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节地:潜力就在脚下

  向村庄改造要耕地,江苏通州市苏家埭人的经验是——
动土得地
陶汉清朱仲贤
在现代化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江苏通州市苏家埭人向村庄改造要耕地,向高标准基本农田要效益。按照这样的原则,苏家埭在建设全国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示范村的过程中,4年造地356亩。
苏家埭是全国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示范村。走进苏家埭,就会看到一个现代化农村的廓影——“田块平整方格化,排灌系统管道化,路沟渠道规范化,农田耕作机械化,田间管理科学化,农民住宅城市化”。
4年前的苏家埭,还是座113条河沟纵横交错、121条土路弯弯曲曲、725个农舍犹如“天女散花”、20%以上的耕地抛荒、半抛荒的小乡村。
1992年,苏家埭人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彻底铲除旧痕迹,重新描绘新蓝图,向村庄改造要耕地,向高标准基本农田要效益!”在通州市土地管理局等部门的建议下,苏家埭邀请省、市土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专家帮助规划,划定了7个基本农田保护区、4个居民点、村中心路两侧的工业区、商业区、科教文区……
1992年冬,苏家埭先疏浚了横贯东西的4条河道,挖出18万立方米淤泥,全部用于填废沟、废塘,又从南通等地运来城市垃圾3.5万吨,填塞68个(条)废塘、废沟,修筑了7.4公里的道路。
1993年冬,基本农田保护区开始形成。苏家埭村领导组织动员,反复做群众思想工作,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迁出了128户世代居住于此的农宅,迁并了142处占地23.8亩的坟地。
就这样,从1992年到1996年的4年多时间里,苏家埭人共投资1400万元改造村庄,整理土地,复垦增加耕地356亩,建成了百亩方格田10块共计1230亩,所平整的土地平均动土达20厘米深。
1995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到苏家埭考察后指出,“苏家埭是中国未来现代化乡村建设的成功模式和发展方向。”
编后:
动土得地。动土,指土地的整理与整治。苏家埭人动来动去,都在动脑子做土地利用的文章;土地整得好,大量耕地就冒出来了。
改村造地有多大潜力?苏家埭一村4年增加356亩耕地。我们有多少个像苏家埭这样的村庄呢?全国有几百万个。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在建设现代化农村过程中,像苏家埭这样科学规划和建设新村,全国将增加多少耕地。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办实事要量力而行
吴振强
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是各级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体现。所以,广大干部,尤其是刚被提拔到领导岗位的干部,为民办实事的热情很高,这是可以理解的。办实事如修路、办电、建学校、兴水利、开厂子,哪样事能离开钱!钱从何来?当前国家只能保证重点建设,地方建设主要还得靠群众自己的力量。于是各地发明的集资办基础设施、办公益事业的经验就应运而生了。
应该肯定,作为一个单位或地方的领导,不等不靠,通过发动群众,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比起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推磨式和“等靠要”的态度来,要好得多。但是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一方群众的力量毕竟有限。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存在不少困难。即使是比较富裕的地区,群众的富裕程度也不均衡,群众的负担能力也很有限。想一口吃个胖子,一夜之间就把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改变过来,是很不现实的。
做任何事情都应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民办实事也是如此,应该根据群众的负担能力与愿望,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去办。农民在村范围内兴办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应从公积金和公益金中列支。资金不足的,必须提交村民大会讨论,经多数村民同意后,由群众自愿筹集。村提留乡统筹不得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政府及部门组织兴办的道路、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建设项目不得向农民集资,集资办实事不能逾越这些政策界限。对集资款的使用也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少花钱,多办事,分轻重缓急,集中财力,逐步推进。切忌分进合击,四面开花。在资金紧缺,群众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几条道路同时修,几座学校同时建,通讯、广播、电视一齐上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在建设标准上应反对贪大求洋和“一步到位”。校舍明明还不错,偏要造高标准教学楼,乡村公路修成三、四级的也可以,一定要修成宽9米以上的高等级公路,有必要吗?有能力吗?
