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做文明“上帝”讨论

  无情变深情
去年初春,我县两位女税务干部到一家个体梳绒厂去催收税款。她俩一连去了三次,该厂厂长就是躲而不见。第四次上门时正赶上厂长在梳绒车间,一听到税务干部的说话声,他急忙躲到梳绒机底下藏了起来。厂长的举动,两位女同志看得一清二楚,便悄悄地退到屋外静候。过了一会儿,厂长问:“她们走了吧!”这时,税务干部迎上前去说:“我们等你多时了,看你忙的,身上沾了这么多油。”这位厂长若无其事地说:“是刚才修机器沾的。”面对厂长的欺骗行为,税务干部没有生气,反而关切地说:“快脱下来,我们给你洗一洗。”税务干部的关心,使这位厂长深受感动,他一五一十地向税务干部说清了厂子的苦衷。原来,该厂一连销出了60多万元的羊绒均未回款,多次催要都无结果,致使两个月无钱购料,厂子被迫停产。了解原委后,税务干部跑深圳、奔上海,几经周折,终于为其催回了货款。货款到达的当天,这位厂长首先赶到税务部门缴齐了税款,还为资金困难的厂家垫付税款。年终,该厂被评为全县文明纳税户。当这位厂长被戴上大红花时,他无限深情地说:“这荣誉应该是税务干部的。”
这件事对我和许多人触动很大。我想,为了促进全社会的文明,我们服务者与“上帝”都应该变怒气为和气,变惩罚为帮助,变冷酷为热情,变抵触为带动。若能这样,何愁社会风气不正,百业不兴呢?
河北故城县国家税务局吕松蒲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做文明“上帝”讨论

  走出“三个误区”
今年的1月28日晚上,笔者从天津站乘坐从齐齐哈尔开往北京的168次列车返回部队。车厢里,列车员每隔一会儿就搞一次卫生,地板非常干净,而我邻座的两个青年却一边吃花生,一边把花生壳和花生米衣乱扔,弄得遍地都是,全然不顾列车员的一遍遍清扫。年轻的男列车员见状,很有礼貌地说:“同志,请把花生壳放在桌上好吗?”这两位男青年却说:“车厢里要是经常干干净净的,还需要你们列车员干什么?我们买票的钱里已经包含有给你们的‘服务小费’呢。”并且依旧我行我素。通过这件事,我感觉到,我们有些“上帝”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在观念上陷入误区,不愿意做。
金钱与服务的误区。有些人把市场经济的一些观念和理论歪曲地运用到生活中,譬如:“价值交换论”、“服务商品化”等,以致发生了上面那两位青年的情形。拿铁路客运来说,虽然票价比以前提高了,但铁路运输每年仍是亏损的,需要国家财政来补贴。我们乘的是“公共火车”,任何人没有权利享受所谓的“小费服务”。在社会主义的国家,金钱只能买到应该买的东西,而不能交换到社会中的一切。
二、“上帝”与权利的误区。称被服务者为“上帝”,是想突出其位置,以便服务者更好地服务,而不是像基督教徒供奉上帝一样唯命是从。“上帝”的权利,是受着法律法规和道德舆论约束和保护的,决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所以,“上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行使权利。
三、个人与社会的误区。当前,“上帝”中一些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与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极端个人主义抬头有关系。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所以,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大家”的社会环境,使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心情舒畅。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治处戴宗耕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答复反应

  多收的钱已退回责任人受到处理
你报1996年12月30日读者来信版刊登读者盛雪筠的信件,反映其在我市第一医院“治疗感冒竟花掉1000多元”的问题。看到报纸后,我市有关领导非常重视,要求立即认真调查处理,结合深化医疗改革,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市卫生局的调查认为,市第一医院对盛雪筠的医治没有出现明显违背诊疗原则的现象,但患者实际住院6天,记帐9天,多收311.52元,是错误的,影响很坏。为此,市卫生局作出如下处理:1.责令市第一医院主动向盛雪筠道歉,并将多收的钱足额退还本人。盛雪筠对此表示满意。2.市第一医院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治医师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调离工作岗位。同时,组织全院职工就此问题开展讨论,并加强内部管理。3.市领导要求全市卫生系统引以为戒,加强行业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巩固医疗改革成果。 江西九江市委督查室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谨防植树节变成“植数节”
湖北洪湖市李功勋
阳春三月,打开电视机或翻开报纸,随时都能看到关于植树造林的报道,甚至各级政府编发的简报上也少不了各单位上报的数字:林业部门上报农民开荒植树造林多少亩;机关上报领导干部带头植树多少棵;团委、妇联上报团员、妇女植树多少面积……从数字上看,国民的绿化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然而,有些地方上报的数字却令人怀疑。如去年3月,某地机关干部在路旁、渠边植树造林的报道见诸报端;今年3月初,该地机关干部在路旁、渠边植树造林的文章又见报纸。同一地点,同一内容,不同的是数字比去年更大,参加植树的人数比去年更多,这就不免让人生出疑问:年年都在一个地方植树,树都栽到哪里去了?
植树造林既要讲数量,又要讲质量。有些地方的领导一听上级讲植树造林,就提前做表面文章,专门选择一些比较显眼的路旁、渠边,运来树苗,插上红旗,请来几位主要领导,架势一摆,铁锹一拿,结果报纸上见名、电视上见影,植树造林的“雷声”一阵比一阵大,至于是否“下雨”那就另当别论了。如从某地近10年上报的植树造林数字看,足足可以成为一个“人工森林”。可是,该地却年年植树不见树,植树节变成了“植数节”。
看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把植树作为做“官样文章”的手段,使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真正成为国民的自觉意识、自觉行动。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毖后录

