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还是要讲苦练内功
鞠秀礼
搞好国有企业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但是作为治本之策,还是要讲苦练内功。
常言道:“内功固其本,外力解其标”,讲的就是内功治本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说: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不难想见,要使事物起变化,主要在内因不在外因,在内功不在外力,这是本之所在。
这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为我们搞好国有企业提供了重要武器。如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搞好国有企业离不开外部条件,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的内部状况。从本质涵义上说,搞好国有企业,就是要使其合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本的增值。那么,谁是利用资源的主体呢?毫无疑问是企业。一个企业影响其活力的因素可能有多种,但要真正增强活力,根本出路却只有一条:主观努力、苦练内功。
目前,确有一些同志在这个思想方法上出了毛病,一讲搞好企业总是眼睛向外,强调客观。常常听到的不外乎两种说法:一是历史包袱论,认为企业负担重,难以真正进入市场;二是需求不足论,认为没有足够的投资拉动,企业也难以搞好。对这两种看法要作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说,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些国有企业,确实负担较重,这是多年来积累起来的各方面矛盾的综合反映,因而不适应市场的矛盾突出。但现实中大体同样条件的国有企业,有的搞得好,有的没有搞好。这说明负担重并不是影响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原因。在国家现有财力的情况下,出路还在于企业自身苦练内功,否则,不但旧的包袱卸不下来,新的包袱还会不断背上去。至于需求不足,不能笼统而论。从当前的有效供给来看,实际上需求并不少。问题是现在的许多供给并不是有效供给,派不上用场。如果忽视了从企业内部、从供给方面解决问题,依靠需求来拉动,只能造成库存增加、资源浪费和通货膨胀,这对搞好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单纯从外部来寻找影响企业活力的原因和治理方略,显然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一些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根本原因在企业内部。这样提出问题,并不否认影响企业活力的外部因素也需要不断改善优化,而是说这些因素并不是主要的。当前,一些企业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一味强调外部条件,甚至寄希望于要政策、吃偏饭,忽视、放松甚至荒疏了企业内部工作。由此造成的管理松弛、质量下降、成本失控、经营不善、损失浪费的现象已相当严重。从许多企业亏损成因分析,至少有70%的企业是上述问题所致。所以,不能再用企业外部因素来掩盖企业内部问题了。如果还不把主要精力用在企业内部,即使免去全部债务,拥有足够的投资,也不会成为赢家。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搞好企业必须苦练内功。
有道是事在人为。能否把国有企业搞好,关键在企业内部;企业内部能否搞好,关键在企业领导班子。苦练内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有事业心、有开拓精神、善于经营管理、能够和职工群众同甘苦”的企业领导班子。有了这样一个领导班子,就能带领广大职工转变观念、开拓进取,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加强管理、挖掘潜力,抓好改造、加快重组,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许多搞得好的企业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事,“练内功”也不是一蹴而就、功力永驻的。它实际上是一个孜孜以求、永无止境的过程。停滞不前,光吃老本,再好的功夫也会退化。“梅花香自苦寒来”,企业要想功夫精、功夫硬,就要持之以恒、苦练不懈,保持原功力,增长新能耐。这样,功之所在,本之所在,机体强健,什么样的风浪都不怕,什么样的困难也能克服。


第9版(理论)
专栏:

  把对外开放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季崇威
内容提要:
对外开放,是使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国策。19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基本格局,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加速我国经济发展和走向现代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挑战和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为此,必须进一步改进工作,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是使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对外开放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走向现代化进程
19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我国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基本格局,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加速我国经济发展和走向现代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其一,扩大国际交流,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境外的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如组织有关人员出国考察,派遣留学生,聘请国外专家,举办各种会议、展览等,这对于我国了解外部世界,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速提高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水平,缩短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二,扩大外贸和利用外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提高到1996年的2899亿美元,增加了13倍。我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0.9%增加到1995年的3%,在世界上的排名从第三十二位上升到第十一位,全国进出口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40%以上。我国外贸已从过去长期逆差转为顺差,外汇储备增至1000多亿美元,实现了稳定的单一汇率和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进出口商品结构也有很大改进。这些变化表明了我国已从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
与外贸发展紧密联系的是,我国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两者共同对我国走向现代化起了“推进器”的作用。1979年至1996年,我国利用外资总额共达2922亿美元,其中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约115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772亿美元。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14万多家,就业职工1700多万人。利用外资不但补充了我国资金的严重不足,加强了能源、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就业门路;而且有利于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培养和提高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管理技术人才,优化了产业和产品结构,填补了若干缺门短线,带动了一大批协作配套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工业,开拓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保持外贸顺差和国际收支平衡,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其三,扩大祖国大陆同港、澳、台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了理解沟通,增强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在经济上紧密联系,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特别是香港制造业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形成亚太地区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促进了广东工业的发展。这对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对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其四,从建设经济特区、开放部分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区走向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实践证明,这种由点逐步拓展到线、面对外开放的做法,能使国家集中力量,通过试验和实践,把一部分条件较成熟的地方先发展起来,使经济先发展地区带动后进地区和全国的发展。