很多干部为民办实事是出于好心,但如果脱离实际,就有可能把好事办砸。在为民办实事上,我们应该是动机和效果统一论者。动工前搞好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施工中稳扎稳打,务求实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改革纪事

  喜看南粤菜篮丰
——广东菜篮子基地建设纪实
陆秋连叶露
当北方春的脚步刚刚到来的时候,南粤大地已经处处春意盎然。南粤春色最美的莫过于那些一望无际的万亩、千亩蔬菜基地中的各种时令蔬菜:绿油油的菜心、墨绿的西洋菜、嫩绿欲滴的生菜、鲜红的西红柿……
80年代初,广东省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迅速崛起,城市人口剧增,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涌进广东,结果菜篮子产品供应紧张,副食品价格大幅度攀升,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1989年开始,广东省着手实施菜篮子工程,在全省推行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并始终把菜篮子基地建设作为菜篮子工程的重点来抓。为了促进菜篮子基地建设,省政府先后推出一系列扶持菜篮子工程的优惠政策。在立项方面,计划部门将菜篮子工程项目优先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在资金、物质方面予以扶持;在用地方面,国土部门对菜篮子项目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地价按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项目或农业用地征收;在税收方面,对菜篮子工程的生产、经营、科研和饲料工业予以税收减免;在资金方面,财政、金融部门予以贴息、低息贷款。这些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菜篮子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老板投入基地建设,不少港商、台商、外商也纷纷投资或参股。一位在粤北投资兴建蔬菜基地的台商说:“我到大陆投资种蔬菜,有许多优惠政策可以享受,又没有太大风险,不比投资工业收益差。”
从1989年至今,全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到菜篮子基地建设资金43.38亿元,新建、扩建、改建生猪基地287个、肉禽基地125个、禽蛋基地43个、水产品基地190个、蔬菜基地390个和农副产品批零市场207个。全省已初步形成了生猪、肉禽、禽蛋、水产品、蔬菜等五大类菜篮子生产基地,保证了城市副食品供给的稳定增长。无论是寸土寸金的珠江三角洲,还是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粤北地区;无论是人口稠密的粤东地区,还是大企业多的粤西地区,都有大片大片的蔬菜基地。
广州是抓菜篮子基地建设较早的城市,不仅有连片的蔬菜基地、塘鱼基地、禽蛋鸡基地、几个万头养猪场,而且建起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工厂和大型奶牛场,加快了净菜上市步伐,提高了菜篮子产品的质量。
惠州市在各县(市、区)重点落实“三个一”工程(即1万头养猪场、1000亩菜地、1000亩鱼塘)的建设,目前各市(区)已建成养猪基地6个、饲养规模已达4.4万头,蔬菜基地12个、面积3.72万亩,水产基地8个、水面9020亩,产品不但满足本市供应,还远销香港、深圳、广州等地。
近年来,广东菜篮子基地建设正朝着区域化、规模化、科学化、企业化方向发展。茂名市石桥种养场占地面积达到2500亩,实行水下养鱼、水面养鸭,山坡种果、果园养鸡,山下养猪,洼地种牧草,利用牧草养猪,猪粪鸡粪制沼气,沼池渣液培肥果园,鸭粪养鱼。这样以种促养,以养促种,长短结合,以长补短,既减少了市场变化的风险,稳定了生产,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保持了水土,减少了污染,形成了生态的良性循环。去年该场在市场形势严峻、果树幼小没有挂果的情况下,仍获纯利润80多万元。
菜篮子基地建设有效地保证了菜篮子产品的供应,稳定了物价。去年,广东省食品类零售物价指数为104.3%,其中肉禽蛋类食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07.3%,水产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05.7%,蔬菜类零售物价指数为101.6%,分别比上年降低了16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涨幅的回落,影响价格总水平回落6.6个百分点。在同期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回落7.7个百分点中,有86%是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的功劳。菜篮子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使广东连续3年成为全国居民消费水平较高而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涨幅最低的省份。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秸秆变“煤气”农家添福气
彭圣学
不久前,山东省莒南县壮岗镇北李庄村110户农家用上了节能省钱、洁净方便的秸秆“煤气”。
莒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连年丰收,每年还生产各类农作物秸秆2.5亿公斤。这么多的秸秆,一部分可作为粗饲料,一部分被当作柴草填入“锅底”,还有很大一部分风吹雨淋白白地烂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草垛还占用了许多良田。如何变废为宝,利用秸秆造福群众?去年秋天,莒南县农村能源办公室与壮岗镇北李庄村合作,进行了植物秸秆变“煤气”的试点工作。他们从山东省科学院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投资27万元,购进了作物秸秆气化设备,建起了沂蒙山区首家“农作物秸秆煤气站”。