  这次“特快”让人“特别不快”
2月22日,我乘上武昌至广州的81次特快列车。一路上的感受是,这次“特快”,让人“特别不快”!
车票上写着:22日晚7时52分开车,但到8点钟,车站工作人员仍不让旅客进站。旅客焦急地询问,他们硬邦邦地甩给你一句“不知道”,然后无论你怎么问,车站工作人员再也不理人。23日零时8分,旅客总算可以进站了,但无人检票。
从武昌到广州的28个小时里,车厢里的广播从未响过一次,乘务员也从不报站名,旅客们只好凭自己的经验和相互询问下车。乘务员从不打扫车厢,车上果皮、甘蔗渣满地都是。中间曾有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打扫卫生,我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捡瓶子的。”我问:“捡瓶子的为什么要打扫车厢?”这个男孩说:“不打扫车厢,乘务员就不让我捡瓶子。”厕所也无人冲洗,臭味使靠近厕所的旅客掩鼻而坐。有几个紧靠着乘务员休息室的厕所被乘务员锁住,笔者问为什么不开,乘务员说:“免得厕所味儿搞得我睡不成。”由于厕所很少开门,旅客很多,导致旅客排长队上厕所,使车厢过道拥挤不堪。
武昌到广州行程1000多公里,正点运行需17个小时,但这趟列车晚点了11个小时。按规定,特快列车上随时都应有开水供应,但我从4号车厢找到16号车厢,除了4号和8号车厢的茶炉室门开着外,其余全锁着。而且,开着的两个茶炉室的茶炉下面没有火。旅客们向乘务员反映,乘务员不理。23日下午,两位女列车长沿车厢查票,旅客向她们反映无开水供应,两位女列车长理都没理就走了。有的旅客病了,同行的人想在餐车弄点开水给患者泡点方便面吃,餐车服务员把手一挥:“没有。”
坐在我对面的一位从广东省委退休的老干部说:“我从参加抗美援朝到现在,从未见过这种服务。目前,交通运输部门竞争激烈,这种服务势必严重影响本已不容乐观的铁路运输的声誉。”
广东广州市新港西路165号黄家荣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

  管管这伙城里“路霸”
2月18日下午6时,我在浙江杭州市武林门附近,乘一辆温州开往六安的长途卧铺汽车回宜兴。刚上车,有一伙人到车上“热情”地为乘客安排座位。待大家坐定后,这伙人翻脸了,要每位乘客掏出比平时多一倍的钱,许多乘客不同意,他们就以“不出钱我就干掉你”的话语相威胁。面对七八个凶神恶煞的路霸,大家只好掏钱。这伙人下去后,又上来好几个人。其中有个男青年问我和其他几名乘客出了多少钱。我们说车票已经买好了,他却凶狠地说:“车票不够。”并指着坐在我身旁的一对青年人说:“你们两人再出50元。”因怕惹起祸端,两青年只好自认倒霉。 江苏宜兴市商业集团公司武龙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来信点滴

  课本发行勿“缺斤少两”
我们乡镇教育组担负着从小学到初中各种课本的发行工作。近年来,发现学生课本“缺斤少两”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些课本从市里发下来时是整捆的,且一发就是上千捆,我们不可能拆开一本一本地数。但课本发到学校时问题就出现了,明明标签上写的是100本、200本,一数有的只有98本、99本;有的甚至短缺5本以上,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影响。
希望出版、印刷单位认真对待课本发行中的“缺斤少两”问题,切勿在学生身上打主意。 湖北省钟祥市罗集镇教育组杨书义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来信点滴

