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政府工作报告令人鼓舞
“九五”开局之年成绩突出
 何竹康(吉林):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篇成功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既定目标的好文件,令人鼓舞。报告通篇贯穿着实事求是精神,讲成绩不浮夸,对矛盾问题分析透彻,今年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符合实际。报告通篇贯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重点主线都是经济。报告通篇贯穿了改革开放精神,对搞好国有企业、农村改革、宏观调控方面的改革和对外开放都提出了新的举措。报告很好地贯穿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体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政府工作实际的很好的统一。
索长有、安振东等(黑龙江):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对1996年工作的回顾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对问题不掩饰;对今年各项工作的安排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计划和目标切实可行,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报告贯穿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了两个文明一起抓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思想;贯穿了把握大局、再接再厉、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的精神。
普朝柱(云南):政府工作报告很好。去年突出的成绩有三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物价有效控制。二是农业基础继续加强,粮食总产4800亿公斤以上。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难点,而我国去年解决得较好。三是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标志着我国的工业化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三点世界瞩目。
徐匡迪(上海):“九五”第一年成绩非常显著,这不仅归功于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驾驭经济的能力增强了,也是在党的十四大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各项配套改革,包括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取得的成果。
李慎宽(四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实在、具体。一是讲一年来的成绩客观、实在,不说套话、空话。二是讲问题开门见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正视。三是讲工作重点突出。虽然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报告抓住主线,突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难点、热点。四是讲措施切实、具体。
赵志浩(山东):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很受启发和鼓舞,我同意和赞成。我觉得报告有三个特点:一是总结去年的工作,肯定成绩、谈问题实实在在,符合实际。二是确定的今年的工作任务、目标、措施是可行的,符合稳中求进的精神。三是制定的方针政策有新举措,切实可行。
季昆森(安徽):报告着眼于人民、着眼于发展、着眼于稳定、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提出的措施切实可行,很多东西是来自群众的总结,较好地体现了群众性,给人以信心、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光明的前景,通篇体现了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的决心。
黄寅逵(四川):报告有两个特点。一是实事求是,对1996年工作的回顾既全面,又简练,没有空话、套话。讲成绩恰如其分,列举大量事实和数据,令人信服;讲问题不回避,不遮掩,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对今年的工作部署和提出的政策措施,具体清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二是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王启东(浙江):报告重点突出,一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二是继续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这是决定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国有企业能否改革好,不仅影响到社会稳定,还关系到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
杨绵绵(山东):我刚从国外回来,小平逝世以后,中国道路怎么走,国外舆论很关心。报告对此作了明确回答。
龚文祥、张荣国(湖北):与往年的报告相比,今年内容更实在。报告对国有企业、农民负担等问题阐述得比较透彻,抓住了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要切实按照报告的要求抓落实。
吕传赞(河北):报告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特别明确指出,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长期坚持的方针。预算要量入为出,坚持一是吃饭,二是建设。控制物价不能放松,报告提出今年要低于去年,以低于6%为宜。报告特别强调了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性,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白润璋(河北):贯彻好稳中求进的总原则,要以稳求快,以稳求好,以稳求高。
吴波(广东):报告中对问题的分析略觉平淡,也缺乏解决问题的得力措施。有几个问题要予以重视,一是基建规模与结构控制时紧时松;二是国家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仍无根本好转,浪费也日趋严重,形式主义、浮夸风仍很盛行;三是农业与人口的问题仍很严重;四是收入差距拉大、下岗职工增多等问题引起的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也比较突出。


第5版()
专栏:

  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维护团结稳定大局
李旭阁、郭伯雄(解放军):保持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是实现我们奋斗目标的基本前提。建议报告对加强全国人民团结的问题进一步予以强调,尤其要突出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十分重视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
谢光(解放军):报告把社会治安问题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很必要,也很及时。如果能像抓腐败和物价问题那样下大力抓好这项工作,社会治安状况就会明显好转。
吴官正(江西):切实抓好两个大头和一个前提。两个大头,一是要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是要千方百计搞好国有企业。一个前提,就是要把维护稳定的工作始终放在突出的位置,确保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人心稳定。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密切注意、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纳孜古力(解放军):要积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作出贡献。
