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八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一九九六年中央和地方预算
执行情况及一九九七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灏
(一九九七年三月八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意见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国务院提出的1996年预算执行数,全国财政收入7366.61亿元,比预算数超收494.43亿元,超过百分之七点二;全国财政支出7914.38亿元,比预算数超支427.78亿元,超过百分之五点七;财政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547.7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610亿元,比预算数减少4.42亿元,地方财政结余62.23亿元;国家发债总额1967.42亿元,比预算数增加14.85亿元。
过去的一年,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比较好地实现了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在深化改革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税工作成绩显著。财政收入有较大增长,超过现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遏制了十年来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下降的局面。预算超收部分的使用注意了解决历史遗留挂帐和欠发工资问题,并保证了其他一些必要的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总的看是好的。
1996年中央及地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出超过预算较多,约束不力,浪费严重;预算超收部分的使用有些不够妥当,一些地方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行政管理费支出等超过预算较多;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亏损增加,财政补贴数额较大;财经纪律松弛,税收流失严重,偷税、漏税、骗税、抗税、欠税、越权减免税以及包税等现象还比较多;有些地方和部门仍有将预算内收入转到预算外的情况。从整个财政看,主要问题仍然是: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过低,收入分配关系没有理顺,中央赤字偏多,债务规模偏大。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和预算法的规定,财政部于1月30日向财经委员会汇报了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财经委员会进行了初步审议,对1997年预算安排主要提了两条意见:一是预算收入安排偏低,建议将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提高一些;二是预算赤字压缩偏少,建议多压缩一些。国务院考虑了上述意见,对1997年预算安排作了一些调整。国务院提出的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财政总收入8397.94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百分之十四;全国财政总支出8967.94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三;收支相抵,赤字570亿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赤字,比上年执行数减少40亿元。
国务院提出的1997年中央预算草案,中央财政总收入安排4753.84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百分之十一点八。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收入4150.65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七;地方上缴中央财政收入603.19亿元,与上年持平。中央财政总支出5323.84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百分之九点五,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2418.8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七;税收返还和补助地方财政支出2905.04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六点九。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570亿元。今年的预算赤字加上偿还到期的国内外债务本息,发债总额为2485.96亿元,比上年增加518.54亿元。
财经委员会认为,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预算收入增长幅度与现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大体同步,预算支出注意了保证重点需要,为实现预算所提出的措施也是适当的,预算草案基本可行。财经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97年中央预算,同意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地方预算分别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三、1997年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安排和执行好今年的中央及地方预算,具有重要意义。要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努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财政收入是政府行使职能和推行政策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九五”计划提出要振兴国家财政,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步减少财政赤字,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控制国债规模。1996年、1997年两年共减少赤字94亿元,“九五”后三年还要压缩赤字500多亿元,任务相当艰巨,要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完成。为了实现上述要求和完成1997年中央及地方预算,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财经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税收征管,努力增加财政收入
近年来,税收征管有比较大的进步,但流失情况仍然严重,增收的潜力还很大。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照章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义务,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可耻。要大力加强税收征管,坚决取消有些地方对一些企业包干征收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和越权减税、免税、缓税的错误做法。要认真清理欠税,对那些无故欠税者,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维护国家税法的威严。要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特别是要加强对高收入者和工资外收入的征管,对偷税逃税的要依法惩处。要加大缉私力度,加强对关税的征管。要严格审核和控制出口退税。要尽快建立税收稽核、征管、监控体系,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对违反税收法规的,要坚决纠正,严肃处理。要努力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秉公执法,鼓励他们敢于向一切偷漏税现象作斗争,表现好的要给予表彰,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的要依法惩处。各级审计部门要集中一定力量开展税收执法审计,加强对税收征管的审计监督。要强化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特别是一些垄断性行业要控制工资、福利的过快增长,努力提高效益,为国家多作贡献。
(二)贯彻勤俭节约方针,控制支出过快增长
预算支出控制不严、增长过快,是当前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来,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支出增长也很快,特别是行政管理和事业费支出,1996年比1993年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三点四,比同期收入增长百分之六十九点四,高出14个百分点。现在各级行政事业机构设置重叠,人浮于事,吃“皇粮”的人过多,财政不堪负担。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要下决心精减机构,压缩编制,减少人员,节约财政开支。不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不能保障国家重点需要的支出,而且也难以减少赤字,控制债务规模。现在不该由国家负担的支出仍比较多,要研究分流。在预算中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太多,1996年为793.16亿元,1997年预算又安排了844.16亿元,增长百分之六点四,要进行整顿,逐项审查,严格控制,不合理的坚决取消,争取在执行中有所减少。现在挥霍浪费现象相当严重,摆阔气、讲排场之风愈演愈烈。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厉行节约,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差旅费、会议费、接待费、节庆开支、出国经费和集团购置费,坚决刹住公费吃请、公费旅游等不正之风。目前这方面群众意见较多,反映强烈,今年要切实抓出成效来。