其五,跨国办企业,承包工程,输出劳务。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后,我国建筑企业纷纷赴海外承包工程。到1996年底,累计签订合同60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近400亿美元,派出劳务人员130多万人次,在国外建筑公路、桥梁、公共设施、住宅中取得优异的业绩。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也有较大拓展。到1996年底,经政府批准赴海外投资企业5045个,中方投资额57亿美元。加上香港、澳门等地中资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我国在海外投资已达200多亿美元。
适应国际经济趋势和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求,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挑战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工作,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认真转变思想观念,跟上快速前进的现代化潮流。当前,信息技术革命促进国际各种交易捷畅,费用降低;国际资本加速流动,促进各国资本互相渗透;跨国公司在全球实行资源优化配置,促使国际分工协作高度发展。当一国经济面临增长的瓶颈时,可通过向外部融通资源要素来消除瓶颈,等等。这些变化表明: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是非取舍的标准,趋利避害,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从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世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经济力量。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切实按照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牢固树立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观念。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要按照小平同志的教导,全面正确地认识外商投资企业的性质和作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是带有社会主义和民族资本成分的中国企业法人,不能把它误认为是外国企业,也不能将带有外国商标品牌的合资企业产品同进口的外国商品混为一谈,以免夸大它们同民族产业之间的矛盾。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大经贸战略的要求,深化对外经贸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加快进口管理体制、涉外税制、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和外贸外经企业机制的转变。首先,为促进国有外经贸企业机制转换,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打破捧铁饭碗,摒弃吃大锅饭的思想,使国有外贸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要整顿企业领导班子,清除腐败分子,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裁减冗员,向联合化和规模化发展。其次,政府部门要努力掌握综合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税率、利率、汇率、融资等)进行宏观调控。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和作风,把政府职能转到管方针、政策、规划、监督上来。如为了扩大成套设备、机电产品的出口,要在进出口信贷、利率、保险、出口退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扶助政策。又如,近年来加工贸易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一般贸易,其原因之一是加工贸易能获得较多的税收豁免。为此,应研究如何调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税收政策,使两种贸易方式协调发展,并鼓励加工贸易更多采用国产原材料。再次,增强行业组织协调管理的力度,给予必要的权责,切实解决各行业经营的“小、散、乱”问题,购销中的“抬价收购、低价竞销”问题。进出口商会要加强对进口货的反倾销工作,对国内企业进行必要的保护。第四,加强打击走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杜绝走私。
加强贸工农技的结合,发展现代化贸工农技相结合的大企业。优化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认真推行出口商品创名牌活动。外贸与内贸结合,扬长避短,获取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利益。在积极发展我国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商品出口的同时,仍应重视和扶持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输出。这对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出路、扩大就业、发展乡镇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中,要不断提高档次和商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对于那些在国内外市场已供大于求的商品,要压缩其生产能力,走兼并、联合和集约化经营之路。
认真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的方针。当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都把利用外资作为加快本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捷径。跨国公司投资对东道国来说利大于弊,这已成国际公论。而它的弊病,如垄断市场、利润转移等,东道国政府是可用法律和政策加以防止或限制的。只要政府对外资加强产业政策导向,逐步实行同国内企业平等的待遇,就可以同发展我国国内产业相辅相成,把利用外资的不利因素消除到最小程度。
今后利用外资的来源、渠道、方式可以多元化、多样化。我们应当从国家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衡量标准,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防止外商控制垄断,争取对我有利的合作条件。在引进国外技术时,要重视消化和创新,积极培养壮大自己的设计开发能力,努力提高国内技术水平。今后在招商引资中不应追求外资数量,要着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择优汰劣。各地方不应违反国家规定,放宽优惠条件;而应以改善投资环境来吸引外商投资。要改变过去对外资企业重引进、轻管理的做法,加强对已开办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排忧解难工作。要改革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体制,改变目前部门、地区分割状况,调整为适当统一集中和更有效的管理办法。
经济特区要从“政策优惠型”转为“功能型”,扩大开放深度,提高开放水平,增创新优势。其他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区,都要加速两个根本性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各自优势;并积极向内地传授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在人员、资金、管理、技术上帮助中西部的发展。中西部地区要有重点、有步骤地扩大开放,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尤其要重视对干部、群众进行开放政策、国际经济、法律和国际交往等基本知识的教育,学习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改善投资软环境。
积极发展我国跨国经营业务,扩大对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目前,我国有不少产业生产能力在国内已过剩,但其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可以选择国外有市场、有资源的地方,特别是亚、非、拉地区去办企业。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实力较强的大集团、大企业跨出国门,输出资本,盘活资产,带动设备、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和劳务输出。目前已办的跨国企业也要根据国外情况,改革体制,提高人员素质、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国家在政策和金融上应予以支持,并总结经验,逐步规范化。
抓紧制订和完善涉外的经济法律、条例和政策,使对外开放各个领域的工作都有法可依。中外各方的权利、责任都要有严明的法制保障。当前,我国应抓紧出台技术进出口条例、外贸代理条例等。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条例中不完善的地方应及时修订,并早日制订“反垄断法”,以保障国内市场中的公平竞争。
