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务院发言人说
三个公报是美中关系基础
新华社华盛顿电(记者魏国强)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伯恩斯2月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25年前美中两国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是“美国对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美中两国间的“三个联合公报是美中关系的基础”。
伯恩斯说,在过去的25年里,美中两国关系中出现了许多变化,现在“两国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
他说,面对未来,美国需要“努力与中国建立一种更加具有建设性的关系”。他说,“我们期待着为1997年和1998年两国的高层访问制定一个时间表”,美国也希望在过去的基础上为今后几年的美中关系建立一个与前几年相比要“更加稳定的基础”。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印度洋经济圈在崛起
李景卫
14个印度洋国家的外长将于3月5日至7日聚会毛里求斯,成立“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这一新生的经济合作联盟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将会成为一支新的富有生机的力量。
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从提出到成立只有两年多时间。1994年,毛里求斯外长卡斯纳里访问印度时首次提出了“印度洋经济圈”的概念,并倡导建立印度洋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组织。随后,这个倡议得到澳大利亚、南非、阿曼、新加坡、肯尼亚和印度等国的响应,7国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做了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决定共同发起印度洋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组织。
印度洋为世界第三大洋,毗连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周边有35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地区有海湾国家丰富的石油资源、非洲地区富饶的自然资源以及印度等国的人力资源和广阔市场,众多海上和空中航线把周边众多国家紧密相连,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印度洋经济圈的倡议提出后,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了这一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光明前景。除7个发起国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也门、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等7个国家也宣布加入这一合作组织,为创立印度洋经济圈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两年多来,有关国家多次磋商,拟定了组织章程,并正在实施一项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建立合作关系和监督机制、建立促进地区投资和贸易的商业中心、设立印度洋研究机构、在非洲一些国家建设港口以及推动政治对话等。14国外长将在此次毛里求斯会议上明确合作范畴,以多边合作的精神促进本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印度洋经济圈的创立绝非偶然。随着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近年来,欧洲、北美、加勒比地区、南美、亚太和东南亚等地区性经济组织的合作卓有成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所以,印度洋国家选择了这条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道路。
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诞生,将为该地区各国提供一个合作的舞台,有利于推动该地区经济的起飞。据悉,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还将通过东盟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非洲联在一块,为推动整个亚太、非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世界多极化、地区化发展趋势又会出现新的景观。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别开生面的聚会
本报驻日本记者张国成
在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的日子里,中国驻日大使馆2月27日晚邀请了80多位前驻中国的日本外交官和120多位前驻中国的日本记者来使馆做客。宾客中,有前驻华大使小川平四郎、佐藤正二、鹿取泰卫、中江要介、中岛敏次郎、桥本恕和国广道彦等7人。200多位以在中国工作为纽带相识的新老朋友们齐聚一堂,与主人们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频频为中日关系的不断发展而举杯。
徐敦信大使在致祝酒词时,回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后25年来所走过的道路。他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其中凝聚着在座各位的智慧与心血。他认为25年来,中日关系已超越了两国范畴,对亚太地区及世界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他希望中日两国共同努力,克服障碍,使两国关系得到更大的发展。
徐大使的话,无疑表达了在座所有人的心声。酒会进行过程中,日本首任驻华大使小川平四郎先生成了记者追逐的对象。交谈中,小川平四郎向记者倾诉了他对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的深切怀念。小川先生回忆道,他1973年作为日本首任驻华大使来到北京。两周后,小平同志复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其后,他在各种场合多次见到过小平同志。尤其使他难忘的是,1974年,中日两国缔结航空协定时,邓小平赠给他一幅亲笔书写的挂轴,上书“一衣带水睦邻友好”八个大字,表达了邓小平对日中关系所寄予的殷切期望。这幅挂轴成了小川先生的至宝,一直端挂在家里。现在邓小平已逝,这幅挂轴更是弥足珍贵。小川先生说,在邓小平先生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去年尽管日中两国间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他对日中关系的未来并不担心。日中两国关系一定能克服障碍,不断得到发展。他比喻说,就像有山就有谷一样,日中关系也会有起伏。但他希望两国关系在“山”上的时间能更长一些。
