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军士兵殴打澳土著居民
本报堪培拉4月9日电记者李学江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司法委员会正在着手调查一起四名警察和两名美军士兵殴打土著居民的案件。
事情发生在3月22日凌晨伊普斯威奇市一家夜总会门口。刚刚披露出来的夜总会保安录像显示,四名土著居民正在被四名警察和两名美军士兵围住殴打。其中一人被按在地上抽打,另一位被迫跪在地上,还有一位被殴打受伤,由救护车拉走,一位土著妇女也被抓住头发拖倒在地。这些美军士兵是在参加了澳美于上个月举行的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后留在当地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扎伊尔进入紧急状态
反政府武装攻占卢本巴希
蒙博托解除齐塞克迪职务
美国要求蒙博托辞职流亡
本报约翰内斯堡4月9日电记者温宪报道:在扎伊尔政局一片混乱和反政府武装节节进逼的情况下,扎伊尔总统蒙博托8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扎伊尔军警今天在首都金沙萨使用催泪瓦斯驱散数千名支持齐塞克迪总理的人群。
根据扎伊尔宪法,实施紧急状态须经议会和最高法院批准。蒙博托总统宣布的这一措施将首先影响齐塞克迪总理的政治命运。作为反对党领导人的齐塞克迪本月2日出任总理后,立即宣布将组成一个包括反政府武装在内的新政府,并宣称蒙博托政权是“非法的”。
本报约翰内斯堡4月9日(北京时间10日零时)电记者温宪报道:据此间收到的最新消息,扎伊尔反政府武装已于当地时间今天下午攻入第二大城市卢本巴希。在经过激战之后,进行抵抗的扎伊尔“总统卫队”宣布投降,反政府武装进城后,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
据扎伊尔电视台广播的消息,蒙博托总统今天撤销了齐塞克迪的总理职务,并任命前国防部长博隆戈为国家总理。
另据报道,美国白宫发言人今天对蒙博托此举进行了批评。他说,美国已通过外交渠道要求蒙博托辞职并流亡海外。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众议长会见王光英
据新华社东京4月9日电(记者乐绍延)日本众议院议长伊藤宗一郎8日在这里会见了前来参加第一届中日企业家会议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双方就加强日本国会与中国全国人大之间的交流等交换了意见。
双方一致认为,第一届中日企业家会议的召开必将为促进两国的经济合作,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作出积极的贡献。王光英还介绍了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法制建设等情况。
同一天,王光英会见了日本通产相佐藤信二,就加强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合作与交流交换了意见。王光英还于7日在这里分别会见了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和大藏相三塚博。
王光英率领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团6日抵达东京,出席了7日至9日举行的第一届中日企业家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智利总统会见张万年
据新华社圣地亚哥4月7日电(记者吴惠忠)智利总统弗雷今天在这里会见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以及由他率领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在会见中,双方对中智建交17年来两国和两军在各个领域的关系发展表示满意。
张万年说,他这次率团访智的目的是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友谊,促进两国和两军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他还说,中国采取防卫性的国防政策,不称霸,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同别国军事结盟,不派军队到别国去,也不在国外建立军事基地。
弗雷说,1995年他对中国的访问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在访华期间和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同江泽民主席有过多次交谈。
弗雷说,他完全赞同中国的国防政策。


第6版(国际)
专栏:

  乔石继续访问意大利
看望我大使馆人员经停比萨抵达米兰
新华社罗马4月8日电(记者刘儒庭)正在意大利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8日晚前往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看望了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及中国驻意其他机构工作人员和留学生代表,并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向大家表示问候和慰问。
乔石委员长还在使馆会见了旅意华侨、华人代表,希望大家齐心协力,为促进中意关系的发展不断作出努力。
本报米兰4月9日电记者郑园园、罗晋标报道:乔石委员长和夫人郁文今天上午在意大利参议院议长办公室主任卡鲁索专程陪同下离开罗马,乘专机经停比萨,下午抵达米兰马尔本萨机场。瓦雷塞省督费洛雷利、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高存铭及总领馆工作人员和华侨、华人代表在机场迎接。
同机抵达米兰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志和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吴明廉等。
乔石委员长经停比萨时,在比萨省督菲奥雷、比萨市议长比冈贾利陪同下,参观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和博物馆,并在留言簿上写下了“世界奇观”的题词。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做客堪萨斯
