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在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座谈会上强调
常敲人口警钟切实保护环境
确保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李鹏讲话乔石李瑞环刘华清胡锦涛出席
本报北京3月8日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本报记者杨振武报道: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今天上午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都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必须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全盘考虑,统筹安排,努力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好环境,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胡锦涛出席了座谈会。
江泽民说,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都很重要,都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小平同志在确定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过程中,很重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问题。他多次强调,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控制人口增长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他也多次强调要搞好环境保护,并提出要制定“环境保护法”。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他关于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以小平同志的理论统一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搞得更好。
江泽民指出,计划生育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计划生育工作抓得不好,人口增长控制不住,造成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就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环境质量就难以提高;如果环境保护工作抓得不好,环境受到污染或者破坏,就会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生存条件,甚至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问题相当突出。我们要通过教育、宣传和其他方面的工作,使这两项基本国策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把这两项工作,作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江泽民说,多年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各地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有一些省、自治区仍然处于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不可稍有松懈,不可因为近几年完成了人口计划就盲目乐观。人口警钟必须经常敲。务必继续努力,确保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要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不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和负总责不变;坚持贯彻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工作为主的方针;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要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计划生育工作的机构、人员、报酬要做到“三落实”。这些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做法和经验,要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要把计划生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计划生育工作干部队伍要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江泽民说,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要突出重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最难做。必须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在积极搞好扶贫开发的同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条很重要。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政策。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和计划生育工作搞得好的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在扶贫资金安排、异地搬迁、劳务输出、定点帮扶、技术培训等方面实行优先和优惠的政策,帮助他们率先脱贫,通过他们带动其他贫困地方和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江泽民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基本避免了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局面。实践证明,我国实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保护环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有成效的。但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人口继续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果不抓紧抓好环保工作,污染物的排放量还会增加,生态破坏的范围将继续扩大。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资源和环境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环境形势仍相当严峻,环境保护的任务还很艰巨。
江泽民说,“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今后15年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到2010年,基本改变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这是我国跨世纪环保工作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环保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努力,而且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环境保护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确定重大建设项目,要同时制定保护环境的对策措施。对区域和资源开发,要进行环境论证,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程序,使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化、规范化。要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切实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以及“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巢湖、太湖、滇池)、“两区”(二氧化硫控制区、酸雨控制区)的污染防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环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江泽民说,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加强环保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这几年,我们在环境执法方面也有了进展。去年取缔、关闭15种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各级政府行动坚决,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环境执法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继续加强,提高执法效果。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司法部门要加强环境司法工作,依法坚决打击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总之,全党全国人民要共同努力,保护好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江泽民说,我国计划生育和环保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目标要求很明确,工作思路也很清楚,关键是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不断提高认识,认真抓好落实。对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都要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这两项工作摆上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每年听取计划生育和环保工作的汇报,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领导重视要贵在自觉、贵在务实、贵在坚持,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要完善计划生育和环保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在考核干部的政绩时,要把这两项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江泽民说,要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正确决策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是亿万群众参与的大事,我们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在加强和改进工作,特别是及时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上多下功夫,务必做到真抓实干,使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地向前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也在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他说,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控制人口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年年都要紧抓不放松,确保到本世纪末全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
