年还要低。报告说,在被调查的12个拉美国家中,只有阿根廷和乌拉圭两个国家15%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智利、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家庭分别为15%和30%。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和委内瑞拉为31%至50%。玻利维亚则超过50%。


第7版(国际)
专栏:
“通往中国之路”——第十九届渥太华“冬乐节”
为期17天的第十九届“冬乐节”不久前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举行。本届“冬乐节”以“通往中国之路”为主题,吸引观众逾70万。
上图为中国冰雕艺术家的冰雕作品兵马俑,深受加拿大观众的喜爱。
右图为卡尔顿地区政府大楼前广场,观众熙熙攘攘。新华社记者张颖生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首届中日企业家会议举行
据新华社东京4月7日电(记者乐绍延)第一届中日企业家会议今天在东京开幕。中日两国企业家将在会上深入探讨中日经济合作等问题。
第一届中日企业家会议由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和日本亚洲留学生协力会联合举办。这次会议是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的活动之一。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委会名誉主席王光英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他说,中日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合作条件优越;日本拥有资金、高科技和良好的管理制度。因此,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步子还可以迈得大些,速度还可以快些。他指出,中日两国间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干扰了包括经济合作在内的两国关系的发展。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丰田章一郎在会上致辞说,日中邦交正常化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日中贸易总额从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时的11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600亿美元。日本对华投资合同总额达270亿美元。
中国驻日本大使徐敦信、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日本外相池田行彦、大藏相三塚博、自民党总务会长森喜朗以及中日企业家100多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国家环保局长解振华在澳说
中国高度重视环保
本报堪培拉4月4日电记者李学江报道:中国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今天在澳大利亚悉尼国际新闻中心作了题为《中国的环保与发展》的演讲,向澳大利亚各界人士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依法治理环境方面所取得的可喜进展。
他指出,中国已把保护环境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人大常委会已颁布了六部环保法律和九部相关的资源法律,国务院发布了30多项环保法规。在今年3月修订的《刑法》中补充了惩治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行为的规定。仅去年一年,中国就关闭了15种行业的60700多个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
他说,中国在经济亟待发展的条件下,为了全人类的健康和未来,做出了削减臭氧层消耗物质的承诺,这是中国人民所做出的一种庄严牺牲,是对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贡献。
他欢迎澳大利亚企业家、金融家到中国投资,开展卓有成效的环境合作。
解振华是应澳大利亚外交部的邀请前来参观考察的,并与澳政府有关部门就环境合作问题举行了会谈。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死后器官献他人
马世琨
想写这个题目的念头,是两年前我采访国际奥比斯眼科飞行医院时萌生的。
这家眼科医院是一个国际慈善机构,医疗器械就装在飞机上,整年飞来飞去在世界各地义诊,已使近两万名盲人重见光明。他们介绍的下述事实叫人无法忘记:全球有盲人4600万,其中中国700万,如果有足够的角膜,3000万人可以走出黑暗,而角膜可说是取之不尽,因为即使是八九十岁老人捐的角膜,还可以供另一个人用上几十年。可惜这个“如果”目前还成不了事实,角膜严重缺乏。
由角膜移植推及人体其他器官移植。在世界范围内,器官移植始于50年代。1954年,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谬里首次移植肾脏成功;1967年,南非医生伯纳德开心脏成功移植之先河。全世界至今接受心、肝和肾脏手术者不下30万例。一个死者的器官惠及多人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但眼下器官移植面临两大困难。一是供不应求。捐者寡,求者众;二是器官不能久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器官移植在捐献者死后的最长有效时间是:心脏4小时,肝脏24小时,肾脏48小时,角膜几个星期。为此,人们想了种种对策。少数西欧国家曾作出规定,只要死者没留下反对捐献器官的话,其器官都可以根据需要作移植之用。当然,这种规定引起不少争议,尚难实施;各种器官基金会和“器官库”应运而生。所谓这“会”那“库”,其实就是器官信息网络和信息交流中心,即给器官捐献者和需求者牵线搭桥。在各种器官库中,建于1965年的斯里兰卡眼库最负盛名,该国数十万人愿在死后向它捐角膜,迄今它已向世人奉献角膜上万个。
显而易见,人体器官的移植成功和不断推广,赋予“救人”的概念以新的内涵。通常意义的救人,是指以物质钱财、侠肝义胆或生命鲜血,救人于水火,拯人于危难,解人于倒悬。如今,医学的发展,使人人可行功德无量之善举,有了以自己躯体救助他人的机会。而这一机会,无论对伟人名流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之分,贫富贤愚之别,区别仅在于肯不肯利用。
再进一步说,器官移植也给个人后事的处理树立了新的标准。在我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弗敢损也”的久远影响,死后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可谓根深蒂固,火化也就被誉为是对陈旧习俗的一次革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被视作大度洒脱,洞悉人生世事;高级人士立嘱“丧事从简”,自然被赞之高风亮节了。而现在,死后捐献器官开始成为许多人遗嘱中的一项内容。这是对传统观念的又一次革命,是精神的飞跃升华。邓小平同志捐献角膜、遗体用于解剖的遗言和壮举,树立了人民伟大儿子和彻底唯物主义者的光辉典范,感动着、震撼着、温暖着亿万人的心灵。
说来遗憾,器官移植业在我国进展迟缓,至今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眼库,接受器官移植者寥寥无几。何故?知情者告:陷入了恶性循环。捐献者少,器官库就建不起来;没有器官库,有意者也捐献无门。看来,尽快变此种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既是我国医学界的严峻使命,也是对公民的神圣呼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