——访美纪行之二
中国新闻代表团
不知是偶然的机缘,还是主人的有意安排,我们访美的第二站,也是最长的访问时段,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故乡、美国中部并不很知名的城市堪萨斯。
堪萨斯城以堪萨斯河为界分为两半。城西部属堪萨斯州,东部则属密苏里州。访问堪萨斯之前,我们只知道它是斯诺的出生地,其余知之不多。当我们离开旧金山,经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转机飞抵堪萨斯时,我们立刻被这座美丽而富有田园色彩的城市吸引住了。城市建筑是一派西班牙风格,满城精美而独特的雕塑,特别是藏品丰富的纳尔威艺术博物馆,使这座城市显示出浓郁的文化色彩,人们曾戏称之为美国中部的“世外桃源”。
风景难忘,人情也难忘。在被认为是“人情淡薄”的美国,我们却领略了与大都会不同的美国人民的好客、友善和独具特色的美国风情。
踏上堪萨斯这块土地,我们自然想去看看埃德加·斯诺的故居或别的什么遗迹,以表达中国新闻界同仁对这位已故老朋友的缅怀。当地负责接待我们的马莉小姐先安排我们去“堪城西安友城委员会”主席、斯诺纪念基金会终身会员、经营印刷业的美籍华人钱行俭先生家里,同一批美国朋友和居住在堪萨斯的华人见面聚谈。参加会见的美国朋友们职业各异、年龄不同,但只要一谈起斯诺,大家都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感情。
第二天,我们正式去踏访斯诺故里。据说,斯诺家住过的房子现仍坐落在默希尔大街3811号,周围有一圈白色的木栅栏,但现在物归何主不得而知,我们没有能够亲临探访,而是到了设在密苏里大学图书馆楼上的“斯诺纪念馆”。美国斯诺纪念基金会主席布楚先生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基金会的情况,然后领我们观看斯诺生平图片。书架上摆满了斯诺的著作以及世界各地纪念斯诺的著作。这时,我们代表团团长袁志发同志,将自己在内蒙古工作时与另外两位同志共同编写的一本书《斯诺在内蒙古》,赠送给斯诺纪念馆。主人接过赠书表示感谢。我们在斯诺纪念馆收藏的许多生动图片中看到,斯诺离开人世25年了,但他的业绩仍然为中美两国人民所牢记和缅怀。
访问堪萨斯城令人难忘的另一幕是到凯蒂小姐家中做客。凯蒂是一位大约40岁左右的职业妇女,是堪萨斯国际公共关系组织的终身合伙人,也是马莉小姐的朋友。这是一次轻松而愉快的家庭式聚会。凯蒂小姐自费为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我们进屋不久,她邀请的美国朋友也陆续来到了,其中有考古学家罗伯特先生、有建筑师凯罗女士等人。令我们吃惊的是家里出现了两个活泼可爱的中国小女孩。凯蒂告诉我们:一个是她从中国长沙收养的,成了她相依为命的女儿,取名为“希望”,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中美两国人民友好的希望;另一个是凯罗女士从中国厦门收养的。她们都很爱中国小孩。看得出已经达到“母女情深”的境界了。席间,我们问凯蒂小姐:“如果小孩长大以后要回中国,怎么办?”她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如果她长大以后要回祖国去寻根,我会很支持她回到中国去。”短短一句话,表达了她作为一个美国母亲的宽阔胸怀。在真诚坦率而又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主客双方对许多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谈。我们很高兴地注意到,最基层的美国人民很关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对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和进步,都感到高兴。他们中有一位70岁左右的女士,曾三次来过中国。她说,1976年初第一次访问中国,那时还是“文革”动乱时期,印象不太好;1986年,第二次访华,觉得中国大变样,确实是“今非昔比”;1996年第三次访华,觉得中国变化得太快,令人难以置信了。他们都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情意浓,言未尽。这位三次访问过中国的美国老人主动要亲自开车送我们回旅馆,真是盛情难却。
也许是日程安排太紧,我们没有能够更多地接触美国工农业的情况,只有一次机会,那就是到密苏里州克林顿县一个私人农场做客。农场的主人叫欧康纳·戴恩,一位50多岁、非常壮实的男子汉。他说,这个农场是他的祖父留给他的,100多年前,他祖辈从爱尔兰到美国,买下了这块土地。现在拥有土地1800英亩,养有650头牛,种有大豆、玉米等作物。他们夫妇开车领我们参观了庄园,还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甜点。但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他自己设计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房舍。室内的布置充满文化色彩。浓郁的文化氛围使我们忘了这是在农民家里做客。戴恩夫妇同我们合影留念,并风趣地说:“从你们提的问题来看,你们对农业很内行,是我见到的最懂农业的外国客人。”我们都会心地一笑。


第6版(国际)
专栏:

  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闭幕
本报新德里4月8日电记者李景卫报道:为期三天的第十二届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今天晚上在这里结束。会议发表了德里宣言以及关于人类生存环境、中东和平进程、联合国改革等一系列文件。
关于人类生存环境,宣言强调消除贫困和维持经济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应该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各主权国家应依照他们的发展政策开发自己的资源。
关于中东和平进程,宣言强调要实施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决议,使中东和平进程重新纳入轨道。不结盟国家应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确保以色列按照马德里和会精神和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行事,履行许诺和义务,表示完全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事业,反对以色列在阿拉伯被占领土建立犹太人定居点。
