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要做事不要做官
蒋元明
“三落三起”,这是对伟人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的一种概括。
他的每一次“起”“落”无不因做事而起。第一次“落”,就因为投身武装革命斗争,拥护毛主席的正确路线,被当时的“左”倾领导者撤了职;第二次是当总书记十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他一生中最忙的时候,忙什么,忙工作。工作多,“辫子”就多,随便抓一条上纲上线就够打倒;第三次是在“文革”后期,他重新复出,便力挽狂澜,大刀阔斧搞整顿,并且是全方位的,其风险可想而知。而他的每一次“起”却又意味着加倍地做事。特别是第三次“起”,书写了他一生中最辉煌、最壮丽的篇章。真所谓“起”也为做事,“落”也为做事。这大概是小平同志的一种特有的风格吧。
在第三次“起”来的时候,他虽然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却壮心不已,向全体中央委员讲: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江总书记在致悼词中引用这段话时,特别带有感情,我想,除了崇敬之外,大概因为都是共产党人,心是相通的缘故吧。
做官和做事相比,做官舒服,也简单。乌纱帽一戴,惊堂木一拍,威风十足;出门有车马,前呼后拥;在朝有权势,巧取豪夺——读书做官,做官享福,这是封建时代做人的最好选择。
共产党人起于革命,打破旧世界,与传统的观念决裂,因此选择了做事,选择了辛辛苦苦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道路。像朱德、贺龙,已经在旧军队里做了大官了,但为了革命,他们毅然放弃了,选择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为劳苦大众打江山的路,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人民功臣。
当然,挂着共产党招牌的人也不都是为了做事,有的是滥竽充数,有的是蜕化变质了。有的人也做点事,但那是为了做官。他们把做事当作做官的敲门砖,当作伸手要官的筹码;一旦目的达到,就做官当老爷了,耍威风了,什么做事,见鬼去吧。如果目的达不到,心里就不平衡,认为不公道;更有甚者,干脆拉帮结伙,结党营私,搞阴谋诡计,夺官抢权。张国焘,曾是大名鼎鼎的,参加过中共一大,去过莫斯科,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根据地,你能说他没做过一点事?可他做事是为了做官,为了做大大的官。他把红四方面军当作向中央伸手要官的本钱,目的没全达到,就干脆另起炉灶,自封“主席”,又破了产,于是,他宁可跑到敌人那里去当个狗官,也不愿在共产党里做事了。
做官和做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做官的人打的是个人的算盘,为的是个人利益,连做官他也要分是“苦差”还是“肥缺”。如今有的人要官、跑官、捞官,甚至买官、骗官,他们不是为自己还为谁呢?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当官不做官,全身心地为人民做事,连自己的生命都搭上了,他们能有私心杂念吗?
其实,毛主席早就说过,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由于老一辈革命家们的这种人生选择,才干成了建立新中国、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大事业!江总书记特别引用小平同志不要做官的这段教导,是意味深长的。今天,我们的事业正方兴未艾,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才走到第一步,需要千千万万的有志者继续努力奋斗啊!
自然,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做事的人生态度,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也就一定能够做出一点事来。


第12版(副刊)
专栏:

  周恩来的叮嘱
何启君
有些往事,是不能忘记的。有一次周恩来叮嘱我、教导我的往事,就总萦绕在心头,我要讲出来,要传播开。
50年代末的深秋时节。一天,在夜色朦胧中,我来到天津市干部俱乐部,走进灯光闪耀的大厅,听到一支支节奏明快、优雅动人的中外名曲正由一些全市最优秀的乐手演奏着。我坐在一角静静欣赏。满堂的舞者,随着乐曲轻松地跳着。
这是一个不平常的舞会。我见到领袖毛主席正和一个小青年边舞、边谈。周总理正以其娴雅的舞姿,迈着轻快的舞步和年轻的舞伴,笑谈曼舞。一个个人,一片片情,像一股股暖流,弥漫在整个大厅。
一个休息的间隙,周总理走到我的面前,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溢着深情。我感到一阵暖人的春风,正吹拂在我的脸上和身上。我曾在他领导下的红岩村、南方局工作过。这时,他温和地说:“你到北京去的时候,怎么不去我那里走走!”我嗫嚅着:“现在可不比当年红岩村。”(那时,我们同住一层楼,朝夕常见。)总理依然神态随和,说道:“怎么,侯门深似海吗?”我默然,不知所答。
他神色庄重起来,一字一句地讲道:“你是教育局长,知不知道南开中学要开辟一间所谓‘周恩来纪念室’?你负责,马上通知他们,不要这么做!你负责办好!”从这斩钉截铁的命令声中,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最美丽、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
我立即应命,答道:“是!我负责,一定负责办到!”次日,我就将总理的谈话如实通知南开中学的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杨志行。周总理的光明磊落和他的谦逊,他的严谨,他性格中独具的魅力,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第12版(副刊)
专栏:

  田汉故乡春意浓
章资超李共红
时令已是隆冬,可在长沙县果园镇,在这风光秀丽的金江河畔,在中国文化名人田汉的故乡,却处处可以感到融融的暖意,微微的春风。在被洪水彻底冲毁、而举全镇人民之力重新修复的金江大坝上,高耸着一块标语牌: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春风,吹暖了果园的山山水水,吹热了果园人的心。新年到来之际,镇政府剧院里热闹非凡,全镇各地选拔来的文艺积极分子,正欢歌曼舞,欢聚一堂。《这个冬天不太冷》——交通机械厂表演的这个舞蹈,不正是人们的心理感觉吗?
县文化局组织的文化下乡演出队闻讯,也急忙赶来。肩负向全县人民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这支文艺轻骑队,新年第一站就到了果园镇。县、镇同行同台演出,更把果园汇演推向高潮。偌大剧场,挤得满满的,窗台上,也攀爬着那些顽皮的孩子;20多个异彩纷呈、妙趣横生的节目,让果园人乐得前俯后仰……
“搭帮这点精神力量,才使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哦!”镇上杨书记、谢镇长感叹地向我们介绍,“这两年,果园灾害不断,前年特大洪汛,果园首当其冲,1958年修建的金江大坝,彻底冲毁;金江河如脱缰的野马,咆哮奔腾,田汉先生的出生地金花村也被淹没;沿河的金江、红花两村,更成一片水乡泽国,500多户村民,房屋倒塌,无家可归。当时杨正午省长率其他省领导,多次亲临果园,救灾抢险……”
面对洪水冲垮的家园,果园人的精神没被冲垮。在上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村村户户集资,一下筹拢资金400万元。全镇人民在废墟烂泥中站起来,镇、村干部领头,高举红旗,唱着田汉先生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开山凿石,垒坝建房,很快,投工60万个劳动日的金江大坝又重新耸立;500多栋整齐划一、宽敞漂亮的崭新楼房拔地而起,遭灾最重的红花村,一夜间竟变成个红花新村!过路人见了咋舌,国家民政部领导来灾区视察,更是赞叹不已:“这么快的速度,医治重创,重建家园,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洪水冲垮房屋、大坝,但是冲不垮果园人的精神!
果园是著名的“汽车之乡”,生产的“桔州”、“果园”牌大、小汽车,跑遍湖南,奔驰全国。在去年企业严重滑坡,尤其是汽车行业更加严峻的情况下,改装厂、交通厂两大汽车厂家,振奋精神,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困境中前进,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魅力,使果园镇更舍得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去年下半年,镇上一下投资20多万元,新建一座有线电视台;全镇又新增两个大型滚轴旱冰场,新建18所中、小学校……文化个体户更是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在果园,丰硕的物质、经济之果,又引放了无数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花。
夕阳已经西下,县文化下乡演出队还得赶赴星沙,去参加晚场演出。披着火红的晚霞,沿着田汉幼时走出果园的道路,他们脚步匆匆……


第12版(副刊)
专栏:

  哀悼敬爱的
邓小平同志
马万祺
神州改革正春风
痛失擎天悼邓公
寰宇于今称领袖
江山千古仰英雄
创新智慧联经验
真理凝成实践中
愿化悲哀为力量
优良后继幸从容
1997年2月25日敬悼


第12版(副刊)
专栏:

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开幕日(速写)张守义(全国政协委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