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深了解促进合作
新华社记者熊昌义本报记者郑园园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于3月25日至4月15日应邀对法国、挪威、意大利和蒙古四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首次访问这四个国家。
访问期间,乔石委员长会见了四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四国议会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参观了有代表性的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和文化设施,并分别同法、意两国的经贸界人士进行了座谈和向他们发表了演讲,详细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这次访问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同这四个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全国人大与四国议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加深了解、求同存异、增进交流、扩大合作的目的,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会见四国领导人时,乔石委员长表示,中国重视发展同四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四国共同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或长期睦邻友好关系。乔石委员长特别强调,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西欧三国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效益。他还强调,蒙古是中国的近邻,双方有很多共同点,经济合作的潜力很大。四国领导人对乔石委员长的这些意见均表示赞成。他们都高度评价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纷纷表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中国的双边关系,并表现出希望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强烈愿望。欧洲三国还重申了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立场。
乔石委员长还与四国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四国领导人表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同中国的磋商与合作、为促进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共同努力。
在与四国议会领导人会谈时,双方都积极评价近些年来中国全国人大与四国议会间合作关系的发展,并一致认为,这对于国家间关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四国议会均表示,要进一步发展与中国全国人大在各个层次上的交流与合作。意大利众议长还提出,希望与中国全国人大建立长期、稳定、积极的合作关系。乔石委员长完全赞成四国议会领导人的这些意见。
乔石委员长这次出访,正值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不幸去世不久,法国、意大利等国领导人在与乔石委员长会见时均再次表示了哀悼,同时对中国未来的内外政策会不会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为此,乔石委员长明确向四国领导人表示,中国将继续走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继续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香港问题上,四国领导人对今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中国对香港的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四国工商界人士对在香港投资或通过香港在中国内地投资会不会发生问题,都表示很关心。针对这一情况,乔石委员长重申,中英之间1984年签署了联合声明,中国又花了5年时间起草并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将贯彻联合声明,严格按基本法办事,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政策,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事,中央政府不会干预,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是完全有保障的。
乔石委员长这次出访期间,正值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日内瓦举行年会。法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先后向乔石委员长通报了它们将不参与在人权问题上搞针对中国的提案的决定,乔石委员长对法国和意大利采取这样的行动表示赞赏,并重申了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乔石委员长的欧亚四国之行,加深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合作,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与欧亚四国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或长期睦邻友好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麦加起大火死伤逾千人
安南对麦加火灾死难者表示哀悼
本报阿布扎比4月16日电记者安国章报道:伊斯兰教圣城麦加附近的莫纳地区15日发生大火,造成至少217人死亡,1290多人受伤,沙特阿拉伯有关当局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处理善后事务。
据沙特通讯社报道,目前是世界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宰牲节的前夕,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万穆斯林纷纷前往沙特麦加进行朝觐活动,沙特政府为给朝觐的穆斯林提供方便,在麦加附近的莫纳地区临时搭起帐篷,供朝觐者休息和住宿。
15日上午11时45分,莫纳东部的帐篷突然起火,由于当时风速为每小时36公里,火势急速向北扩展。方圆20平方公里内的数万顶帐篷瞬间付之一炬。
火灾发生后,沙特有关当局立即采取措施,调动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抢救,但由于风力过大,灭火工作持续了5个小时。据报道,莫纳地区的帐篷几乎全部被烧毁,伴随着火势,许多帐篷里的煤气罐发生爆炸,朝觐者乱作一团,人员大量死伤。据沙特官方公布的数字,大火烧毁了7万顶帐篷,死亡217人,伤1290多人。但在沙特的西方记者报道说,到今天为止,死亡人数至少有300人,而且重伤者中仍有人陆续死亡。报道说,死伤者多是伊朗、印尼、巴勒斯坦、约旦、印度和黎巴嫩朝觐者。
沙特政府至今未公布火灾的起因,但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沙特消防人员说,火灾是一朝觐者使用煤气罐做饭时引起的。