  农技资料应通俗简明
近日笔者到村组开展助耕工作,发现一些县、乡镇农技部门发给农民的农技资料文字累赘,专业名词术语较多,有的还用拼音和英文字母代替。农民说,这些资料对我们本来很有用,可惜我们阅读太费力。
给农民免费发农技资料,本是好事,但内容一定要简明扼要,专业名词术语不宜过多。编印农技资料,要使农民容易接受,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川江津市杜市镇波叶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来信点滴

  希望尽快还大路于民
我们是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金台里、延静里、石佛营小区的住户。早在5年前,从金台路9路车站往红领巾公园方向就修建了一条宽约60米、长2公里的马路,但由于金台路口的图书批发市场正在路中,使得这条道路至今未通车,居民出行极为不便。
9路公共汽车站紧靠路边,没有停车场,早晚客运高峰时期,人来车往,公共汽车调头很困难。眼看着车辆转不过来,上下班等车的乘客心急如焚。
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搬迁金台路图书批发市场,还大路于民,将公共汽车线路延至居民区。 北京市张金海王玉萍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心里话

  乡村老汉话丧葬
我今年86岁了,虽是个种田汉,但认识几个字,每天看看报纸,听听广播,觉得党中央倡导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确实利国利民,可看看周围的情况,往往不是那码事。
就以生老病死这事来说吧。人总是要老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背。最近,我有个老亲家89岁安然离世,算是寿终正寝,本不稀奇,可是乡村丧葬陋俗死灰复燃,其子孙们请来和尚,念经做道场,披麻戴孝糊冥房,烧香点烛化纸钱,大摆酒席上百桌,劳民伤财,实在没有意义。可是当今农村一些地方,这种丧葬风盛行,谁家死了人不这样办,仿佛就是大逆不道,我很看不惯。因此,我曾对子女说:“等我百年后,你们不要这样大操大办。”可子女们却说:“不这样办,恐怕我们要背不孝的名声,被乡亲唾骂。”
什么叫孝?我认为,在我活着时,子女供养我,有病照料我,平常同我聊天谈心,逢年过节送点小礼品,不吵不闹,使我心满意足,这就是孝。子孙们清白做人,不做坏事,勤劳节俭,和睦相处,这就是孝。而当前社会上,特别是农村有些人,老人活着时不去孝敬,人死了却装模作样搞迷信的那套东西,我看与孝对不上号。
六七十年代,我们都学过毛主席写的《为人民服务》,记得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那时候,我们乡村中死了人,干部到场主持追悼会,不搞迷信,简便隆重,老百姓很欢迎。可是,现在报纸、电台等对此宣传得很少,干部也不愿多说,老百姓还以为这种好方法过时了呢。因此,希望报纸等媒介多多宣传,推广文明节俭的丧葬方式。
我要告诉子孙,在我百年后,要坚决不搞封建迷信那一套。为了使子孙们不背不孝的包袱,我要借为老百姓说话的报纸,谈谈我对后事的心里话,以堵住多嘴多舌的人在我身后说三道四。
第一,响应政府号召,实行火葬,用一只小瓮装骨灰,埋于地下,不立碑,更不设“阴宅”,决不同活人抢土地。
第二,不搞迷信活动,不做道场不念经,不烧香点烛化纸钱,不摆酒席,不披麻戴孝。子孙们戴个黑纱,在殡仪馆开个小型追悼会就行了,用不着大操大办,一切顺其自然。这样,我在九泉之下也就安心了。
江苏通州市川港镇川南村张煌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新风集

  厚养薄葬新风尚
天津市双港镇河湾村的刘玉林老人不久前去世了。这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人,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过去,按照农村的习俗,为老人送葬都要操办一场,一来表示儿女们的孝心,二来显示自家的排场。有经济力量的人家请来亲朋好友,摆上十桌二十桌酒席,发送时再请吹鼓手吹吹打打送一程;钱紧的人家就是咬牙借债也不能丢这个脸面,不然往后在乡亲面前就难抬头。
然而,为刘玉林老人送葬,看到的却是:党支部书记龚世权带着村干部忙前忙后,帮着操办老人的丧事。丧事办得既简朴又庄重。这是因为村里制定了操办丧事的三不原则,即不吹打念经;不披麻戴孝;不二次棺葬,骨灰就地深埋。
河湾村党支部书记龚世权是天津市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说: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海河湾,在我们的心头燃起了奔小康的热情。10年间,我们走集体致富的道路,1996年村办企业年产值达6亿元。新一代村民的觉悟也在迅速提高。“厚养薄葬”,就是晚辈让老人健在时尽享新社会的幸福。从1994年起,我们对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包早午餐、包穿、包医疗、包零用钱、包每年外出观光旅游一次的“五包”政策。老人过世后,村里的理事会本着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原则操办丧事,村干部上门吊唁并送去丧葬补助费。
本村76岁的冯志兰老人在育膳宫中吃完饭,兴致勃勃地念起了自己编的顺口溜:“老人到了六十五,育膳宫里来聚餐。又管吃,又管穿,每月还发零用钱。包子、饺子、捞面条,各样蔬菜和海鲜。十人一桌像过年,老人晚年笑开颜!”
本报记者陈晓钟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呼吁

