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外论摘要

  美国又要走麦卡锡时代老路
编者按:美国《商业日报》4月3日刊登了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戴维·兰普顿的一篇文章,原题为《为美中冲突火上加油》,就当前美国关于美中关系的辩论中出现的倾向发表评论,现摘要如下:
麦卡锡时代的过火行为使一些人的名誉受到玷污,使民众的辩论受到损害,加剧了美国同中国之间的冷战和热战。不幸的是,我们现在又走上了这条道路。
回首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当时美国有关对华政策的辩论就是从诋毁一些讲了我们不想听的话的专家开始的。他们说,毛泽东比蒋介石更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对他们的攻击后来升级为对那些据认为对美国的利益支持不力的人进行排斥。到了50年代,美国的辩论发展到对“不忠”分子进行大规模搜捕的地步。与此同时,美国不承认北京政府的合法性,支持设在台湾的对立政府。那时的情形与当前辩论的状况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跨国公司被指责为了自己的利润而牺牲中国的民主(和美国的就业机会)。据说中国问题专家在用知识作掩护来确保自己同北京打交道的便利。
实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们被指责同以前的和现任的一些美国官员串通一气;这些官员则被指责在营私自肥,对中国采取贬低民主价值的“实用主义”立场。
尽管这种势头已经看得很明显了,但是它还没有达到麦卡锡时代那样极端的程度。不过,共和党右翼的一些人曾设法阻止金里奇访问中国并极力诽谤戈尔。他们力图在民主党人同共和党人之间划上一条界线:民主党人同中国人打交道(而且,说是由于得到了竞选捐款,已经软化了他们的对华政策),共和党人则不同中国人打交道。与此同时,民主党左翼中的一些人竭力用“对中国太软”的指责来诋毁这位副总统。这两派的目的都是要给1998年的国会竞选以及其后两年的总统竞选造成一些争论问题。其后果如何呢?对华政策成了民主党的一派借以在政治上压倒另一派的工具。此外,同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一样,在美国政治界对北京的态度变得更加敌对的同时,它同台湾的关系却更加密切了。
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反映在1992年美国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国会一再通过(对台湾有利的)决议、1994年对台关系的有限升格以及1995年为台湾李登辉访问康奈尔大学发放签证这些事情上。不论这些举动有什么价值,有两点是显而易见的:每当华盛顿对北京感到恼怒的时候,它就觉得台北更有吸引力;这类举动使美国再度更深地陷入中国的“内战”,而尼克松和卡特两位总统在70年代曾竭力使我们从这一“内战”中脱身。台湾问题是最容易在中美之间引起军事冲突的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阿以关系恶化谁之过
刘水明
由哈尔霍马定居点问题引发的巴以危机,不仅导致双方暴力冲突持续不断,而且也使有所改善的阿以关系严重倒退。
最近在开罗召开的阿盟外长理事会第一百零七届例会,一致通过了《关于以色列破坏和平进程的决议》,建议各成员国采取如下措施:中止在和平进程框架内同以色列关系的正常化步骤;断绝与以的来往;关闭阿拉伯国家与以互设的贸易和外交代表处;停止参加中东和会多边谈判;保持和重新启动对以的“一级经济抵制”,即禁止与以发生直接的经贸关系。
众所周知,自马德里和会以来,巴以签署了原则声明,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多座城市实现了巴自治;约以缔结了和平条约并正式建交;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阿曼和卡塔尔等五国与以建立了低级别外交关系……短短几年功夫,从马格里布到海湾,和解之风吹拂。随着和平的推进,1994年9月,海湾六国率先宣布停止对以的间接经济抵制。接着,又有部分阿拉伯国家采取了同样步骤。和平为以色列带来了更大的政治外交空间和经济发展机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色列现政府的强硬路线使阿以关系改善的势头难以为继,哈尔霍马定居点问题终于迫使阿盟亮出“黄牌”:“冻结关系正常化步骤和维持一级经济抵制”。以色列政府可谓自食其果。
阿盟外长理事会作出上述决议,目的十分明确,即要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上“三管齐下”,向以色列施加压力,迫使它停建东耶路撒冷哈尔霍马定居点,接受马德里和会框架和“土地换和平”原则,履行它同阿拉伯各方签署的协议,以拯救和平。阿盟外长理事会的决议在以色列朝野引起了强烈震动:内塔尼亚胡形容恢复对以制裁是一种“政治暴力”;利维外长抨击决议是“破坏和平进程”,旨在搞垮以现政府。而反对派则批评利库德政府应对以重新陷入国际孤立境地负责。工党领袖佩雷斯日前呼吁组成民族团结政府,以避免战争灾难。
敦促阿拉伯方面尽早放弃对以经济抵制,是美国调停阿以和谈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阿盟外长理事会强调要维持对以直接经济抵制,显然也是对美国偏袒以色列立场的抗议。美国已有些坐不住了,它又做出了要积极干预解决巴以危机的姿态。克林顿急邀内塔尼亚胡访美,拟提出和磋商消除危机的“新设想”。但“解铃还需系铃人”,巴以危机能否缓解,和谈僵局能否打破,阿以关系恶化的势头能否扭转,关键是以色列能否同意取消或搁置哈尔霍马定居点工程。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提出恢复巴以和谈先决条件