李鹏指出,20多年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使我国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实行人口控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为计划生育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全民人口意识等。这些政策措施都要稳定不变,并在执行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达到“九五”计划生育预期目标,必须集中力量抓好农村,把计划生育同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李鹏说,各地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已经有了一些管理办法和制度,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他提出,这项工作涉及到人口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双方要加强合作,共同管理,流入地区应负主要责任,所增加人口应列入流入地区控制指标之内。流入地区的政府要负起责任,公安、工商、劳动、城建、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使流动人口的超计划生育得到有效控制。
李鹏指出,近些年,环境和生态保护受到各方面重视,增加了投入,加大了治理力度,下决心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工作是有成效的。但总的来看,全民环境意识不强,环境保护能力比较差,环境质量还在恶化。我们既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要把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带入21世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各级政府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相协调,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发展。
李鹏指出,根据“九五”计划要求,到2000年,要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使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第一,严格管理城市环境,重点治理工业污染。人民生活要达到小康水平,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用等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应该包括环境质量的提高。要集中力量治理重点流域和地区的污染。淮河流域是最严重的污染地区之一,沿岸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流域四省要同心协力,打好治理污染这一仗。力争在今年年底达到排放标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把保护居民饮水作为大事来抓,控制和治理水质恶化,切实改善饮水的质量。第二,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第三,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城乡建设都要千方百计少占土地,能用劣地的不要用好地,能少占的不要多占。要重视创造和推广适合中国国情的节水经验。在生产、建设和消费等领域,都必须节约资源,尽量减少各类资源的占用和消耗。第四,确保资金投入,发展环境和生态保护产业。保护环境和生态,必须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九五”期间,各级政府对这方面的投入,应有较大的增加,治理污染投资总额将达到4500亿元左右。造林工程、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也不少。这些资金一要确保,二要用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抓住机遇,把加强环境、生态保护与发展产业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李鹏指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不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各级政府在制定计划时,都要把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重要内容,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还要有配套资金和技改措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应该把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和降低消耗的内容包括进去。
李鹏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完全一致的。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的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加效益的目的。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国务委员兼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在座谈会上说,虽然“八五”期间和1996年全国都完成了人口计划,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绝对增长数量仍很大。各地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工作还有很大难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口统计水分还比较大;应落实而未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人数还不少;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还相当困难。我们必须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实现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环委会主任宋健在汇报中说,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快速发展时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大,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增长,环境形势仍然很严峻。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总量控制和绿色工程规划,抓紧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加强环境法制、投入、宣教、科技四项重要措施;履行国际环境条约,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九五”环保工作目标。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河南省省委书记李长春、贵州省省委书记刘方仁、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委员陈冀平先后在座谈会上发了言。
尉健行、谢非、陈慕华、罗干同志,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机关,各人民团体,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武警总部的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附图片)
3月8日,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中南海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胡锦涛等出席座谈会。新华社记者李生南摄


第1版(要闻)
专栏:重要年份议大事

  确保香港平稳过渡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两会代表委员畅谈香港回归
东方明珠香港正在迎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对此,海内外同胞无不感到欢欣鼓舞。在京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就这件大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洗雪百年国耻弘扬爱国主义
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霍英东说,香港97回归,是香港历史的盛事,也是中华民族的盛事。香港洗雪了150多年耻辱,从此走向一个新世纪。为了香港的回归,这十多年,我参与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等项工作。这些工作虽然遇到过许多困难,但终于都顺利完成,大局亦已明朗。回归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是不可抗拒的。我们一班老朋友,数十年来坚持爱国爱港,受过困扰,也吃过苦头。今年,我们将亲眼目睹香港回归祖国,亲身经历这个历史的伟大时刻,真是三生有幸!
