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热点对话

  令人担忧的巴以危机
本报国际部编辑朱梦魁本报驻埃及记者刘水明
编辑:最近,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巴以和谈面临严重危机,双方关系不断恶化。人们担忧的是,这种局面如不及时扭转,通过多年努力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有可能毁于一旦,巴以间的流血冲突也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记者:上月26日,以色列政府批准了在东耶路撒冷的哈尔霍马修建定居点计划,此举遭到巴勒斯坦自治区和被占领土巴人的强烈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也对以内阁的不明智决定提出了批评,并认为它将对整个中东和平进程构成威胁。本月18日,在大批军警的严密保护下,以方开始修建哈尔霍马定居点,巴方的抗议浪潮也随之升级。破土动工之日,巴解耶城事务负责人侯赛尼就带领巴勒斯坦群众在工地附近安营扎寨,举行静坐示威,并很快引起连锁反应,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也爆发出“恢复起义”的呼声,掀起大规模反以斗争。一周来,在哈尔霍马、伯利恒和希伯伦等地,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巴青年与以军警对峙。以色列完全封锁了加沙和西岸,以军宣布进入紧急戒备状态,安全警察加强了对以各城市的公共汽车、商业中心等场所的检查。“人人自危”的恐怖阴影再次笼罩着以色列的每一个角落。
编辑:在以内阁作出批准哈尔霍马定居点计划的决定前,驻西岸以军就在指定地点集结待命。内塔尼亚胡也有言在先:如果出现针对以色列的行动,以方将予以坚决打击。这说明,以方预料巴方会进行激烈抗争。
记者:巴以之间目前发生的暴力冲突,其直接导火线是以色列强行修建哈尔霍马定居点。因此,以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编辑:谈到哈尔霍马定居点问题,就使人想起去年发生的“隧道事件”,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记者:哈尔霍马定居点问题和“隧道事件”,是以政府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推行耶路撒冷“犹太化”政策所采取的两大步骤。去年9月24日深夜,在重兵戒备下,以当局突然秘密打开了耶路撒冷旧城阿克萨清真寺地下的一条古隧道,第二天,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人就举行抗议游行。在拉马拉,以士兵开枪镇压示威者,并与巴警交火,造成5人死亡,300余人受伤。后来抗议活动蔓延到东耶路撒冷,巴人连续几天与以军警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结果酿成了双方死亡70多人、伤近1000人的大惨案。
30年来,以政府已在东耶路撒冷周围建起了10个定居点。哈尔霍马定居点则是待建的第十一个定居点。“哈尔霍马”阿拉伯语称为“阿布·古奈姆山”,它位于东耶路撒冷以南8公里,北距伯利恒两公里。“阿布·古奈姆山”俯瞰连结耶城至伯利恒的公路,战略地位重要。哈尔霍马定居点一旦建成,以将完成对东耶路撒冷的地理包围,并将圣城与西岸的地缘联系切断。
去年以打开阿克萨清真寺地下隧道,借口是“为了方便前往参观犹太教古迹的游客,以振兴耶城的旅游业”,现在它修建哈尔霍马定居点,托辞则是“为了缓解犹太人的住房困难”。其实,这两个举措的动机、背景和目的如出一辙,都是想凭实力单方面改变耶城的地理原貌、人口结构和法律地位,为最终地位谈判设置障碍。不言而喻,这是内塔尼亚胡“三不政策”中“不谈判耶城地位”方针的具体化。
编辑:在国际社会企盼巴以和谈不断取得进展的今天,哈尔霍马定居点问题无疑将会给巴以会谈乃至整个中东和平进程造成一系列消极影响。
记者: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内塔尼亚胡执政以来,巴以和平进程一直处于低潮的必然反映。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政策,曾使巴以和谈停滞了7个多月。今年年初的希伯伦协议,以方也是在迫于各种压力和巴方作出较大让步的前提下,才同意签署的。以军撤出希伯伦80%的城区后,以方应于今年3月的第一周,在西岸巴农村地区进行第一阶段军队重新部署。可是,以方在未同巴方磋商的情况下,单方面提出第一阶段实际撤军范围只占应撤军的总面积2%的方案,遭到巴方拒绝。哈尔霍马定居点工程上马后,巴方宣布中止同以方的政治会谈。这样,不仅有关以军撤出西岸巴农村地区的协议条款不能落实,巴最终地位谈判也无法恢复。
哈尔霍马定居点的强行上马,破坏了巴以之间好不容易才建立的初步信任关系。特拉维夫爆炸事件后,以方又按照惯常作法,全面封锁了巴自治区,对巴勒斯坦人实行“集体惩罚”,使脆弱和困难的巴经济“雪上加霜”。在此前后,一连串暴力冲突接连发生。内塔尼亚胡不仅不反思自己的强硬政策,不作任何松动和调整立场的表示,反而将安全形势恶化的责任全部归到巴方头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通过有关方面调停巴以矛盾暂时得到缓解,但双方心理上的伤口不易愈合,这将为今后更艰巨的巴以后续谈判增大难度。如果巴以和谈不能走上正常轨道,叙以和黎以谈判也无望恢复。而阿以和平进程长期得不到推进,中东的相对稳定局面恐难持久。
