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界举行座谈会
学习王启民为国多贡献
本报北京4月22日讯新华社记者秦春、本报记者何黄彪报道:“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先进事迹在我国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天,来自科技界的有关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王启民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进行座谈。大家一致认为,王启民是科技界的楷模,从他身上,不仅使人看到了“铁人”的顽强拼搏精神,更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光辉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了发展祖国的科技事业,为了民族的振兴和富强,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王启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36年来,王启民一直在大庆油田从事地质开发研究工作。他深入实际,扎根油田,用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从事科学研究,创造出辉煌业绩,令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界深受鼓舞。
与会者纷纷表示,在当今生产力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的新形势下,王启民所代表的新时期“铁人”精神有它更新更深的时代内涵。科技界学习王启民,就是要学习他把国家与人民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这就是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在座谈会上也表示,在大庆油田进行二次创业,要比当年石油会战更为艰巨,科技含量也更高,自己作为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院长,作为大庆科技队伍中的一个老兵,所取得的成绩只能属于过去。为了使大庆油田继续稳产15年,我们大庆科技人今后要继续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创造油田跨世纪的辉煌,继续攀登,继续攻关。
国家科委副主任韩德乾、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常志海参加了座谈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华书店风雨壮行六十年
本报记者李新彦杨明方
俯视神州大地,无论是农村集镇,还是都市闹区,四个金光闪闪、遒劲有力的大字总能引人投以深情的一瞥——那就是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全国统一用作店招的“新华书店”。
今年4月24日,新华书店将迎来她的60华诞。60年前以发行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和革命书籍为主要任务、内部建制为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发行科的新华书店,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13万职工、网点遍布全国、年图书销售额超过420亿元的国有主渠道发行大军。
窑洞里走出的文明使者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店就是文明的使者。
1996年10月15日,延水河畔锣鼓喧天。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华书店的代表汇聚清凉山脚下两孔修葺一新的窑洞前,共庆全国新华书店发祥地旧址修复。
战争年代,新华书店职工组织起军中“流动书店”,手里拿着枪,肩上背着书,炮火打到哪里,图书就发行到哪里,让广大群众看到了真理的曙光。也正因为新华书店在传播革命真理、文化知识方面的独特作用,解放战争后期形成了一个制度:我军每解放一个城市,新华书店与银行、邮局一样,营业场所必须首先得到保证,几天之内即在市中心开业。这就是今天绝大多数城市的“黄金地段”都有一些新华书店门市部的历史缘由。
新中国成立后,新华书店得到空前发展,发行网点遍布城乡,形成了集图书购销、集散、运输、结算于一体的大发行网络。截至1995年底,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网点已有12399个,另有数以万计的供销社代销点和集镇下伸门市部,年总销售图书121.2亿册,销售册数占全行业的90.8%。目前,尽管全国新华书店人、财、物管理上“大一统”的局面已发生变化,但作为国家图书发行主渠道,新华书店的诸多重要使命基本没变:保证“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每年为全国近两亿中小学生配发教材和教辅读物近30亿册;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以及有关政治读物的及时足量供应,满足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需要;承担农村图书发行这一难度大、效益低的工作,丰富了9亿农村人口的文化生活。
“新华”儿女真情在,神州万里飘书香。抗美援朝战场上,新华书店职工组成“战地文化服务队”,累计送去图书69万册,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英雄黄继光牺牲时,口袋里就装着“战地文化服务队”赠送的连环画册《苏联卫国战争英雄马特洛索夫》。即使今天,在边远地区,新华书店流供员仍然发扬“背篓精神”,常年奔波在大山深处的村村落落,织成了一张流动活跃的农村图书发行网。有一次,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新华书店流供员王瑞林给学校送书,一种作文书数量不够了,便立即赶几十里山路返回去取,当黄昏时分他一身尘土一身汗地出现在校门口时,老师激动地握着他的手对同学们说:“你们都没有见过雷锋是什么样,他就是活着的雷锋啊!”
