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政府提出恢复以巴谈判条件
以内阁二十四日向巴自治政府提出了继续和谈的六点要求,即加强双方安全合作、反对恐怖主义、禁止反以宣传与煽动、逮捕和惩处恐怖分子、收缴恐怖分子非法拥有的武器、将被通缉的可疑分子移交以方。内塔尼亚胡否认是他的政策导致特拉维夫自杀性袭击事件。据报道,巴方已拒绝接受以内阁和内塔尼亚胡提出的继续巴以和谈条件,并认为这是对巴以和平协议的破坏。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总理访问文莱和新加坡
泰国总理差瓦立三月二十一日结束对文莱和新加坡的访问后回到曼谷。差瓦立总理在机场发表讲话说,他的文莱、新加坡之行取得了积极成果,加强了泰国与这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差瓦立总理三月十九日抵达文莱,当天,他拜会了文莱国家元首、首相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双方同意成立贸易及投资合作委员会,进一步扩大两国经济合作。次日,差瓦立总理抵新加坡访问,拜会了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并同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举行了会谈,讨论了加强两国经济合作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兰议会通过新宪法
二十二日上午,波兰议会通过了波兰历史上第十部宪法,规定在波兰实行议会内阁制,国家行政区划以区自治机构为基本单位。该宪法经波总统审批后将于五月二十五日交全民公决后方能生效。


第6版(国际)
专栏:

  希腊总理访问罗马尼亚
希腊总理西米蒂斯三月二十日开始对罗马尼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他在与罗总理会谈时表示,希腊支持罗马尼亚加入欧盟,不同意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对包括巴尔干国家在内的东欧各国采取区别对待的做法。两国总理倡议召开有希、罗和保加利亚参加的三方会谈以加强巴尔干地区的合作。(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白俄罗斯驱逐一美国外交官
白俄罗斯外交部二十三日宣布驱逐一名美国外交官。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美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一等秘书亚历山德罗夫二十三日在参加一次非法游行中被警方拘留。警方在验明其身份后将其释放。当晚,白俄罗斯外交部就此事发表声明指出,亚历山德罗夫在游行中做出“挑衅性行为”,白外交部因此宣布他为“不受欢迎的人”。据报道,亚历山德罗夫的真实身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
(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中东形势面临逆转危险
刘水明
最近,巴以关系趋向紧张,在巴古尔、耶路撒冷、伯利恒、希伯伦和特拉维夫等地出现连锁暴力事件,中东形势面临逆转危险。
导致局势骤然恶化的直接原因,是以色列强行在东耶路撒冷兴建哈尔霍马定居点。今年1月中旬,巴以通过艰难谈判,签署了希伯伦协议。这是内塔尼亚胡政府顶住国内极右派的压力,在和谈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国际社会当时对内塔尼亚胡总理的灵活态度予以肯定。然而,两个多月来,以色列政府除释放约30名在押巴妇女外,再也没做多少值得称道的事情,相反却后退了三大步:下令关闭东耶路撒冷四个巴办事机构;宣布第一阶段军队重新部署方案只拟撤出约旦河西岸2%的土地;决定在哈尔霍马修建拥有6500套住宅、能安置2.5万犹太人的定居点。
以色列政府执意建立哈尔霍马定居点,立即遭到巴勒斯坦方面和阿拉伯国家的强烈抗议,国际社会也普遍予以谴责。有识之士警告,这项工程有可能把中东重新拖入暴力的漩涡。果然,从13日起,在约以交界的巴古尔地区和伯利恒、希伯伦等地再度发生流血事件。
当前,中东局势不断恶化,已危及整个中东和平进程。对此,阿拉法特主席发出多次警告。然而,以色列政府坚持在东耶路撒冷修建定居点,继续制造耶城“犹太化”的既成事实,使双方立场严重对立。眼下,巴以和谈已陷入僵局;叙以会谈无望启动;黎以对峙又在升级;约以关系也发生波折;埃以关系继续冷淡。从2月中旬至今,以、巴、埃、约四方首脑相继访问美国。阿拉伯方面指望美敦促以色列放弃或冻结扩建定居点计划。可是,美一味偏袒以色列的立场没变。在短短两个星期内,美在安理会两次动用否决权,使有关国家要求以停建定居点的提案未获通过。美国虽多次表示不赞成以扩建定居点,实际上却在支持以色列,使它有恃无恐。
事态还在继续恶化。显然,如果以色列不停建哈尔霍马定居点,势必触发更多的暴力对抗事件,中东地区又会“干戈扰攘难有宁日”,甚至葬送掉来之不易的和谈成果。