编辑:以色列政府一面动工兴建哈尔霍马定居点,一面又提出了加快最终地位谈判的建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记者:据21日以色列一家报纸报道,内塔尼亚胡最近提出了关于巴最终地位谈判的新建议,大致要点是:以方让出西岸45%至50%的土地给巴方,但西岸的“战略要地”由以军确定;约旦河谷由以方控制;保留“绿线”附近和“大耶路撒冷”范围内等地的大部分定居点,少数小的和位置较偏僻的定居点则可拆除;耶城的主权归属以色列,宗教圣地可考虑“国际共管”,巴方可派代表参加,宗教圣地除挂以色列国旗外,也可悬挂外国旗帜;只有巴方接受上述条件,以方才可承认巴建国,但未来的巴勒斯坦国不能拥有军队和重型武器,在加沙机场和加沙港口应有以军存在,尽管内塔尼亚胡否认有上述建议,并强调他不会同意巴勒斯坦建国,但据知情者透露,他的这个建议已通过约旦国王侯赛因告知巴方。诚然,这个条件极为苛刻的建议不仅不会被巴方轻易接受。此外,内塔尼亚胡还建议在半年内完成巴最终地位谈判,以取代原定的两年时间。这也很不现实。用埃及外长穆萨的话说,这个建议毫无价值可言。
分析家们认为,内塔尼亚胡在这个时候抛出建议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不愿履行有关巴自治过渡阶段协议的义务,拒不从西岸大部分地区撤军;二是转移巴方和国际社会对新建哈尔霍马定居点的关注;三是无限期拖延最终地位谈判,并将不能如期开始谈判的责任推给巴方。
编辑:巴勒斯坦人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斗争,以阻止哈尔霍马定居点工程的实施。阿拉法特强调非暴力方式,但“哈马斯”等巴激进派则要求重开武装斗争。当前,巴以间的紧张事态正在引起有关方面的严重关注。
记者:巴以危机如何发展主要取决于有关各方的态度,特别是取决于以色列能否及时认识到强行扩建定居点所带来的危害。巴勒斯坦捍卫民族权益的斗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他们的斗争有可能迫使以色列调整政策。在伊斯兰堡刚刚闭幕的伊斯兰会议组织特别首脑会议,对以在耶城和其他阿拉伯被占领土推行定居点政策进行了严厉谴责,会议要求所有会员国重新考虑同以的关系,并呼吁联合国采取必要措施,迫使以色列在过渡期内不作出影响巴最终地位谈判的决定。预计27日在拉巴特召开的耶路撒冷委员会会议和31日在开罗召开的阿盟部长理事会会议,也将发出紧急呼吁。
当然,中东和谈主要“监护者”美国的态度也很重要。阿拉伯方面认为,美国能够给它的特殊“战略盟友”以色列施加一定压力和有效影响,促其改弦更张,然而,令阿拉伯世界失望和极为不满的是,美国已在安理会两次使用否决权,分别否决了欧盟和阿拉伯国家要求以停建定居点的提案。美国偏袒以色列,使它所扮演的“公正调停人”信誉大打折扣。中东和平进程因哈尔霍马定居点问题再次受挫,也未必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26日,美国中东事务协调员罗斯拟来中东,在巴以之间穿梭斡旋。如果美国愿加大干预力度,迫使以暂时冻结哈尔霍马定居点工程,那么巴以关系就可能重现转机,罗斯也会不虚此行。


第3版(国际)
专栏:

  乔石在图卢兹参观访问
乔石委员长抵普瓦捷参观“未来科学园”
本报图卢兹3月28日电记者郑园园、果永毅报道:正在法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和夫人郁文今天下午抵达法国西南部的图卢兹市,参观法国宇航公司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
当专机降落在法国宇航公司机场时,早已等候在停机坪前的南比利牛斯大区区长彼杜夫妇、图卢兹市市长勃迪和议员代表迎上前去,热烈欢迎乔石委员长来访。乔石委员长首先来到展示厅,听取法国宇航公司总裁米肖介绍公司的生产情况。随后,在米肖总裁等的陪同下,乔石委员长仔细地参观了空中客车总装生产线,并了解了该公司与中国的合作情况。参观结束前,乔石委员长登上了一架正在组装中的A340飞机。在驾驶舱中,乔石委员长认真地观看了各种仪器、仪表。最后,乔石为法国宇航公司题辞:“合作展宏图,苍穹比翼飞。”
接着,乔石委员长参观了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的阿里亚娜火箭地面控制中心、卫星太空模拟试验室和卫星信号发射、接收实验室。乔石委员长参观后题辞:“为和平与发展向空间进军”。今天上午启程前,乔石委员长在巴黎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卢浮宫博物馆。
陪同乔石委员长和夫人参观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志、中国驻法大使蔡方柏等。
本报普瓦捷3月29日电记者郑园园、果永毅报道:正在法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乔石委员长和夫人郁文结束在图卢兹市的访问后,于今天中午乘空中客车公司的A320专机抵达普瓦捷,参观“未来科学园”。
维埃纳省省长封德奈斯特和省议会第一副主席格朗东在机场迎接。法国参议院议长兼维埃纳省议会主席莫诺里专程从巴黎来到普瓦捷迎候乔石委员长。在莫诺里议长的陪同下,乔石委员长一行参观了“未来科学园”,观赏了立体电影和电影特技制作。最后,乔石委员长参观了法国远距离教育中心。“未来科学园”在莫诺里议长的倡议下于1987年正式建成,是集娱乐、观赏、展览、科普、教育、科研于一体的欧洲经济与未来文化中心。
陪同乔石委员长参观的有曹志等。
(附图片)
3月28日,正在法国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参观位于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的法国宇航公司空中客车组装线。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第3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前瞻与发展
张国成