读者心目中的文化殿堂
伴随着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经历了建国后的艰苦创业,走过了专业化建设的道路,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新华书店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图书发行企业的文明与辉煌,它在读者心目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殿堂。
最近,《中国图书商报》举行了“纪念新华书店成立60周年征文”,反响之热烈令主办者动容,一段段朴实的文字倾诉出一串串真诚的心迹。总参谋部一位名叫杨武的读者写道:“我把新华书店看作出售智慧的商店,因为它卖出的商品——书,是人类的优秀文化和不朽精神,这是其他商店出售的任何商品难以比拟的。”书店就像铺路石,默默地帮助无数读者走向远方。一位名叫刘卫平的读者满怀深情地说:“春风得意马蹄疾时,我会去书店,从中获得百尺竿头的警勉;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我要去书店,从中寻找拨云见日的手法。如果说书是支撑我一路走来的精神支柱的话,那么新华书店则曾经并将永远是我人生旅途的驿站。”
新华书店的优良传统和历史地位,使它成为城市的窗口,文化的眼睛,广大读者对它痴情难舍。因此,前些年,当部分新华书店在旧城改造中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一次又一次引起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1993年,贵阳市新华书店下属的科技书店因城区改造被拆迁,引起中央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并引发29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名呼吁。1994年,王府井新华书店拟议拆迁的消息传出,社会反响强烈,告别读者那天有10万人冒着大雪前来“惜别购书”,这说明新华书店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分量何其重啊!
令人欣慰的是,贵阳科技书店和王府井新华书店最终都有了“说法”,它们都将被重新安置在拆迁处附近繁华的地段。
这些事件也引起各地政府对新华书店拆迁安置问题的高度重视,北京、上海等全国不少地方均以文件的形式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强调新华书店在城区中心的网点数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在改革中重振雄风
60年来,新华书店的成长和发展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的三代主要领导人都曾为新华书店题词、题字。对于一个企业,这是难得的殊荣!
党和人民的厚爱令新华书店职工无比振奋。同时,他们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份厚爱背后蕴含的殷切期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新华书店应该而且能够有所作为!
全国新华书店经营协调委员会主任、总店总经理邓耘认为:能不能保有新华书店在图书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并不完全取决于个别经营场所的变迁,也不完全取决于行政手段的呵护;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新华书店的出路只能是依靠全方位的改革。
1994年,新华书店亮出经营机制改革的框架。为了理顺新华书店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酝酿推行代理制;为了把临时性的“看样订货会”改变为“经常性的看样订货”,省级新华书店的职能开始从发货店向区域性的图书批销中心转化;为了扩大图书与读者见面的空间,图书销售连锁店应运而生,商场卖书蓬勃兴起;为了缩短以往通过书目报征订的信息反馈周期,全国新华书店正着手组建“全国出版物电子连销网”,反馈周期可望从40天缩短为两三天……
改革给新华书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由新华书店投资兴建的发行大厦耸立都市,成为不少地方的风景线。在北京,首都图书大厦正在拔地而起;在上海,图书批销大楼也已动工兴建;在沈阳,北方图书城刚开业不久,沈阳市图书发行大厦又已通过立项;在深圳,33层高的深圳书城创下了目前国内最高纪录;在长沙,湖南图书城成为三湘大地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五大工程”之一。
随着一大批图书城和批销中心的开业,新华书店从网点萎缩的打击中站立起来。通过对门市的改造,主渠道的形象开始全面复苏,以江苏为例:常州市新华书店投资350万元进行了内部装潢,成为市民休闲购书的好去处;扬州市新华书店欲招聘3名业务员,结果报名者达百余人。
岁逢六十甲子的新华书店,正以全方位的改革创造着崭新的辉煌,并将进而构筑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大市场。人们高兴地看到,“尊书、爱书、知书、读书、用书、藏书”的社会风气,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河山万里沐春风

  情义无价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经三队张龙平
回到故乡川东忠县忠州镇,我去看望年逾八旬的革命老人杨臣庭。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光荣致残,膝下一女出嫁多年,其妻也于十余年前谢世。他行动不便,孤寡一人靠政府抚恤金过活,却精神焕发、十分乐观。周围的乡亲们十分关心这位对革命有功的老人,平日里赶集路过门前经常停下问清老人家有无物用需要捎买。
此时正是大购年货之际,乡亲们自然不会忘记这位老人的寒暖。闲谈之余,我见他取出10元钱交给过路的邻院王大妈,托付她购买猪肉2.5公斤,王大妈满口应允。一旁的我见此心中暗暗犯疑:我母亲昨日称肉11元1公斤,莫非王大妈记错算错了吗?我正想吱声给王大妈提个醒儿,她连连使眼色止住了我,我更感其中有蹊跷,借故尾随王大妈追问个明白。在赶集的路上,快嘴王大妈向我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杨大爷完全丧失了劳动力,每月只能领取百十元抚恤金,随着物价的不断升高,杨大爷基本生活的保障有了问题。善良而聪明的乡亲们小心地顾护着老人的自尊感、荣誉感,在每次给他捎买物用时都欣然接过钱,如果老人所给钱不够就自觉暗自掏钱补足后足额购回,并能做到每每稍有“结余”。杨大爷已近10年足不出户,对物价的认识仍然停留于“猪肉1元、白糖5角、火柴2分买一盒”的年代。近10年来,好心的乡亲们也自觉地保守着这个公开的秘密,几乎每个乡亲都为杨大爷捎买过东西、补过钱。