在会场上,记者见到了原《日本经济新闻》驻北京记者鲛岛敬治先生。鲛岛抚今追昔,十分感慨。他是根据中日两国交换记者协定,于1964年首批去中国的9名日本记者之一。他说:“那时的9人中目前还在世的只有4人了。今天,我们都来参加这次聚会。1964年,我还是32岁的年轻人,如今已是65岁的老人了。我很高兴,终于看到了日中关系的大发展和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四人之一的菅荣一先生,1964年是作为《产经新闻》记者去北京的。在北京工作期间,他突患阑尾炎。当时,他不相信中国的医术,执意要回国治疗,但延误时间将是很危险的。最后,他不仅在北京医院医好了病,同时也与中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离任回国后,辞去了《产经新闻》社的工作,担任日中友协机关报《日本与中国》的总编辑,直至退休。
25年来,中国大使馆第一次组织这样的活动,自然使这些“中国通”们异常兴奋。《西日本新闻》原驻中国记者田中光雄,《北海道新闻》原驻中国记者村川亘、岛田健等接到邀请,分别从福冈、札幌专程赶到东京来。记者们见到中国同行,执意要讲中国话。他们语意深长地说,宝贵的经历不能忘记呀。有些老记者自从离任后就再没去过中国。他们借今天的机会倡议,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我们是否应组织个老记者团,去中国访问,旧地重游一番呢!
室外正值春寒料峭,中国使馆灯火通明的大厅内却已是春意浓浓。已到了预定结束的时间,但谈兴正高的人们却久久不愿离去。(本报东京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就以色列定居点计划
巴勒斯坦人强烈抗议
以将推迟从约旦河西岸进一步撤军
本报开罗3月3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今天举行总罢工,抗议以色列政府关于在东耶路撒冷的阿布·古奈姆新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决定。
今天上午,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各城市中所有商店、学校和机关关门,公共交通停驶,以响应巴勒斯坦委员会1日在拉马拉会议上作出的总罢工决定。罢工群众认为,以政府新建定居点计划是对巴以和平协议的破坏。总罢工持续到今天下午结束,这是巴方组织的对以拟建定居点的第一个正式抗议步骤。
前天晚上,阿拉法特在开罗阿盟理事会紧急会议上曾表示,他要以宣布成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作为对以政府新建定居点决定的回答。昨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警告阿拉法特不要单方面作出这种宣布。内塔尼亚胡在一个支持利库德集团的大会上说,巴方如果这样做,“将是一个终止和平进程的大错误”。他重申,耶路撒冷属于以色列,以方有权决定在任何地方进行建设,谁也不能阻挡。
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2日电(记者王玉奎)据以色列电台今晚广播,以色列将推迟执行从约旦河西岸农村地区进一步撤军的计划,以阻止因以政府2月26日批准在耶路撒冷新建犹太人定居点导致的紧张局势继续升级。
报道援引以色列内阁秘书内瓦的话说,以色列无意无限期推迟从约旦河西岸进一步撤军,以方将根据约旦河西岸,特别是犹太人定居点的安全状况来确定撤军步骤。但内瓦没有进一步说明约旦河西岸目前的安全状况。根据巴以双方今年1月签署的希伯伦问题协议,以色列应在本月7日之前完成从约旦河西岸农村地区进一步撤军的第一阶段计划。据悉,以色列政府计划将于本月6日举行专门会议,讨论从上述地区进一步撤军的问题。
据新华社开罗3月3日电(记者刘顺)巴勒斯坦委员会主席库赖3日对埃及《阿拉伯之声》电台发表谈话时强调,如果以色列不停止在阿拉伯被占领土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和使东耶路撒冷犹太化的行径,巴以谈判将毫无意义。库赖要求中东和谈两主席国之一的美国在制止以色列扩建定居点和使东耶路撒冷犹太化方面承担起责任。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与欧盟举行首脑会晤
本报莫斯科3月3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俄罗斯与欧洲联盟最高级会晤今天在克里姆林宫举行。这次会晤按“12”公式,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桑特、欧洲理事会轮任主席国荷兰首相科克之间进行。
据俄新社援引来自总统新闻处的消息说,在会晤时叶利钦强调俄“民主化”和深入进行经济改革的方针不变;桑特和科克重申欧盟将坚持与俄接近的方针,并协助它充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会晤中确定了俄与欧盟继续加强政治对话并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的、没有分界线的欧洲的政治方针。叶利钦再次强调俄反对北约东扩的计划,并指出俄正在和北约进行签订对双方有约束力的文件的谈判。双方就国际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并确认:俄与欧盟的伙伴合作关系是全欧过程的十分重要的尺度,对于加强欧洲安全与稳定是关键性的。
由于俄和欧盟于1994年6月24日签订的伙伴合作协定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生效,会晤时双方认为迫切需要共同制定俄与欧盟相互协作的长远战略。双方就建立俄与欧盟之间的合作机制达成了原则协议,这一机制将解决经贸、金融、科学和文化等领域的双边关系中的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尔巴尼亚实行紧急状态
本报贝尔格莱德3月3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地拉那消息:鉴于南部城市发罗拉等地发生的武装流血冲突,阿尔巴尼亚议会在昨天下午举行的特别会议上通过一项法律,宣布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实行紧急状态,直至恢复“宪法和公共秩序”为止。
据报道,阿尔巴尼亚由非法集资活动破产而引发的社会政治危机近日来不断升级。2月28日,阿南部港口城市发罗拉示威群众与警察发生冲突。骚乱中有9人被打死,20人受伤。继此之后,发罗拉和萨兰达等地的抗议者袭击了当地驻军和警察局,从他们手中夺得大批武器。这些城市已发生多起焚烧房屋和车辆,抢劫银行和商店等暴力事件。据报道,抗议者大多是在非法集资活动中被骗取钱财的老百姓。到目前为止,阿尔巴尼亚南部地区的骚乱中已经有11人丧生,上百人受伤。
据悉,紧急状态实行后阿尔巴尼亚当局向南部地区调集军队,同时向抗议者严厉警告,要求他们于今天14时之前交出武器,否则将采取强硬措施,届时军人和警察将有权不加警告开枪射击。
另据报道,1日晚贝里沙总统接受了梅克西总理的辞呈。阿总统要求梅克西继续履行总理职责,直至产生新的人选。目前,贝里沙总统正与各党派就新政府的组成进行紧张磋商。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指责欧洲议会干涉其内政
本报巴黎电记者杨汝生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2月26日在会见欧洲议会新议长吉尔—罗布雷斯时,强烈谴责欧洲议会要求法国撤消“德勃雷移民法”的决议案是“明目张胆地干涉法国内政”,是“不能接受的”。
会见只进行了30分钟,希拉克交给吉尔—罗布雷斯一封抗议信。法国国民议会议长塞甘对欧洲议会的行为也表示愤慨。法国外长德沙雷特2月26日在接受法国电视二台采访时指责欧洲议会“不配称作一个议会”,“专干与己不相干的事”,它通过的决议“干涉了法国的立法”,“损害了法国的主权”。吉尔—罗布雷斯对德沙雷特的讲话不满,遂取消了同德沙雷特的会晤。欧洲议会在2月20日举行的全体会议上通过一项决议案,以“德勃雷移民法”某些条款过于严苛为由要求法国政府取消这一法案。