以否认美国对以政府施加压力
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6日电巴勒斯坦地方政府部长、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6日表示,巴勒斯坦方面愿意与以色列恢复政治接触,但条件是以方必须停止兴建犹太人定居点。
埃雷卡特在接受以色列电台采访时还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应停止对巴勒斯坦方面的指责,因为正是内塔尼亚胡的政策助长了巴极端分子的活动并使和平进程陷入目前的危机之中。同一天,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顾问提比说,如果以色列承诺停建犹太人定居点,那么阿拉法特便没有理由不与内塔尼亚胡举行会晤。他还表示,在巴以双方业已签署的有关扩大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自治的协议得以全部实施之前,巴勒斯坦将不会同意与以色列开始最后阶段谈判。
自以色列于3月18日在东耶路撒冷的哈尔霍马地区动工兴建新的犹太人定居点以来,巴以关系日趋紧张,巴以和谈也因此中断,前景暗淡。
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6日电据以色列国家电视台报道,以色列外长利维6日否认美国正在对以色列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停止兴建新的犹太人定居点。
利维6日在会见来访的欧盟特使之前对新闻界说,美国反对以色列兴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态度众所周知,以色列和美国并没有像有些报道所说的那样正在以色列兴建犹太人定居点的问题上“趋于发生冲突”。
就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6日启程前往华盛顿之际,舆论广泛猜测内塔尼亚胡在同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会晤时将受到美国政府的压力。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巴基斯坦修宪总统权力削减
本报记者吴迎春
3月31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了一项重大的政治决定:“修改第八宪法修正案。”这意味着总统依据该修正案享有任免总理及解散国民议会的权力被取消。谢里夫说,他已同莱加利总统进行磋商,总统同意这一“将重新确立议会拥有最高地位的决定”。
次日,巴参议院和国民议会分别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谢里夫总理的修宪提案,即对第八宪法修正案修改的第十三修正案。这样,实际上是把取消的总统权力授予总理,巴舆论评论说,总理恢复了历史上曾享有过的权力。
巴基斯坦1973年的宪法规定,总理有任命三军首脑和各省省督的权力,而总统只有象征性的权力。1977年7月,齐亚·哈克接管国家权力后,停止实施1973年宪法,实行军法管制。1985年,在巴实行了8年半军管的齐亚·哈克总统决定恢复文官统治,实行1973年宪法,但在实施前,齐亚·哈克总统主持了对宪法的修改,出台了影响巴政局稳定长达10多年的第八个宪法修正议案:规定总统有任免总理及解散国民议会等权力。巴先后有4届政府被总统利用该修正案条款解散。1988年5月,齐亚·哈克总统首次利用这一权力解散了居内久政府和议会。随后是1990年8月和1993年4月,伊沙克·汗总统运用同样的权力先后解散了贝·布托政府和谢里夫政府及议会;去年11月,莱加利总统解散了第二次出任总理的贝·布托政府和议会。
巴基斯坦围绕第八宪法修正案的争议持续了10多年,1985年,巴就曾有人反对该修正案,认为总统的权力过大;1993年,谢里夫任总理时,提出要修改第八宪法修正案,伊沙克·汗总统反对;后来,贝·布托再度出任总理后,她想利用莱加利总统曾是本党人士的有利条件修改第八宪法修正案,但未果。他们最终未能摆脱被解职的厄运。这些年来,巴总统和总理之间的权力斗争不断,而第八宪法修正案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在较长的时间里影响到巴基斯坦政局的稳定。从1992年5月至1996年11月,巴基斯坦就经历了5届政府的更迭。巴高层领导之间的权力之争,使当选政府无法将精力集中于国家建设和发展,而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权力斗争上,而第八宪法修正案正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法律根源,它必须修改。
在今年2月大选中获胜的谢里夫再次提出修改第八宪法修正案,也有条件修改,因为他掌握了国民议会中2/3的多数席位。投票结果显示:由217名议员组成的国民议会以190票赞成、0票反对通过了谢里夫的修宪提案,有87席的参议院则以79票同意,0票反对通过。甚至连前总统齐亚·哈克的儿子也投票反对他的父亲创立的法案。反对党领袖贝·布托也对此表示祝贺。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巴基斯坦的人心向背。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总理同姜春云会谈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4月6日电(记者王敬诚、杨元勇)阿尔及利亚总理乌叶海亚今天在政府宫同来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举行会谈时说,阿中友谊源远流长,阿早在民族解放时期就从中国革命的经验中吸取了力量,独立后,阿把中国视为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典范。
