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波总理在议会控告团结工会
波兰总理齐莫谢维奇二十日在波兰议会通报了格但斯克造船厂情况和最近发生的事态时强调,作为政府总理,他不能容忍“违反法律”的行为。在谈到十九日团结工会成员占领政府三个部和在国库部发生剧烈冲突时,齐莫谢维奇指出,这不是合法的抗议活动,而是“犯罪行为”。(本报专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日签署证券监管谅解备忘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日本大藏省十八日在东京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周道炯和日本大藏省次官小川是分别代表各自的机构在备忘录上签字。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荷签署军事合作协定
俄罗斯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二十日在莫斯科同来访的荷兰国防大臣福尔胡弗举行会谈,并签署了两国军事合作协定及两国国防部一九九七年合作计划。罗季奥诺夫在会谈结束后指出,上述文件的签署将“有助于消除北约东扩可能给欧洲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3版(国际)
专栏:

  南联盟新政府成立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议会二十日批准了以现任总理孔蒂奇为首的南联盟新政府成员名单。新政府由一名总理、四名副总理和十六名部长组成。副总理沙伊诺维奇、外交部长米卢蒂诺维奇、国防部长布拉托维奇和经济部长菲利波维奇等七名原内阁成员继续留任原职。新政府增设了同国际金融组织协调行动与合作部,撤销了贸易部,同时成立内贸部和外贸部。(据新华社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俄首脑结束两轮会谈
双方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分歧依旧
据新华社赫尔辛基3月21日电(记者袁炳忠、竺承军)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1日上午在这里结束了第一轮会谈,双方称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立场“有所接近”。
美国白宫发言人麦柯里和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亚斯特任布斯基在分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两国总统就欧洲安全和裁军问题进行了两个小时“认真务实”、气氛“友好”的“紧张”会谈。
两位发言人分别对记者说,克林顿和叶利钦重点讨论了北约东扩,尤其是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问题。亚斯特任布斯基说,叶利钦在会谈中坚持反对北约东扩的立场,并向克林顿表明了俄对北约东扩的担忧。据他说,双方在未来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的问题上“立场有所接近”,不排除在会晤结束后双方就这一问题发表联合声明的可能性。
新华社赫尔辛基3月21日电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1日在赫尔辛基进行的两轮会谈结束,双方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一位美国高级官员透露,美俄双方同意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持不同态度,但表示要在此问题上继续合作。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亚斯特任布斯基在会晤结束后对记者说,两国总统拟订了5个文件,内容涉及欧洲安全、军备控制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他说,这5个文件是:关于欧洲安全问题的联合声明、关于进一步削减核武器的联合声明、关于反弹道导弹防御条约的联合声明、关于化学武器条约的联合声明和关于俄美经济关系的联合声明。
(附图片)
3月2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芬兰总统官邸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就北约东扩等问题举行正式会谈。新华社发(芬兰图片社照片)