这种“煤气站”,采用玉米秸秆、花生皮等农作物秸秆作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气体,通过“煤气”管道输送到农户。北李庄村的“煤气站”每天只需耗用250公斤秸秆,就能保证全村110户农民一日三餐做饭用气,一顿饭只需0.1元钱,晚上村民还能洗上热水澡呢!同时,全村秸秆集中存放,减少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还腾出了10多亩场地。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与法

  泰和法院依法护农
廖善贵
江西省泰和县人民法院运用法律武器,审理好涉农案件,努力维护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村经济稳步发展。1996年3月份至今,该院共审理涉农案件640多件。
泰和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是该县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依法护农,维护农业健康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在具体审判工作中,该院坚持对涉农案件做到快立案、快审理、快执行,积极审理侵犯农民权益、制假售假等坑农害农案件和农村经济纠纷案件,打击违法侵权行为。
这个法院坚持不断加强巡回接待制度,组织干警定期下到全县各乡村巡回接待,进行调查回访、法律咨询、法律宣传等服务工作,仅去年就在巡回接待中当即调处简易纠纷案件78件。
此外,该院还十分注意为该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积极审理增加农民负担的案件。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哈尔滨城郊信用联社急农所急
本报讯哈尔滨市城郊信用联社今年新增贷款规模一千五百万元。截至三月七日,这家信用联社已下拨春耕生产资金三千二百多万元,占全年农贷投放规模五千万元的百分之六十四,为该市郊区农村春耕生产解了燃眉之急。
哈尔滨市城郊信用联社是去年六月份从市农业银行分离出来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一九九六年,这家联社共为郊区投放农业生产性贷款三千五百万元。为了筹措资金,一月初这家联社就以优质服务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四千二百多万元,保证了资金及时下拨。(高祥熙)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科技成为兴宁增产增收的杠杆
本报讯广东省兴宁市不断提高农业投入中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技之花遍开广袤的农村大地。
兴宁市农村人口平均耕地只有零点五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多田少”、“人多地少”的山区市。该市在依靠政策和增加投入的同时,探索科技兴农的新路子,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该市注重农科教结合,形成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全市每年组织举办培训班、现场技术讲座等农技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干部、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近年来,该市实施农业星火计划、科技攻关与推广项目十多项,创产值、利税三千七百多万元,粮食增产收入达二千三百多万元。
(曾永祥刁伟生)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拦路虎”变成“金银山”
——有声有色的云南山区扶贫开发
本报记者张帆
一年前,一家港资木材加工厂在滇西北的怒江大峡谷里落成了,当地破天荒地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外资企业。这家木材加工厂利用怒江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搞木材加工,发展成为一家身处大山的外向型企业。每年可加工木材5万立方米,出口方材和板材3万立方米,年利润相当可观。对于怒江这个贫困面高达71.4%的地州而言,这家企业的出现为其实现整体脱贫增加了几分亮色。
这只是云南山区扶贫开发的一个缩影。多山是云南的基本特征,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全省耕地的近2/3;农业人口的65%,粮食产量的60%,经济作物的60%以及500多万贫困人口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山区。能否念好“山字经”可以说是云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十分有利的是云南山区大多属于资源型山区,开发潜力巨大:全省人均耕地不足1.1亩,而荒山荒地人均达4.8亩、森林3.6亩,林业、畜牧业资源尤其丰富。钱伟长等专家来滇考察后指出,仅开发好干果一个产品就足以使云南农民富起来。云南省委书记高严在各地州考察时曾多次强调,云南的希望在山,出路在山。