乌叶海亚说:“当前,中国在保持本国特色的前提下,逐步使本国经济同国际经济接轨,这为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阿非常珍视同中国的友谊,愿同中国发展相互尊重、以诚相待、互利合作的友好关系。”
姜春云在向乌叶海亚转达了李鹏总理的问候之后说,“中阿传统友谊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的考验。两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中结下了深厚友谊。中阿建交后,两国友好关系全面发展,双方在许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姜春云说,现在中阿两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国“愿在这一新形势下与阿方探讨新的有效合作方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两国的经贸关系”。
乌叶海亚认为,姜春云的来访对加强阿中关系非常重要。他说,“阿非常重视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尤其重视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农业领域的合作”。
会谈后,中阿双方签署了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两国外交部定期政治磋商协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总统会见李淑铮
本报开罗4月6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今天上午在总统府会见了以中联部部长李淑铮为团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双方就两国关系、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李淑铮首先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对穆巴拉克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穆巴拉克也请李淑铮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亲切问候。
穆巴拉克愉快地回顾了他自1976年以来6次访华的情景。他强调,埃及和中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两国在许多问题上有着相似和相同的看法,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一贯互相同情和支持。他表示,埃及今后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埃中两国和两国执政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穆巴拉克还介绍并分析了中东和平进程的最新发展和目前所面临的障碍。李淑铮高度评价穆巴拉克总统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李淑铮强调,中国一贯主张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和“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有关各方的政治谈判,全面、公正、持久地解决中东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今日基加利
——非洲大湖区采访记之四
本报驻南非记者温宪
自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至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航程。肯尼亚今年很旱,从飞机上望下去,境内一片深褐黄色。然后,便俯瞰到一片怡人的湛蓝,这便是在非洲名列第一的维多利亚大湖。湛蓝湖光隐去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团团葱翠,一座座山头上星星点点地散落着民居,缈缈的炊烟更增添了一分诗意。飞机降落在基加利卡农贝国际机场后,大多数旅客都是面色严峻地走出机舱。这座由比利时人设计的候机大楼的楼顶至今仍留有被炮弹炸缺的一角。它似乎在告诉人们:基加利曾经历过的一场腥风血雨。
卢旺达号称“千山之国”,首都基加利就伸展在几个山头上。与所有非洲国家一样,卢旺达有过遭受殖民统治的历史,也有过争取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的奋争。然而,近三年来,这个中非山地小国却不期然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1994年4月6日晚,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与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在基加利国际机场上空同机罹难。这一事件顿时激化了卢旺达胡图人与图西人的武装冲突。以胡图族人为主的政府军立即向反对党人士和图西族人大开杀戒。多年来一直流落异国的图西族人武装——“爱国阵线”则自北部乘势兵分三路南下,直逼基加利。卢旺达全国爆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部族大屠杀,约50万人惨遭杀戮。“爱国阵线”经过几番血战后攻占基加利,建立了新政府。200多万胡图族难民随即潮水般涌向邻国。