谈到联合国改革,宣言指出,在扩大安理会成员时应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和利益。
来自70多个不结盟国家的外长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作为观察员派代表团出席了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出席了会议开幕式。


第6版(国际)
专栏:

  芬领导人会见吴邦国
据新华社赫尔辛基4月8日电(记者郑焕清)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和总理利波宁8日上午分别在总统官邸和总理府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双方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同日,芬兰贸工部长卡利奥迈基同吴邦国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友好合作特别是经贸和技术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晚上,芬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尼尼斯特会见了吴邦国,并代表芬兰政府举行欢迎宴会。
阿赫蒂萨里在会见时对吴邦国的来访表示欢迎,指出芬兰珍惜芬中友好关系,重视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和交换看法。芬兰希望两国在各个领域发展合作关系。芬兰对华友好的政策将长期保持不变,并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他本人对芬中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
吴邦国说,江泽民主席和总统先生近年来的互访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势头,中国赞赏芬兰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坚持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他希望通过这次访问,进一步增加对芬兰各方面情况的了解,为推进两国合作做出努力。
利波宁在会见吴邦国时愉快地回忆起去年欧亚首脑会议期间他与李鹏总理的重要会晤。他表示,芬兰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芬中关系,并希望通过欧亚首脑会议加强欧盟、芬兰与亚洲和中国的政治和经贸关系。
吴邦国对利波宁说,虽然中芬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以及历史背景不同,但只要双方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求同存异,扩大共识,两国关系将会继续取得进展。他还表示,中方愿和欧盟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
卡利奥迈基在会谈中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给芬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吴邦国向卡利奥迈基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情况。他说,中国愿与芬兰政府和企业界就经济合作问题经常交流看法,探索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新途径。
参加当天会见、会谈的有:中国驻芬兰大使王廉、国务院副秘书长石秀诗、国家经贸委副主任李荣融、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吕福源、邮电部副部长杨贤足、外经贸部副部长陈新华、外交部部长助理杨洁篪和芬兰驻华大使李斯蒙等。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总统会见姜春云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4月8日电(记者王敬诚)阿尔及利亚总统泽鲁阿勒今天在这里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时说,阿中两国在许多领域可以发展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阿决心全面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
泽鲁阿勒说,去年10月他访问中国时,目睹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他对邓小平的不幸去世表示深切哀悼。他说,“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会继续沿着邓小平指引的道路前进,取得新的成就”。
泽鲁阿勒说,阿人民对中国人民始终怀有友好情谊,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在阿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给予的无私援助。他说,“事实表明,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阿中友谊都是牢不可破的”;“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阿中两国很有必要在国际事务中加强磋商和协调,共同反对强权政治和抵御外来压力”。
姜春云说,中阿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中阿友好关系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友好关系的典范。他说,泽鲁阿勒总统去年对中国的成功访问,又为中阿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友好合作推向了新的阶段。