第3版(国际)
专栏:环球扫描

  水,牵动和平与发展
王恬
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五个“世界水日”。
当人类为和平与发展不懈奋斗之时,我们地球却日益陷入淡水资源短缺的困境。联合国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发出警告: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下个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
地球的藏水总量约13.7亿立方公里,其中淡水只有2.53%,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又不足淡水总量的1%。由于人类长期以来肆意开采、浪费与污染,“天赐”之水日渐窘迫,目前人类淡水消费量已占人类可使用淡水的54%,全世界有12亿人口面临“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淡水消耗量占全国可用淡水20—40%的为中高度缺水国家,超40%的为高度缺水国)。联合国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增至83亿,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面积将随之大幅增加,除非合理有效地利用淡水资源,否则世界将有1/2的人口遭受“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
全球出现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分别占全球淡水用量的70%和20%,且需求量仍在上升;人口急剧膨胀和城市化的大趋势,也使生活用水量激增。二是水资源污染严重。全世界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已达500多立方公里,2000年将达到3000立方公里,世界地下水源的一半正在受到污染。三是乱砍滥伐森林造成雨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全世界每年抽取约550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许多地区取用地下水已呈失控状态。
缺水将制约发展。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生命资源,也是社会发展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短缺会阻碍农业的发展,危及世界的粮食供应。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农业形势严峻,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匮乏。缺水使全球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而世界人口正持续增长,长此下去势必导致粮价上涨,进一步加重贫困人口的负担。由于缺水,一些国家的许多工厂不得不停产或限产。因此,未来掌握丰富水资源的国家将被视为拥有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水资源短缺和污染还引起了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饮用了不净之水引起的。此外,世界一些主要河流的萎缩正大规模地破坏生态系统,从三角洲的退化、物种濒临灭绝到内陆湖泊不断缩小和沼泽湿地的消失,把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置于越来越大的危险之中。
缺水将威胁和平。世界上有4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共享的200多个大水体的流域之中,淡水的短缺将加剧一些国家间的水源政治纠纷。其中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国际河流是:由以色列和阿拉伯邻国分享的约旦河;流经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埃及的尼罗河;由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分享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埃及总统萨达特生前曾这样预测:中东的下一场战争将由水而爆发。中东属于半干旱气候,一直缺水,据中东和北非水资源财团说,到2025年,该地区人均可更新性供水将由1960年的3430立方米降至667立方米。更糟的是,该地区水源——河流和地下蓄水层——都跨越一向敌对的国家的边界。以色列每年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三个地下蓄水层中提取其6亿立方米用水的30%,因此沙特报纸认为以色列占领戈兰高地的目的是获取水资源,使戈兰高地的水成为以色列水战略的一部分。
然而,在全球淡水资源短缺的难题面前,人类并非束手无策。越来越多的人士认为,尽快实施以下措施将会是有效和可行的:1.为水立法。目前世界上有1/3以上的国家已制定和颁布了水资源法规,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作出明确规定。2.有偿使用或提高水价。联合国的报告呼吁,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来管理淡水资源,按照供需平衡的原则给予淡水以商品价格。3.循环利用。日本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71%,美国和德国亦达60%,瑞士、丹麦、瑞典等国80%的生活污水都已作处理。4.节水型灌溉。在一些发达国家,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已达到70—80%,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仅有30—40%。如果下世纪中叶我国农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70%,即使维持现有供水量,也可满足16亿人口的粮食所需。5.节水装置、净化水质、海水淡化、利用雨水、广为造林。
水是人类最珍视的资源。在下个世纪,因为水,人类将更懂得和平共处与携手发展的价值。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改革方案出台
建议增设五个常任、四个非常任理事国
本报联合国3月20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本届联大主席兼安理会席位公平分配和成员数目增加问题及其他与安理会有关事项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简称安理会改革工作组)主席伊斯梅尔·拉扎利今天向安理会改革工作组提交了一份文件,就安理会改革提出了建议,该工作组从今天开始就此建议展开实质性讨论。
拉扎利的建议包括:增设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使安理会成员数目从现在的15个增至24个。五个常任理事国应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各产生一名,另外两个来自发达国家。而安理会四个非常任理事国应从非洲、亚洲、东欧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各产生一名。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不具有否决权,而原始常任理事国则应限制使用否决权。他要求对入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兴趣的国家将自己的要求通知大会所有会员国,联大将于1998年2月28日之前举行大会进行表决,获2/3多数者将成为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为加快联合国改革进程,秘书长安南此前敦促联大五个改革问题工作组至迟于今年7月底以前提出各自的改革报告,从而形成一揽子改革草案,交52届联大讨论通过。另四个工作组分别是:和平纲领工作组、发展纲领工作组、联合国财政状况工作组及加强联合国系统工作组。


第3版(国际)
专栏:

  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
发展中国家呼吁重视发展权
新华社日内瓦3月20日电(记者陈维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最近两天在联合国人权会上发言,呼吁国际社会重视促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发展权。他们强调,发展权是人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人权。
巴西代表说,发展权是人人均应享受的最基本的人权。没有发展,没有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就谈不上真正实现人权的目标。
巴基斯坦代表说,发达国家推行的人权理论把公民政治权利视为发展的前提。因此,联合国在人权工作方面成立的机制80%以上只重视公民政治权利,而忽视促进各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发展权。事实上,贫穷和不发达才是对促进实现人权的真正否定。
埃及代表说,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促进发展权的实施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实现发展权应成为同贫穷作斗争和防止发生冲突的手段。
乌干达、尼泊尔、摩洛哥等国的代表指出,在当今世界上,有13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对这些处于贫困和饥饿中的穷人只谈实现公民政治权利,而不帮助他们发展以摆脱贫穷,是没有意义的。国际社会促进人权事业不应有选择性和出于某种政治目的。他们还指出,世界上现存的不合理的经济秩序、贸易保护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掠夺正在日益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使发展中国家的外债负担更加沉重,这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大障碍。
斯威士兰代表在发言中谴责了一些发达国家干涉非洲国家的自决权。他说,非洲国家正遭受外来的企图把一种“政治模式”强加给它们的难以忍受的政治压力。他认为,各国有权选择适合各国国情和尊重人权的理想模式,即使用金钱,非洲也不能接受外国对它们内政的干涉。
古巴代表在发言中再次谴责了美国干涉古巴内政的赫尔姆斯—伯顿法。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道指调整成分股
本报驻美国记者张亮
3月17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平静,没有爆出大起大落的新闻。但是,这天的道—琼斯指数却特别引人关注,因为它所依据的30种工业股票,即道指的成分股票从17日起刚刚作了调整。
这次调整可简称为“四上四下”,即剔下西屋电气、德士古石油、伯利恒钢铁和伍尔渥斯公司的股票,取而代之的是旅人集团、惠普、强生和沃尔玛公司的股票。调整第一天,道—琼斯指数上升20.22点,基本上属于正常浮动。
道—琼斯指数代表着美国目前30家大公司的平均价格指数,金融界称它们为“蓝筹股”,即热门的、靠得住的股票。道—琼斯指数向来被视为反映纽约股市行情乃至整个美国经济运作状况的“晴雨表”。由于纽约股市和美国经济的实力地位,道—琼斯指数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西方其它主要股票市场的行情。一般情况下,后者总是跟着前者的变化而变化。
应该说,道—琼斯公司选择的30种股票是有一定代表性和科学性的,否则就难以发挥“晴雨表”的作用。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道指依据的股票也在相应调整。
道—琼斯指数已有101年的历史。它的创始人是《华尔街日报》首任主编查尔斯·H·道与出版商爱德华·琼斯。在早期,被编入的30种股票是清一色的工业公司股,且以制造业为主体,这与当时美国经济的结构是相一致的。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道—琼斯指数依据的股票已作了几次变动,由一些金融公司和服务业公司的股票取代了一些工业公司的股票。上次调整是在1991年5月6日。如今时隔6年,道指依据的股票再次变动。
这次调整是在《华尔街日报》编委会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的。具体来看,被除名的4家公司在相当程度上已失去了代表性。它们编入道—琼斯指数已有68年之久。西屋电气公司在今年下半年将变成纯粹的媒体广播公司,不再从事工业生产。而在这个领域,道—琼斯指数中已有通用电气和迪斯尼公司为代表。伯利恒钢铁公司“出局”后,道—琼斯指数中便不再有钢铁公司的代表。德士古公司被剔除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道指中仍有埃克森和谢夫隆两家石油公司。伍尔渥斯是老牌百货公司,但近年来经营状况不太理想,因而被后起之秀沃尔玛取代。
新入围的四家公司,扩大了道—琼斯指数中科技、金融和医疗服务方面的含量。旅人集团为金融公司,惠普是科技公司,强生是医疗服务公司,而沃尔玛则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因此,道—琼斯指数依据的股票的变动反映着美国经济结构的新变化。在当前美国经济中,科技部门发展迅速,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其比重还将继续上升,而钢铁工业已“日落西山”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入围的四家公司的股票表现均好于被剔除下来的四家公司。如果按照原来的方法计算,现在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就已接近8000点,而不是日前的大约7000点。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道—琼斯指数的计算方法也作了适当调整。
能被列入编制道—琼斯指数的30种股票之列,既显示了公司的实力,同时也是一种难得的广告宣传。所以,新入围的四家公司均表示满意和高兴。然而,被剔除下来的公司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的表示理解,有的“无可奉告”。但总的来看,变动后的道—琼斯指数似乎更有助于它发挥纽约股市乃至美国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本报华盛顿3月18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布什说美国必须正确认识中国
新华社洛杉矶3月20日电(记者吴月辉)美国前总统布什20日在洛杉矶说,美中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不能正确认识中国就有可能破坏这种关系。
布什是在接受美国志愿者(洛杉矶)协会授予他“马可波罗奖”的颁奖仪式上说这番话的。他说,无论美国哪个党当政,都必须认识中国。
布什说,他自1993年卸任以来,曾七次访问中国,亲眼看到了中国所发生的“显著变化”,使他“深受鼓舞”。
他指出,美国国会、新闻界和知识界的一些人对中国所取得的进步没有给予足够评价,没有认识到中国在面对巨大挑战时所取得的进展,这有可能破坏美中关系。