(三)整顿财经纪律,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目前,预算外资金数额比较大,擅自设立的基金多,有的管理比较混乱,特别是有些地方、部门把一些该纳入预算内资金挪到预算外,这不仅不利于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而且也容易助长浪费,产生腐败行为。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发布以后,许多地方认真执行,效果显著,但也有些地方决心不大,措施不力。对各类基金、行政性收费等预算外资金要继续进行清理,把该纳入预算的一定要纳入预算,不纳入预算的要严格管理。对财政周转金的管理和监督也要切实加强,财政周转金重点用于扶持企业技术改造、开发与推广新技术和扶持农业生产等,严禁挪作他用。要对预算外资金和财政周转金实行年度审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税立法
目前,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各城市之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差异很大,这里有客观原因,但重要的是工作和体制问题。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税制,公平税负。要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抓紧对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划分,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收支范围,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依法理财治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要加快支出管理改革的步伐,尽快建立科学严格的支出控制机制。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从体制上解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无人负责的问题。有关部门要按照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要求,加快税收立法进度。
(五)预算超收使用要有重点,债务规模要严加控制
今年预算收入要争取在执行中超过,特别是中央预算收入要尽量多超收一些。现在预算安排中央收入增长低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通过执行力争做到中央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下降。1997年预算收入超收部分,中央收入应坚持主要用于减少财政赤字,并通过转移支付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收入主要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等。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同级预算收入超收部分使用的监督。为了控制债务规模,除了努力减少赤字外,有关部门要做好利用债务安排投资的回收工作。
1997年完成国家预算的有利条件很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大局,再接再厉,同心同德,开拓前进,严格执行国家预算和财税法律、法规。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扎实工作,为更好地实现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而努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第4版(要闻)
专栏:

  八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一九九六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一九九七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柳随年
(一九九七年三月八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意见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1996年经过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标基本实现,主要是:在国民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国家重点建设进展顺利。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目标之内。货币发行量没有突破计划指标,金融调控方式有了改进,提前实现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较多。国内市场繁荣稳定,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扶贫帮困工作取得新进展。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加快。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的来看,国家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开了一个好头。
但是,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农业的基础仍很薄弱,农产品流通体制有待完善,农民负担重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央财政赤字和国家债务规模偏大,银行信贷质量不高,财政金融潜伏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资源配置效益不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货款和贷款拖欠现象仍较严重,下岗待业人员增多,部分离退休人员、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生活困难;物价涨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诱发通货膨胀的因素依然存在。这些虽然是前进中的问题,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财经委员会认为,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指导思想、方针和重点是正确的,各项指标的安排也是合适的,总的安排基本可行。财经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批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三、1997年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好和完成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有重要意义。要坚决贯彻和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按照“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把经济工作的着眼点切实放到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稳中求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财经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定不移地继续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在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两年丰收的形势下,切不可对农业有丝毫放松。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特别是易旱易涝地区的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和水土保持,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总水平。依法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推进粮食、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一定要十分注意保护和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搞好农产品特别是粮棉的收购和贮存,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干群关系。研究适当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加大农村扶贫力度,加快脱贫步伐。要把智力扶贫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狠抓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努力提高单产。在抓好粮棉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搞好综合开发,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使农村成为广阔市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全面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困难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在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要尽快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积极推进政企职责分开,切实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使企业领导有责、有权,同时强化和完善监督机制,让企业真正面对市场,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负责。要集中搞好一批大企业,进一步放开放活小企业。要抓好对那些经营不善、长期亏损企业领导班子的整顿和建设,让善经营、懂管理、年富力强、有敬业精神、能和职工群众同甘共苦的人来管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发挥企业内在的积极性,强化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挖掘潜力,提高效益。国家在政策和信贷上应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给予帮助和支持。对那些困难较大一时无法挽救的企业,能兼并的鼓励兼并,实在不能兼并的依法破产。
