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主席会见戈尔副总统时提出
发展中美关系把握三个原则
这三个原则是:始终把握两国间共同利益;处理中美关系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切实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记者杨国钧)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会见美国副总统艾尔·戈尔时提出,为把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带入21世纪,中美双方应把握住三个原则。
这三个原则是:始终把握两国间共同利益;处理中美关系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切实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关于“把握住两国间共同利益”的原则,江泽民说,在新的形势下,两国间保持和发展合作的需要不是减弱了,而是在不断加强。特别是两国在共同维护全球及地区和平,发展双边经贸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对此,不仅两国政府和两国领导人应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应该使之成为两国人民的共识。
关于“处理中美关系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的原则,江泽民引用中国宋代改革家王安石的诗句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说,我们要排除中美关系中的各种干扰和噪音,要站得高,看得远,把握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两国关系大局,着眼于世界大局,着眼于把一个繁荣、稳定、和平的世界带入21世纪。江泽民指出,至于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双方完全可以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加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求同存异,而不应让它们干扰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
关于“切实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的原则,江泽民说,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它确立了处理台湾问题的指导原则。美方在台湾问题上是作出严肃承诺的。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台湾问题曾数度干扰,甚至破坏了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进程。江泽民强调,我们反复谈这个问题,就是希望不再让它影响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
在近两个小时的会见中,江泽民首先欢迎戈尔副总统首次来华访问。他说,“副总统先生是在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一个重要时期的时候来中国访问的。昨天你和李鹏总理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会谈,并出席了中美环境与发展讨论会,希望这次访问有助于你对中国的了解。”
戈尔表示,他很高兴有机会再次会晤江泽民主席。他首先代表美国政府,对邓小平逝世再次向中国人民表示深切的哀悼。戈尔还转达了克林顿总统对江泽民主席的问候,并表示,克林顿总统欢迎江泽民主席今年晚些时候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江泽民对此表示感谢并感谢戈尔在邓小平逝世后前往中国驻美使馆吊唁。江泽民请戈尔回国后转达他对克林顿总统的问候。他说,他期待着访美时再次同克林顿总统见面,并欢迎克林顿总统此后访华。
江泽民表示,邓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我们将始终不渝地推向前进。”江泽民说,邓小平同志生前十分关心中美关系,并为中美建交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作了历史性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始终确信,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我们将铭记邓小平同志的嘱托,愿与美方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江泽民在会见中回顾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他指出,25年来,中美关系尽管经历了波折,但总的看来,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所确立的原则的基础上,还是有较大的发展。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近来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面临着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机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妥善处理;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干扰和障碍,需要排除。他表示相信,只要双方能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局出发,着眼于长远与未来,就能够排除各种人为的干扰,使中美关系保持长期稳定并不断发展。
戈尔说,访华两天来,他同李鹏总理等中国领导人进行了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的讨论,访问令人愉快,成果令人兴奋。他对中国的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次访问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戈尔说,他与中国领导人的讨论使他更加深信,美中两国必须在双边关系和国际及地区问题上加强合作,应该在各个层次上进行频繁的接触,增加交流,共同努力,扩大共识。戈尔说,昨天举行的中美环境与发展讨论会证明,两国在环保领域有良好的合作机会。
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国务院外办主任刘华秋,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等,会见时在座。
(附图片)
3月2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副总统戈尔。新华社记者刘建国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综述
本报记者李宏伟
历史进入1995年,当“三峡工程”、“京九铁路”如火如荼之时,又一项浩大的“工程”,在中华大地悄然铺开。这就是“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它是建国以来,中央专项资金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教育扶贫工程。
它的诞生,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燃起希望之光,揭开了我国基础教育新的历史篇章。
工程背景:穷国办大教育的缩影
回眸共和国教育发展史,不难看出,尽快普及初等教育,一直是党和政府追求的目标。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1951年,教育部提出“从1952年开始,争取10年内基本上普及小学教育”。1961年2月,在经济困难时期,再一次提出普及小学教育的任务。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又决定在1990年前基本普及小学教育。
尽管全国各地情况极度不平衡,至今小学教育尚未完全普及,但是,发展速度之快,入学率之高,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也是少有的。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94年,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4%,文盲由建国初期占人口的80%下降到12%。
然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支撑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经济落后和沉重的人口包袱,使得教育发展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目前我国有2.17亿在校生,比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在校生的总和还要多。由于“分母”太大,教育经费虽逐年增加,但按人均一算,便显捉襟见肘。仅以1994年为例,国家教育财政拨款883.98亿元,加上其他渠道筹资604.8亿元,共计1488.78亿元,人均却不足125元。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均教育经费已达上千美元。国家教委提供的情况表明,我国财政用于基础教育的经费,小学生人均不足240元,这笔经费一般只能保持教师的“人头费”。这还是全国平均水平,而在那些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条件之差可想而知。
与“马太效应”相似,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在教育上的差距越拉越大。贫困地区的现实是“工业发展缓慢,农业靠天吃饭,财政比较困难,办学条件有限”。如今,在黄土高原、在崇山峻岭、在辽阔草原,在地图上无法找寻的许多贫困角落,“窑洞学校”、“草棚学校”、“马背学校”依然存在;缺图书、短仪器、少师资相当严重;未曾进过学堂的牧羊女、放牛娃比比皆是。同发达地区教育相比,落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经济贫困和教育落后,往往是一对“怪胎”:相伴而生,相互掣肘,恶性循环。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完成本地区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但是,倘若没有外部财力支援,仅靠贫困地区自身勒紧腰带办教育,确非易事。在许多贫困县,教育经费虽然已占财政支出的“大头”,但多是“吃饭财政”,基数小得可怜,摊到每所学校,每个孩子头上,仍是杯水车薪。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犹如一块久旱的土地,急待滋润!
