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道德论苑

  领导干部应守住四条防线
侯宗宾
内容提要:领导干部应该从作风上、思想上、政治上和行为上守住四条防线:
耐得住艰苦。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否形成清廉节俭的风气,与国家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提倡艰苦创业精神,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顶得住歪理。腐败现象本质上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物,对剥削阶级思想意识方面的侵蚀,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人的行为受思想观念支配,是正确的观念居主导地位,还是歪理占上风,对个人行为走向至关重要。
抗得住诱惑。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不法分子追逐和进攻的重点目标。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经常会遇到诱惑,但要经常反诱惑;经常会有腐蚀,但要经常反腐蚀,不断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管得住小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管好自己的行为小节。人民群众评价党风廉政建设的好坏,往往是从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领导干部的车子、房子、票子、孩子上面做出判断的。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科学地分析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全党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奢侈挥霍之风;要把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加强学习,讲求共产党员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结合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情况,我认为,领导干部应该从作风上、思想上、政治上和行为上守住四条防线。这就是:
耐得住艰苦
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能否形成清廉节俭的风气,不仅是社会风气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它与国家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把艰苦奋斗作为实现现代化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之一,告诫全党“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苦创业”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改革开放19年来,我们党涌现出一大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好干部。但是也要看到,有些党员干部贪图安逸、贪图享受的思想不断滋长,艰苦奋斗的风气日渐淡薄。这几年,中央纪委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并查处了一些违纪案件。为什么党内一些领导干部耐不住艰苦,贪图物质享受,犯错误、栽跟头呢?从思想认识上分析,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有的人把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看成是“呆板”,把以权谋私看成有本事。深受这种思想影响的人,就会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总觉得自己的收入太微薄,生活太清贫,衣食住行太寒酸。这就难免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左右,由耐不住艰苦,发展到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例如,一个犯罪分子交代说:“我为党工作几十年,老老实实,不贪不占,廉洁奉公,有人说我假正经,也有人说我傻,没本事。想想也是,当了多年的领导,家里没有值钱的东西,不如趁在位时捞一把。”结果他在退休前被送进了监狱。
有的人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不合潮流了,搞市场经济就是要高消费。共产党人不是苦行僧,我们提倡艰苦奋斗,正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上好日子;我们也不反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民群众共享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我们不允许党员领导干部挥霍公款搞超前消费。如果一个地方群众的温饱还没有解决,教师的工资都发不出去,那里的干部却买高档轿车,建高档住房,这在人民群众中将是一种什么形象?现在有些人不以艰苦奋斗为荣,反把铺张浪费、夸富比富当作潮流和时尚,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势必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和腐败现象。
有的人把艰苦奋斗与开拓精神对立起来,认为搞现代化只需靠科学技术和开拓精神,艰苦奋斗不是改革者的形象。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讲艰苦奋斗,本身就包含着新的内容和要求,这就是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从体制上看,我们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和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在政治、经济、组织、人事等领域引入了平等竞争机制,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人们艰苦奋斗。从实践上看,任何一个地区、部门或企业,无论科学技术的运用,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脱贫致富,健康发展,都离不开那里的领导干部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相反,一掷千金、铺张浪费,不可能真正把经济搞上去,更不是改革者的形象。
邓小平同志指出:“艰苦创业,首先要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共产党人不是为了谋求个人的幸福,而是为了谋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60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90年代的孔繁森、李国安、吴金印等,他们的特点就是耐得住艰苦,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甘愿自讨苦吃。这就是共产党人的苦乐观。
提倡艰苦创业精神,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从物质形态上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同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是根本对立的;从精神形态上看,奋发进取、拼搏创业同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是根本对立的。如果我们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就容易滋生蔓延腐败现象,就有被糖衣炮弹打中的危险。因此,耐得住艰苦,保持共产党人作风上的纯洁性,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守住的一条防线。
顶得住歪理
我们正处在历史转折时期,各种思潮纷繁杂陈。一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有可能乘机而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之一,就是思想文化的渗透;二是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三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的腐朽没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对广大党员干部潜移默化的侵蚀作用不可低估;四是各种经济成份和多种利益主体的客观存在,也使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在每个同志的思想中,是正确的观念居主导地位,还是歪理占上风,对个人行为走向至关重要。目前,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时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歪理:
有的讲,“个人主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承认个人利益的存在及其历史作用,但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一己私利为核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个人主义的盛行,不仅必然导致腐败现象的泛滥,而且还会毁掉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
有的讲,“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腐败是人的本性的表现”。历史告诉人们,自私自利观念不是人的天然本性,它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几千年的私有制度在人们头脑中的烙印。腐败现象本质上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物,它危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没有什么合理性。
如果任其歪理流传,势必扰乱人们思想。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错误的思想一抬头,就要及时发现和识别,进行必要的分析、批评和引导。在歪理侵蚀面前,领导干部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制止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如果领导干部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不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一旦思想防线被突破,就很容易由思想上的动摇发展到经济上的犯罪。
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犯错误,同他们不加强学习,不注意修养,是密切相关的。思想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打好理论功底。这样,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顶得住歪理,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思想上的纯洁性。
抗得住诱惑
我们一直讲共产党员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把“三大考验”进一步具体化,要求党员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从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案件看,近年来,腐败现象向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渗透,案件的性质从单一性向多重性发展,即经济领域中的犯罪分子不择手段地捞取钱财之后,又不择手段地拉拢腐蚀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他们因人而异,投其所好,但主要手段是金钱和美色。据统计,1996年全国因贪污受贿等经济类问题受处分的,占受处分党员总数的44.8%,同比增长21.6%;因腐化堕落、道德败坏受党纪处分的,同比增长12.5%,受政纪处分的,同比增长15.8%。
清代史学家总结历代贿赂的现象后,得出一个结论,叫做“贿随权集”。意思是行贿围绕权力而运行,这个结论今天同样适用。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不法分子追逐和进攻的重点目标。因此,作为掌权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明白我们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权力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为谁掌权,为谁用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增强公仆意识,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相反,如果把权力作为等价交换的商品,就会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这不仅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是犯罪,而且最终也会毁了自己。
如果我们对金钱、美色的诱惑做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情况:一种是“设诱者”,即以金钱、美色作诱饵,拉你下水;一种是“寻诱者”,即自寻“糖衣炮弹”,不用拉就下水。所以,要防诱,净化、清理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是净化、清理自己头脑中容易被诱的因素。也就是说,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决定因素是内因。这个内因就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领导干部要联系实际,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这种改造不是封闭的,不能像过去那样关起门来讲拒腐蚀,永不沾。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经常会遇到诱惑,但要经常反诱惑;经常会有腐蚀,但要经常反腐蚀,不断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抗住诱惑,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上的纯洁性。
管得住小节
中央纪委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先后制定了31个“不准”,对领导干部吃、住、行等方面的行为作了具体规定。最近,中央又将出台《廉政准则》。有的人认为这些规定太琐碎,都是生活小事。其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管好自己的行为小节。因为小事情体现着大道理,人民群众评价党风廉政建设的好坏,往往是从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领导干部的车子、房子、票子、孩子上面做出判断的。从个人角度看是行为小节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蔓延成风,就会成为群众议论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难点问题。有些同志不大明白这个道理,放任小节,而由小节不保到大节有失,又是犯错误党员干部的共同规律。从查处的腐败分子看,有些人当初并不是贪得无厌的,他们从人民公仆堕落为腐败分子,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渐变过程。往往从管不住小节开始,在小事情上打开缺口,由看不惯到看得惯,由不敢干到跟着干,由贪小便宜到索贿受贿。贪欲一开,便如江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毁了自己。
管住小节是一个人的人格修养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有益的格言。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先“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先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再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善不扬,大善难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牢记这些格言,对及时提醒自己避免犯大的错误,是很有益的。管住小节也是一个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体现,它与人格修养相比,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先进的党性与高尚的人格是统一的,党性作为政党的本质特征,不仅贯穿在党的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体现在党员的具体行为中。因此,管住小节,是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怎样才能管住小节?要严字当头,从我做起。要按照中央纪委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格自查自纠。比如,现在礼品越送越贵重,对拒绝不掉的礼品,要按规定登记上交。有的领导干部对几百元、上千元甚至更贵重的礼品也敢“笑纳”,这就很危险了。有的同志认为,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必管那么严,抠那么死,不出大格就行了。其实,细微处不谨慎,长此以往,就很可能出大格。要大力倡导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达到慎独的境界。在廉洁问题上,做到有人知道与无人知道,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一个样。如果每个领导干部都能从我做起,就会影响和带动整个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理想追求与现实功利
张式谷