第3版(国际)
专栏:

为尽量消除人们对疯牛病的恐惧,英国有关部门在每头牛的左右耳朵挂上两块标有农场、主人等信息代码的“档案牌”,并记录其从出生到出栏的健康情况。凭牌可随时了解每头牛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可快速处理。
新华社记者 庞伟良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为庆祝香港回归倒计时一百天
美知名华人组团访华
本报纽约3月19日电记者何洪泽报道:在香港回归倒计时100天即将来临之际,由美国各地华人政界、学术界、新闻界、企业界、科技界、艺术界知名人士组成的“美国知名华人迎香港回归访华团”一行35人,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邀请,将于3月21日至27日访问北京,与国内同胞共庆这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日子。
该团由著名学者杨振宁、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任名誉团长。著名律师莫虎任团长,成员包括前国民党高级将领沈策、美国首位华裔女市长陈李琬若、著名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著名华人女企业家靳羽西、著名显微整形外科专家夏威廉博士、著名学者熊阶、严晓海、倪军等。
访华团在北京将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倒数100天主题晚会,并举行座谈、专题演讲、参观等活动。


第3版(国际)
专栏:科技漫话

  千载难逢天外客
本报记者张友新
不久前每天黎明前,在东方低空上,有一个拖着长长尾巴的形似团状的天体,其容姿闪闪发光,完全可与其周围的牛郎星、织女星等几颗恒星相媲美;它于本月21日前后已由晨星转为位于西北方向低空中昏星。这就是海尔—波普彗星。目前,这位千年难逢的天外“客人”正日夜兼程向地球奔来,到本月23日至24日到达地球的“家门口”,届时它距地球约2亿公里,然后就挥“尾”告别,飞向遥远的天际。
星星的出入隐现,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圆缺盈亏,人们都已习以为常,并且还给它们披上种种神秘面纱,寄予美好的遐思,但对彗星却另眼相看,视为“不吉利”的征兆。汉语中“彗”字是“扫帚”的意思,在西文中,“彗星”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是“尾巴”或“毛发”的意思。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彗星奇特的外貌给人们心理上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是过去人们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而产生的一种错觉。今天,社会已经进步,科技已有惊人的发展,彗星投下的阴影已被科学之光所驱散。
其实,彗星出现不足为怪。它不是一个结实的球体,而是我们太阳系中的一种正常的天体,与其他行星一样,沿着自己的轨道绕太阳公转。有所不同的是,彗星一般躲在太阳系边缘的宇宙里,在某种因素的干扰下,彗星会改变其运行轨道,掉到内太阳系来。当彗星靠近太阳后,由于太阳辐射的“加热”,其彗核(主要由冰构成)会汽化出云雾状的彗发(主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同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像被风吹动的烟一样,彗星背着太阳的一面就会出现一条长长的“尾巴”。愈接近太阳,彗星愈亮,当远离太阳时,彗星变得暗而冷,并且成为无头尾之分的东西了。
海尔—波普彗星就是这样一个天体。它是美国天文爱好者阿伦·海尔和托马斯·波普于1995年7月23日同时独立发现的,当时该彗星距地球约9.3亿公里,其亮度是著名的哈雷彗星的1000倍;当该彗星飞抵距地球的最近点时,其亮度特别大,长长的彗尾雄伟壮观,令观者激动不已。据科学家计算,这彗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3000余年,也就是说每隔3000年才光顾地球一次,所以它被称为“千载难逢的稀客”。