工程蓝图:表明我国政府的决心
面临世纪之交,每一个国家都把竞争的目光投向21世纪。而这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争、教育之争!
古人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今天的教育,就是21世纪的中国。
90年代,党和政府又一次选择了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庄严宣告,到本世纪末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代表整个民族发出的洪钟之声,这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基石。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何其艰难!难就难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这是一块“硬骨头”,也是一块“最难啃而又必须啃的骨头”。
为帮助贫困地区克服实施义务教育的困难,1995年夏,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国家教委、财政部决定联合组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央财政从1995年起到2000年,逐年增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专款,6年间将达到39亿元,同时,要求地方各级财政拨款与中央财政专款的比例一般不低于2∶1。这意味着,到2000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向贫困地区投入教育资金总额将超过100亿元。
根据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工程”将集中财力打攻坚战。这场攻坚战分三个“主战场”:
一片地区: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吉林。二片地区:陕西、山西、江西、湖北、湖南、河南、河北、四川、安徽、福建、海南、黑龙江。三片地区:内蒙古、广西、云南、贵州、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
专款重点:投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确定的贫困县;部分投向经济确有困难、基础教育发展薄弱的省级贫困县;优先投向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使用原则:集中投入、重点突破、连片开发、保证效益,建一所,成一所。
工程目标:到2000年完成时,绝大多数项目县将实现普及小学义务教育,一部分可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与有关省的负责同志座谈时说:“我们宣告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表现了我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
工程实施: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问世之后,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在谈论“后发优势”,谈论“跨越式”的发展,谁都希望依靠新技术提供的难得机遇,一举赶上和超越发达国家。然而,冷峻的现实告诉人们:也许我们能够在某些方面后来居上,而总体上的超越绝非可以“速成”,因为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把数以亿计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正是立足于这样的背景,党和政府在中央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巨额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实施,不啻一声春雷,给贫瘠的土地带来了希望。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工程”伊始,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欣然题词,要求认真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1996年5月7日,国家教委、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分别同“二片地区”12个省政府签订了实施目标责任书。至此,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扶贫攻坚战役全面展开。从黄土高坡到淮河两岸,从偏僻山寨到广阔平原,处处都涌动着新一轮办学热潮。
人口大省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求财政向教育倾斜,宁可减少其他投资,也要确保工程资金配套。遭受洪水袭击的河北省提出:“像抓经济项目那样抓好义务教育工程,配套资金分文不减。”在湖北,一些行动迟缓的县市被省里点名批评。西藏、青海、新疆、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等经济不发达省区,项目试点进展顺利。
“不盖则不盖,一盖管几代”。许多地、市、州、县核减事业单位经费,压缩其他开支,停建缓建其他基建项目,集中财力保义务教育工程。一些乡镇挖潜截流,调动一切机动财力,有的卖掉了乡政府的小汽车,停建了办公楼……
各级政府资金的集中投入,进一步唤起了贫困地区的办学热情,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出工出力,加入到项目学校建设之中。在这些地方,到处可以看到热火朝天的场景,涌现出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当一座座学校竣工时,一个个村寨沸腾了。人们满含热泪,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欢腾的场面不亚于过年。旧学堂变成了新校舍,破教室换成了教学楼,牧羊女背起了新书包,放牛娃坐进了新教室,穷乡僻壤书声朗朗,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最庞大的工程。有关专家初步预算,到2000年,至少可新建小学21000所、初中3500所,修建、改建学校会更多,贫困地区教育教学条件将大为改观。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投入117亿元,而是将涤荡残存在山野乡村的贫穷、愚昧和落后,代之以富裕、文明和进步,使整个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实施,将永载共和国的史册!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参观《潘天寿百年纪念展》
弘扬民族艺术繁荣美术事业
本报北京3月26日讯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本报记者杨振武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晚上来到中国美术馆,参观了《潘天寿百年纪念展》。
江泽民兴致勃勃地来到各个展厅,仔细地欣赏了潘天寿的国画代表作。他赞扬潘天寿的作品显示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特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也体现出潘天寿先生对艺术的不倦追求。他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在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对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也要兼收并蓄。弘扬民族艺术,繁荣美术事业。
潘天寿是本世纪我国屈指可数的几位国画大师之一,是开创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的主要奠基人。潘天寿的绘画,不仅笔墨苍古,凝练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和表现风格。由于他善于辩证地把握艺术规律,其作品有一种力量感和现代的结构美,洋溢着蓬勃生机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绘画既是诗书画印交融的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又是对旧时传统中国画的一种超越。
