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李岚清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
学位工作要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本报北京4月24日讯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毕全忠报道: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今天在京结束。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修订后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通过了新一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名单。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岚清今天在会议上指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进一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修订学科专业目录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学位授权审核、质量评估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这次修订是我国自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的第二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学科专业目录已不能完全适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从1995年开始,组织了对原有学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加了管理学学科门类,使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增加到12个。一级学科有所增加,二级学科种数减少了40%,初步实现了理顺和规范一级学科、调整和拓宽二级学科的目标,为以后完全按一级学科授予学位打下了基础。
这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第七次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审核、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等议题。其中,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将在巩固和加强已有授权单位及其授权点的基础上进行,强调把保证和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学科结构的调整。学位授权体系以高等学校为主,提倡科研机构与高等学校共建学位授权点及联合培养研究生。
李岚清在听取了学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后讲话强调,要深化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加强学位制度建设,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把高等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教育;二是继续做好研究生培养类型的改革工作,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应该增加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位;三是抓好质量评估工作,促进学科建设,提高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学位工作的健康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光亚、朱开轩、张孝文、汝信、周远清参加并分别主持了会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都各界人士举行座谈会
纪念新华书店创建60周年
本报北京4月24日讯记者卢新宁报道:与亿万人民群众有着不解之缘的新华书店,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今天新闻出版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新华书店创建60周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等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专致贺信,向60年来在新华书店工作、战斗过的同志们表示祝贺和慰问。
六十载风雨兼程,新华园万木争春。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在纪念会上说,新华书店是我党创办的新型书店,在战火中诞生,在硝烟里成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展壮大,60年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了数百亿册图书,为国家作出很大贡献。尤为重要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新华书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光荣传统和企业精神,这就是艰苦奋斗、勤俭办店、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努力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在今天,这些优良传统更显得弥足珍贵,务必进一步发扬光大。
各界人士400余人参加了今天的座谈会。其中包括新华书店创建时期的代表、新华书店的老领导、获省级劳动模范称号的新华书店职工,以及刚刚获得中国书刊发行业最高荣誉奖——中国书刊发行奖的代表和全国新华书店知识技能比赛的部分优胜者。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项目落实人员到位帮贫解困
大同万余科技人员下农村
本报讯“怎样才能有效控制大棚温度?”“山药苗叶子发黄不开花咋办?”日前,在阳高县下深井乡举办的科技培训班上,数百名庄稼汉正争相询问农技难题。这是山西大同市万余科技人员下农村后出现的景象。
1995年初,大同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科技兴农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以服务为支点的鼓励科技人员下农村承包科技项目的优惠政策,做到项目落实,人员到位。他们在全市科技人员中选拔近200名同志担任农业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长,市、县、乡三级层层签订科技项目责任状,加大科技兴农的领导力度。
两年来,大同市1万余名科技人员活跃在广大农村。他们积极承包科技项目、开展科技培训、良种研制、饲料生产等服务活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初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目前,已有247项农业科技项目和50项兴农重点科研项目在农村得到全面落实和推广,为广大农民送来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实施玉米战略是省、市搞好粮食生产的重点工程。去年,市政府投资80万元,从国外引进系列高密度玉米新品种,市、县、乡1300多名农科人员参与玉米高产工程的承包,承包玉米田89.73万亩,年玉米总产3.56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阳高县在实施玉米战略中,试种高密度玉米新品种1070亩,试验种植的玉米同种6号至10号五个品种,最高亩产达1206公斤,比常规品种每亩增收400元。这个县去年由科技人员承包的农田总面积就有25.2万亩,全部实现了增产增收,科技人员为全县一举摘掉贫困帽子立下了汗马功劳。
科技兴农工程的实施,使农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各县、乡、村主动到科委、科协、农牧局请科技人员,不少农民自发到科技部门要科技人员或要科技资料,这些部门也积极下乡到农村开办各种农技培训班,进行短期培训、现场观摩、田间指导等各种形式的科技教育。去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100期,有15万农民学会了二到三门科技兴农技术。培训出懂技术、会管理的“科技带头人”3.6万名,这些土生土长的庄稼汉现已成为各县、区的“科技二传手”。(谷盛明马静波张志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