  给孩子们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
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书对少年儿童来说,更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目前,我国少儿出版社已增加到30余家,出版少儿图书品种达600多种。然而,当前少儿图书市场管理混乱,价格不菲,佳品很少,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价格昂贵。巡视大小书店、图书摊点,令人感慨不已的是昔日几分钱、几角钱一本的连环画、小人书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装帧精美、价格昂贵的大部头丛书。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价格指数,我国14大类商品中,图书价格涨幅排名第二,而在各类图书中,少儿读物价格的涨幅最大。一些出版社和出版商抓住家长重视独生子女超前教育的心态,绞尽脑汁,在少儿读物上做文章。把手伸进孩子们的腰包,实在太不应该。
粗制滥印。不少书店、书摊,为了牟取利润,向少年儿童兜售翻版盗版、粗制滥印的劣质印刷品。据调查,书店中摆放的出版社出版的少儿读物和图书不出差错的很少,有拼音、文字、知识、插图差错的图书占很大比例。
玷污心灵。一些作者和出版商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故意编写一些情节荒诞,离奇古怪,格调低下的少儿读物。比如,《儿童脑筋急转弯》一书,里面的一些内容不仅违背科学,甚至有的地方低级下流。少年儿童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差,而模仿能力很强,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如果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缺少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很容易把他们引入歧途。
科普读物寥寥无几。驻足大小书店、图书馆,不难发现少儿科普书籍寥寥无几。有几家书店虽有几种科普读物,却把它们摆在很不显眼的地方。近些年来,全国图书种类上升了好几倍,为什么科普读物出版却如此萧条?其原因是出好书,尤其是科普读物,既费力又不赚钱。所以,少儿科普读物便慢慢地被其他图书挤掉了。
上述问题的出现和存在,主要是出版和图书市场管理力度不够;一些出版社、出版商和图书经营者过分看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一些较为富有的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管图书质量,盲目花钱,这给一些出版者和图书经营者以可乘之机。为此,呼吁图书出版和经营部门要加强自身管理,克服纯粹盈利观点,切实关心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文化、宣传、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图书市场的监督管理,合理定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全社会要重视科普读物的出版发行,给科普读物营造一个广阔的市场,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河北巨鹿县杨绍秋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新闻图片比赛

禁止吸烟从小管起
这3张孩子吸烟的照片是我走访陕西乾县、彬县时拍下的: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抽烟(右图);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抽得那样老练,那样悠闲(下图);倒是这个挤在人群中看节目的少年抽烟还有点顾忌,像是害怕熟人看见告诉家长(右下图)。
现在孩子们手中的零花钱多了,有的孩子耳濡目染,模仿大人的样子,学抽烟。起初也许是好玩,时间长了就上瘾。在全世界宣传吸烟有害的今天,中国“小烟民”的增加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陕西延河水泥机械厂工会寇运来(附图片)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建议与要求

  孩子购书盲目性大家长老师应当引导
我的小孙子,刚上小学五年级,春节期间大人给了点“压岁钱”,他便到书店购回了一大摞书。
孩子买书是好事,可是,也有不可忽视的问题。我看了小孙子购回的书:一是重复。除了相近的3本组词造句的工具书外,还有3本内容大同小异的《汉语成语小词典》,3本历届小学生毕业考试作文400字的、500字的、600字的“精品”。二是太滥。他所喜爱阅读的打斗枪杀一类的漫画故事系列丛书,如《魔神坛斗士》、《托生!冥王的灵魂》以及翻译日本的《冥王哈迪斯卷》等系列丛书多达30多本。
我的孙子前前后后买了不少作文精品书,可读起来不能领会、消化,用起来也无所适从。有时老师出了个作文题,他就从“精品”作文书中抄袭。上学时书包装得鼓鼓的,其中不少是漫画故事书,上课时在下面偷看,影响了课堂纪律。因此,我建议,我们做家长的,当老师的,要指导孩子购书,帮助孩子提高自我选择、自我鉴别的能力,以免影响、贻误正常的学业。 江西南昌市吴庆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