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紫荆怒放迎回归
——写在香港庆祝回归倒计时100天
本报记者郑固固贾昭全徐运平张首映
历经长时间的艰辛跋涉,归家的人终于一步步临近了故园。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望眼欲穿?激动万分?情急意切?百感交集?
王伯眼含热泪,他指指脚下,看看记者,情不自禁地说:“就要到家了嘛!”
这一天,公元1997年3月23日,香港的中国人就是这种感觉。
这一天,距离香港回归祖国只剩100天。
这一天,整个香港到处洋溢着喜悦与欢快的气氛,各界都在以不同形式的活动来表达对回归的期盼。
这一天,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不算怎么特殊,但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倒计时上,经历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这一天倍显珍贵。
时间,你快些跑
九点半的“港岛齐步向前迎回归”活动,王伯七点就到了。王伯名叫王雨仔,家住港岛柴湾,今年正好满一个花甲。王伯是坐轮椅来的,他的双腿早年在香港参加爱国活动时被港英军警枪击致残;今天港岛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倒数100天大巡游,他说什么也要参加。他说:受够了殖民奴役,吃尽了英国人苦头,现在扬眉吐气了,我能不来吗?”
骤雨初歇,紫荆怒放,娇艳欲滴。港岛维多利亚公园旌旗飘扬,锣鼓震天。来自港岛各界100多个社团的万余名市民在这里聚集。人们手持小型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浩浩荡荡地走上街头。22个醒狮队随着鼓点抖擞翻舞,童军总会大银乐队乐曲激昂。“迎接回归”、“一国两制”、“平稳过渡”、“拥护基本法”等标语牌鲜明地表达了港人的愿望。
港岛妇女会的方队特别引人注目,几十位身着中国各民族服饰的妇女代表手持彩绸、鲜花,在《大中国》歌曲旋律的伴奏声中一路秧歌一路行,博得沿途市民的阵阵掌声、喝彩声。
那是什么?呵!在一条翻滚腾越的巨龙的导引下,一群身穿中国古代铠甲的“武士”簇推着一尊巨大的“铜鼎”,气势磅礴,颇为壮观,引起一片赞叹。香港中华食品文化协进会陈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个模型。为了永志香港回归祖国这件历史性的大事,我们正在着手铸造一座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鼎,名为“香港回归鼎”。此鼎由香港著名雕塑家文楼先生设计,高3.3米,重3000余公斤,上面铭刻盛开的紫荆花和香港基本法,将来安放在太平山顶,寓意香港回归,洗雪国耻,民族团圆,是香港进入新纪元的见证。
从高士威道到轩尼诗道,从庄士敦道到修敦球场,游行队伍望不见首尾。虽然这些街道还记录着英国殖民官员的名字,但在上面行走的人们却是昂起头挺起胸堂堂正正的香港中国人了!
队伍中,记者见到了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曾先生腰椎有病,但坚持参加步行。他说,今天我特别高兴,香港现在是大局已定,形势很好。在这个时刻,大家都特别怀念小平同志,他提出的“一国两制”正在变成现实,香港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一位到过北京的小伙子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他听过一首歌中唱道“马儿你慢些走慢些走”,他现在的心情却是希望“时间你快些跑快些跑,7月1日早来到!”
港京一心“新长征”
距维园仅数百米远的湾仔运动场,香港教育界庆祝香港回归活动委员会正在举办“港京长跑庆回归”大型活动。香港30多所小学、50多所中学和20多个教育机构的学生,还有多所幼稚园的小朋友共3000余人,参加了这项跑步活动。参加者用接力的方式,每人跑数百米,合计2150公里,这恰恰是香港至北京的距离。
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主持开步仪式后,兴致勃勃地与大家一起绕场跑了一圈。他说,这项活动具有象征港京一心、共同努力奔向美好前程的积极意义。
香港教育界庆委会主席杨耀忠说,从香港到北京虽然只有两千多公里,但回归之路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我们几代人,足足走了150多年,才能完成这次伟大的“长征”。今天我们以跑步的形式,奔向祖国的首都北京,象征着香港正投入祖国的怀抱之中!
运动场上,同学们高擎“火炬”,象征性地从“香港”跑向“北京”,情绪十分热烈,而看台上的气氛更是高涨,啦啦队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快乐快乐,回归祖国”,“香港回归齐庆贺,同胞欢聚乐融融”,“港京长跑庆回归,人人高兴坐唔低,兄弟姊妹齐齐跑,繁荣安定携手创”……
三个多小时的长跑活动过去了,同学们依然是那么兴奋。特地赶来参加闭幕礼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同大家一起分享了这份欢乐。他说,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大喜事,也是举世瞩目的一件盛事。香港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青少年既是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也是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设者。希望广大教师使青年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为强国富民而奋斗的艰苦历程,增强国家和民族观念,成为“一国两制”下港人治港的栋梁之才。
相思树下再相思
在新界的马鞍山郊野公园和大屿山,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现有25万会员的香港工会联合会举行了规模浩大的“喜迎香港回归倒数100天植树活动”。1000名工联会会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辉映下,把1997棵寓意深刻的引自台湾的相思树种在了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土地上。
“相思树寄托着我们的回归情。”1948年就参加香港工联会的老会员吴锦坤先生,一边植树,一边向人说着自己的感慨。吴先生今年71岁了,几十年来饱尝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当二等公民的屈辱。提及香港回归,他喜形于色地说:“好了,再过100天,我们就要回归祖国了!”他特别称赞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中国政府制定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说按这样去做,香港一定能够平稳过渡,香港今后一定会更好。
参加当天工联会植树活动的有工联会的会员,也有职工家属;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七八岁的孩子。
在马鞍山郊野公园里,记者摄下了一个动人的镜头:今年37岁的袁洪志正与妻子张洁英、8岁的女儿袁蔚纯和5岁的儿子袁蔚铮一起精心种植一棵相思树。
袁洪志说:“今天早起下雨,天气凉,但是两个孩子都不怕,植树时又是挖坑,又是培土,干得很认真。今天我们全家共植了12棵相思树。这12棵相思树表达了我们一家对祖国的思念,也寄托了我们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期望。”
香港明天更好,这是吴锦坤老人的期望,这是袁洪志一家的期望,这是今天参加植树的1000名工联会会员的期望,同时也是600万香港同胞的共同心愿。
南瞰港九、北眺祖国内地的狮子山,平日是个幽静的地方,今天却显得热闹非凡。九龙庆委会主办的回归纪念亭动工仪式特意选择回归倒数100天的日子举行。狮子山郊野公园里锣鼓喧天,“雄狮”起舞,一片欢腾。
以山形酷似而得名的狮子山,似乎正在苏醒,它正待彻底摆脱殖民统治的枷锁,享有中国的尊严而步向世界舞台。