第6版(国际)
专栏:

  应邀对俄进行正式访问
钱其琛抵莫斯科
本报莫斯科3月24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应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的邀请,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今晚7时(当地时间)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
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这次访俄,是对普里马科夫外长去年11月访华的回访,也是为江泽民主席下月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做准备。访问期间,钱其琛将会见俄领导人,并同普里马科夫进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军舰访美圆满成功
菲军方愿加强菲中军队交往
据新华社圣迭戈3月23日电(记者刘回年、吴月辉、黄彩虹)中国海军访问拉美四国舰艇编队指挥员王永国中将23日在指挥舰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军舰首次成功访问美国本土,为中美两国海军友好交往写下了新的一页。
王永国说,这次由导弹驱逐舰“哈尔滨”号、“珠海”号和大型综合补给船“南仓”号三艘军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先对美国夏威夷和圣迭戈两个军港进行了友好访问,获得了圆满成功。这对推动中美两国海军友好交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两国海军之间友好往来开始了一个新阶段。
他说,中国新一代军舰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就的缩影。在夏威夷和圣迭戈,数万名美国人和海外华人、侨胞上舰参观,亲眼目睹了中国军舰的风采,看到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中国海军官兵良好的军容风纪、文明的言谈举止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访问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扩大了中国在国外的影响,引起了海外舆论的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它们的高度评价。
据新华社马尼拉3月24日电(记者杨志望、曹智)菲律宾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加西斯、副总参谋长加西亚少将、海军司令桑托斯少将等,今天在会见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杨玉书中将时表示,希望菲中两国军队、两国海军不断加强交往,增进了解。
加西斯说,菲中两国是同濒一海的友好近邻,两国人民自古就有友好交往的传统,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国军队之间的关系有了长足进展,两国军方高层代表团来往不断。这次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来访,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必将进一步加深两国及两军之间的友谊。他说,增进交流和了解,对两国都有利。


第6版(国际)
专栏:

  庆祝独立五十周年
巴基斯坦举行阅兵典礼
新华社伊斯兰堡3月23日电(记者许钺乃、胡芳、杨士龙)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今天举行盛大阅兵典礼,庆祝巴基斯坦日。
上午9时,军乐队奏响了巴基斯坦国歌,战斗机编队掠过蓝区大道上空,阅兵典礼开始。紧接着,威武雄壮的巴陆、海、空三军士兵方阵先后经过观礼台,接受巴领导人的检阅,各兵种还展示了各自的武器装备。
巴总统法鲁克·莱加里在阅兵典礼上发表讲话说,巴基斯坦是一个讲原则的国家,奉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希望与所有邻国建立友好关系。
他说,巴基斯坦新政府已制定了详细、全面的经济政策。他号召全国人民真诚、积极地与政府合作,以保证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巴基斯坦同世界其他国家一起,庄严、荣耀地跨入21世纪。
应邀前来这里参加伊斯兰会议组织特别首脑会议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其他高级官员和各界代表数千人观看了今天的阅兵典礼。


第6版(国际)
专栏:

  罗干拜会谢辛
据新华社金边3月24日电正在柬埔寨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今天上午拜会了柬代理国家元首、国民议会议长谢辛,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谢辛祝贺罗干对柬埔寨的友好访问取得圆满成功,认为这次访问将进一步推动柬中两国传统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向前发展。
罗干积极评价柬王国政府成立以来中柬关系的良好发展,表示中国政府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中柬友好合作关系,把一个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密切合作的中柬关系带入21世纪。
他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将继续支持柬政府和人民为维护政局稳定、增强民族团结、发展经济所作的努力,祝愿柬在和平、稳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谢辛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祝贺,并希望中国为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第6版(国际)
专栏:

  台湾“代表”欲出席巴拿马运河大会
联合国要求巴不予邀请
新华社巴拿马城3月23日电(记者程志平)联合国政治事务助理秘书长阿尔瓦罗·德索托明确表示,如果巴拿马政府执意邀请李登辉参加将于今年9月7日召开的巴拿马运河世界大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不出席这次大会,联合国下属有关机构也将不派代表与会。
这是阿尔瓦罗·德索托日前向巴拿马驻联合国代表表明的立场。
《巴拿马美洲报》23日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合国官员的话说,联合国的立场基于该组织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代表。他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中五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家有影响的大报说,联合国届时虽然不会抵制巴拿马运河世界大会的召开,但如果巴拿马邀台湾“代表”与会,包括联合国发展署、国际海洋组织等在内的联合国各机构将不会派代表参加会议。也就是说,大会将不会得到联合国的支持。
定于9月7日召开的巴拿马运河世界大会是为了纪念巴拿马和美国《新巴拿马运河条约》签订20周年。巴拿马政府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国际航运界和世界各国表明,在2000年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后,巴拿马有能力管理好这条洋际运河。联合国于1995年和1996年曾两次通过由巴拿马、美国和法国三国提出的有关召开运河世界大会的草案。草案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成员国的支持。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美俄首脑会晤权轻重搁置分歧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许宏治
俄美首脑赫尔辛基会晤已于3月21日晚降下帷幕。两位总统签署了关于欧洲安全等5个联合声明。在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们对会晤结果都表示满意。因为他们都捍卫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这次俄美首脑会晤距去年4月21日莫斯科会晤时隔将近一年。在此期间俄美之间积累了大量问题需在最高级进行讨论,特别是北约东扩问题上的争执,已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主要分歧。因而本次会晤被西方舆论称为“历史性”的会晤,是“冷战结束以来最重要的一次”。
这次会晤讨论了欧洲安全、进一步削减核武器、反导弹防御条约、禁止化学武器以及俄美经济合作等问题,双方特别关注北约与俄的关系问题。俄罗斯总统仍坚决反对北约东扩,认为这是一个大错误。而美国总统则重申,北约东扩计划不变,今年7月马德里北约首脑会议将决定邀请一些东欧国家加入。也就是说,双方在北约东扩与反东扩这个主要问题上的分歧仍没有得到克服。
尽管如此,双方还是达成了一些妥协。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一致同意不在北约东扩问题上谋求一致,而同意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应存在伙伴关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则说,虽然俄美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各自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找到了妥协解决的基础,即应签署一项俄与北约之间的条约,而且这一条约应由所有北约成员国元首签署,对各国都有约束力。条约要规定,不在北约新成员国部署核武器,它们不得利用华约留下的军事基础设施。叶利钦还说,“北约作出原则性决定时将有俄罗斯参与”。但关于最后一点,克林顿的“说法”是,俄罗斯在北约作出决定时“将有发言权,而不是否决权”。
由此看来,俄虽然在这次会晤中未能克服与美的主要分歧,但它向北约方面提出的要求部分地得到了满足。事实上,会晤前俄方所抱的期望也正是如此。
此间舆论注意到,会晤前俄方的姿态有以下引人注目的特点:一方面接连发表强硬言论,坚决反对北约东扩,另一方面表示愿意谋求妥协。实际上仍是以强硬地坚持反对北约东扩,来迫使美方在涉及俄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上作出让步,以达到“不违背俄利益”的妥协。例如,叶利钦3月6日在国情咨文中以及在随后的两次重要谈话中,均以强硬的言词重申反对北约东扩,同时又暗示俄准备谋求妥协。根据会晤前的动向,舆论界分析说,两国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没有松动的情况下,双方可能在经济、军备控制等方面寻找突破口。这一看法已为会晤结果所证实。这次签署的5个文件中,有4个是关于军备控制和经济的。