姜春云说,“阿是有重要影响的非洲大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中阿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包括人权问题上,有着一致或相近的立场,并且密切配合和互相支持”。他表示,中国愿与阿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保持磋商和密切合作,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而努力。
姜春云已于今天结束了对阿的访问回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人权会审议“国别人权”议题时指出
北方挑起人权领域南北对抗
据新华社日内瓦4月8日电(记者陈维斌)中国代表团团长吴建民8日在联合国人权会审议关于“国别人权”议题时发言指出,人权领域的南北对抗是北方挑起并强加于南方的。
他说,冷战结束之后,人权委员会的南北对抗取代了昔日的东西对抗,这种对抗已经持续了五年。一些北方国家有组织、有预谋地把人权委员会变成了审判发展中国家的法庭。发达国家的代表在委员会里成了高人一等的法官,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成了被审判的对象。自冷战结束以来,人权委员会通过的72项国别决议,几乎全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因此,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在人权会上发出“要求合作,反对对抗”的强烈呼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吴建民指出,一些发达国家的代表之所以坚持对抗,至少有以下原因:
一、重温老殖民主义者的旧梦。他们关心的并非发展中国家的人权,而是把人权作为他们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工具。过去,他们征服殖民地靠的是血与火;今天,他们打着人权的旗号,想重新征服发展中国家。
二、转移视线。他们利用所掌握的新闻工具,把侵犯人权的帽子一股脑儿地全扣在发展中国家头上,把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所谓“发展中国家侵犯人权”的讨论上,这样,他们本国存在的大量人权受到侵犯的现象,诸如种族主义、歧视妇女、排外主义、虐待移民工人等则可以置于脑后了。
三、嫁祸于人。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就拿吸毒、贩毒这一严重侵犯人权的现象来说,发达国家往往把矛头集中于毒品的生产国。发达国家对于控制和减少本国国内毒品需求措施不力,于是把反毒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发展中国家。
吴建民认为一些发达国家没有资格和权利审判发展中国家,理由是:
一、这些发达国家中,绝大多数历史上的人权记录并不光彩。它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都有长期地、大规模地、系统地侵犯别国人权的记录。西方国家贩卖黑奴持续了约四个世纪。据统计,累计约有上亿的黑人在被贩卖的过程中死去。贩卖黑奴所造成的灾难性的后果至今仍未消除,非洲仍是当今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
二、对于今天世界面临的人权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世界57亿人口中,有13亿人在挨饿。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不到15%,却占有世界50%的财富;而占世界人口20%的贫困人口仅占有世界1.4%的财富,这是不公平的。
三、发达国家国内的人权状况也远非尽善尽美。就拿那个最大的发达国家来说,黑人占该国人口总数的12%,然而,在该国所有当选的各层次议员中,黑人当选率仅为5%;在参议院中,100名参议员中仅有1名黑人。这种现象说明在该国长期肆虐的种族主义仍在作怪。
吴建民说,中国是在“国别人权”审议中经常受许多发达国家指责的一个重点。然而,在中国,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却占了14.7%。
吴建民最后对人权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三点主张:一、人权委员会应当倡导合作,摈弃对抗;二、发扬民主,反对少数发达国家强加于人;三、提倡平等和相互尊重,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印第安人写春秋——厄瓜多尔纪行之二
陈特安张文英
偌大的地球,谁能准确地在它的腰部划一道分界线来区分南北半球呢?这在古代是件难以想象的事。但据说在七八百年前基多王国的印第安人就办到了。
主人告诉我们,相传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古时由亚洲经白令海峡陆续进入美洲大陆的。位于皮钦查火山脚下、海拔2800多米的基多城,是一座古老的印第安人城市。勤劳、勇敢的印第安人世世代代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他们不仅创造了相当发达的农业、手工业,而且还创立了十进位的计数法、度量衡制、结绳记事和文字。更令人赞叹的是,他们凭借丰富的天文知识创造了自己的历法,还基本上确定了赤道线的方位。
我们参观了位于加拉加利新赤道纪念碑东北侧的“太阳之路”博物馆。它与新赤道纪念碑近在咫尺。在这座仅有几间印第安人草屋的小型博物馆里,我们见到了古印第安人用于观察研究太阳活动的圆形无顶建筑。博物馆主任贝拉先生热情地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他指着圆形无顶建筑说,古印第安人根据阳光照射到这个建筑物内外产生的阴影,分析和记录太阳的活动。他们发现,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正午,圆形无顶建筑内外阳光直射,阴影全无。这时昼夜时间相等。据此,他们推测这正是太阳从南向北和从北向南两度“回归”赤道的时间,并最后认定基多城北卡央贝一带是太阳一年两度跨越南北半球时“经过”的地方。印第安人将太阳“经过”的地带称为“印第尼安”,意即“太阳之路”,并在此设立了标记。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古印第安人的这一伟大发现,至1736年以后,得到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组成的测地团的证实。他们经过几年的勘测之后,惊奇地发现:印第安人在卡央贝一带即“太阳之路”立标之处,恰好是赤道线经过的地方。经厄瓜多尔、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正式测定了赤道的方位后,厄瓜多尔政府于1936年在离古代印第安人立标不远处,即今基多城北皮钦查省安东尼奥村建立一座赤道纪念碑。随后,经反复测定,又在其以南五公里处建立新赤道纪念碑。这既是为赤道线立标,又是对古代印第安人把地球等分为二的聪明才智的敬佩和颂扬。
