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新闻数据互联网开始组建
本报讯“全国地市级新闻数据库共享系统研讨展示会”日前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41家地市报社的130余名代表会聚温州,观看了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北京东方龙马信息中心、温州市瓯仁信息网络联合开发的“温州新闻数据库共享系统”,并以此为蓝本,研讨了组建“全国新闻数据互联网”的方案,与会各报社以及温州的宣传、新闻出版部门等46家单位成为首批网员,此举旨在进一步推进我国新闻事业信息化。
(乘胜继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产学研优势互补科技生产互惠互利
华中电力集团科技兴业有方
本报讯华中电力集团公司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同时,联合社会科技力量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集团公司有1/3的课题是该公司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发的。
产学研相结合就是发挥企业资金雄厚、科研课题多样的长处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使资金和科研处于最佳磨合状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华中电力集团与各高校、科研所采取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的形式,重点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前沿战略性技术及一些实用技术,并按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共同分享科技开发成果。目前,集团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的ASVG非线性鲁棒励磁装置、与武汉高压研究所合作的防雨防潮绝缘工具、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作的电网负荷预测的灰色系统方法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余项目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属国内首创。
为力促产学研向深层次拓展,今年2月初,华中电力集团公司联合近百家企业加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董事会,让科技服务于生产,已签合同达1000万元。正如该集团公司林孔兴总经理所说:“要给企校结合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补充新的内容,提到新的高度,努力实现协作关系法规化、活动安排制度化、开发推广一体化、人才交流多样化。” (李聚民桂望国杨光曦)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日科考队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
本报乌鲁木齐三月二十五日电记者陈沸宇报道: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共同组成的十二人科学考察探险队,徒步行走一个月,于三月二十四日顺利抵达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边缘的罗布庄,取得了人类再次穿越“死亡之海”的胜利。
本次探险于二月十八日从沙漠公路二百三十八公里处向东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直线行程距离达四百四十四点五公里。
本次探险考察使中日科学工作者进一步认识了沙漠东部中心地带的水文、气象、地貌、生物等状况,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研究人员在这里首次发现的野骆驼、狐狸、塔里木兔、跳鼠、沙蜥、沙百灵以及大面积的芦苇与红柳,否定了过去认为这里无生命的看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块晶闸管模块在我国制成
本报讯一个仅有肥皂盒大小的神奇模块,竟能取代像衣柜大小的整流柜的功能,这个名为“集成移相调控晶闸管模块”的新成果,经我国科研人员五年攻关,日前宣告研制成功,经查阅对比文件,证明为国内外首创。该模块具有三相全控整流和三相交流调压两种类型,基本解决了目前工业部门各种电力调控的需要。
晶闸管即可控硅,在变流调速、调光调压、自动控制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大容量晶闸管在直流输电、电力机车牵引、船舶推进等强电领域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器件。但目前使用的晶闸管由于电路复杂、体积庞大,调试困难,特别是其触发系统电磁干扰大、难与计算机接口,因而不易实现机电一体化控制。山东淄博市临淄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历经五年艰苦努力,攻克了小型化、控制系统、工艺、材料等一道道难关,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相移调控晶闸管模块,其可靠性、稳定性、耐久性都达到了实用水平。
专家认为,这一电子模块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电力半导体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肖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江西省南昌市胜利东路街道办事处干部、全国优秀计划生育工作者叶韵丹(右二)投身计划生育工作20余年来走街串巷,深入居民家庭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成绩卓著,被街道的育龄青年视为贴心人。
新华社记者王绍业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专利局专利文献馆启用
本报北京三月二十六日讯中国专利局文献馆新馆今天正式启用,对公众开放。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题写馆名。新的专利文献馆位于中国专利局主楼东南侧,共两层,总面积约四千平方米,设有一百一十个阅览座位,设施完善。该馆是国内收藏专利文献数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专利文献收藏与服务单位,承担着为局内审查员和公众服务的双重任务。(科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上海促进生物质燃料产业化
本报讯拥有生物质能源技术和产品的深圳劳德新能源有限公司和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上海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两强日前合作,共同成立了旨在发展生物质能源,促进科技产业化的上海劳德·冠生园新能源有限公司。它的成立标志着由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推广的生物质燃料生产将正式启动。(古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河山万里沐春风’97大学生寒假见闻征文

  红瑶女入学记
武警学院边防系94级四队柴晓珍
