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请让我来帮助你
——记唐山青年志愿者行动
新华社记者郑战国王玉娟本报记者唐维红
“为截瘫人送去一双腿,为盲人送去一双眼,为孤老人送去一片儿女情。”唐山近2万名青年志愿者,几年来奉献了40多万个小时的时间,帮助了每一位需要照顾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
让每一位求助者都得到帮助
1976年的那场大地震给唐山留下了4378名截瘫患者,使唐山成为全国截瘫人最多的城市。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成为唐山市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重中之重。为把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共青团唐山市委发动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三进千家门”的活动。
“一进千家门”,全面了解需求情况。青年志愿者先到民政局、残疾人联合会和区、街有关部门,查询全市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的家庭住址和基本情况,走访了全市3816户残疾人和716户孤寡家庭,询问是否需要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二进千家门”,了解了这些家庭需要服务的内容和时间。经过分析、归纳,明确每户残疾人每年需要120小时的服务。“三进千家门”,4000多名青年志愿者与1633户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签订了“一助一”或“多助一”长期服务协议。协议既保证每一位残疾人都能享受到1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又能保证每名志愿者、特别是正处于成人预备期内的中学生志愿者每年奉献时数不低于48小时。
南新西里住着17户特殊家庭,他们大都是震后由截瘫患者组合的家庭,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出行困难。他们的房门宽80厘米,而轮椅的宽度却在90厘米以上;残疾人外出时,只能请亲友把他们从屋内背到门外的轮椅上。南新西里房管站的青年志愿者得知这一情况后,利用每天上班前、下班后的时间干了一个多月,将17户残疾人的里、外门扩展到1.1米。为了保持房屋结构的稳定性,他们还在门框的顶部安装了一条加固横梁,并把自来水管装到每个残疾人的床头。残疾人激动地说:“是青年志愿者又给了我们一双腿。”
青年志愿者还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吴立海高位截瘫且双目失明,他不能走,不能看,整天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市文化局的青年志愿者根据他的爱好,为他买来了二胡和磁带,教他学会了拉二胡,还定期与他合奏。每天,吴立海都沉浸在音乐里,婉转的琴声逐渐冲淡了他的哀愁。
一些长期卧床的残疾人很想登高看看全市的新貌,但这对他们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就抬起残疾人,一步一个台阶地攀登到唐山市中心的凤凰山顶。这些残疾人在唐山的最高处俯视这座震后新城,激动得热泪盈眶。喜欢读书,是截瘫者的又一习惯,但他们买书很困难,市图书馆的青年志愿者定期送书上门供残疾人借阅,正常人的书证只能借一本,而残疾人一次可借三本。
目前,唐山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向科技扶贫、智力助残等方面延伸。
把劳累留给自己,把微笑送给别人
经历了那场大劫难的唐山人民,有着扶危济困、患难与共的光荣传统。青年志愿者为了减轻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的痛苦,付出了很多很多。
部俊华,唐山房管局工人,全国十佳青年志愿者之一。12年来,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85岁的孤老赵大妈。每天家里不论有什么事,部俊华都要在上班前赶到赵大妈家,为老人做好饭菜,下班后也尽力到老人家里料理家务。每隔几天,部俊华还要为老人洗头洗澡。她每月收入只有600多元,10年来没有舍得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却每月挤出钱来为赵大妈买各种营养品。
1994年秋天,部俊华的丈夫患脑瘤要做开颅手术。术前,医生要她签字。看到签字书上写的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死亡、瘫痪、呆傻等,部俊华心如刀绞,但她想到赵大妈也在患病,签字后仍赶到了赵大妈家中。天有不测风云。部俊华8岁的儿子不慎摔成左臂骨折,她闻讯从赵大妈家中赶到医院,医生正在给儿子治疗。豆大的汗珠从孩子脸上滚下来,孩子强忍着巨大的疼痛一声不吭,可当看见自己的妈妈时,却哭了出来:“妈,你怎么才来,疼死我了!”一贯坚强的部俊华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就这样,部俊华每天坚持正常上班,下班后照顾生病的丈夫、儿子和赵大妈。在这段时间里,她身体瘦了10多公斤。
范学军,瘦瘦的脸,瘦瘦的身子,南新西里房管站工人。小范是独生子,自己的父亲是截瘫人,需要他多方照顾,而他又主动要求当了青年志愿者,照顾别的残疾人。一次,忙到晚上8点多的小范刚刚端起饭碗,两个小孩就跑来找他:“大街上有个截瘫人的轮椅车坏了,让我们来叫你。”小范一听马上放下筷子,跑去帮忙,等他忙完重新端起饭碗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为使青年志愿者行动广泛、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共青团唐山市委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仅两年的时间,唐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已拥有团体会员85个,成立了服务站68个,组建服务队、组3500多个,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为全市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当了志愿者,我们好像长大了”
很多青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参加志愿者行动,不仅帮助了别人,也教育了自己。
技校学生侯萍用“受用一生”来形容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感受。这个19岁的独生女,从小特别怕脏,路过粪堆总要捂着鼻子绕着走。两年前,她初中毕业从乐亭县农村考入唐山轻工联办技校,参加了志愿者行动,定期帮截瘫人服务:扫雪、擦玻璃、洗衣服,什么活都干。截瘫人大小便失禁,衣服上经常带着粪便,同学们照样用手搓洗干净。几次下来,侯萍就不怕脏了,爱劳动的习惯也养成了。
“有付出,可收获更大”——这是唐山一中学生李莉的体会。16岁的李莉不仅是全国百名好少年之一,还荣获第二届中国中学生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是全市闻名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李莉却把这归功于从志愿者行动中受到的教育。
小李莉是从8岁开始照顾苗金榜、张文英老夫妇的。对大多数的孩子来说,这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向父母撒娇的年龄。而李莉的感受是:“一参加志愿者行动,我好像就长大了。”
李莉喜欢听流行歌曲,可以前大手大脚的她现在却常常在一盒磁带面前犹豫不决。看看10多元的定价,想想苗爷爷家里并不富裕的生活,最后还是舍不得买。她总是把压岁钱、零用钱攒起来给苗爷爷、张奶奶买好吃的,一年大概要为此花去一二百元。考上高中后,一些亲戚给她钱买衣服,她也攒起来给老人买了年货。她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过俭朴生活。
苗爷爷是位老党员,李莉和她的同学多次想给苗爷爷过生日,缠着问日期,但苗爷爷总是摇摇头,推说“忘了”。李莉和同学们一商量,想到苗爷爷是老党员,就把党的生日作为爷爷的生日来过,爷爷心里一定高兴。于是,几个同学就在“七一”那天,买来蛋糕、蜡烛和鲜花为老人过生日。大家动情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苗爷爷乐得合不上嘴。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生罗宏伟入学后承担了照顾100多岁老人刘松年的任务。老人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每次,罗宏伟和同学们帮老人干完家务,老人都要给他们讲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讲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百岁老人的话句句打动了罗宏伟的心,帮助她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现在,她已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6年6月16日,共青团唐山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作出决定,把今后每月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唐山市青年志愿者助残日,在全社会倡导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社会文明新风。
2月23日,今年的第二个助残日。“请让我来帮助你”的标语条幅,在唐山市的各主要街道随处可见。成千上万的青年志愿者冒着初春的严寒,走进了截瘫疗养院,走进了康复村,走进了孤寡老人的家中……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鹏参加政协科技科协界委员联组讨论指出