目前居世界第三位、年产汽车340多万辆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本世纪初创业时,名叫丰田自动织布工厂。和英国一样,日本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主要产业也是纺织业。丰田的创始人丰田佐吉应运应时,又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先后发明了自动织布机、环状织布机等许多新机器。从此,丰田公司不仅纺纱织布,还制造纺织机械,在创业20多年后,在纺织领域创造了一片辉煌,成为世界纺织工业中的佼佼者。
1930年,丰田喜一郎继承父业,当了丰田公司总经理。新人有新思路。他从大英帝国纺织工业的兴衰中,看到了丰田产业兴旺背后隐藏着的危机;他凭着一个企业家的敏感,感受到世界范围内新的工业浪潮正在兴起。尤其是20年代,美国通用、福特两家汽车公司相继打入日本,更使他下定决心,改变丰田的经营方向:研制汽车。1935年,他在公司董事会内力排众议,在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内设立了汽车部。当第一辆手工敲打出来的仿福特小轿车问世后,丰田汽车公司于1937年正式成立了。
60年过去,在丰田汽车大发展的同时,纺织工业在日本终于成了“夕阳工业”。时势的演变,使人们不能不由衷地佩服丰田喜一郎的远见卓识。如果没有他当年的决断,今天世上也许只有不景气的丰田纺织厂,而不会有敢与美国争高下的丰田汽车。
前瞻性能使一个企业永葆青春,同样也能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得到稳步、协调地发展。1955年,当日本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后,日本政府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确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同年,日本政府制定了“轿车家庭化”的产业方针,汽车工业被确立为日本的支柱产业。当时日本也有争论:日本国土狭窄,车多了往哪开?在哪停?1957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高速公路计划。当时,又有人怀疑:东京的机动车保有量不足百万辆,投巨资修建高速公路是否太早了。60年代末,当汽车潮水般涌向家庭后,人们认识到当初借钱修路的决定是正确的。40年来,日本的汽车在增加,道路也在延长。当今天,东京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全国超过6000万辆时,东京已形成了一个首都高速公路网,日本全国也形成了5条干线为主的全国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如果日本高速公路计划晚执行10年,也许日本今天就面临有车无路的局面了。反过来,再因无路而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所造成的经济混乱将是不难想象的。
回顾日本经济发展走过的道路,使之获得成功的经验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企业家和政府驾驭经济发展时所具有的前瞻性。以上不过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发现苗头,抓住时机,锲而不舍地努力,经济就能得到超出常人预料的超前发展。有迹象表明,目前,日本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产业等许多领域正在实施前瞻性发展战略。也许到下个世纪的某个时候,人们又会赞叹日本有远见,抓得早。
现代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满足现状就会落伍;现代经济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互相关联,又互相促进,若没有科学的预见,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办法,便不可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3版(国际)
专栏:

  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结束
据新华社莫斯科3月28日电(记者盛世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8日在独联体首脑会议结束后在此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说,“会议显示了我们使平等互利合作达到新水平的决心”,“从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一体化”。
叶利钦在谈到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时说,鉴于黑海舰队及其基地问题久拖不决,他决定尽快访问乌克兰,就地解决一切问题。
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独联体历史的新阶段从今天开始”。与会者一致认为,他们将相互配合,寻找解决一切争端的机制。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叶利钦在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消除了独联体存在的一切尖锐因素。他认为,独联体中亚国家的一体化毫不妨碍整个独联体的活动。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谈到同俄罗斯的一体化时说,4月2日他访俄时将以具体文件反映两国更深层次的一体化。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表示,相信独联体的维和力量能保证独联体南部边界(包括塔与阿富汗的边界)的安全。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授权向阿派遣多国部队