这座回归纪念亭高4米,直径10米,呈六角形,精选一块风水宝地构筑。九龙地区的人民与港岛、新界的同胞一样,这几天沉浸在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的欢庆气氛中,港人的心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级郊野公园主任黎清惠说,狮子山上,多种台湾相思树,有两重意义,回归纪念亭四周由台湾相思树环抱,西北面对着启德机场,又意味着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成功范例,对台湾具有示范作用,香港希望海峡两岸能早日统一;中国统一了,国家民族的合力更大,更利于香港和台湾的发展。
的确,正如著名企业家李嘉诚所认为的那样,“现在是香港人对前途最具信心的时候”。
目前香港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心思归,形势日好。选举行政长官、成立临时立法会、任命特区政府主要官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组工作的重头戏均已漂亮完成。按照目前的财政预算,特区政府在7月1日成立之时,可以有3400多亿港元的盈余,加上土地基金的1600亿港元和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便共有1万亿元的资产。
“手中有钱,心中不慌。”筹委会委员李祖泽高兴地说,虽然还有那么少数的人企图“唱衰”香港,但根本掀不起风浪来了!不但港人对前途充满信心和憧憬,全世界都毫无二致地看好香港,争先恐后地投资香港,世界为香港投下了信心票。
100天既短暂又漫长。历史的时钟一刻不停,正在滴滴答答走向那个牵动亿万中国人心脉的时刻。
1997年的7月1日,快些到来吧!
(附图片)
香港工会联合会3月23日在香港马鞍山郊野公园和大屿山,举行了有1000名会员参加的“喜迎香港回归倒数100天植树活动”。图为剪彩仪式。
 本报记者 贾昭全摄
3月23日,香港教育界举行“港京长跑庆回归”活动。图为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前排右三)主持开步仪式。
 本报记者 郑固固摄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此时此日同此心
本报记者刘工践傅旭
怀着激动与喜悦,美国知名华人迎香港回归访华团一行三十五人,远涉重洋,在三月二十三日——香港回归倒计时一百天的日子里,相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前合影留念。阳光下那一张张笑脸,表露出对香港回归和祖国统一的翘盼和热望。
美国知名华人迎香港回归访华团是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的邀请,由国际文化经贸促进会美国总会组织的。他们中有几乎与世纪同龄的老人,也有风华初露的新秀,大多为华人在美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中的佼佼者。该团名誉主席为杨振宁博士,名誉团长为陈香梅女士。该团将在京进行一系列活动。
访问团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礼堂与记者见面时,访问团团长、前美国纽约警察总局副局长兼审判庭长莫虎说:“在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之际,在香港回归中国倒计时一百天的喜庆日子里,我们组团来到中国首都北京,与大家欢聚一堂,迎接香港回归,是令人振奋的。”
被称为美国十大外科医生之一的夏威廉博士说,我是个外科医生,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手术室和病房度过。这次在香港回归倒计时一百天来到北京,是件很有意义的大事。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像肿瘤一样,再过一百天就要被割除了,这不仅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也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年过九旬的前国民党高级将领沈策老先生,激动地对记者说,还有一百天,中华民族将洗雪一个半世纪的耻辱,开创香港历史的新纪元,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一九九九年,澳门相继回归后,台湾问题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就显得格外突出了。我认为,既然香港和澳门都能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为什么中国人自己的问题不能用这种方式解决呢?作为一个九十高龄的老人,对此我充满信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熊玠先生,深情地回忆起一九八七年在北戴河邓小平接见他时的情景。他说,邓公当时与我相约,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后,香港再见面。现在,邓公虽然故去,但我还将如期践约,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中国对外友协副会长陈昊苏说,在座的各位访问团成员在美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发挥着桥梁作用。正如莫虎先生刚才讲的,不论拿到哪国护照,但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子孙,都为香港即将结束殖民统治而扬眉吐气,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自豪。
听着这些动情的话语,我们深深感到,全世界的中华民族子孙在香港回归倒计时一百天的日子里:此时此日同此心。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香港与内地青年在京举行座谈会
喜迎香港回归祖国
本报北京3月23日讯新华社记者方瑾、本报记者吴亚明报道:在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100天的喜庆时刻,香港青年访京团的全体成员与在京的各界青年朋友欢聚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青联举办的“各界青年喜迎香港回归祖国座谈会”。
香港与内地的青年代表发言踊跃,表达他们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政策的拥护和赞赏,以及进一步为香港的平稳过渡、繁荣稳定作出更多贡献的愿望。
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王凤超在座谈会上表示,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他希望香港青年联会能团结广大香港青年,继续运用各自的才智、经验和影响力,带动更多的青年学习基本法,认识基本法,自觉维护基本法,积极参与香港的社会事务,加强香港青年与内地的交流与沟通,为贯彻“一国两制”,保证香港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全国青联主席刘鹏在座谈会上表示,爱国爱港的精神已成为当代香港青年的思想主流,一大批爱国爱港的青年团体和个人,正以未来香港主人翁的姿态,为香港的平稳过渡、繁荣稳定作着积极的贡献。香港青年联会主席李宗德也在座谈会上说,香港和内地的青年人拥有共同的血统,共同的文化根源,应该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勇于接受挑战,共同跨进21世纪。
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出席了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还有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新闻办和全国青联的有关负责人。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短波