加强经济信息和国内外市场的预测工作。各个部门、地方、企业和行业组织都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视国际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消化和使用工作,用以指导企业决策和各项业务活动。要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经济科技竞争中信息的重要性,树立“信息就是效益”的观念,利用国际信息网络来管理对外经贸业务活动。我国是一个经济贸易大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商业科技上的机密和知识产权、在国外未注册商标等都已成为别人窃取的对象。必须提高警惕,重视做好保密工作,积极做好专利和商标注册。
大力培养外向型经济人才,全面提高涉外领域工作人员素质。为了在下一世纪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现在就应考虑为21世纪培养德才兼备,能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人才的战略规划。从在校学生开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教育培养。对在职人员应不断进行补课和再培训。同时要加强考核,建立提优汰劣、促人奋进的人事管理和分配机制。总之,从提高人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上,来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全面提高。


第9版(理论)
专栏:扎实推进两个根本转变

  认真落实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
叶连松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关系到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把搞好国有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力求取得较大的进展。”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政府工作的突出任务。”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基本方针已定,关键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抓住重点,认真落实。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河北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较为集中的省份。1996年,全省国有工业企业4098户,虽然在数量上仅占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的19.3%,但拥有的固定资产净值占72.6%,创造的增加值占53.3%,提供的利税占55.6%。同时,80%以上的国有企业分布在能源、交通、原材料和重要生产、生活资料等生产领域,直接左右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计民生。目前,河北省有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不好。这既有“人多、债高、负担重”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初次分配关系发生变化使国有企业部分利润转移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这些国有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结构调整缓慢,机制转换滞后,市场开拓不力,经营管理粗放,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河北省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方面探索了不少新的路子,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涌现了一批以邯钢为代表的机制活、效益好、后劲足的国有企业先进典型,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1996年,全省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7%,实现利税增长7.8%,速度和效益增幅均位居全国前列。实践证明:搞好国有企业,要在重点、难点问题上集中力量攻关突破,从整体上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使国有企业尽快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为此,河北省拟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着眼于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抓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进一步加快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全省162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今年底要全部按责任书要求实施运作,形成以资产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规范出资者、经营者的责权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省国资委授权一批重点企业作为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大力推行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资产经营责任制,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
二是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择优扶强搞好大的,多种形式放活小的。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集中力量支持优势企业再创新优势。全省将着力抓好列入国家511家重点支持的企业、省百家优势企业和大型支柱性企业集团,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今年,全省将组建大型支柱性企业集团30家,并按照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重点企业、优势企业的各项配套措施。同时,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放活国有小型企业步伐。在去年全省国有小型企业已放开63.8%的基础上,今年内要全部放开经营。
三是着眼于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规范破产、鼓励兼并。充分运用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和用于兼并破产的呆坏帐准备金增加等政策措施,采取多种方式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使优势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被兼并企业获得新生。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规范破产。企业兼并注意债务清理,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破产按程序报批,防止假破产、真逃债,并切实做好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
四是着眼于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认真抓好增资减债和减员增效。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企业资本金,按照规定将1989年后经营性基本建设基金本息余额逐步转为国家资本金;继续做好“拨改贷”转为国家资本金的工作;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积极调剂本级财政资金,解决一些骨干企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鼓励企业积极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此外,精心组织“再就业工程”,搞好企业减员增效和富余人员下岗分流。认真清理各种费款,大力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集资、乱拉赞助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五是着眼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深入开展学邯钢活动,大力推进“三改一加强”。国有企业要引进市场机制,改革内部分配制度,优化要素投入,加强经营管理。坚决纠正把改革同管理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思想和作法,强化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从严治厂,从严管理。
六是着眼于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大力抓好扭亏增盈工作。把企业扭亏增盈同深化改革、开拓市场、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联手抓扭亏的新机制。对亏损企业要按其隶属关系,实行扭亏增盈分级负责制,定期公布扭亏增盈情况,严格考核。