人要有理想,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不是“空话”、“大话”?理想建设是不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是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选择?这是当前进行理想教育需要回答的问题。
诚然,理想与现实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甚至矛盾。因为理想是主体对未来的设想和期望,它属于可能性的范畴;而现实则是此时此地客观存在着的东西,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理想还具有高于现实、超越现实、扬弃现实的特征,由于现实不能满足主体不断增长的需求,主体才为了追求理想生活而不断变革现实,再造现实。没有超越现实的理想,便不会有超越现实的行动,人和社会就没有进步可言。实现理想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认识和解决理想同现实之间矛盾的过程。
理想与现实不仅存在矛盾性,而且存在统一性。科学理想的建构必然是现实的产物,必须由现实的发展来检验,并且必将归结为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生长点,而理想则是现实发展的指南。人类的一切现实活动,都是在这种或那种理想的指引下进行的,都是把理想目标作为自己现实的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和动力。把理想和现实截然分开,认为前者是虚幻的,后者才是实在的,这种理想虚无主义和实用主义观点,抹煞了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客观事实。理想与现实从来是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理想中包含着现实的成分,现实中蕴藏着理想的因子;今天的现实是历史上理想的实现,今天的科学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又是未来新的理想的现实基础。在当今社会,难道人们只关心现实功利而没有理想追求吗?在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实际利益的纠葛而没有不同理想的冲突吗?即便是“用对钱袋的影响来衡量每一种活动”(马克思语)的人,也在追求一种“理想”拜金主义“理想”。理想虚无主义和实用主义并不是不要理想,只不过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理想罢了。
讲理想决不是徒托空言。理想作为一种超前性、导向性的观念现象,同其他精神现象比照,有其更高层次的抽象性和典型性。相对于现实的东西,它应该以更加完善的形态表现自己。从这一方面看,理想似乎是很“虚”的。但是,科学理想并不是“神奇的预言”,使人感到虚无缥缈、高不可攀。它应是一个由多层次、多阶段组成的系统结构,是人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认识和把握,从而一步一步使其成为现实的目标。从这一方面看,理想又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确定的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就具有这样的品格。它是崇高的,又是经过团结奋斗能够达到的;它是宏伟的,又是体现在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体现在现实的人的思想道德、精神风貌、工作作风、行为方式之中的。
至于谈到共产主义理想,也应作如是观。理想作为超越现实的目标,都是表现为过程而存在的。它的层次越高,实现过程便越长。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为这一理想而奋斗,是共产党人忠贞不渝的最终社会目标和最高价值选择。同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又必须经历漫长的艰难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将必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不同的阶段也就会提出不同的要求。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长远理想目标的要求拿到现阶段来超前实现,同时在规划和实践现阶段的目标时,又不能脱离长远理想的方向。
唯物主义者从来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不过是一种空想。我们反对的是狭隘的短视的自私的功利主义。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这样两个世界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失去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法国文豪雨果说得好:“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第9版(理论)
专栏:

  “三个创新”出效益
郑贤操顾幸伟
近几年来,全国铸锻行业普遍不景气,工具行业更是困难重重。然而,广东韶关铸锻总公司和韶关工具厂却表现出不平常的发展势头。1995年,韶关铸锻总公司完成销售收入达3.6亿元,实现利税2030万元,其中税后利润351万元;韶关工具厂完成销售收入3298万元,实现利税650万元,其中税后利润325万元。至此,这两个国有企业已连续15年不亏损。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一些困难重重的国有企业,无疑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制度创新:建立起“能控制、出效益”的运行机制。韶关工具厂于1993年把下属的车间统一改为分厂,赋予其一定的产、供、销权,推动各分厂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使当年全厂的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1994年,这家厂又对各分厂建立二级法人制,实行了“定死基数、确保上缴、自负税收、超额全留、亏本自负”的承包形式,对各分厂实行委托经营,使各分厂从单纯执行生产计划指令转到综合、全面、立体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上来。韶关铸锻总公司下属有12家分公司,总公司主要负责投资决策、产品开发、产品销售、财务管理和监督;分公司主要负责生产,也可以经营接单。总公司对各分公司实行经济责任制,把有关经济技术指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实行中央管理。实践证明,这样的运行机制一方面使机构与人员得到优化和精简,另一方面又使各分公司能更加灵活地参与市场竞争,做到按时保质足量交货,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能控制、出效益”的目的。
管理创新:以效益为目标,以人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这两个企业以提高效益为目标,重点抓好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工作。为此,企业制定了严格的劳动纪律、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消耗、产品质量考核、资金管理、销售管理等完整的管理制度,并通过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职工们自觉、主动地参与管理,服从管理,让管理出质量、出效益。韶关工具厂开展五小QC活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自觉提高产品质量考核标准,使成品抽查合格率由原来的90.4%提高到98.7%。韶关铸锻总公司箱角分公司实施成本、消耗与奖金挂钩的办法,原材料消耗大幅度减少,仅型砂每年就节约2000多吨;机械分公司实行资金管理“一支笔”制度,严格控制各项开支。
以人为中心强化企业管理,是这两个企业管理创新的又一个突出特点。一是以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增强职工参与管理的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韶关铸锻总公司把各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与奖金挂钩。韶关工具厂则实行全额计件工资制,鼓励多干、干好的职工多得,劳动生产率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4倍。二是加强企业管理班子建设。韶关工具厂对各分厂厂长实行竞争上岗,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大胆使用有本事的“明白人”,调动了分厂经营管理班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技术创新:依托现有基础,不断增加技改投入。这两个企业始终坚持技改,大胆投资。韶关铸锻总公司于1983年以来累计投入技改资金近3亿元,完成了100多项技改项目。通过改造创新,产量上去了,费用减少了,效益提高了,职工收入也增加了。韶关工具厂“八五”期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近千万元,进行了6项大的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12个。两个企业技术改造的主要特点:一是依托现有基础,从而节省投资,提高了技改效益。二是致力于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强抗市场波动的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