基加利是那场大屠杀和血战最惨烈的中心,至今仍然可见斑斑印迹。在从机场至基加利市内的路上,一位曾亲历那场灾难的中国外交官不时指点着路边弹痕累累的路牌介绍说,当时这条路两边躺满了尸体,他们绝大多数是平民百姓,有的地方尸体重叠数层,长时间无人敢去收尸。褚黄色的卢旺达国民发展议会大厦上至今可见密密麻麻的弹洞。在那场灾难中,所有外交机构都遭到洗劫,唯有深得当地人民敬重的中国大使馆是一个例外。尽管如此,中国大使馆的大楼内,也仍然可见到8处流弹留下的痕迹。
如今基加利的街头已经显得很平静。市中心一度关张的各种店铺重新开门进行正常的生意买卖。在商业中心区一处人头攒动的大市场内,最引人注目的商品是一层层摆放得极高的筒装食用油、奶粉及其它食品。一问卖主,他们都承认这些印有外国生产标志的产品均为联合国向难民发放的救济物资。新政府上台后,对市内沿途自发开设的地摊市场进行了整治,加盖了一些棚屋,使得城市面貌较前更为整洁。高高矗立的塔吊成为基加利一大景观,它表明这个城市已经迈出和平建设的步伐。记者下榻处紧邻一座教堂。那天下午,一阵悦耳的合唱歌声从那里响起,一场气氛喜庆且庄重的婚礼正在举行。当记者向一位当地人士询问这对新人是胡图族还是图西族时,这位人士回答说,新娘是图西族人,新郎则为胡图族人。但他接着强调说,“我们现在不再说谁是胡图人,谁是图西人,我们都是卢旺达人。我们有过大屠杀的历史,但现在大家都希望和平相处。”
卢旺达新政府一直强调在政治上奉行民族和解政策,在全国实行“和平文化教育”。不久前,卢旺达政府还派团考察南非“事实与真相委员会”如何施行种族和解政策的经验。然而,在基加利表面的平静下,仍然有着令人不安的隐忧。胡图族人对图西族人逐步掌管各级政权私下常表不满。去年年底以来,约百万胡图族难民自扎伊尔和坦桑尼亚返回国内,其中便夹杂着一些曾参与1994年大屠杀的前政府军人员。卢旺达境内因此发生了数起武装骚扰事件。一位曾在非洲工作多年的比利时经济学家告诉记者,“胡图族人和图西族人中都有为和平努力的人,也都有一些极端主义者。当我们探讨卢旺达的前途时,不要忘记这个国家的700万人口中有400万儿童、200万妇女,而全国的土地只有两万多平方公里。这就是一个很难解决的基本矛盾。”(本报基加利电)(全文完)


第6版(国际)
专栏:

  扎反政府武装逼近卢本巴希
联合国将大规模遣返卢难民
本报约翰内斯堡4月7日电记者温宪报道:综合此间消息,正当扎伊尔交战双方还在南非举行秘密谈判之时,扎伊尔反政府武装已逼近至距第二大城市卢本巴希30公里处。与此同时,联合国难民署正全力准备对在扎伊尔东部的卢旺达难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水、陆、空遣返行动。
沙巴省省会卢本巴希是扎伊尔铜、钴等矿产品重要产地。据在卢本巴希的目击者称,扎伊尔反政府武装已经占领扎伊尔与赞比亚交界处的小城基普希,那里距卢本巴希市只有30公里。卢本巴希市中心的店铺已大部关门,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类学校已经停止开课,机场已经关闭,铁路运输也已停止。当地电台在广播中已经要求政府军放下武器,不要抵抗。据悉,一些扎伊尔政府军士兵已悄悄地脱下军装,换上便衣。
约有10万卢旺达难民分散在基桑加尼至乌本杜的路上,处境悲惨。联合国难民署在扎伊尔的发言人6日说,联合国难民署准备动用渡船、卡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将难民遣返卢旺达。这将是联合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难民遣返行动之一。


第6版(国际)
专栏:

  第十二次不结盟部长级会议开幕
安南到会发表讲话
本报新德里4月7日电记者李景卫报道:第十二次不结盟运动部长级会议今天在这里开幕。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世界形势、裁军和联合国改革等问题。
印度总理高达致了开幕词。他说,为了和平与自由,不结盟运动向世界发出了最强有力的集体呼声。不结盟运动为所有国家的利益而奋斗,无论大国或小国、富国或穷国。不结盟运动提倡合作,避免对抗。不结盟运动反对教条主义和保守主义,主张建立公正、稳定的国际秩序。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和平、稳定和安全的最可靠保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我打算把联合国的作用改革到国际合作、促进发展上来,同时尽我所能保证把更多的资源用到这方面来。”
安南对不结盟运动对联合国所做的贡献表示赞赏。他说,联合国在实现更有效、更现代化和更能满足国际社会需要的目标方面得到了不结盟运动的坚定不移的支持。安南说,不结盟运动向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宝贵的资源支持。在对联合国贡献最大的10个国家中,有6个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安南对此表示满意和钦佩。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积极评价俄白联盟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5日电俄罗斯总统叶利钦5日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指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结成联盟打开了两国通向“真正一体化”的道路。