这次画展展出的60多幅作品,多为潘天寿的后期代表作。无论是巨幅作品《光华旦旦》,还是气势雄浑的立轴《雄视图》、《暮色苍茫图》、《无限风光图》、《松石梅月图》;无论是画中的山川、松石,还是修竹、荷花,都体现了潘天寿强有力的艺术语言,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追求与创新,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江泽民总书记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中国画百年精品展》。
有关部门负责人刘忠德、王刚,以及潘天寿的亲属一起参观了画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定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六论学习《悼词》继承遗志
本报评论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我们一定要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进一步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我们军队的中国特色,就是我们军队的性质,亦即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党的军队,就是要党指挥枪,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人民的军队,就是军队来自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血肉相连,休戚相关,因而得到人民的拥护、爱戴和支持,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就是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为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要努力创造条件,真正做到“兵精将强”。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把军队搞精干,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兵精,主要是思想要精,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不断提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业务要精,就是要努力提高训练质量和战斗力,使我军官兵武艺高强,身手不凡;装备要精,就是在现有国力的条件下,尽量改善我军的武器装备。将强,是指我们军队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有更强的党性、更高的觉悟、更硬的本领。强将手下无弱兵,领导的素质提高了,全军的素质也就会相应提高。
人民军队的力量,是国家力量的重要标志;人民军队的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人民军队中,集聚着中华儿女的精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神面貌,特别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能够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而不被任何敌人和困难所压倒的气概和能力,对全国各族人民具有重大的影响。加强军队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仅仅是军队建设的大事,也是全党全国的大事。
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服从党中央的指挥,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今天,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就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的指挥,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团结一致,为把我军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努力奋斗。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美国华人迎回归访华团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记者杨国钧)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中南海会见了美国华人迎香港回归访华团。
江泽民指出,7月1日,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标志着香港历史新纪元的开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华民族完成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江泽民说,由美国各地、各界华人组成的代表团来北京参加迎接香港回归的庆祝活动是有意义的。他希望旅居美国的华侨、华人为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为香港的顺利回归,为中国的建设和统一大业继续作出贡献。
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和国务院外办主任刘华秋会见时在座。
美国华人迎香港回归访华团是应对外友协邀请来京访问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美国《领袖》杂志董事长兼总编辑亨利·多尔曼,并回答了他关于中国的国内情况和对外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李鹏希望多尔曼此次来华访问和采访能进一步增加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多尔曼说,中国正处在一个令人振奋的历史时期,他每次访华都深深地感觉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表示愿意通过《领袖》杂志如实地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
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国务院外办副主任吕聪敏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玻利维亚总统抵京
新华社北京三月二十六日电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玻利维亚共和国总统贡萨洛·桑切斯·德洛萨达今天下午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
这是桑切斯总统首次访华。随同来访的有总统夫人及外交部长等政府官员。中国政府陪同团长、林业部长徐有芳,外交部部长助理杨洁篪和中国驻玻利维亚大使邱小琪前往机场迎接。除北京外,桑切斯一行还将赴上海参观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峡首个输变电工程长寿至万县线路开工
据新华社重庆3月26日电(张启华、金敏)三峡输变电工程第一个单项工程——长寿至万县500千伏线路及万县变电站今天在万县破土动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此发来贺信。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计委副主任郭树言和电力部、重庆市有关领导为这一工程奠基。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今年11月将进行大江截流。作为三峡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三峡输变电工程,也受到各方关注。这项工程由80多个单项工程组成,建设规模为500千伏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9100公里,交流变电容量2475万千伏安。三峡输变电工程将与三峡枢纽工程同步建设,以确保三峡电力全部经济合理地外送。
此次开工的长万线及万县变电站工程投资3亿元,预计明年5月建成。


第1版(要闻)
专栏:


阳春三月,苏州西山农村千亩梅田万花竞放,芳香怡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们在这明媚的春光,似雪的海洋里辛勤地耕耘着。图为该村72岁的吴沙玉老太正在自家的梅园里忙碌。华雪根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