  全总要求开展好职代会民主评议
本报讯三月二十一日全国总工会在京召开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工作全国电话会议。这次会议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和中组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通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夏长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短波

  “庆香港回归,盼祖国统一”征文开始
本报讯“庆香港回归,盼祖国统一”征文活动近日在北京开始。这次征文是由中共党史学会《百年潮》杂志社、新华社《瞭望》周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纵横》编辑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炎黄春秋》杂志社主办,珠海市人民政府协办。(艾国)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短波

  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征歌拉开帷幕
本报讯为纪念建军七十周年,由总参动员部、总政群工部、《中国国防报》和《中国民兵》杂志社联合组织的征集民兵、预备役部队歌曲的组委会和评委会最近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次征歌活动截止到六月五日。在全国范围内为民兵预备役人员征歌,这还是首次。(胡冰)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短波

  磁县交警建好窗口重塑形象
本报讯河北磁县公安交警大队把“建好文明服务窗口、端正交警形象”当作工作的重心来抓。在治理整顿交通秩序的同时,抓住社会关注的热点事故处理与车辆管理,制订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规范化事故处理程序,正式出台了“磁县公安交警大队交通事故处理规范化模式”,处处体现了公正的办案作风,赢得了社会的信赖。 (刘宏挺刘晓峰张文成)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短波

  君合律师人才奖学金在京颁发
本报讯日前,“第三届君合律师人才奖学金”颁奖大会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召开。这一奖学金是建国以来首项由律师事务所设立的奖学金,三年来已有十五人次获奖,十七人次获得鼓励奖。(刘桂明)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短波

  《新时期党的建设文库》出版
本报讯由中央党校党建部和中国书籍出版社联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防大学等单位有关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新时期党的建设文库》一书日前出版发行。薄一波、李德生、杨成武等同志为该书题词。
(海风奇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