叶利钦在讲话中指出,俄白结盟是两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两国人民“精神及历史命运的共性和两国对更加有效地进行协作的渴望”。叶利钦说,俄白双方结成的联盟是比共同体“更加紧密、更加团结的国际实体”。叶利钦强调,俄白结盟绝不意味着俄将把独联体其他国家摆在第二位,俄罗斯将一如既往地发展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今年日内瓦人权会议
欧盟将不提反华议案
新华社诺德韦克(荷兰)4月7日电(记者毛雪良、陈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荷兰外交大臣范米尔洛7日在此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由于法国拒绝参与有关中国人权的议案,而法国的立场又得到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支持,欧盟今年将不向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提出上述议案。
他说,欧盟15国外长6日在诺德韦克就此事进行了讨论,但直至午夜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根据欧盟有关“议案必须一致通过”的原则,欧盟今年无法向正在日内瓦举行的人权会议上提出有关中国人权问题的议案。
在美国的支持下,欧盟曾连续多年向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提出有关中国人权的反华议案,但每次都因多数国家反对而遭到失败。


第6版(国际)
专栏:

  乔石会见意大利外长
本报罗马4月7日电记者郑园园、罗晋标报道:今天上午,乔石委员长在下榻的罗马大饭店会见了意大利外长兰贝托·迪尼。迪尼邀请乔石委员长共进早餐。
迪尼说,这次访问对推动意中关系发展非常重要。意大利正在加强同亚太国家、尤其是同中国的关系。现在意中关系很好、很顺利,希望这种关系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乔石完全赞同迪尼的意见,他说,我以前两次访问意大利,每次都是带着美好的印象回去的,相信这次访问一定会圆满成功。乔石说,你去年访华,对中意关系作出了贡献;今年普罗迪总理也将访华,这将进一步推动中意关系的发展。我非常赞成中意两国关系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21世纪。
迪尼在回顾他前后两次访华的情景后说,两次访华使我亲眼看到了中国所发生的变化。他说,世界上没有别的国家能够长期保持这样高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社会也得到了全面进步,这是奇迹。迪尼说,意大利希望中国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乔石对此表示感谢。他说,中国取得进步,主要是因为邓小平为我们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在邓小平不幸去世了,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他所开创的这条道路走下去,这一点决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早餐会上,迪尼还说,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在刚刚闭幕的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修改了刑法,并且正在朝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努力。中国在人权方面也有很大进展。现在,意大利决定与法国、德国、西班牙采取一致立场,不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搞针对中国的提案。
乔石说,我很赞赏你们采取的行动。中国很重视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我们修改刑法,制定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刑事诉讼法和一系列保护特殊群体公民权利的法律,都说明了这一点。在人权问题上,每年在日内瓦会议上搞对抗,实在没有意思。我们主张人权问题应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合作,反对搞对抗。
出席会见和早餐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志、中国驻意大使吴明廉等。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国图书在喀麦隆受欢迎
中国图书展前不久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举行,展出的图书共353种、约7000册,颇受顾客欢迎。在展销的8天时间里,所有图书几乎销售一空。新华社记者王朝文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搭载着7名宇航员开始新一轮的太空之旅,原定16天的太空之行因故缩短。宇航员将进行火焰燃烧、冷冻、熔化等多项科学实验。这是宇航员在接近零重力的太空进行实验工作。新华社发(美联社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