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7-03-03

1997-03-03新闻联播 文字版

今年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第6版(要闻)<br/>专栏:<br/><br/>  今年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br/> 新华社北京三月二日电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提出,实现一九九七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持和发展“九五”开局的良好势头,关键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br/> 陈锦华今天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关于一九九六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一九九七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时说,当前,“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企业规模不经济,专业化程度低,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规律的要求,阻碍了技术进步,造成产品质量差、档次低、成本高、竞争力不强。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布局不合理,互补性差,低水平过度竞争,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协调发展。<br/> 为解决这一问题,陈锦华提出,一九九七年,要继续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对“八五”期间已经建成和结转到“九五”时期的在建项目,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坚决停止建设那些规模不经济、技术落后,投产后必然出现严重亏损的在建项目。对已批立项尚未开工的项目也要清理,凡属全国生产能力过剩的重复建设和资金不落实的项目,坚决撤销立项,不再批准开工建设。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规模为标准,合理调整审批权限。对一些热点投资项目,要严格按照“九五”计划和产业政策导向,合理确定项目布点。要制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引进;加强投资法规建设,完善投资决策程序,依法规范投资管理;制定全国重点行业生产力布局的产业政策,引导各地根据各自条件,发展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br/> 陈锦华说,要坚持以增量调整带动和促进存量调整。结合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跨地区、跨部门的投资、联合、兼并,带动资产存量优化重组。加快老工业城市和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在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中,以现有骨干企业或国家重点项目为核心,有选择地注入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兼并和淘汰落后企业。加强信息导向工作,搞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时向社会发布重要行业生产能力状况和产品的市场供求趋势等信息,引导企业投资行为,减少投资决策的盲目性。<br/> 陈锦华强调,只有抓好结构调整,才能使经济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来,使“九五”期间的经济发展走上新的轨道,而且,这也是缓解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实现宏观调控有效引导微观经济活动的有效途径。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6版(要闻)<br/>专栏:<br/><br/>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br/>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今天在《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介绍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br/> 陈锦华说,制定和实施1997年的计划,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必要的灵活性,努力做到把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陈锦华介绍说,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调控目标是:<br/> ——经济增长率8%;<br/> ——全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幅度6%;<br/> ——固定资产投资率32%;<br/> ——财政赤字压缩40亿元;<br/> ——进出口总额3100亿美元,进口与出口大体平衡;<br/> ——货币发行1200亿元;<br/> ——人口自然增长率11.44‰;<br/> ——城镇登记失业率3%左右。<br/> 陈锦华说,按照上述目标,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一、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二、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保持工业适度增长;三、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四、加强价格调控监管,降低物价上涨幅度;五、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六、进一步减少财政赤字,继续保持金融稳定;七、努力发展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八、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实施再就业工程。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标

第6版(要闻)<br/>专栏:<br/><br/>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标<br/>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在《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介绍了今年我国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基本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环保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一系列计划指标。这些指标包括:<br/> ——农产品产量<br/>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8亿亩;粮食总产量保持1996年水平,争取有所增长<br/> 棉花种植面积力求恢复到8000万亩,总产量425万吨<br/> 油料2250万吨<br/> 糖料8600万吨<br/> 肉类总产量6200万吨<br/> 水产品3100万吨<br/> ——工业产品产量<br/> 煤炭13.7亿吨<br/> 原油15350万吨<br/> 发电量11450亿千瓦小时<br/> 钢1亿吨<br/> 化肥2660万吨(折纯)<br/> 化纤310万吨<br/> 汽车160万辆<br/> 乙烯350万吨<br/> 集成电路封装10.3亿块<br/> 微型电子计算机155万部<br/> 数字程控交换机2200万线<br/> ——基建新增生产能力<br/> 大中型发电装机1042万千瓦<br/> 原油开采731万吨<br/> 原煤开采4295万吨<br/> 铁路营运里程1544公里<br/> 铁路电气化1752公里<br/> 高速公路1100公里<br/> 数字程控交换机总容量1700万线<br/> 长途光缆24300皮长公里<br/> ——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br/> 全国招收研究生6.1万人<br/> 普通高校本科和专科招生101万人<br/> 普通中专招生142万人<br/> 广播人口覆盖率84.2%<br/> 电视人口覆盖率87.1%<br/> 出版835亿印张<br/> 以县为单位的初级卫生保健达标率65%以上<br/> 农村改水受益率88%<br/> ——环境保护<br/> 县以上工业废气处理率84.1%<br/> 工业废水处理率78.6%<br/>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67.7%<br/> ——改善人民生活和再就业工程<br/>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左右<br/>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br/> 新增就业岗位550万个

去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第6版(要闻)<br/>专栏:<br/><br/>  去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br/>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财政部长刘仲藜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关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时说,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br/> 刘仲藜说,初步统计,1996年全国财政收入7366.61亿元,完成预算的107.2%,比上年增加1124.41亿元,增长18%;全国财政支出7914.38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比上年增加1090.66亿元,增长16%。收入与支出相抵,支出大于收入547.77亿元。<br/> 刘仲藜说,1996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都超额完成了预算,特别是地方收入超收较多,其主要原因,一是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在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的同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扩大了财源,使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有了可靠基础。二是随着财税新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巩固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全国财政收入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去年又增收1124亿元。三是为了进一步规范新税制,对一些行业和产品的增值税过渡性优惠政策进行清理,取消了某些不规范的税收减免,增加了收入。四是强化了各项收入征管工作。五是整顿财经秩序取得初步成效。<br/> 刘仲藜说,1996年支出超过预算,从中央支出看,主要是在执行中追加了一些补助地方必需的开支。从地方支出看,主要是地方政府在收入超额完成预算的情况下,加大了对农业、教育、救灾等重点支出的投入力度,增加了对困难地区的补助,缓解了部分地区公职人员欠发工资的现象,消化了一部分粮食企业亏损挂帐和历年滚存赤字。<br/> 刘仲藜说,总的看,1996年财政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抑制了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的势头。他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存在的现实困难和潜在风险:中央财政赤字仍然偏大,完成“九五”计划规定的压缩财政赤字的目标非常艰巨;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偏高;税收流失仍然严重,随意减免税以及偷税、骗税、抗税、欠税等现象还时有发生;支出约束不严,增长较快,铺张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国家掌握的有限财力与各项建设和事业发展需要之间仍有很大差距;财经秩序混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越权设立基金、乱收费的现象还很普遍,预算外收费侵蚀税基也比较严重,国家财力分散的势头还未得到扭转,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年的工作中继续着力加以解决。