七是着眼于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突出抓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和建设。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普遍进行一次认真的考核,把那些有事业心、有开拓精神、善于经营管理、能够和职工群众同甘共苦的人才充实到企业领导班子中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基本方针,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评议和监督作用,加快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制度。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八是着眼于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切实搞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不断扩大覆盖范围。落实好失业保障基金归集、使用的政策措施,抓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管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提高保障能力。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关键是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本地、本企业的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工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搞好国有企业,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而改革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深化。等待观望只会坐失机遇,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困难。因此,必须正视国有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回避矛盾,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力求取得新突破、新进展。要热情鼓励企业的改革实践,对有成效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失误的帮助分析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造成大的损失。坚持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效。具体讲,就是看企业通过深化改革是否真正实现了转机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是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是否增强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与后劲;是否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否真正调动起企业职工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及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中国少数民族》简评
黄楠森
韩敬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中国少数民族》一书,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系统地全面地历史地介绍和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人权状况,正面回答了美国人权报告对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状况的攻击。
该书分为三编。上编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的基本理论,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关于保障民族平等、维护少数民族权利的文件、言论和主张,这些理论和政策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在民族关系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指导思想。
中编从生存权、政治权、经济发展权、受教育权、医疗卫生与人口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人权状况作了综合介绍和分析,根据翔实而丰富的材料和数据,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各少数民族人权状况得以根本改善的关键,而改革开放又使各少数民族人权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
下编是关于少数民族人权状况的11个调查报告,其中1个是省的,4个是自治区的,2个是自治州的,4个是自治旗或自治县的。这11个报告中的8个是由少数民族学者撰写的。
该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意义:第一,深化了我国人权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开创性。该书把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状况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是一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学术专著,提出了一个表现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状况及其本质联系的思想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内容。第二,为我国人权教育提供了一本优秀的教材,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人权建设提供了参考和指南。该书提供了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状况改善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其成就和不足,这就用活生生的事实和同这些事实结合的理论,教育人们应该如何发扬长处,改进短处,弘扬成就,弥补不足。第三,该书以确凿的事实材料有力地证明,美国人权报告的那些谎言和诬蔑不实之词是站不住脚的。
该书也有不足之处:有的统计数字不够全面;计划中的有些自治州的调查报告由于种种原因而暂缺;缺少西藏自治区人权状况调查报告等。这些部分在该书再版时都应补上,使之成为一本更加完整的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状况的学术专著。


第9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切实加强街道党的建设
日前,京津两地有关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专门就加强街道党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街道发生了巨大变化。切实加强党对街道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街道党组织和党员在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会专家认为,做好街道党的工作,关键是把领导班子建设好。当前,一些街道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与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相适应;多数街道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知识结构偏低,缺乏年富力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干部和人才;有些街道干部编制和机构设置不合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大力加强街道党建工作,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开拓进取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必须加强对街道领导干部的培训,培训内容要重点突出,少而精,通俗易懂,偏重可操作性,形成培训街道领导干部的独特体系;必须健全机构,加强街道干部队伍建设。
与会专家认为,加强和改进街道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切实加强街道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实行分类教育管理,根据街道不同类型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方式。二是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网络,更新、充实教育内容,按照中央有关规定,逐步完善以市区委的党校为龙头,街道党校为主体,居民区党员活动室为基础的党员教育网络。三是坚持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的各项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街道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健全街道企业党组织,对无党员或党员少的街道企业可推行政治指导员制度。(严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