阿尔巴尼亚总统说支持多国部队
阿总理号召打击犯罪和恐怖活动
南方叛乱者继续要求贝里沙下台
据新华社联合国3月28日电(记者王子珍)联合国安理会28日通过1101号决议,授权部分会员国向阿尔巴尼亚派遣多国保护部队,负责守卫港口、机场、公路、铁路及仓库等设施,协助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和帮助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这项决议是以14票赞成、1票弃权获得通过的。中国投了弃权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在投票前发言说,阿尔巴尼亚问题有其复杂性,从本质上说,属于阿尔巴尼亚的内部事务。安理会授权对一个国家因内部事务而引起的动乱采取行动,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但考虑到阿尔巴尼亚政府的有关要求和其尽早恢复阿局势稳定的迫切愿望,中国将不阻拦决议草案的通过。
据此间外交官透露,这支多国保护部队预计由2500人组成,另外还有2500人的预备队,费用由参加国负担。意大利、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和奥地利8个国家有意参加这支部队。
新华社地拉那3月28日电(记者王洪起)阿尔巴尼亚民族和解政府总理菲诺27日号召地方政权与全民一道,同各种犯罪和恐怖活动作斗争。
菲诺是27日晚会见阿全国各市市长时发出这一号召的。他说:“形势要求所有地方政权机构全力动员起来,支持军队和警察在一些地区进行打击犯罪和恐怖活动的斗争。”菲诺强调,建立秩序和安定是确保生活正常化和争取外援的主要因素。
另据报道,来访的欧盟代表团团长28日在会见阿总统贝里沙后表示,欧盟支持民族和解政府及地方政权,不承认阿南方武装抗议者组成的委员会。欧盟还承诺立即向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财政援助。
本报贝尔格莱德3月29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阿尔巴尼亚总统贝里沙昨天再次表示支持将帮助阿恢复秩序的多国部队。他说,多国部队进驻阿尔巴尼亚后不会遇到大规模的抵抗。
贝里沙总统是在会见以荷兰巡回大使让·当尚堡为首的欧盟观察员代表团时说这番话的。
另有消息说,阿尔巴尼亚南方武装叛乱者昨天在港口城市发罗拉集会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贝里沙总统辞职。据报道,来自18个城市的反叛武装代表参加了昨天的集会。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特使与巴以双方会谈无果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28日电(记者支林飞)美国中东和谈特别协调员罗斯28日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的会谈没有取得成果。
罗斯说,他在当天返回华盛顿后将向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汇报此行情况,然后再决定下一步将采取的行动。他呼吁巴以双方停止暴力,立即恢复平静局势,否则和平谈判就无法继续。
据新华社开罗3月29日电(记者刘顺、侯嘉)巴勒斯坦地方政府和城乡事务部长、巴以谈判巴方首席代表埃雷卡特29日在接受埃及《阿拉伯之声》电台采访时指出,他于前一天同美国中东和谈特别协调员罗斯的会谈没有取得成果。
埃雷卡特说,中东和平进程已经进入死胡同,这是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实行犹太化和移民政策所致。他强调,目前巴勒斯坦地区的局势非常糟糕。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反对耶城犹太化
法要求欧盟推动中东和平
本报突尼斯3月29日电记者吕志星报道:突尼斯总统本·阿里昨天在总统府会见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双方就中东和平进程、巴以和谈和耶路撒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阿拉法特在会见后发表谈话指出,以色列政府将耶路撒冷犹太化,没收城内及其周围的土地,建立犹太移民点,使该城完全脱离巴勒斯坦土地,这一企图必将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阿拉法特主席是在参加了在摩洛哥首都举行的第十六届耶路撒冷委员会部长会议后,抵达突尼斯作短暂访问的。
据新华社巴黎3月28日电法国外交部发言人鲁梅尔哈特28日说,法国已要求欧洲联盟召开一次特别会议,以推动目前处于停顿状态的中东和平进程。这位发言人说,此次会议的参加者将是15国外交部的政治司长,旨在提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具体建议。


第3版(国际)
专栏:

  李光耀与姜春云会晤
据新华社新加坡3月29日电(记者曾虎)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今天与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举行了会晤,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中新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交换了意见。