目前沙特政府正在对现场进行清理,对伤者进行紧急抢救和治疗,对死者进行善后处理。为保证朝觐者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沙特政府已紧急搭起了新的帐篷,朝觐活动仍在继续进行。
本报联合国4月15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惊悉麦加附近大火惨剧,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今天发表声明,对这场灾难表示极大悲痛,对死难者家属表示最亲切的慰问,并向沙特阿拉伯国王、政府及人民表示最深切的同情。(附图表)
  麦加朝觐惨剧一览
时间 惨剧原因及伤亡情况
1979年穆斯林极端主义分子占领麦加的大清真寺与沙特阿拉伯的警察发生冲突,致使75人死亡。
1980年巴基斯坦一架运送朝觐者的飞机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起飞后发生大火,致使301人死亡。
1987年来自伊朗的朝觐者进行反美示威与沙特安全部队发生冲突,致使402人死亡,609人受伤。
1990年因朝觐者拥向一个很拥挤的通道,造成1426人被踩死的惨剧。
1994年朝觐者拥向一个巨穴,进行“向魔鬼投石”式,造成207名朝觐者死亡。
(洪泽德武)((附图片)
图为火灾现场。本报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德伊关系冷而不断
本报驻德国记者江建国刘华新
4月10日,德国柏林最高法院对轰动一时的米科诺斯小酒馆谋杀案正式作出判决。伊朗国家领导人被指控为案件的幕后主使,从而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德国、欧盟、美国和伊朗等国迅即作出反应。德国和伊朗互逐外交官、召回大使,欧盟成员国除希腊之外,响应德国的呼吁,决定召回各自驻伊大使,并宣布中止执行1992年制定的与伊朗进行“批评性对话”的政策。德国及欧盟同伊朗的关系骤然降温。
米科诺斯小酒馆谋杀案发生于1992年9月17日,受害者是伊朗现政府反对派——伊朗库尔德斯坦民主党总书记及其他三个领导人。鉴于该组织的前一代领导人1989年7月13日在维也纳也遭到同样命运,因此德国司法界和舆论界一开始就怀疑这是有伊朗政府插手的政治谋杀案。法院经过长达246天断断续续的审理,调查了170个证人,最后认定,是伊朗秘密的“特别事务委员会”作出了暗杀的决定。法院称,这个委员会由“总统、情报部长、外交事务负责人、安全机构和其他组织的代表以及宗教领袖”组成。这就等于把伊朗国家领导人送上了被告席,宣布伊朗奉行“国家恐怖主义”政策。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激烈抨击德国,认为这次判决是“无耻的一幕”,德国要为此而“吃苦头”。
德伊关系急剧恶化所提出的问题是,德国和欧盟1992年制定的与伊朗进行“批评性对话”的政策是否还能坚持下去,欧盟是否还能保持有别于美国的立场。众所周知,自从霍梅尼在伊朗掌权以来,美国一直视伊朗为眼中钉,对之采取封锁孤立政策。1984年,美国将伊朗列入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停止一切援助和贷款。与此同时,美国一直鼓动欧盟加入孤立伊朗的行列。去年7月,美国国会又通过达马托法,声称要惩罚在伊朗的石油天然气工业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的欧洲公司。美国长期指责西欧不讲道义,只顾在伊朗追逐利润。就在这次柏林判决宣布之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立即表态说,“没有证据表明‘批评性对话’这一政策有效”,再一次要求西欧彻底中断与伊朗的外交关系和经济往来。
但是,从种种迹象看,柏林的判决虽然使“批评性对话”政策暂时受挫,但德国和欧盟并未完全放弃这一政策。不仅希腊不愿意召回驻伊朗大使,意大利态度也比较勉强。欧盟轮值主席国荷兰起草的决定口气也比较缓和,对各国召回大使,用的是“邀请”而不是“要求”。德国各政党和舆论界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关系冷却一下可以,完全断绝则不可取。
此间舆论认为,德国及欧盟仍然希望将来与伊朗保持“批评性对话”政策,是出于两点考虑:
其一,巨大的经济利益。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德国成为伊朗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债权国。据统计,1996年伊朗欠外债总计219亿美元,其中欠德国就高达129亿马克。1995年伊朗从德国进口额达23.5亿马克,对德出口额11.7亿马克,大约有180家德国公司在伊朗派驻代表机构。
其二,从政治上看,欧盟更希望通过对话和接触、而不是施加压力来促进伊朗的变化。《南德意志报》的评论认为,谁有发言权,谁才能施加影响,因此不能扯断对话这条线。通过“对话”才能进行“批评”。美国遏制了伊朗18年,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仍然存在。
目前,德伊双方都留有余地。德国政府主要领导人都避免对此发表评论,德国外交部的声明还强调,避免事态升级“符合双方的利益”。伊朗方面态度显然也比较克制,德国驻伊朗使馆门前举行的示威游行没有出现过激行动。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在抨击德国的同时说,“德国在伊朗的地位会削弱,但不会丧失一切”。他还说,目前的局势犹如“一次雷击”,“乌云将会散去,天空还会放晴”。 (本报波恩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政府就人权问题重申
愿同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
新华社巴黎4月15日电(记者沈孝泉)法国政府发言人、经济和财政部负责预算问题的部长级代表阿兰·拉马苏尔15日在国民议会重申,法国将在人权问题上采取同中国进行“具有建设性的对话”的立场。
拉马苏尔指出,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试图对中国进行指责的努力连续七年被挫败,这一事实表明,在人权问题上搞对抗“是无济于事的”。
他说:“为了结束这种‘自欺欺人的局面’,希拉克总统曾于去年3月在曼谷举行的亚欧会议上提出了同中国在人权问题上本着合作的精神、而不是对抗的精神进行对话的立场。”
今年3月,法国外交部宣布,“法国将不参与谴责中国人权问题的议案,而倾向于就这一问题同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不走与中国对抗的道路”。法国的这一立场得到了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政府的支持。
拉马苏尔强调,“这种具有建设性的立场已经被国际社会的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法国将继续坚持这一立场。”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七战七捷日内瓦
——我再次挫败西方反华议案
本报特派记者果永毅
1997年4月15日,一个不该忘却的日子。
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一个不该忘却的场所。
当晚7时40分,第五十三届人权会议主席宣布开始审议L·91议题,即由美国、丹麦、英国等15个西方国家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决议草案后,万国宫17号大厅里又一次座无虚席。作为提案主要发起国,丹麦代表的发言将西方历年来的反华陈词复诵一遍。
中国代表团团长吴建民旋即发言,以无可争辩的事实,义正词严地驳斥了西方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肆意歪曲,指出西方以谎言欺骗世界人民是不可能持久的。他再次呼吁那些执意借人权反华的西方国家放弃对抗,加强对话与合作。吴建民依据议事规则第六十五条二款,动议本委员会对L·91号决议草案不采取行动(即使此议案成为一张废纸),并要求对此动议进行唱名表决。
