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人物

  搭心桥战死神
——记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刘晓程
本报记者黄振中
编者按:这篇通讯使人们高兴地看到我国著名医院——协和医院一批有作为的中青年医生正在迅速成长,并成为学科带头人。他们接过老一代专家学者手中的接力棒,为攀登医学高峰,攻克生命禁区,保护人类的健康作出突出的贡献。
发展我国卫生工作要依靠科学进步,要鼓励更多的年轻医生像刘晓程一样成为学科带头人,同时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祝愿年轻的医务工作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楼的护士服务台上,摆放着一束束鲜花,祝福一个个病人早日康复,企盼病危患者获救。2月13日,53岁的患者宋福,穿上整齐的蓝色西装同夫人一起站在走廊上等待记者。他曾患严重冠心病,并开过颅,术前家属对其已失去信心。就是这个处于死亡边沿的患者,经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教授刘晓程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而康复。宋福的夫人激动地说,是刘大夫的手术给了宋福第二次生命,再三恳求记者宣传报道这位救命恩人。家属介绍说,宋福听说有记者来采访,特意穿上一件刚洗过的西装。一会儿,其他患者也围过来说:宋福这个名字好,总有人为他“送福”。
在宋福的病房斜对过,住着一个刚做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不久的67岁老人,身边还放着各种监护仪器。老人叫冯效忠,先后两次心梗,并有室壁瘤。这是一个高危病人,手术难度极大,其风险可想而知。但是有着高度责任感和爱心的刘晓程和同事们仍决定做这个手术。同时用胃网膜动脉、内乳动脉桥,救治了这位老人,并顺利地切除了室壁瘤。这是生命之桥,人类希望之桥,也是爱心架设的现代文明之桥。
据检索,刘晓程同时采用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内乳动脉三种动脉“桥”材料完成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两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近端吻合七个,其中以“V”字形方法用桡动脉管壁为其自身近端口径进行加宽四例属世界首创。这些医学科学术语,尽管人们不熟悉,但现代医学科学的成就给您一个健康的心脏,却是时代的企盼和强音。据悉,我国每10万人中平均有81.4名男性,54.2名女性死于冠心病,占成年人心脏病死亡率的第一位。清除这第一杀手已成为刘晓程和其同事们多年追求与奋斗的目标。
追溯刘晓程奋斗的足迹,人们不难发现,他一直在同威胁人们生命的死神和风险作顽强斗争。这位出生在黑龙江黑土地上的47岁教授,在祖国将他送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查理王子医院进修心血管外科一年半后,没有留恋大城市,而是自愿回到生育养育他的黑土地,于1987年在牡丹江市创建了我国第二所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他在北国边疆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大批心血管专业技术人才,选送20多位年轻骨干出国留学,在短期内培养出各个专业的年轻学科带头人。在十年中为来自全国23个省的4000余位患者做了心脏手术,成功率达98.6%。
刘晓程任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后,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把协和医院心脏外科的年手术例数提高了一倍多,共完成各种高难度手术近百例。为一位患者成功地切除了位于右心房内的极其罕见的血管内皮瘤,并完成了带瓣同种异体血管右室流出道重建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右室心肌成形手术、左室心肌成形术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等高难度手术。
祖国和人民记着这位共和国的骄子,也给了他不少荣誉。他两次被评为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国务院评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被国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荣誉如同急流,正把刘晓程推向一个新的浪峰。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药物王国中医忙
刘成起
云南有六千多种中草药,被誉为药物王国。云南人喜爱和信任中医,加上有这么丰富的药物资源,所以中医十分繁忙,他们在卫生工作以农村为重点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无论是风景秀丽的大理,还是披着神奇面纱的西双版纳;无论是少数民族居住区,还是汉族居住地,都在逐渐建设设施较为健全的中医医院和门诊。中草药产在山上和地头,农民挖了卖给医药部门,换回现金又用来治病,这种形式为中医植根于农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云南陆良县正在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药物王国起着示范和指导的作用。这里中医药人员和中医病床分别比一九九一年增加百分之一百一十七和百分之一百九十。中医药已成为保障全县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卫生资源。县城不仅有设备较为齐全的中医院,西医医院也建有中医门诊,乡、村还有诊室,构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切实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困难。在乡村卫生室的墙上还贴有丰富多彩的各种卫生知识,为大众健康服务。
药物王国并不满足设施的建设,而是把中医的优势充分展示出来。每到春夏季节,他们便指导乡村中医熬预防痢疾和感冒的中药汤,防止疾病的流行。曲靖地区板桥镇大桥卫生室,春天用板兰根、大青叶、防风、甘草加红糖熬水,送到家家户户预防感冒。夏天用杨梅根加甘草、红糖熬水让农民喝预防痢疾,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健康和生产力,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