会见时,姜春云向李光耀介绍了中国国内的形势。李光耀表示,中国发展了,作为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积极力量,是符合亚太地区各国人民的利益的。双方还对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表示满意,姜春云是在前往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乌干达和阿尔及利亚的访问途中,于昨天抵达新加坡作短暂停留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韩国总统金泳三会见戈尔
韩国总统金泳三29日在青瓦台总统府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副总统戈尔,双方就朝鲜半岛局势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在会见中再次强调了韩、美等国援建朝鲜轻水反应堆对半岛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军继续对朝进行空中侦察
据朝中社援引朝鲜军方提供的消息,进入3月份以来,美国空军出动驻韩国和其他海外基地的多架侦察机,共对朝鲜进行了180多次空中侦察活动,比2月份增加了20多次。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乌签署边境问题合作条约
据俄罗斯联邦边防局29日宣布,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28日到访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28日在莫斯科签署了两国边境问题合作条约。条约规定,俄乌两国将进行合作,共同采取措施制止边境地区的武器和毒品走私、非法出入境以及恐怖活动。


第3版(国际)
专栏:

  扎双方代表团直接会谈
参加在洛美举行的非统组织特别首脑会议的扎伊尔政府和反政府武装代表团28日对双方举行的面对面会谈表示“满意”。扎过渡议会副议长、政府代表团团长洛孔加说:“这次首脑会议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反政府武装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同盟领导人卡比拉的代表卡拉哈说,这次会议取得了成果。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一难民船被海浪击翻
阿尔巴尼亚一艘驶往意大利的难民船28日在亚得里亚海上被海浪击翻,约100名难民落水。据阿通社报道,这起海难事件发生在距意大利南部布林迪西港附近海面。意大利方面闻讯后前往救助,迄今只打捞上两具尸体,救起4人,其他人下落不明。(据新华社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明智的选择
本报评论员
3月28日,法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在本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日内瓦会议上,法国将不参与针对中国的议案。法国明确表示,“在脱离现实的对抗和建设性对话之间”,它“将不选择对抗的道路”。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一个值得赞赏的举动。
正在法国访问的乔石委员长在会见希拉克总统时,对法国在人权问题上给予中国的支持表示感谢。
众所周知,近年来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某些西方国家一直把中国作为主要的攻击对象,连续6年炮制反华议案,并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状况横加指责,粗暴干涉它们的内政。这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坚决抵制,反华议案一再胎死腹中。正是这些西方国家把严肃的联合国人权会议引向了南北对抗的歧途,使之越来越偏离其促进人权事业的基本宗旨。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的上述决定和其他一些西欧国家所采取的相似立场,有助于联合国人权会议摒弃对抗,回到平等对话的正确轨道上来,有助于南北双方在人权问题上增进共识,开展有成效的合作。某些人借此攻击法国,是毫无道理的,这反映了他们反华面临失败的焦躁心理。
但是,还必须看到,这次人权会议上的严重较量并没有结束。本届会议一开始,就有人跳出来,又摆出一副“人权法官”的架式,对发展中国家大肆攻击,坚持在人权会议上搞对抗。而实际情况是,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认识到,在人权问题上一味对抗只能适得其反,法国等国已表示要同中国建立“建设性对话”关系。但是,有些人硬是不死心,还要借人权问题发难。我们倒要看看,如果他们执意再次抛出针对中国的议案,究竟还能搞出什么名堂。
我们一再指出,促进人权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对话与合作,搞对抗不是办法,不能把人权会议搞成人权法庭。借人权搞反华,只能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有关国家同中国的关系。我们奉劝某些人要识时务,重新考虑自己的有关立场,不要在对抗的邪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人权进步的绊脚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