缩小东西部差距
张勃兴(陕西):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缩小东西部差距讲得很多,但今年几乎没有讲。东西部差距现在仍在继续拉大。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东部12个省占57%,而中西部18个省区只占43%。投入量小,必然导致差距继续拉大。建议国家制定扶持中西部加快发展的法律。许多发达国家都有这方面的法律保障,值得借鉴。
戴明梓(新疆):在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差距的问题上,措施应再具体一些,特别是切实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曹宗淮(新疆):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讲到要对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予以扶持,但讲得比较原则,如何扶持今年应有更加具体的措施。
曹江(河南):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国家在投资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这很好。希望能够兑现,要采取具体措施予以落实,不然差距会越来越大。
打好扶贫攻坚战
沈北海(广西):报告说到去年全国解决了7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对今年的农村扶贫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力度,增加投入,这使我们在贫困地区工作的同志很受鼓舞,我们有信心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限期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高严(云南):扶贫工作要坚持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以自力更生为主;开发与开放相结合,以开发扶贫为主;治穷与治愚相结合,扶贫先扶教,把教育事业搞上去;区域性开发与扶贫到户相结合,以扶贫到户为主;扶贫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搞好计划生育。同时,把基层组织建设好,要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邱三益(云南):政府工作报告用较大篇幅讲了扶贫问题,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要脱贫,一要提高认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二要领导重视,县委书记和县长60%的精力要放到抓扶贫上;三要责任到位,各项目标要层层落实;四要帮贫到户,解决好贫困户的贷款问题;五要抓好异地开发。这些工作做好了,加快脱贫大有希望。
卢新贵(广西):去年广州市和我区的玉林地区、贵港市都与百色地区开展对口支持帮助,使扶贫工作出现了可喜的新局面,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有能力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富起来,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英明决策。这种先富帮后富、对口支援的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继续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
基础地位要加强
赵富林(广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这是完全正确的。从广西来看,农业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优势,具有很大的潜力。农业产品不仅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效益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抓好农业,也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机遇。
唐与山、韩增旗(山东):将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是非常正确的。下一步的关键是抓好落实。
形势大好头脑清醒
孙英(甘肃):报告对去年全国农村经济取得的成绩作了实事求是的肯定,强调要继续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这同样符合甘肃的实际情况。去年甘肃整个农村经济形势较好,但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因此,要正确估计形势,防止盲目乐观,抓农业的思想不能动摇,精力不能转移,工作不能放松,措施不能削弱。
刘夫生、董志文等(湖南):当前要警惕农业的松劲、下滑。我国曾有六次出现农业丰收后生产停滞滑坡的情形。因此,农业形势趋好时,特别要保持清醒头脑。
做到三个不动摇
舒圣佑(江西):农业丰收了,要做到三个不动摇:要继续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动摇;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尤其是保护农民积极性的政策不动摇;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动摇。一方面保证各级财政、信贷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
丰年保护农民积极性
莫时仁(贵州):总理的报告中谈到了完善粮食保护价制度,我省目前粮价低于国家收购价,但省财政困难,补贴不起,无钱收购,为了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建议尽快完善保护价制度。
王人生(黑龙江):去年粮食大丰收,但粮食主产区在收购、储存、销售、运输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难题,集中表现为农民卖粮难、国家收粮难,收粮储存难,储粮调运难,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来之不易的大丰收反而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苍秀芝(黑龙江):有的农民春节贴对联时写道:“丰年卖粮难户户没有钱,春节勉强过来年怎种田”,横批是“盼望九七”;还有一副对联“家家靠种田粮食不值钱,籽肥不掉价备耕还思难”,横批是“求朋靠友”。各级政府都要注意关心群众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
扶持粮食主产区
岳岐峰(黑龙江):希望国家出台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大政策、大举措。例如,对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这类粮食增产潜力大、投入产出回报高且商品粮比重多的省区,应更集中地增加投入,支持增加仓储、烘干、调运能力和粮食市场建设;同时,建议国家多方包括从发达的缺粮地区筹集一笔资金,解决粮食主产省区多产粮、多储粮造成的财政负担,从根本上解决产粮省区增粮越多、负担越重的问题,真正调动粮食主产省区农民和各级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重生产也要重流通
高连元(内蒙古):要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让农牧民辛辛苦苦生产出的产品有畅通的流通渠道,有广阔的销售市场。
发展优质品种
翁行德(湖北):发展粮食生产,要处理好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不能只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要在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注意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品种。
推进产业化
颜永盛、罗宽等(湖南):农业要上新台阶,必须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做好开发文章。一是坚持抓住粮食生产不放,确保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二是大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三是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丘岗山地开发,在集中产区兴建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科技开发的龙头企业,增加附加值。四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进市场,奔小康。