从美国方面来说,在坚持北约东扩计划不变的大前提下,而且在北约与俄协商时坚持只给俄发言权、不给否决权的条件下,接受俄的某些要求,实际上也有思想准备。例如北约早就声明过,不打算在新成员领土上部署核武器等等。美国认为,俄罗斯毕竟是核大国,要继续鼓励它走“民主化”和市场化道路,而且德、法等西欧盟国也都主张,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不能和俄搞得太僵。因此,从大局看,适当作些让步,谋求妥协,对美也是有利的。(本报莫斯科3月2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美俄首脑会晤计得失相互让步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张宝祥
3月20日和2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聚会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就欧洲安全、北约东扩、军备控制和经济合作等问题举行会晤。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对美、俄首脑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此间舆论认为,美俄“减少了分歧”,“相互正在靠拢”。
克林顿说,指导今后北约和俄罗斯关系的《宪章》将写进北约“没有意图、没有计划和没有理由”在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这一点。双方就欧洲安全发表的《声明》强调,由北约16国最高领导人和叶利钦签署的《宪章》将是一个“长期契约”,这说明美国和北约国家已考虑到北约东扩给俄罗斯带来的不安,并力图用签订《宪章》的方式来安抚俄罗斯,以消除它的不安。
叶利钦在同克林顿会晤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说,他不再坚持要求北约16国议会批准这个条约。此间舆论评论说,叶利钦似乎已放弃了他早先坚持的要同北约签订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的立场,同意和北约签订一个《宪章》,这是叶利钦在这次首脑会议上向美国做出的一个“重大让步”。据今天的比利时《晚报》透露,如北约和俄罗斯的谈判进展顺利,北约16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有可能于5月底同叶利钦举行一次特别首脑会议,以郑重签署指导北约和俄罗斯关系的《宪章》。
此间舆论认为,这次美俄首脑会晤能出现双方“相互靠拢”的局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美俄均有消除分歧和达成妥协的愿望。叶利钦在20日抵达赫尔辛基时就发表讲话说:“我们的会谈不仅牵涉到我们两国,而且还牵涉到整个世界”,因此我想,“克林顿和他的班子也怀有这样的心情,即期待着在所有有争议的问题上采取建设性态度和作出妥协,这样,我们离开时还是朋友”。克林顿也对记者说,叶利钦的讲话“令人鼓舞”,“我想,我们能够解决某些问题,我希望我们能够这么做”。
其次是美国向俄罗斯做了重大让步。随着北约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日期的临近,美国急于谋求同俄罗斯达成妥协,让俄罗斯同意或默认北约东扩。为此,美国不仅保证不在北约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而且还同意北约将单方面削减其多于俄罗斯的常规军备;7国集团将接纳俄罗斯为正式成员国;美国答应向俄罗斯提供40亿美元的贷款,以帮助俄罗斯发展经济和进行经济改革。
第三,叶利钦也做了相应的让步。在克林顿表示愿向他做出上述重大让步后,叶利钦也不再坚持非要北约同他签订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而同意与北约签订一个指导未来双方关系的《宪章》。此间舆论认为,叶利钦的这一让步等于“搬掉了北约东扩道路上的最后一个障碍物”,为北约东扩“开了绿灯”。
比利时国际问题专家皮埃尔·勒费弗尔今天在比利时《晚报》上撰文说,这次美俄首脑会晤不仅“标志着俄罗斯在同欧洲和西方世界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且也“标志着裁减军备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如果北约实现了扩大,赫尔辛基的承诺得以遵守,那么,1997年将是冷战后历史上“欧洲安全的关键一年”。(本报布鲁塞尔3月2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斯兰会议组织举行特别首脑会议
《伊斯兰堡宣言》呼吁加强团结合作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3月23日电(记者许钺乃、胡芳)伊斯兰会议组织今天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特别首脑会议,讨论伊斯兰世界如何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为纪念巴基斯坦独立50周年而举行的这次会议,是伊斯兰会议组织历史上的第一次特别首脑会议。来自54个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约15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巴基斯坦总统法鲁克·莱加里在致开幕词时说,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伊斯兰国家必须制定一项共同的行动计划。伊斯兰国家应该把发展教育、科学和技术放在优先地位,并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他说,伊斯兰国家应加强内部团结,消除分歧和争端,共同维护公正、和平的国际关系准则。他建议,伊斯兰会议组织设立一个永久性的“首脑委员会”,以调解伊斯兰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3月24日电(记者许钺乃、胡芳、杨士龙)伊斯兰会议组织第一次特别首脑会议23日晚通过《伊斯兰堡宣言》后在这里闭幕。会议呼吁该组织各成员国团结一致,协调立场,加强和扩大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伊斯兰堡宣言》共分25点,涉及伊斯兰世界当今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宣言》强烈谴责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以及其他被占阿拉伯领土上继续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强调履行联合国安理会242、338和425号决议和坚持“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是实现中东全面和平的必由之路。
《宣言》强调,伊斯兰会议组织各成员国应进一步鼓励和促进私营企业间的交流,加强在经济和商业领域的合作,逐渐清除伊斯兰国家内部发展贸易所面临的障碍,包括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第6版(国际)
专栏:

  蒙博托会见南非副总统
新华社金沙萨3月23日电扎伊尔总统蒙博托23日在这里会见了南非副总统姆贝基,双方就扎伊尔目前的紧张局势交换了意见。
姆贝基在会谈结束后对记者说,他向蒙博托转交了南非总统曼德拉的一封信,蒙博托总统表示将“认真研究并尽快作出回答”。姆贝基强调,立即实现停火和进行直接谈判是解决扎伊尔危机的“两个最重要问题”。蒙博托也在会谈后会见了记者,这是他21日自法国返回金沙萨后首次公开露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蒙博托说,他返回扎伊尔是为了“至高无上的民族利益”。(附图片)
3月23日,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在金沙萨的住处向来参加记者招待会的记者们挥手致意。这是他21日自法国返回金沙萨后首次公开露面。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桥本戈尔举行会谈
本报东京3月24日电记者张国成报道: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与应邀来访的美国副总统戈尔今天在此间举行了会谈,双方就日美安保体制、日美经济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谈到日美安保体制问题时,桥本说,“日美安保体制是亚太地区稳定的关键,因此,使之更加充实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日本将以日美安保共同宣言为基础,作出最大的努力。其中,包括保障驻冲绳美军基地的土地使用权。他说,日本重视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方针》,将努力在今秋完成这一工作。戈尔对日本政府在安保问题上的态度表示满意。他重申,“日美安保体制是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针对一些亚洲国家的担心,双方表示合作方针的基本内容不会变化,也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亚洲国家的。
在谈到日美经济关系时,桥本希望日本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能促进日美经济关系的良性发展。在双方有争议的航空问题上,桥本表示反对与美国签订开放航空市场的协议。他认为应在平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航空自由化。戈尔要求日本进一步缓和限制,实现内需主导型的经济发展。他认为,日本在海运和航空方面放宽限制,将符合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利益。
会谈后,两位领导人共同会见了记者。今天上午,日本明仁天皇会见了戈尔副总统。戈尔还应邀在“地球环境合作世界大会”的闭幕式上发表了讲演。


第6版(国际)
专栏:

三月二十三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一名巴勒斯坦警察(右)阻止一位已受伤的巴勒斯坦示威者向以色列士兵投掷石块。由于以色列不顾巴勒斯坦和国际社会的反对、建立新的犹太人定居点而引起的巴以冲突更趋激烈。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