近年来,云南山区的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过去的“穷山恶水”成了“金山银水”,昔日的“拦路虎”变成了“金银山”。在持续几年大干山区水利基本建设、大兴山区小水电工程、大修山区公路的同时,云南的山区扶贫开发逐渐形成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从比较优势的思路出发,立足本地实际,建立支柱产业,带动一方经济;二是注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还是以开头的怒江州为例。“八五”期间,当地政府将工作重点全力投入到扶持林业上来,共投资1000万元,造林33.8万亩,除了开发用材林外,全州形成了贡山板栗、福贡油桐、兰坪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预计到2000年,该州的林业产值将突破亿元,林产品及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800元,基本能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
在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支柱产业中,云南各地选择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加以重点扶持,收到连动的效果。地处小凉山的宁蒗彝族自治县通过周密、细致的市场调查决定开发云南出产较少的苹果,通过从外地引进良种,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从果园布局、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经过10年的苦干,该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3.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5,产量10500余吨,占全省的1/6,其中“红富士”、“金帅”、“金冠”等品种获得云南省和全国的优质奖。去年该县苹果产值达2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苹果收入107元,收入上万元的就有45户,上千元的多达3000户。
针对山区扶贫开发,云南省多次强调要遵循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科学化管理的要求进行。云南各地比较成功地进行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经营方式的实践。
临沧地区的凤庆,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年产茶叶10万担的县之一。所产的“滇红”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小有名气,是该县的拳头产品。前几年,茶叶市场放开,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由于宏观调控没跟上,大多数茶商和厂家只管收购不管扶持,造成茶园建设委顿、茶农利益受损。作为该县龙头企业的凤庆茶厂又因原料供应不足,导致设备闲置、效益下滑。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了产业政策,理顺了茶农、基地、企业三者在市场经济中的关系。
他们首先从维护茶农生产积极性出发,规定每交凤庆茶厂一担茶叶,厂方供应茶农平价尿素8公斤,同时还规定该厂担茶收购价春茶不低于300元,夏秋茶不低于250元。其次从财政上给予贴息贷款,建设高优茶园,规定更新改造每亩补助10元,换种改植每亩补助20元,用于购买化肥;然后在此基础上着重扶持凤庆茶厂,使其发挥龙头作用,经过1年的调整,凤庆茶叶生产步入良性循环,去年实现产值、茶农收入双增的好势头,产值3480万元,比前年增加了500万元,茶农收入2844万元,增加了420万元。
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永江县在发展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中,针对农民想发展无资金、无门路、缺技术的困难,提出村社联营、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分户管理的经营思路。
他们用联营合同的形式明确了集体与农民的责权利关系。甲方以资金、技术参与联营,主要责任是搞好联营基地的规划设计工作,负责整地栽植和管理期间的技术指导以及栽植期间的资金投放;乙方以农民为主体,以土地、劳力、管护参与联营,主要责任是按规划要求平整好土地,按规定施足农肥,适时灌水保苗,以及做好栽植后的管理。
联营手续简便明了,易为广大农户接受,农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样一来,国家的资金、林业部门的技术、集体的土地和行政措施与农村劳动力和群众的积极性联为一体。各方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推动了林果业的基地化和商品化。去年春,永仁县的维乡种植经济林果1.86万亩,人均种植面积达1.6亩,林果产量达680吨,产值204万元,人均林果收入达160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仙鹤欢唱
上图:目前世界上现存野生丹顶鹤的数量不足2000只,来到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就有1000多只。新华社记者徐澎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野驴奔腾
下图:青藏公路自修通到现在已连续运营40多年,沿线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资源至今没受到任何破坏。图为青藏公路沿线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野驴群。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编织希望徐松青摄于浙江三门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