自海尔—波普彗星被发现后,国际、国内掀起了观测这颗彗星的热潮。目前,不仅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已备好精良的“装备”,要对该彗星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即使普通百姓也不放过这个“天赐良机”。3月9日,当日全食和海尔—波普彗星举行“世纪幽会”时,小小的中国边陲城市漠河竟聚集了万余人观看这一天文奇景;当海尔—波普彗星日前在科威特上空出现时,许多人清晨起床赶到沙漠原野,观看这美丽的天文景象,给他们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新的乐趣。第一届海尔—波普彗星国际大会将于1998年2月2日至5日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举行,届时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将交流对这一“世纪彗星”的研究成果。
海尔—波普彗星的风采向人们提供了一次普及科学知识的机会。世人对彗星的兴趣和热情,表明科学技术日益深入人心,而没有科学根据的观念正逐渐隐退。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青年与以军警发生冲突
以关于最终地位谈判建议遭巴拒绝
本报开罗3月20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数百名巴勒斯坦示威青年今天在伯利恒与以色列军警发生大规模冲突。
为抗议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的哈尔霍马动工修建定居点,巴勒斯坦群众今天在离工地不远的伯利恒举行示威游行,数百名示威青年不顾巴警的劝阻,向伯利恒郊外驻守在“先知墓”旁的以色列军警投掷石块,以军警则向示威队伍施放催泪瓦斯。这是自以宣布兴建哈尔霍马定居点决定以来,巴以之间发生的最严重冲突。
昨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过以电台发表声明说,他建议尽快开始以巴关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最终地位的谈判,并说这一谈判可在6个月内完成,不需要原定的两年时间。
内塔尼亚胡的上述建议遭到了巴方拒绝。巴地方管理部长、巴以和谈巴方代表团团长埃雷卡特指出,内塔尼亚胡的建议是摆脱原有协议的“一个骗局”,目的是转移人们对哈尔霍马定居点工程的注意。按照今年初签署的希伯伦协议,巴以关于最终地位谈判应在协议生效后两个月内、即于本月17日恢复举行。为抗议以政府在哈尔霍马新建定居点,巴方反对在目前紧张形势下举行最后阶段谈判。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布扎比97国际防务展闭幕
据新华社阿布扎比3月20日电(记者潘立文)阿布扎比97国际防务展今天在这里降下帷幕。
在为期5天的展览会上,来自42个国家的750家军火厂商展示了其最新、最先进的海、陆、空武器装备。10万平方米的场地上放满了装甲车、坦克、雷达、导弹、各种火炮以及现代军用通讯设备。同时,在扎耶德港外约50万平方米的水域上展示了来自美、英、法、德、俄等国的潜艇、驱逐舰、护卫舰、巡逻艇和指挥舰等。


第3版(国际)
专栏:

  持中国香港特区护照访加免签证
三月十九日,加拿大公民与移民部长罗比拉德和外交部长阿克斯沃西在一项联合声明中宣布,从今年七月一日起,中国香港特区护照持有者访问加拿大可免办签证。声明表示,实现香港平稳过渡与加拿大有着重大利害关系,加政府做出免办签证这一重要决定,是对香港未来有信心的表现。


第3版(国际)
专栏:

  特拉维夫发生严重爆炸事件
以色列海滨城市特拉维夫二十一日上午发生一起恶性爆炸事件,已造成四人死亡,三十多人受伤,其中一些人伤势严重。这是近一年来,也是自以政府上月决定在东耶路撒冷修建哈尔霍马定居点后在以境内发生的首起针对以色列人的爆炸事件。爆炸发生在特拉维夫市中心一家咖啡馆内。巴自治政府发言人艾哈迈德·拉赫曼发表声明,谴责特拉维夫爆炸事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