寒假里,我随父亲到广西走了一遭。一个白云深处的小山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这里的变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白云乡地处漓江源头,大山深处。这里居住着我国历史古老的民族——红瑶族。红瑶族是瑶族中人数最少的一个分支,整个广西不过数千人。红瑶族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无自己的文字。男孩子很少读书,女孩子更不准上学,按祖宗的规矩,她们纺纱织布、生儿育女,直到走完人生的旅途。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闭锁的山寨,山寨的人们渐渐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1990年9月,白云乡第一个红瑶女童班开学,56名红瑶女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高高兴兴走进了学堂,红瑶女世世代代都是文盲的局面被打破了。如今,山寨人热爱知识文化已形成风气,寨中的26名红瑶女考上了中学,其中,机灵的戴妹花还在全国的作文比赛中得了一等奖。
当人们回想起这些可喜的变化时,都深刻地感受到:打破精神枷锁比克服物质困难要难得多。最初红瑶女童上学的事使红瑶山寨中一些思想保守的人议论纷纷:有人说,这不符合千古祖训,也有人担心女孩子上学就嫁不出去了……刚开课不久,女童班上学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村干部和武警中队战士去做工作,有的老乡竟把女孩藏了起来。罗大爷是红瑶寨很有威信的长者,他不赞成女孩读书,全村人自然不敢违命。
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武警融水县的许教民中队长爬了20多公里山路,来到罗大爷家里,碰巧罗大爷患重感冒躺在床上。许队长吩咐罗大爷的孙女到寨子里的卫生所要几粒重感灵、几盒板蓝根,可罗大爷的五个孙女你看看我,我望望你,谁也不敢去。原来她们都不识字,怕拿错了药。“我去!”见此情景,随许队长前来的红瑶女童班学员戴妹花转身出门,很快取回了药。罗大爷看着戴妹花那机灵的样子,再看看自己几个孙女木讷的表情,感慨地说:“看来读书与不读书,真是大不一样啊!”从此,罗大爷的孙女上学了,其他红瑶女也陆续返回校园。冷清的红瑶女童班里又飞出阵阵欢声笑语。为了资助红瑶女上学读书,香港周洁平女士每年出资3万元,解决她们上学的经费。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献出了真情:建校初,武警融水县中队官兵们用有限的津贴为红瑶女购买文具、书籍、桌椅板凳;红瑶女入学后,柳州工人老大哥送来被褥,柳州中小学生、柳州职高的学生捐钱买来一袋袋大米送到了白云乡小学……
春风轻拂,山寨吐绿,女童班的红瑶女们一双双乌黑的眼睛充满了对生活的自信,白云山乡人们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空间技术研究院实施人才“接力计划”
让年轻学者走上科研前台
本报讯一批刚出校门不久的年轻学者走上科研前台,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目前,该院50个学科中,80%由30岁左右的年轻人挑重担,这是他们实施人才培养“接力计划”带来的可喜局面。
据一项统计表明,到本世纪末,该院研究员中70%将达到退休年龄,这一警示使院领导深感必须把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当成战略任务来完成。因此,自1992年开始,一项为年轻人成才铺路架桥,使高层次科技接班人脱颖而出的“接力计划”付诸实施。
他们十分注重把年轻科技工作者推到前沿阵地,让他们独立承担研究课题,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院制定了培训制度,对年轻科技人员的培训定岗位、定人员、定专题,对新进大学毕业生规定了一年的见习期,并有专人传帮带,到期经考试答辩合格者,才能转正上岗,对实习中成绩优异者可以提前上岗。这些措施有效地缩短了毕业新生的成才期。五○二所年仅33岁的杨孟飞研究生毕业后,领导即分工专人对他进行指导,为他开展新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使小杨很快成为所里的技术骨干。由他负责研制的新型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计算机方案和容错设计,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学科的难题,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现在他已被提拔为副所长。
这个研究院还将研究生培养与“接力计划”结合起来,许多研究生导师既培养研究生,又是“接力计划”的培养负责人,并相对固定。目前,许多研究生经过培养和实际锻炼已崭露头角,成为某一领域尤其是新型交叉学科领域的技术骨干,一部分已成为学科带头人。例如,五一○所先后有14名研究生被破格晋升为副高级职称,1名被晋升为研究员,有7名成为主要专业学科的带头人,有9名同志担任了中层以上职务。
该校还十分注重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对各学科带头人,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对于学术研究中无建树的及时调整,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委以重任。院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中科院院士和国家级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学科带头人从项目的确立到成果评定逐个把关,从而保证了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质量。除此之外,对年轻的科研人员,在住房、出国讲学、进修深造等方面优先安排,给他们早日成才创造条件。(孙宏金蒋建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变思路花小钱办大事
河南“小财政”办活“大卫生”
本报郑州3月26日电记者戴鹏报道:河南省坚持优化资源配置,改变思路,取得了以“小财政”办活了“大卫生”。
河南省人口基数大,财政底子薄。去年人均卫生事业费仅为6.98元,相当于全国平均额13.25元的半数。卫生防病任务重,卫生资源相对不足,财政经费短缺的矛盾长期困扰着卫生事业的发展。1991年以来,河南省卫生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改革之路,优化了资源配置,集中有限的人财物保障了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战略重点,带动了各项卫生工作的长足发展。
围绕农村卫生工作,这个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5年挤出4亿多元,有计划地加强了近千所乡镇卫生院、县卫生防疫站和县妇幼保健院,实现了设备、房屋、技术、管理“四配套”。与此同时,本着少花钱的原则,引导农民改厕、改水,改变不良卫生环境和习惯,已有600万户用上了卫生厕所,3220万农民饮上了自来水,建降氟改水工程6112处,使533万人告别了氟病危害。
农村合作医疗是河南首先探索出的一条新时期农村医疗制度改革新路子,资金来源多筹自民间,各级政府只需少量资金做辅助,而收到的实际效果却很显著。5年来,全省仅投放万余元,就使80个县(市)的1352万农民享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医疗,77个县(市)达到国家规定的初级卫生保健指标,使多数农民防得了病,治得起病,大大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的比例,有效地改变了农民的医疗条件。
河南省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预防和保健工作,对危害群众健康的重点疾病,进行了有效控制和消灭,花钱不多,效果甚佳。全省基本消灭疟疾,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人由过去的300万减至28万。婴幼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330‰下降至30‰,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10万降至66.4/10万,全省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0岁,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