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
——浅谈近些年影视作品中周恩来形象的塑造
宋家玲
伴随着周恩来研究的深入和一些历史真相的显现,近年来表现周恩来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艺术质量亦不断有所提高,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它们重新激起人们对这位可亲可敬的伟人的怀念;同时,也为广泛意义上的“伟人片”创作提供了诸多的启示。
最初出现的影视叙事作品大都侧重表现周恩来生平中某一个事迹或者某一方面品格。例如由话剧改编而成的故事片《报童》反映的是40年代周恩来在重庆面对蒋介石阴谋发动的皖南事变而领导的一场对敌斗争。这部影片的出现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在银幕上树立起较成熟的周恩来形象;二是推出一位成功扮演周恩来的演员王铁成。
较早出现的以周恩来为主人公的电视剧是《周总理的一天》。这部作品小中见大,以一天浓缩了周恩来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随后,影片《西安事变》与《南昌起义》互为补充,一文一武,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周恩来的文韬武略。《巍巍昆仑》、《重庆谈判》、《大决战》、《开国大典》等展示历史重大事件的影片中也都有周恩来形象。虽说从艺术上看,形象都不够丰满,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欠,但毕竟从一个个侧面展现了这位伟人人生历程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最集中表现周恩来人生历程要数故事影片《周恩来》。
从表面上看,这部作品好像并未罗列表现周恩来一生中那些威风显赫、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而是重点选择了他身处逆境的“文革”十年中的几件事加以集中表现。这里有国事家事、内政外交、政府机器运转的艰难、斗争谋略的复杂、身患癌症的痛苦、告别人世的从容……总括起来,用一个“难”字再加一个“累”字贯穿全篇,正合了广大群众的共同感触:总理是累死的呀!这就能和观众取得深深的共鸣。一个“难”交织一个“累”,恰好能迸放出周恩来那独有的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从单纯展示丰功伟绩到深入内心世界,周恩来的艺术形象渐趋丰满,越来越有了活生生的情感,有了精气神。
王铁成扮演周恩来的成功对伟人片中特型演员饰演伟人形象提供的重要启迪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要着重于神似的把握。不然,只满足于外形相像,光是注意外在动作的模仿、语言的模拟,还是难于取得观众的认可,还是难于塑造出一个真正的伟人形象来。不能貌合神离,而要貌合神也合。
此外,表现周恩来的纪录片也取得了不少成就。这类作品不由演员扮演,是真实的历史纪录。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们越发显示出自身存在的价值。这其中较为重要的作品有:70年代中期的电影纪录片《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80年代后期的电影纪录片《周恩来》以及诞生于90年代的16集历史回顾纪实电视片《伟人周恩来》。它们或注重于伟人生平或突出伟人与人民的情感,都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已经诞生的影视作品已从多个侧面再现了周恩来的动人丰采,但在这方艺术天地中等待开拓的方方面面还很多。明年是周恩来的百年诞辰,为此将有一大批有关的影视新作品问世。比如,导演邓在军正在拍摄大型专题艺术片《百年周恩来》,中央电视台的另外一拨人马正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合作拍摄伟人片系列中的周恩来。其他表现周恩来外交生涯、关心百姓疾苦、历史上多次遇险等等方面内容的电影故事片、电视剧也在紧锣密鼓地相继进入摄制阶段。相信艺术家们在对历史经过沉积酝酿后,会在表现周恩来这一伟人形象时创作出更加生动感人的影视作品,甚至会因而耸立起一座座艺术丰碑。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小平,电影工作者怀念您
在悼念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的日日夜夜里,全国电影工作者都沉浸在无比悲痛和深切缅怀之中。日前,首都电影界人士聚集在中影公司,沉痛悼念邓小平同志,缅怀小平同志领导、关心文艺工作和电影事业的业绩。
与会电影界人士谈到,小平同志生前一直十分关怀和重视包括电影在内的整个文艺工作,他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丰富和实践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为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会上,汪洋、于彦夫、于蓝、于洋、高鸿鹄、王好为等,深情地谈起小平同志关心电影工作的往事。“文化大革命”后期小平同志刚刚复出,便以大无畏的气概敢于抵制“四人帮”对电影工作者的迫害。当长影的影片《创业》和北影的影片《海霞》遭到“四人帮”封杀时,是小平同志以他特有的方式,支持电影工作者,使这两部影片得以重见天日,极大地鼓舞了在“四人帮”重压下的电影工作者。李前宽、谢飞、李俊、梁晓声、翟俊杰等人在发言中动情地谈到,粉碎“四人帮”后,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同志在代表党中央向大会所作的祝词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拨乱反正,重申了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新时期我国文艺工作指出了一条正确道路。我国电影事业就是在这篇光辉的祝词指引下,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酝酿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没有小平同志的正确的理论指引,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电影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在这以后的十多年中,小平同志始终在关心和指导着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他虽日理万机,仍抽出时间观看了不少新摄制的国产影片,并作了不少重要的指示,给我们以亲切的鼓舞。小平同志与我们电影工作者始终是心连心的。每当我们电影工作者在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感到小平同志和党的第二代、第三代的领导核心一直在支持和指导着我们。
与会的广电部副部长赵实和广大创作人员表示:我们悼念敬爱的小平同志的最好行动,就是要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学习、掌握和实践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密切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我们时代和人民的精品。以此来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西文)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伟人周恩来》出版