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本报北京3月2日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罗观星、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本报记者陈维伟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来到北京燕翔饭店,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科技科协界委员,并参加他们的联组讨论会。李鹏强调,继续坚持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李鹏说,我和国务院的几位领导来看望大家,听取大家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在全国政协科技界的委员中,既有老一代的科学家,也有年富力强的专家、学者。你们不但在各自的科技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在组织联合科技攻关、培养年轻人才、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李鹏向科学家和专家们表示问候和敬意。他希望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北大计算机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王选,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吕启东,电子工业部第七一○厂高级工程师许其贞,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植物所张新时,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黄荣辉,西安交大教授侯义斌,中科院遗传所所长陈受宜,北京医科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王夔,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顾问胡兆森等委员在发言中,先后对扶植高科技民族产业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如何使企业成为科技开发主体、国有企业如何依靠科技重振雄风、在“放开一片”的同时稳住基础研究这一头,加强科研队伍建设,通过改革科技体制提高科研院所的活力与作用,加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增加研究和开发经费,以及科技事业发展与金融事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讨论会气氛活跃,发言踊跃。李鹏总理一边认真地听取委员们发言,一边认真地记笔记。李鹏感谢委员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他说,这些意见和建议对促进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李鹏和大家就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了回答。他说,有一些建议还需要和有关部门再作进一步的研究。科技界也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邓小平同志说过,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表率。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向邓小平同志学习,争取当好科技工作的后勤部长。
李鹏在最后讲话时说,邓小平同志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也是新时期中国科技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奠基人,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他虽然不幸离开了我们,但他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贡献和谆谆教诲已经并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早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他就科学地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明确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此后,邓小平同志又深刻洞察生产力发展的科学规律,准确把握当代社会的时代性,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贡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邓小平同志为我们确定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努力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针,大力加强科技工作。
李鹏说,实现“两个转变”、实施“两个战略”,这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总任务。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很重要的一条是要靠科技的力量。现在,我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科技成果问世,但是真正应用于生产和社会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的还不够多。所以,我们今后一定要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摆到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地促进科技成果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要特别重视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要把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作切实纳入各级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规划,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时注意调动各方面、特别是企业界的积极性,密切合作,共同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步伐。
李鹏指出,我们的科技体制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科研机构中存在的机构重叠、课题重复、科研和生产脱节、经费不足、力量分散等问题,仍较严重。只有深化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循序渐进,同我们整个的改革配套。今后,应特别注重运行机制的改革。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把科研主体逐步由研究院所转移到企业中去,或者同时并存。要形成一些有一定科技开发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使企业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基础性研究工作留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部分的应用科技的研究开发工作放在企业。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应同时并存,既要有科研院所,又有企业的研究开发。过去一些好的做法还应当坚持,如以任务带科研等。
李鹏说,在科技发展方面,大家比较关心投入问题。我也很关心。发展科技需要投入,这毫无问题。但要改革投入方式,集中力量,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关键环节上。我赞成研究开发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到2000年达1.5%。当然,国家财政投入是一个重要方面,要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有所增加,这几年国家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还是有所增长的。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中央财政增加投入的同时,我们也要靠各方面的力量,地方财政每年在投入上要有所增长。但是,我要强调一点,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央财政投入应主要用于支持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和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其它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的科技事业就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李鹏还就科技与市场的关系、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
在讨论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就委员们关心的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等问题作了发言。