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韦基舜说,我在香港出生并在香港生活了60多年。在英国人的统治下,我们受着不平等的待遇。近年来,受压迫的感受少了,这是因为祖国强大了。香港回归,对我们港人来说,真是扬眉吐气。港人治港,我们有了当家作主的一天,可以与其他人一样,平等地生活在香港。
87岁的全国政协常委庄世平在香港生活了50年。1949年12月14日,他创办的南洋商业银行开业时,他和同事勇敢地升起了五星红旗,这在当时的香港是屈指可数的,表达了他们向往新中国的心情。庄老说,再过100多天,五星红旗就要在香港特区政府升起,这个意义就更深远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富强起来,邓小平先生提出“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才有香港的顺利回归。作为“老香港”,我深感荣幸,我的心在一天一天地期盼着。
“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履灿已激动地写下了几首香港回归的抒情诗。他说,香港回归是历史的必然,它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奋斗的成果,是来之不易的。只有国家兴盛,民族团结,才能抚平这一历史伤痛。每一个中华儿女无不因此感到自豪、振奋。
人大代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嘉璐,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陆文夫认为,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气魄宏伟,影响深远,香港回归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并将促进内地与香港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
政协委员、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委伍廷宪在发言中说,今年7月1日,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并要持之以恒,中华民族的腾飞指日可待。政协委员、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主委周桑漪说,今年7月1日,鲜艳的五星红旗将在香港升起,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将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实现“一国两制”构想保持香港稳定繁荣
人大代表、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说,回顾自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以来香港十几年的过渡时期中出现的风风雨雨,看目前大好局面的形成,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到邓小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和他对香港过渡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指示的英明预见,体会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贯彻对香港问题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坚定决心。
香港今天局面的形成,也要归功于广大香港同胞多年来为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所作的努力、参与特区筹备工作所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爱港的热忱。
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委员、首任律政司司长梁爱诗说,我是上月19日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提名,并由中央政府同意,被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律政司司长的。我以此任命为荣,并愿尽我所能履行职务。能够致力特区建立,是许多香港市民的愿望,而律政司长这个工作极具挑战性。
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兼港澳管理处顾问黄涤岩说,邓小平先生“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发挥香港的活力,保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只要坚持这个方针,香港的活力就能进一步焕发出来。因为它处在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里,拥有一个很大的腹地和最佳的地理位置,是目前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亚太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
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旅港福建商会理事长黄光汉说,“一国两制”的构想,给香港回归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现在,香港同胞对回归充满信心,而且信心越来越足了。因为,从特区首长的选举,到特区行政班子的组成,都体现出中央政府按基本法办事,坚持“港人治港”方针的决心和信心。以前对香港能否平稳回归有疑惑的同胞,纷纷回来参与新香港的建设。
政协委员、香港资深金融专家邵友保说,这十几年来,外国金融机构来港设立据点的事例很多,表明国际投资者看好香港的未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来港实地考察后,发表了总结声明,认为“九七”的“不明朗因素”已基本消除。事实一再证明,“九七”是迈向繁荣的新起点。
来自香港工商界的刘宇新委员表示,回归后的香港,与内地关系更密切。“九五”期间内地进出口贸易将有很大的发展,这将惠及香港许多行业。香港回归祖国后,后盾更强大,腹地更宽广,发展会更快。
人大代表、90高龄的民建中央咨议委员会主任浦洁修老人谈起香港回归,感慨万千地说:“盼这一天盼了多少年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也对在世界范围内解决矛盾、争端,提供了成功范例。这一创造性的发明,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
香港回归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香港华人革新协会主席蔡渭衡说,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是第一个样板。我们这一届港澳地区的人大代表这两天都在热烈讨论,怎么为下一届香港地区的人大代表开好头。
人大代表、台湾团王安生说,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和香港临时立法会的选出,标志着“港人治港”和香港真正民主阶段的到来。广大台胞通过这一窗口,看到了“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和光明的政治前景。
人大代表、台湾团陈贵州说,香港的顺利回归,为两岸统一树立了一个榜样,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海南有3000多台胞,大家对香港回归欢欣鼓舞,对台湾当局阻挠统一十分不满。
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西平、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党委书记仉振亮说,香港回归不仅是香港走向繁荣的里程碑,而且对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统一带来了无限光明的前景,使我们对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充满信心,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总干事李生玉说,要结合香港的实践,向台湾人民介绍“一国两制”的构想。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香港在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作用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我们与台湾同胞交往交流的渠道,增加沟通,以赢得更多的台湾群众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台湾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心,促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政协委员、澳门贺田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定一说,继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澳门也将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成为祖国统一历史进程中的第二站,同样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澳门的后过渡期还有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应借香港回归这一有利时机,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后过渡期内有关重要事务的工作步伐。
人大代表、上海大学教授江建中和薛慕煊认为,香港回归,是一次重大试验:要用这样的方式,一是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的成功,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一个成功的典范;二是通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最快速度发展壮大自己,证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加快步伐,搞好经济建设,用实际行动来迎接香港回归。
(本报记者范伟国、傅旭、连锦添、严冰、王科、吴焰采访)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了治理填池的污染,昆明有关部门最近组织人力物力,彻底清理域内流入滇池的盘龙江等五条臭水河。图为市排水公司的共青团员在打捞悬浮物。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心声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
本报记者陈维伟
记者:请问副委员长,您如何评价我国在1996年所取得的成就,如何分析成就取得的原因?