这几年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对杨大爷的照顾也更加周到了,自愿给杨大爷“捎买”东西的乡亲越来越多,而杨大爷手中货币的“购买力”也越来越强,有时杨大爷给出几元钱竟能让乡亲们买回一个月的米面油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边建设边治理边绿化
三峡工程施工区注重环境保护
本报宜昌4月22日电记者李宏伟报道:记者今天在三峡工程施工区看到,一片片绿树、草坡星罗棋布,鲜花点缀其间,显得格外夺目;一辆辆运料的大卡车穿梭往来,却不见尘土飞扬的场面。
在古树岭人工碎石加工厂,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贺恭告诉记者,这里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全部进行了处理及回收,排出的泥渣用汽车运到弃渣场堆放,从而保证长江不因为建三峡工程而增加新的淤泥和废水污染。
据有关人士介绍,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参与建设的各单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如植被恢复、灰尘和废水处理、道路硬化绿化及洒水降尘等,做到了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运行。目前,已完成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42.89万立方米,投资3.28亿元;实施绿化面积56.3万平方米,绿化道路19.8公里,投资2796万元;实施污染预防和治理项目投资5700万元。有关监测结果显示,施工区环境质量良好。正在此检查的国家环保局领导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据悉,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有关单位正在进行远景环境规划,力求使三峡工程施工区未来成为一个无工业污染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区。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金融系统向“春蕾计划”捐款
本报北京4月22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今天联合向“春蕾计划”捐款260万元,以表达他们对少年儿童的一片爱心。捐款仪式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在全国妇联领导下,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了“春蕾计划”,旨在通过救助我国贫困地区失学女童继续求学的形式达到提高妇女素质,从而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春蕾计划”实施以来,全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已扩展到28个省、市、自治区,达43万人次。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有个雅戈尔》研讨会举行
本报北京4月22日讯记者杜英姿报道:60年代以短篇小说《开顶风船的角色》蜚声文坛的老作家任斌武,深入浙江宁波雅戈尔公司采访半年,推出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有个雅戈尔》。该作品的研讨会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与会作家评论家认为,作品将主人公置于与祖国共甘苦、同命运的大背景中,展示了中国乡镇企业的蓬勃生命力,回答了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中国乡镇企业该向何处去的大课题。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引进国外智力巡礼》征文颁奖
本报北京4月22日讯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日报合作开办的《引进国外智力巡礼》和《外国人看中国》两个专栏征文颁奖会今天在京举行。澳大利亚专家毕小溪等人撰写的文章分别获两个专栏的一、二、三等奖。
(钟珂)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开幕
本报北京4月22日讯为期一周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今天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2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厂商带来了上千种具有当代国际一流水平的机床制造技术和产品。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致信祝贺。
由机械工业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旨在“交流技术、加强合作、扩大贸易、共同繁荣”。(科荐)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天桥建筑集团兴建希望小学
本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北京天桥建筑集团近日在延安市柳林乡北沟村和佳县螅镇乡共捐资45万元兴建两所希望小学——“北京天建希望小学”和“螅镇乡天建希望中心学校”。与此同时,由集团干部职工资助上述两地300名上不起学的孩子返回学校的“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也同时启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