重视农业科研
张燕(上海):培育一个农业新品种少则五六年,多则十多年,农业生产的长期性、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科研必须进行必要的贮备。
陈舜礼(山西):有些地方,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线断、网破、人散”的问题,农业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科技工作的发展,建议自上而下地加以整顿,加强农业科研工作,落实投入,稳定人员,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许开瑞(福建):报告强调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讲得好。首先要深化对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认识;其次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第三在农村兴办事业要量力而行,分清轻重缓急;第四要加强领导,抓好典型。
石宝源等(解放军):农民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影响干群关系、社会稳定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必须把它作为重要的政治问题来看待。
丛树英等(湖南):要把减轻农民负担列入考查各级党政领导工作实绩的范围。规范农村税费管理,严禁出台农民合理负担之外的各种集资、收费项目。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对国有企业改革充满信心
群众的企盼
黄善华(福建):报告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这是国有企业职工十分期盼的。
黄宝璋(海南):国有企业的改革应该是综合性的,要采取综合措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解生瑞(新疆):国有企业的改革现在仍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这是关系到改革开放能否继续深入的大问题,应当得到全党同志的关心。
姜黎安(河南):对国有企业改革要充满信心。尽管存在许多困难,我们还应看到国有企业的优势,如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大多数企业都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同时一批好的企业在改革中也起到了带动、示范作用。
增资减债五条措施好
牟玲生(陕西):报告中提出的为国有企业增资减债的五条措施,是国有企业的“福音”,能够使企业摆脱过多的债务包袱,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进行企业改革要十分注意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特别是量化到人,流失的可能性很大。
佀志广(广东):报告中提出的对国有企业增资减债的五条措施符合企业改革的实际。过去对国有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有争论,这次的报告把这一做法肯定下来,有利于推动国有小企业的改革。
耿昭杰(吉林):搞好国有大型企业,关键是增资减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拨改贷”形成的债务逐步转为国家资本金,把1989年以后基本建设经营性基金形成的债务逐渐转为国家资本金,选择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发行股票或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的办法很好,希望能认真落实。
抓好六条措施的落实
宁全福(河北):报告对搞好国有企业提出的六条措施,非常好,这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一条一条地抓好落实。
姜殿武(河北):当前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一是政企还没有完全分开;二是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外资企业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三是该破产的企业难破产,该活的企业难活;四是对有贡献的企业应“一厂一策”,认真研究,区别对待。
谷长春(吉林):国有企业改革在报告中的分量比较重,给人以希望。搞好国有企业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看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把国有企业与其它所有制企业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始终未能把技改投资作为重点,“拨改贷”带来什么后果,支持民族工业占领市场做得怎样,这些都值得反思。如何逐步做到政企分开,是国企改革的重要问题,在落实报告六条措施过程中,应注意政府的职能转变。
技术改造十分重要
何捷智(辽宁):国有企业还面临很多困难,经营机制转得太慢,破产没有真正实行,企业缺少新陈代谢机能,经营体制改革要到位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要想使国有老企业真正摆脱困境,就必须加快结构调整速度,而调整的手段就是技术改造。在改革、改组、改造这“三改”中,技术改造最重要。但光凭企业自己的资金,小打小闹不行,解决不了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发行上市股票。二是寻求滚动发展,完善企业自身的造血机能,逐渐解决问题。希望今年国有企业改革在这方面能有重大突破。
健全监督机制
余世顺(河南):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并切实发挥监督作用,不能企业破产了,厂长经理一走了之。
提高理论认识
刘建章(天津):农村改革的成功在于理论上有重大飞跃,找到了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正确道路。目前在搞好国有企业方面,理论上还有一些禁锢,不在理论上冲破禁锢,实现飞跃,国有企业不会真正走出困境。建议政府组织专家,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搞好国有企业进行深入、科学、系统的研究。
张汉青(广东):报告中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比较务实的具体解决办法。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就要放手大胆地搞,从实践中去摸索办法。
重视再就业问题
孙奇(辽宁):就业问题,目前全国下岗职工数量较大,如何为更多下岗失业人员开辟就业渠道,报告讲得不够,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
杨竞衡、刘航鹰等(天津):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停产、半停产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增多,是全国人民最关心的、对国家影响最大的问题。
王汉民(青海):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与青年人口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关,与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关。这个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章凤仙(浙江):要开辟多种就业渠道。要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尽快完善职工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建立职工补充养老保险办法,推动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制定保障职工按时领取薪水条例,使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