在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21周年之际,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伟人周恩来》一书。它是根据受到广泛好评的16集历史回顾纪实电视片《伟人周恩来》改编整理而成的,具有文献收藏价值。书中披露的大量史实均来自周恩来总理的亲属、同事、身边的工作人员及外国政界要人等的亲口述说,真实感人,鲜为人知。它使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周总理那多姿多彩的感情心态和人格力量。书中以纪实的手法,对周恩来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进行了大量生动、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激情的解说,向人们展示了周恩来平凡而伟大的人生轨迹,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石立君)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讨费穆电影
为纪念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费穆先生诞辰90周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的“费穆电影研讨会”和“费穆电影回顾展”日前在北京开幕。
费穆先生1932年进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任导演,从1933年的《城市之夜》起至抗战期间,他先后编导或导演了《人生》、《香雪海》、《斩经堂》、《孔夫子》、《世界儿女》等多部中国电影史上的优秀之作。在抗战期间的上海沦陷时期,费穆先生为不与日伪合污,毅然退出电影界,至抗战胜利后,他才重新返回影坛。1951年,费穆先生因病在香港去世。
费穆先生是中国电影史上公认的一位优秀的电影艺术家,一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在京主办的费穆电影观摩研讨活动,将展出6部由电影资料馆长期珍藏的费穆先生的电影代表作。其中包括费穆于40年代拍摄的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由梅兰芳先生主演的《生死恨》,以及被电影史学家们称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代经典的《小城之春》。这些影片大部分都是解放后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晓诗)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演员于是之》出版
中国当代杰出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除演戏外,还从事写作。从50年代以来,发表了近30万字的文章。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艺术创造的经验。最近,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演员于是之》一书是他的选集。书中朴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他生活和艺术道路中一些颇有情趣的片段。
(天暄)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黑土地关东情
长影推出新片《喜莲》
黑土地上的喜莲长大了,她听从父母之命嫁给了河西村的一个复员军人。河西是个穷地方,但喜莲并不嫌弃丈夫家徒四壁,细心照料瞎眼的婆婆过日子。不久丈夫当上了村长,却安于现状,温顺的喜莲不安分了。外边的生活激活了喜莲的心思,她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家和乡亲们的命运。她单身一人出远门去长见识,回来后便扒了祖房,在村民们瞠目结舌的议论中,带领几个小姐妹盖起人们从未见过的暖窖培育当地视为希罕物的辣椒,破天荒地在祖祖辈辈只种粮食的土地上搞起粮、菜套种来。喜莲家因此富了,跟着干的小姐妹也富了,喜莲并不满足,她要带着全村人走上小康之路。
以喜莲名之的《喜莲》由长影厂摄制完成,日前已被广电部定为1996年度的重点影片。该片是导演孙沙继《九香》、《红月亮》后拍成的“乡村女人”三部曲之新作。影片在明快的艺术风格中,以昂扬的基调塑造了喜莲这个不认穷不认命、敢想敢干却又和善可亲的农村新女性形象。影片具有鲜明的关东地域色彩,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对话幽默风趣,喜莲饰演者于慧表演到位,分寸适度。
春节前,该片随广电部送片下乡放映时,受到河北、河南广大农民欢迎。
(向文)(附图片)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乌兰牧骑”不忘邓小平
达·阿拉坦巴干
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牧骑事业,与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名字紧密相连。今年是内蒙古乌兰牧骑成立40周年。40年来乌兰牧骑是在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乌兰夫、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从1964年开始我和许多乌兰牧骑队员多次受到邓小平同志的接见。特别难忘的是文化部、国家民委正在准备举行全国乌兰牧骑式演出队会演时,1983年9月10日邓小平同志在百忙之中,挥毫给乌兰牧骑写下了“发扬乌兰牧骑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题词。我记得,我们请邓小平同志为乌兰牧骑题词的第二天,中央办公厅通知我们去拿题词。万万没有想到,邓小平同志那么忙,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快就给我们的乌兰牧骑题了词。这个题词,对我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广大乌兰牧骑队员和全国乌兰牧骑式演出队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特别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些年来,乌兰牧骑自觉地遵照邓小平同志题词精神,加强乌兰牧骑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发展乌兰牧骑,提高乌兰牧骑,建设乌兰牧骑。使乌兰牧骑保持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和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是分不开的。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坚决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一定要把对小平同志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遵照小平同志题词精神,认真总结乌兰牧骑经验,坚持和发扬乌兰牧骑光荣传统,坚持乌兰牧骑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行装轻便灵活的特点,坚持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我区的乌兰牧骑越办越好,把这面旗帜越举越高。促进我区文化艺术事业更上一层楼。以优异成绩迎接香港回归,迎接十五大的召开,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乌兰牧骑建立40周年。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