吴大使的话音甫落,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军对峙、壁垒分明的一场舌战立即展开。
美国代表首先对所谓“中国人权状况”发难,并指责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对此“麻木不仁”。英国代表甚至诬称中国大使发言所依据的事实“完全是虚构的”,并气急败坏地倒打一耙,指责中国“向人权委员会发号施令”。其他一些西方国家代表也发言附和美、英的谬论。
这种颠倒黑白的论调引起不少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义愤,他们纷纷发言。
巴基斯坦代表快人快语,仗义执言,对西方国家在连续六年遭失败之后,仍然提出毫无意义的同样议案,不仅感到遗憾,而且感到愤怒。他还讽刺说:“‘对其它国家发号施令’这只鞋,对中国是不合适的,应该穿在另一些人的脚上。那些向人权委员会发号施令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反复提出针对中国议案的人。”
阿尔及利亚代表认为,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存在着人权状况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谁也没有资格到处指手画脚,教训别人。
古巴代表说,“不采取行动”的规则早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前就已存在,怎么能指责中国据此提出动议是搞特权呢?!
双方的论争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主席台上方的时针已经指过9时,超过了今天的议事日程规定的截止时刻,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仍然言犹未尽。
9时15分,大会主席最后不得不中止辩论,将中国提出的动议付诸唱名表决。结果是:27票赞成,17票反对,9票弃权。有趣的是,投赞成票的国家几乎清一色地全部是发展中国家,投反对票的国家则大多是西方国家。这也许正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生动反映。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激战,一场围绕人权问题的政治对抗。这种由西方国家强加在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头上的政治对抗,已经进行过六次,今天是第七次。其结果依然像前六次一样,后者又一次击败了前者。
当最后结果公布时,宽阔的大厅里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会场内外情不自禁地向中国代表和中国记者表示热烈祝贺。
冷战结束之后,西方国家蛮横地在世界范围内推销自己的价值观,打着“人权”旗号,自封为“人权法官”,公然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变为审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法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首当其冲地受到攻击。
今年第五十三届人权会议开幕伊始,中国代表团团长吴建民就诚恳地呼吁西方国家摈弃对抗,回到对话与合作的轨道上来。3月28日法国政府正式宣布不再参与针对中国的提案,主张在人权问题上与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德、意、西等欧盟大国也都起而响应,在驻日内瓦欧盟国家使团中引起了极大震动。西方不可能再指望以欧盟的名义搞反华提案。然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置中国的劝告于不顾,依然不肯放弃假人权以反华的图谋。于是,一个由丹麦挑头,美国、英国积极支持的反华议案就这样炮制了出来。
记者现场采访了吴建民大使。他颇有感慨,动情地说,今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一个不该忘却的日子。66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妄图吞并中国。当时腐败的国民党政府求助于设在日内瓦的“国联”,就是在这个万国宫里,贫弱的中国没能获得任何同情与支持。如今,中国已经稳步走上强国之路,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有力支持。今天的投票结果就是历史的见证。过去瓜分过中国的一些西方国家心里是不会舒服的,他们还可能再搞反华提案,其结果也将再遭惨败。南方北方在人权问题上合作、对话才是正道。
(本报日内瓦4月1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驻毛里求斯大使馆举行招待会
庆祝中毛建交二十五周年
新华社塔那那利佛4月15日电路易港消息: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馆14日晚举行招待会,热烈庆祝中毛两国建交25周年。
毛里求斯代总理、副总理兼外交、国际和地区合作部长贝朗热,文化、艺术和娱乐部长纳特、警察总监达亚尔和总理府、外交部、文化部政府官员共一百多人应邀出席了洋溢着热情、友好气氛的招待会。
中国驻毛里求斯临时代办张国保和贝朗热先后发表讲话,盛赞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谢里夫阐述巴外交政策
强调发展巴中友好关系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4月16日电(记者许钺乃、胡芳)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15日在这里说,巴基斯坦将在建设强大的国防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的基础上,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谢里夫是在巴基斯坦国防学院就巴的外交及经济政策发表演讲时说这番话的。他强调,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友谊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最大限度地发展与中国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仍将是巴外交政策的基石”。
在谈到克什米尔问题时,谢里夫说,这一问题是巴基斯坦与印度关系的“核心问题”。他说,“巴基斯坦希望根据国际社会和印巴两国对克什米尔人民作出的承诺,和平解决克什米尔争端”。他认为这一问题的公正解决是南亚和平的保障。
谢里夫说,巴印两国于3月底恢复举行了中断三年多的双边外交秘书级会谈。他强调,只要双方有决心,“两国间悬而未决的问题没有理由不得到有效的解决”。
他说,巴基斯坦将继续注重发展与穆斯林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他说,巴还将致力于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强调
驻阿多国部队不应越权行动
本报罗马4月16日电记者罗晋标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昨天在这里强调,进驻阿尔巴尼亚的多国部队不应超越联合国的授权。
安南昨天结束了对罗马的访问。他会见了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国防部长安德雷亚塔、外长迪尼。安南高度评价意大利在多国部队赴阿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明确指出,驻阿多国部队不能收缴阿尔巴尼亚人的武器,这是个“微妙”的问题,不在联合国授权范围之内,应由阿合法政府去解决。意大利领导人保证“阿尔巴行动”的目的在于实行人道援助,并为阿6月大选创造条件。