布赫:1996年是“九五”开局第一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九五”实现了“开门红”,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纲领开了一个好头。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是因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改革进取。其次是因为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一个好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实践再次证明,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难以实现”。没有稳定,就不可能有“九五”开局的好形势、新成就。我们要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要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开创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
记者:那么,怎样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的矛盾呢?
布赫:首先,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而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对待人民内部矛盾,一经发现,及时处理。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方的条件不同,发展的速度不同,因而不可能在同一个时期都富起来。城乡之间、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矛盾是正常的。认识了这个矛盾的性质,我们就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比如建立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制度,从制度上协调利益矛盾。近年来,政府已经采取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也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国家是这样,一个省,一个地区也应该是这样。这一点,我们应该向群众讲清楚,群众理解了,矛盾也就会缩小。再比如当前群众反映强烈,触及群众利益而且容易引起矛盾的农民负担问题,其实质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利益关系。只要依照法律法规,向农民讲清楚哪些是应承担的义务,同时严格控制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问题是不难解决的。还有,对个人收入的差别,可以通过税收政策予以调节;对于干部的腐败问题,可以通过法制加以解决,等等。总之,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关键是要认真对待,抓住实质,掌握规律,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政策,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同时,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来,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同心同德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记者:您认为民族团结对社会稳定有何特殊意义?
布赫: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强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帮助。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动。搞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实质上是在破坏社会政治稳定,干扰民族经济发展,对国家对民族都是有害的。反过来,如果没有社会政治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十位委员就经济发展和祖国统一等作大会发言
本报北京三月八日讯记者李德金报道: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继续进行大会发言。黄其兴等十位委员先后就国家大政方针和一些社会问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今天会议的执行主席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朱光亚、万国权。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副主席叶选平、吴学谦、赵朴初、钱伟长、丁光训、孙孚凌、霍英东、马万祺、何鲁丽,秘书长朱训出席了会议。
参加今天大会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国务委员陈俊生和国务院部分部委的负责人。
在会上,黄其兴委员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在发言中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但是,目前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陆懋曾和施宁荪委员在发言中,呼吁建立健全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重要农产品保护价制度、农产品储备调节制度、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王连铮委员代表科协组发言,要求国家加强农村科普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路明委员在发言中指出,我国现在耕地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陈宗德委员就我国水资源保护、孙孚凌委员就温州第二次创业等议题先后作了发言。
胡鸿烈委员在发言中认为,以“一国两制”实现香港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示范作用。林东海委员代表台盟中央以《进一步做好台湾人民工作》为题发言指出,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台湾问题将更加突出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只有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才能遏制“台独”势力,才能从根本上挫败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图谋。马有礼委员在发言中认为,有中葡两国政府友好合作关系,有澳门居民的积极参与,澳门目前正朝着平稳过渡的方向发展,为政权交接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主席团会议
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决定将草案印发各代表团审议,提请大会表决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会议。135名大会主席团成员出席会议。
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乔石主持会议。
会议首先表决通过了《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并决定将决议草案印发各代表团审议,提请大会表决。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柳随年向会议作了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他说,在各代表团审议的基础上,财经委员会经过审查认为,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指导思想、方针和重点是正确的,各项指标的安排也是合适的,总的安排基本可行。财经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批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会议随后表决通过了这个审查报告。这个报告将印发全体代表。
经过表决,会议通过了《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全文见第四版),并决定将决议草案印发各代表团审议,提请大会表决。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灏向会议作了关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他说,在各代表团审议的基础上,财经委员会经过审查认为,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预算收入增长幅度与现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大体同步,预算支出注意了保证重点需要,为实现预算所提出的措施也是适当的,预算草案基本可行。财经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97年中央预算,同意财政部长刘仲藜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地方预算分别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会议随后表决通过了这个审查报告。这个报告将印发全体代表。
经过表决,会议通过了《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全文见第四版),并决定将决议草案印发各代表团审议,提请大会表决。
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田纪云、王汉斌、陈慕华、费孝通、雷洁琼、王丙乾、帕巴拉·格列朗杰、王光英、程思远、卢嘉锡、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吴阶平、曹志出席了会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