第6版(国际)
专栏:

  扎反政府武装领导人拒绝停火
本报约翰内斯堡3月3日电记者温宪报道:扎伊尔反政府武装领导人卡比拉本月2日表示拒绝实现停火。与此同时,反政府武装在西进中又连下两城,并已占领扎伊尔东部现存最大的廷吉廷吉难民营,战火已逼近第三大城市基桑加尼。
刚刚从南非返回扎伊尔东部戈马市的卡比拉2日说,反政府武装拒绝立即实现停火是因为这只能有利于金沙萨政权。
卡比拉还说,反政府武装于2月28日占领具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金杜后,又于3月1日占领了距基桑加尼东南约200公里的卢布图及附近的廷吉廷吉难民营。这位反政府武装领导人称,目前扎反政府武装距基桑加尼仅23公里。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同外长讨论国际形势
本报莫斯科3月2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据俄总统新闻局提供的消息,叶利钦总统今天在莫斯科郊外的官邸同出访回国的普里马科夫外长讨论了国际形势和俄罗斯的对外政策问题。
普里马科夫外长向总统汇报了他访问布鲁塞尔、奥斯陆、哥本哈根和伦敦的结果。他认为,同北约的会谈未能取得大的进展。
叶利钦总统指示外长对美国进行工作访问,以便安排在赫尔辛基即将举行的俄美首脑会晤。


第6版(国际)
专栏:

  贝里沙再次当选阿总统
阿尔巴尼亚现任总统萨利·贝里沙三日再次被议会选举为国家元首,其新的总统任期为五年。


第6版(国际)
专栏:

  保总统访问波兰
保加利亚总统斯托扬诺夫二月二十六日抵华沙,开始访问波兰。他在同波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会谈时主张,原欧洲华约成员国应同时开始关于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谈判。波总统对此主张表示赞同。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从中非撤出军事合作人员
法国新近从中非总统保安机构中撤出了军事合作人员,以示对帕塔塞总统的“警告”。法国总统特使要求帕塔塞颁布大赦令,将曾参与兵变的士兵重新编入部队和放弃增召二百名总统卫队成员的计划。法特使明确表示,法国的这些要求若不能做到,中非若发生第四次兵变,法国将不会介入。(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两名内阁部长被解除职务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三日发布命令,解除教育部长穆拉特·茹里诺夫和文化部长塔尔加特·马马舍夫的职务,原因是两人在确定公派留学人员时存在以权谋私行为。


第6版(国际)
专栏:

  第四届国际地雷大会结束
第四届国际地雷大会二月二十八日在马普托结束,与会代表呼吁所有国家政府就禁止使用地雷作出保证。大会通过的宣言还呼吁国际社会开展禁雷运动,呼吁签署一份在全世界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和运输地雷的条约。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俄将共用乌导弹预警站
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防空军司令斯捷岑科和俄罗斯导弹防御部队司令斯米尔诺夫二月二十八日在基辅就两国共同使用乌克兰境内导弹进攻预警站的条件签署了协定。(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连日来,数百名巴勒斯坦人在东耶路撒冷阿布·古奈姆地区举行示威活动,抗议以色列政府在这一地区修建新的犹太人定居点计划。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