第6版(国际)
专栏:

  因涉嫌牵连韩宝丑闻
韩国会议长将接受调查
新华社汉城4月16日电(记者朱克川)韩国国会议长金守汉近日将因涉嫌与韩宝丑闻有牵连接受检察机关的调查,此事在韩国政界引起强烈反响。
联合通讯社15日援引总统府高层人士的话报道说,韩国法务部长官崔相晔当天电话通知金守汉,检察机关将对他进行调查。但鉴于他是国家议会的首脑,检查机关将在他的议长官邸或“第三场所”进行非公开的调查。
今年1月韩宝贷款丑闻败露后,韩国国会成立了一个由议员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对几名在押的嫌疑人进行直接审讯,但由于韩宝事件被告郑泰守等人回避他们的主要行贿事实,在舆论界的压力下,检察机关10日宣布开始对33名政界人士进行传讯。舆论界报道说金守汉也在其中。他将是韩宝丑闻暴露以来受到司法机关调查的职位最高的政界人士。


第6版(国际)
专栏:

  罗陈述首批加入北约理由
本报布加勒斯特4月16日电记者梁晓华报道:4月15日,罗马尼亚国务部长兼外交部长阿德里扬·塞韦林邀请北约成员国驻罗大使出席了在外交部举行的英文版《白皮书:罗马尼亚与北约》推出仪式。
塞韦林外长在出书仪式上用法语发表讲话时指出,“白皮书内容的重点不在于表明罗首批入约的愿望,而在于罗对于欧洲安全所能作出的贡献,以及假如罗不能首批入约将对地区稳定和北约宗旨的不良影响。”
罗外长认为,罗已在同邻国发展友好关系和对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强同北约合作等方面达到了首批加入北约的标准和要求。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首相会见陈慕华
据新华社东京4月16日电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今天在首相官邸会见了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为团长的中国妇女代表团。会见时桥本表示,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他将高兴地应邀访问中国。同时他还表示欢迎李鹏总理访问日本。陈慕华一行是应日中友好协会的邀请,于13日抵达日本进行友好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议长会见王光英
据新华社汉城4月11日电韩国国会议长金守汉今天在国会议事堂会见了由副委员长王光英率领的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金守汉对王光英率代表团前来汉城参加各国议会联盟第九十七届大会表示热烈欢迎。王光英向金守汉转达了乔石委员长对金守汉的问候。


第6版(国际)
专栏:

七撞“南墙”·朱根华·


第6版(国际)
专栏:

4月15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吴建民(左)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五十三届会议上要求发言。在本次会议上,以美国、丹麦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又一次遭到失败。新华社发(法新社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