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地时期,印第安人对基多文明也作出独特的贡献。今天,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的文化遗产”的基多古城,正是当年挣扎在殖民统治桎梏下的印第安人、印欧混血人种和黑人智慧的结晶。
基多一直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基多古城犹如一部生动的编年史,记录了安第斯山区的人世沧桑,成了反映拉丁美洲印第安文化发展的艺术宝库。我们漫步在基多街头,看到了众多耸立于楼群之中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据介绍,耶稣会教堂是拉丁美洲一所最古老的教堂;圣克拉拉教堂、贝莱教堂、梅塞德修道院和圣阿古斯丁修道院,都是16、17世纪的著名建筑。孔巴尼亚大教堂建于1722—1765年间,被誉为美洲巴罗克式建筑艺术的典范,以其巧夺天工的外观设计和内部金碧辉煌的各式雕花、图案而闻名于世。在圣弗朗西斯科教堂、耶稣会教堂等大教堂里,都珍藏着印第安人、欧洲人雕塑和绘画名作、汇集了大量的艺术瑰宝。
早就听说,基多有“美洲的寺院”之称,在宗教建筑艺术上形成了影响扩及整个拉丁美洲的“基多艺术学派”。在走访了基多古城之后,确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
“基多是美洲的雅典,是拉丁美洲的心脏”,主人告诉我们,杰出的艺术家阿里斯蒂德斯·萨托里奥曾以这句话为主题,通过他的名作赞美基多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独创性。的确,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艺术构成了基多文化闪光的部分。这是值得厄瓜多尔人民引以为自豪的。(附图片)
题图为厄瓜多尔“印第尼安”即“太阳之路”博物馆。 本报记者
 陈特安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大使在核裁军会议上强调
全面禁核武是国际社会首要目标
五个核大国联合声明支持核不扩散条约
本报联合国4月8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我国裁军大使沙祖康今天在这里举行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00年审议大会第一次筹委会上发言,全面阐述了我国对该条约和核裁军问题的立场。他强调,全面禁止核武器是国际社会的首要目标。应像全面禁止生物武器和全面禁止化学武器那样,谈判缔结全面禁止核武器公约。
沙祖康指出,自从199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限期延长以来,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这些进展与国际社会的期望是有距离的。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一些国家仍不肯放弃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为基础的核威慑政策,还在变着花样,千方百计地发展和部署破坏战略安全与稳定的导弹防御系统。他认为,这一形势对国际军控和裁军提出了挑战。
沙祖康说,中国从不回避自己在核裁军方面应尽的责任。中国赞成加强《条约》的普遍性,重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作用,支持其采取适当措施,加强保障监督体系的有效性,提高其效益。
沙祖康表示,中国作为《条约》的缔约国,恪守《条约》关于核不扩散的各项规定。中国是负责的,从来不搞双重标准。中国一贯奉行不主张、不鼓励、不从事核扩散、不帮助别国发展核武器的政策。中国在与别国进行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时,坚持三项原则,即保证用于和平目的;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未经中方许可,不得转让第三国。中国不向未接受保障监督的核设施提供帮助。
沙祖康同时指出,防止核武器扩散应促进开展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正当权利。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同样不应采取双重标准。
据新华社联合国4月8日电(记者高坚)正在这里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00年审议大会第一次筹委会的中国、法国、俄国、英国和美国的代表8日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支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执行包括裁军在内的各项条款。
声明指出,1996年缔结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实现了国际社会长期追求的目标,对推动核裁军和防止核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表示,这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准备参加并呼吁尽早开始谈判《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公约》,并重申要继续努力,逐步裁减并最终全部销毁核武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