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文摘)
专栏:

  生物多样性保护引起世界关注
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经过几十亿年进化而形成的生命有机体的全部,同时还包括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由于近些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雨林景观大规模遭到破坏,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极大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中心议题之一。所谓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对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相互作用进行管理,为当代人提供最大效益,并能维持其潜力,以满足后代人的需要与渴求。其中包括最大限度地拯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等诸方面。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使人们普遍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真正价值及其紧迫性。“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的结果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们还无法创造一个独立而脱离地球的适合人类休养生息的生态系统。地球仍是人类惟一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当努力去保护它,而不是随意地破坏它。其次,生物多样性保护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必须有效地控制世界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减少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生物资源的压力。其三,热带雨林是世界“物种宝库”。仅占陆地面积7%的热带雨林,容纳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物种。巴西、扎伊尔、印度尼西亚分布有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热带雨林。巴西、哥伦比亚,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12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拥有全世界的60—70%甚至更高的生物多样性。这些国家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以各种方式支持这一人类共同的事业。其四,加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生物多样性调查、编目及信息系统的建立;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监测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和对策的研究等。
(1997年第七期《瞭望》牛德水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重新定位
作为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可持续发展发端于本世纪60、70年代,正式提出于80年代末。其背景是发达国家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化,以及发展中国家谋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和矛盾,如人口激增与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伦理道德与市场竞争的关系等等。它的提出,反映了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本身的认识的深化,反映了人类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的曲折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科技使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改造和控制自然,但这也使一些人变得目空一切,以自然的主人自居,毫无节制地开发索取自然资源,甚至破坏自然。结果,人类遭到双重的报应:一是来自自然界的惩罚——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一是来自人类本身的惩罚——物欲横流、道德败坏、社会混乱。
因此,人们日益为自然界究竟还允许他们在地球上活多久而忧心忡忡,也日益为人类社会能否实现自由、平等、和平、幸福而疑虑重重。
对此,我们有信心作出肯定性的回答。这种回答是以重新摆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为前提的。(1)让人复归到自然的产物的位置,但不是简单的复归,而是建立在生物实体与社会实体的统一、生态学意义与社会学意义的统一基础上的复归,是建立在人类长远利益基础上的复归。(2)让人成为社会的人,也让社会成为人的社会,个人应向社会尽义务、作贡献,社会也应重视人、关心人,注意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让人真正成为物质与精神、肉与灵的统一体。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人对自身而言,重点是提高人口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人对社会来说,重点是搞好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创造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和睦相处的社会环境。就人对自然而言,重点是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共同创造平衡和谐、卫生优美的自然环境。
(4月6日《羊城晚报》郭小聪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城市气候中的辩证法
“热岛”与“凉岛”城市中,由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发出的巨大热量,使其如同在冷凉乡村包围中的一个温暖岛屿,因此称为“城市热岛”。北极圈附近美国阿拉斯加的费尔班斯克市,城乡温差最大曾达14摄氏度之多。不过,也确有人观测到了城市午后变成“凉岛”的事实。例如,墨西哥城1979年1月午后平均气温比郊区低1摄氏度。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城区地面温度比郊区高,因而对流极为显著,垂直对流不断把被地面烤热的空气往上输送,同时也把高空较凉的空气带了下来,因而城区1.5米处高度的气温有时反比郊外要低。
“干岛”和“雨岛”城区由于土壤和绿地少,下垫面大都是水泥、柏油路或屋顶等不透水建筑物。气温高而水汽蒸发较少的结果,使城市相对湿度比郊外低,因此有人称之为“城市干岛”。相对湿度低本不利于降水,可是城市降水却普遍偏多。就全世界而言,一般认为偏多5—10%。因而又有“城市雨岛”之称。产生这种情况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城市热岛上升气流强,上升气流是有利于降水的;二是城市大气中有许多工业排出的大气污染微粒,它们是很好的吸湿性凝结核,有利于成云致雨。
挡风又透风由于城市下垫面高低不平,粗糙度大,因而气流进入城市后一般风速都会减小,大风减速尤多。可是,正由于城市下垫面像山区地形一样复杂,在城市街道中以至两幢高楼之间,都会像山区风口那样,流线密集,风速加大。这主要是因为,离地面越高,风速越大,高层大风在高楼上部受阻后被迫急转直下,把高空大风动量带到地面。如果高楼底部有通道,则通道风口处的风速甚至可比背景风速大3倍。
(摘自《光明日报》林之光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请保护生命之源——水
造纸业、印染业、皮革鞣制、日用化工等等现代工业创造的文明,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方便和享受,但却极大地污染了人类的生命之源。生于水、养于水的人类经历了几百万年的跋涉,才走进了日益现代、日益方便的今天,为什么不能在创造更多的文明生活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呢?