国务委员宋健,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吴学谦、朱光亚参加了今天的联组讨论会。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参加政协中共组、省市特邀组联组讨论强调
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团结稳定局面
本报北京3月2日讯新华社记者胡晓梦、冯秀菊,本报记者王义堂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中共组、省市特邀组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在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李瑞环强调,要自觉地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百倍地珍惜来之不易的团结稳定的局面,切实地解决面临的问题。
李瑞环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究竟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怎样把人民搞富裕,把国家搞强盛,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我们党在探索这个问题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经过不少的挫折,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样惨痛的代价。只是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如果没有邓小平的理论,中国就没有今天这样欣欣向荣的局面,就没有光明广阔的前景。把这一理论坚持下去,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民情民意。所有关心人民利益,关心国家长治久安的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地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李瑞环说,当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是团结的,全党是团结的,全国人民是团结的,国家的社会政治局面是稳定的。这是我们的事业继续前进的根本保证,没有这一条,一切都无从谈起。回顾中国近百年的历史,集中精力,踏踏实实连续搞经济建设,只有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十八年。如果再有这样一个十八年、两个十八年,中国将会是什么样的景象?我们要百倍珍惜、精心维护当前团结稳定的局面,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稳定的事不做。一切从有利于团结稳定出发。只要有团结稳定的局面,只要按邓小平的理论继续干下去,中国是大有希望的。
李瑞环最后说,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必须解决而解决起来又难度很大的问题。首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场大的变革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是正常的。第二,必须下大力量切实解决,否则久拖不利,影响很大。应该看到,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绝不可看得过于简单。希望大家多下功夫,多做调查研究,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多出点主意,多想些实招。
讨论中,委员们一致认为,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过去一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明确了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使大家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方向,更加坚定了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信心,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报告。
程连昌、沈祖伦、杨资元、陆懋曾、陈守义、路正西、冯振伍、程步云、刘树生等委员分别就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搞好国有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也参加了今天的讨论。


第4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参加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讨论强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开拓前进
本报北京3月2日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新华社记者贾奋勇、本报记者高渊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今天看望了出席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经济界的委员,并与委员们一起讨论李鹏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共商国家发展大计。朱镕基强调,要完整准确地掌握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开拓前进。
联组会上,来自企业、研究机构、学校等单位的企业家、学者、专家先后发言,分别就国有企业改革、汽车产业政策、机电产品进出口、钢铁产业的结构以及金融、商业流通等领域的问题发表了意见、看法。
朱镕基在认真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说,这次“两会”召开前夕,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全国各族人民为失去了对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伟大贡献、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历史功勋的邓小平同志而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所致的《悼词》,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远见卓识和高风亮节,表明了我们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的决心。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朱镕基在谈到认真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强调,邓小平同志在经济领域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论断、基本观点和战略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形成了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近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伟大、正确和强大生命力。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博大精深的经济理论,完整地、准确地掌握这个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开拓前进。
朱镕基在发言中还说,去年是我们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第一年,现在看来确实是开了一个好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通货膨胀得到明显抑制,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为保证今年顺利实现香港回归祖国和党的十五大的召开,为“九五”计划的全面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朱镕基最后说,今年的经济工作,方向明确,政策具体。尤其重要的是:一要把搞好国有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二要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粮食收储和流通体制的改革,切实保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以促进农业的持续增长;三要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努力增收节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对一切金融机构的监管,努力化解和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也参加了讨论。


第4版(要闻)
专栏:

  葡萄牙总统结束访华
新华社上海3月2日电(记者周解蓉)葡萄牙总统若热·费尔南多·布兰科·德·桑帕约今天上午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离沪出境。
葡萄牙总统是应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
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到机场为葡萄牙总统送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