围绕经济生活突出问题发挥国家财政职能作用

第6版(要闻)<br/>专栏:<br/><br/>  围绕经济生活突出问题<br/> 发挥国家财政职能作用<br/>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财政部长刘仲藜今天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报告今年的财政工作时表示,在继续实行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前提下,要围绕经济生活中突出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他为此提出:<br/> ——要继续把支持农业放在财政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按照《农业法》的要求,确保预算内支农支出的合理增长,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照计划,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支援农业支出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3.8%,高于中央财政的增幅。<br/> ——为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今年中央财政增加15亿元的扶贫支出拨款。他要求地方也相应增加扶贫的投入。他说,不论财力有多紧,要保证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资金到位。在资金安排上要保证重点,集中使用,不能挤占和挪用。同时,要强化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坚决查处扶贫资金使用中的违法乱纪行为。<br/> ——切实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要把有限的财力用于优化和调整结构,着力发展那些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和产品。<br/> ——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深化企业改革创造必要条件。<br/> ——安置好停产半停产企业富余职工的就业和生活。对那些经营不下去,又不具备兼并破产条件的企业,应对富余职工实行下岗分流。下岗职工实在难以安置的,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费用。

规范整顿财经秩序加强财政监督

第6版(要闻)<br/>专栏:<br/><br/>  规范整顿财经秩序加强财政监督<br/>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财政部长刘仲藜今天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关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时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和整顿财经秩序,加强财政监督。<br/> 刘仲藜说,去年整顿财经秩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的看,经济领域中大面积违法乱纪的势头尚未彻底得到遏制,因此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继续加大治理整顿的力度。他提出了今年整顿财经秩序工作的重点:<br/> 一是规范财政支出秩序。专门组织力量,对预算支出从资金的申请、拨付到使用进行重点检查和全方位监控,对那些挥霍浪费财政资金,擅自提高支出标准,挤占挪用重点支出的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br/> 二是继续开展打击偷税、骗税的专项斗争。目前,税务机构正结合财税大检查开展出口退税的专项检查,今年要视专项检查结果,继续对一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环节进行检查。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的事前审核和管理制度。<br/> 三是强化企业财务约束机制。加快研究制定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实施办法,对企业消费性资金使用、对外投资、关联企业往来、购销活动以及资产处置等依法进行监督。收入要全部入帐,支出要有预算,并做好内部审计工作。<br/> 四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严格执行中央、省两级审批制度,基金要严格执行中央一级审批制度,刹住越权设立基金,乱设收费项目的歪风。坚决制止向单位和农民乱摊派和乱收费。<br/> 五是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形成有利于结构调整的体制环境

第6版(要闻)<br/>专栏:<br/><br/>  形成有利于结构调整的体制环境<br/>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在《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说,今年我国将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形成有利于结构调整的体制环境。<br/> 陈锦华谈到继续深化改革的方面有: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体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做好“拨改贷”资金余额转为资本金的工作,着重减轻产品有销路、效益好的企业的债务负担。改进出口退税管理,对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的办法。继续推行重点企业的主办银行制度,扩大实施范围,落实银行和企业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发挥银行信贷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br/> 他说,要加快投资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有利于控制投资规模膨胀、改善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的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全面推行建设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度。结合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试行建设项目股份投资,进行可转换债券试点。陈锦华提出,要积极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缓解分配不公的矛盾,为加快结构调整创造条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的微观约束和宏观调控机制,加强居民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改进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制度,严格控制凭借行业垄断地位和国家给予的特殊条件获得过高的个人收入。<br/> 在谈到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保证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时,陈锦华提出,要建立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合理负担,失业救济与再就业紧密结合的新型失业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范围。继续完善职工最低工资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困难职工解困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做好帮危解困工作,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6版(要闻)<br/>专栏:<br/><br/>  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br/>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今天提出,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选择。他说,当前,从全国来看,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城镇居民住宅建设可以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br/> 陈锦华今天在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发展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代生产力革命性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在未来的世界,电子等高新技术将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对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把电子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开发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要尽快改变电子工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管理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加强基础元器件和适销对路的各类电子产品的研制开发,并迅速形成经济规模,扩大市场销售。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电信、软件和各类咨询服务。积极发展生物工程、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br/> 城镇居民住宅建设可以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陈锦华说,要积极发展住宅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居民对住房的需求量会持续增长。要多方创造条件,采取综合性配套措施,引导城镇住宅业健康发展。要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实行商品房租金,理顺租售比价,促进住宅上市流通。逐步建立住宅建设、销售、出租、信贷、保险、服务、物业管理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形成建设、销售、使用的良性循环。努力降低住宅建设成本,规范商品住宅价格构成,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把住宅售价降下来。加大普通居民住宅的投资力度,严格控制高档商品房和高消费建筑设施的建设。<br/> 陈锦华提出,开发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发挥本地优势,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经济,克服地区间的结构雷同,防止出现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