当然,水污染不是人类有意去制造的。全因为自己的无知,才做了或者还在继续做着毁掉自己生命之源的蠢事。我们以为,改变这一切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我们每一个地球村民能够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是目前我国城市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只要我们尽可能少地向河流中排放污水,使它保持自我净化的能力,水污染的现状,就有希望降低。为此,我们建议:节约用水,不要开着水龙头刷牙、洗菜、泡衣服;一水多用,清洗衣服的水可用作擦地,洗菜水可用来冲厕所;使用环保型无磷洗衣粉,且用量要少;尽量少用洗涤灵和各种化学洗涤剂。淘米水、面汤或小苏打水都可以很好地取代洗涤灵去油。肥皂原料来自动植物脂肪,有很好的去污能力,且对环境无害,可用热肥皂水代替多种家用清洁剂;少用化妆品、染发剂等,它们所含的有害成分(有害金属、致癌物质)会在冲洗时进入水源;不要将垃圾倒在河边。
记住,地球只有一个,保护自然,才是更现代、更文明的生活方式。
(3月26日《中国青年报》尔思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如何治理“白色污染”
目前,我国每年快餐盒需用量为50亿只,饮料杯约120亿只,仅京沪两地需求快餐盒就达8亿只。上海每天处理的垃圾中有废旧塑料350吨,其中快餐盒就占了200吨,而每年废农膜达1.5万吨。北京市对8个城近郊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塑料袋年用量约23亿个。因此全国各地治理白色污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以纸代塑是否更有利于环境,应该运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估办法(LCA),对纸制品从“摇篮”到“坟墓”的生产使用全过程进行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避免由于污染转移而造成假象。这位教授说,如果对纸制品和塑料在功能、能耗、物耗和排污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权衡,那么以纸代塑就不能一刀切。有关资料证明,就环境保护性能而言,塑料容器明显优于纸制品容器。从消耗资源上看,一个塑料杯的重量比纸杯少1/6,生产的能耗比纸杯少一半。在对水造成的污染方面,几百个塑料杯才与一个纸杯相当。从经济角度来看,纸餐盒比塑料餐盒成本高出1—7倍,在市场销售也给消费者加重了负担。
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天津两地的有识之士,正在寻找一条妥善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回收再生利用之路。据了解,天津市已初步完成回收利用可行性方案,回收系统试点工作也已开始运作。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和探索,走回收再生利用之路,必须由政府部门出面协调牵头,建立适应新体制的专业回收系统,组织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分配责任和义务,才有可能保证回收再生利用之路通畅;其次,根据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我国现行综合利用的产业政策,再制定必要的法规和经济政策,以法的形式约束,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还要建立良性的分类收集处置系统;要调动社会各个层面和行业的积极性,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配合,使社会的每个角落诸如机关、学校、摊群市场、商业区、公园和厂矿企业,都成为治理白色污染的战场。
(3月29日《中国环境报》郭文生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现代清洁生产及产品
清洁生产一词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于1989年最先提出。该中心将它定义为:“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对于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产品不仅是清洁生产各种效益的物质载体,而且是体现清洁生产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单元。清洁产品通过市场衔接了清洁生产与清洁消费两大领域,环境因素正在上升为决定清洁产品命运的关键因素。可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清洁产品是实施清洁生产的核心。生产清洁产品包括产品的清洁设计(绿色设计)和产品的环境标志两个方面。
产品的清洁设计要求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始终体现环境准则。具体表现为:少用短缺的原材料,多利用废料或再循环物作原料;少用或不用强污染或有毒有害的物质作原料;树立“小而精”、“小而轻”的产品包装思想,减少包装物料损失;采用合理工艺,简化产品工艺流程,谋求生产过程废物最少化;落实产品报废后回收、复用和再生循环利用的具体方法,保证分散在环境中的报废产品或其组分与环境相容;将产品的环境影响作为衡量产品质量和档次的重要尺度。
目前产品环境标志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规范,中国政府也已决定实施产品环境标志,旨在推动清洁生产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1997年第一期《百科知识》方创琳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部分城市将实行环境污染周报预报
每周向公众报告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的数值,让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城市的民众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这项由国家环保局组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施的“环境污染周报、预报”工作将于6月5日开始实行。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国今年首先在重点城市进行空气污染周报和对其它环境要素、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环境状况的不定期公告,然后争取在明年内开展重点城市的环境污染预报。在1997年底以前,天津、西安、重庆、南京、哈尔滨、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33个城市进行空气污染周报。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及国外较为通用的做法,这次计入空气污染的项目暂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采用污染指数形式报告,并参照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据了解,目前开展这项环境污染周报与预报的条件已经成熟。环保系统已有2222个监测站,有近20年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建立起33个自动监测系统,全国的骨干监测站基本配备了计算机支持系统。
另外在1997年6月5日“环境日”后将逐步对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和“两控区”的污染状况和其它环境要素进行不定期公告。
(4月3日《工人日报》徐琦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