(三)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当前经济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方面许多产品滞销,供过于求,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过度竞争,造成损失;另一方面不少产品又十分紧缺,要靠进口来解决。原因在于结构不合理,品种和质量上不去。经济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要持续快速增长,必须下决心采取切实措施,调整结构,按照市场的需求安排建设,组织生产。在资金投入上应优先考虑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先考虑科学和教育的需要,优先考虑为增加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品种技术改造的投入。在地区布局上,要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在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快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宅建设,推进“安居工程”的实施。为了解决“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的问题,一方面要把好项目审批关,对那些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项目,不再批准建设;另一方面,要改进投资体制,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明确投资决策责任制,改变项目有人审批、出了问题造成损失却无人负责的弊端。还要从体制上研究解决部门和地方由于政企不分,受利益驱动,只顾自己的发展,很难考虑也不愿意考虑全局的问题。
(四)更好地发挥金融宏观调控的作用。目前,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贷款结构不尽合理,现金流通量偏大,是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要从紧掌握货币发行,积极推广现代结算制度,发展电子信用网络,尽量减少现金流通。今年计划确定的货币发行量要在执行中严格控制,力争有所减少。要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大贷款清偿力度,抑制不良贷款的上升,对违纪违规的金融活动,要给责任者以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积极调整贷款结构,对那些符合产业政策、效益好、周转快的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加快金融立法步伐,加大执法力度。
(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研究和解决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要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转换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使出口由数量型转为效益型,由注重完成创汇指标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商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推行“以质取胜”战略。运用国际通行做法,例如反倾销等手段合理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企业。对进口要加强管理,注意做好和国内生产的衔接,坚决打击走私活动。要根据新的形势,对外资进入的领域、参与程度和外资控股和收购国有企业的审批权限作出明确的规定。要结合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强对利用外资的引导,鼓励外商向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综合利用资源和高新技术等产业投资,向中西部地区投资。
(六)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搞好经济总量平衡,继续降低物价上涨幅度,特别要加强对垄断行业和服务行业的价格和成本监管,严格控制提价项目的出台,制止垄断行业凭借垄断地位提价增效。这些行业价格高,常常会推动经济总成本的上升,不利于加强自身的管理,也会造成职工的福利待遇过高,增加与其他行业的矛盾。进一步规范和整顿经济秩序,严厉打击经济领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当前经济往来中的资金相互拖欠比较严重,已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要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解决拖欠“有理”、有利的问题,不仅不能让拖欠者在经济上得到好处,而且要让他们承担经济损失和民事责任。大力推行“再就业工程”,广开就业门路,转变择业观念,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就业问题,尤其要予以重视。加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采取措施帮助解决部分企业职工和城市低收入人员的生活困难。各个城市首先是大中城市,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七)把各项社会发展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更好。1997年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指标及所需的投资经费,国家计划已作了安排,关键是要落实,同时有关部门要研究如何把现有条件用好,提高其实效。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保证教育投入。继续深化各项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质量。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狠抓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现1997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于顺利实施“九五”计划,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大局,再接再厉,同心同德,开拓前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完成1997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而努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第4版(要闻)
专栏:

  东盟地区论坛建立信任措施会议结束
本报北京3月8日讯记者吴迎春报道:为期三天的东盟地区论坛建立信任措施会议今天在北京结束。本次会议中方主席、外交部部长助理陈健在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会议取得不少进展,承认了一些基本原则,这将成为今后进一步对话合作的基础。”
据透露,这次会议就地区安全环境、安全观念和国防政策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还交流了本地区开展信任措施合作的情况。会议认为,当前亚洲出现了较为持久的和平时期,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政府的中心任务。迅速发展的经济为地区政治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地区国家间日益扩大的经贸交往与合作形成了牢固的安全网络。对话与合作的势头不断加强,出现了通过磋商与合作等和平手段促进地区安全的趋势。
陈健指出,本地区各国都十分重视维护地区的和平环境,对保持安全的方式提出了各种思想和主张。与会代表认为,考虑到这个地区多样性的特点,维护地区安全的努力应基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等,应尊重各国主权、和平解决争端和采取综合安全的观念。
陈健还指出,这次建立信任措施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多边安全对话会议,中方对此十分重视,中方一直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进程,支持东盟在论坛中发挥主要推动力的作用,与论坛各国在论坛中进行了很好的对话与合作。
东盟地区论坛于三年前成立,有东盟7国、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印度、欧盟等21个成员,它是亚太地区第一个以政治、安全为主题的多边官方论坛。


第4版(要闻)
专栏:

  丘拜斯任俄第一副总理
本报莫斯科3月8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根据叶利钦总统签署的命令,阿纳托利·丘拜斯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这是俄总统新闻局宣布的。叶利钦同时下令免去丘拜斯原来担任的总统办公厅主任的职务。
丘拜斯1955年出生于原苏联明斯克州。毕业于列宁格勒工程经济学院。曾任俄政府副总理、第一副总理,主管私有化计划和经济工作。去年1月16日被解除第一副总理职务。叶利钦再次当选总统后,任命他为总统办公厅主任。
今年2月24日,叶利钦总统在会见切尔诺梅尔金总理时严厉批评了政府工作,说由于政府未能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拖欠工资和退休金问题,引起了俄老百姓对政府和总理的不满,从而也使他们对总统产生不满。叶利钦表示要对政府进行人事变动。25日,切尔诺梅尔金总理表示,他准备对政府进行重大改组,以便深化经济改革。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二次非洲国家女部长和女议员会议不久前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举行。来自36个国家的26名女部长、女副部长和43名女议员与会,会议始终充满了“非洲妇女要和平”的强烈呼声。本栏照片均为新华社记者裴善勤摄
布基纳法索妇女议员团召集人莱格纳(右)与坦桑尼亚妇女议员团召集人卡姆夫人(左)热烈拥抱。
右图:坦桑尼亚民族女英雄比比·蒂蒂(左)和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女议员阿里(右)讨论问题。左图:非洲国家的女部长和女议员聆听大会发言。
右图:在大会休息时,各国代表仍聚集在一起探讨非洲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左图:大会闭幕时,坦桑尼亚小姑娘莎基拉由妈妈抱着向大会念贺词:“我们要和平!”
联合国负责妇女和发展事务的副秘书长蒙盖拉夫人(中)应邀主持会议预备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