培养学科带头人,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是云南中医事业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成功经验。在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有多个科研项目获奖,其中医治白内障已造福边疆群众。陆良中医院院长肖研制的胃痛灵一号、二号获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多篇。在全省一些中医院已设立了疑难病门诊,为一些久病不愈到处奔波求医的病人解决了困难,同时也节约了医疗费用。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希望的曙光
本报记者艾笑
北京海淀中医院免疫科主任黄茂林,从我听说他的名字至今,至少已经10年,他是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研究的。
SLE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全身结缔组织被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痛苦,而且死亡率很高。黄茂林先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原来是位西医,长期从事免疫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从中体验了中医药的魅力,于是开始了中医研究。
单纯西医治SLE,自50年代应用了肾上腺皮质激素、60年代并用了免疫抑制剂之后,对症疗效明显提高。但是激素带来的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副作用,也给病人和家庭以新的不幸。因而,不少患者谈“激”色变。70年代开始,中国人开展了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SLE的研究,用中药配制了免疫增强剂,与西医的免疫抑制剂并用,纠正了那些单纯西药的副效用。
这既“抑制”又“增强”的矛盾做法,似乎令人费解。而黄茂林却指出:这正是依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根据SLE有腰酸腿软、足跟痛、脱发、听力减退的体征,病理上认其主症为肾虚;又根据SLE有紫癜、青红斑、肢体动脉痉挛、关节痛、肝脾大的体征,而确定血淤为发病基础。据此,他们首次绘制出SLE发病环节图,以“虚宜补、淤宜疏”为治则,筛选出有效中药配伍,组成免疫丹系列制剂。
他从800余套病历中随意抽出一套展示。现年51岁的河北新乐县农民孙振山,曾经河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SLE。服用免疫丹两个月就取得明显疗效,现已连续随访8年,停服中西药后无复发,目前是当地拖拉机手。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自然之窗

  莫到凋时再惜花
陈俊愉
春光明媚,百花绽放。我国是花卉的故乡,观赏植物的多样性,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这主要反映在物种繁多、特产种和优质种多上。
全球公认中华乃“世界园林之母”。英国人说:“没有中国,尤其是云南的常绿杜鹃和高山植物,就没有英国的现代园林。”而据美国加州大学赖斯尔教授介绍,该州所栽树木花草,70%以上来自中国。在欧洲,意大利从我国引去的品种约达1000种,而德国的50%左右观赏植物引自我国。可见中国花卉长期以来已为世界各国的园林绿化及花卉生产提供了大量素材,做出了贡献。
我国花卉特产品种出类拔萃。如山茶属全球约220种,国产195种左右,占88.6%。尤其突出的是:全世界共产腊梅属植物约6种,泡桐属9种,金粟兰属15种——而中国是所有这些种的唯一故乡。至于举世闻名的银杏、水杉、银杉、水松、珙桐、杜仲、射干、翠菊等,更是中华特产的珍稀单种属观赏植物,受到世界各国极大的重视。
由于我们的祖先特别重视植物的培育和累代连续选择,因此名花类型繁多,优品屡现。如菊花品种现有3000个以上,中原牡丹品种460个以上,梅花品种300个以上,落叶杜鹃品种约500个,中国兰品种300个以上等等。每种花均按不同系统、类、型,形成有层次而能体现演化关系的品种分类多样性。
总之,我国花卉多样性是突出的,优异的,又是饶有特色的。但是,中国的观赏植物多样性目前却正受到种种威胁与破坏。以月季而论,轻土崇洋是造成古老月季锐减的主要原因。曾在现代月季育种史上做出关键性贡献的中国古老月季,现已濒于奄奄待毙、几乎全军覆没的境地。中国各地园林中的月季品种,95%以上皆是近50年来“回娘家”的古老月季后代——“混血舶来品”。又如中国兰资源在全国各产区长期受到破坏,川、滇、黔三省最为突出。以贵阳而论,每年至少有10吨野兰花在市场求售,甚至个别新种卖到了国外。有的外商为了收购麻栗坡兜兰和杏黄兜兰,竟把云南文山地区所有野生兜兰劫掠一空。类似的破坏,也发生在攀枝花苏铁、三尖杉、红豆杉、杜仲、金花茶、地涌金莲等观赏植物上。此外,森林滥伐、环境污染、不合理的土地开发与工矿建设乃至人为破坏等等,也给花卉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以致有的品种灭绝了,有的正处于濒危状态。
此外,尽管我国花卉多样性突出,但目前各地园林中却是植物种类贫乏,而且品种单调。如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大抵各只栽培应用400—800种观赏植物,而在伦敦、旧金山、新德里、东京等地却分别布置、运用着1000—3000种树木花草。这实在令人遗憾。
我国第一部野生植物保护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于1997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一法规的严格执行,标志着我国从此将步入依法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新阶段。中国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保护生物包括观赏植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使命,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义务。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让蒙医蒙药造福百姓
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副院长乌力吉
在刚刚结束的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代表们都强调民族团结。我想加强各族人民团结,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为各族人民服务。不做有损于团结和不利于发展经济的事。
内蒙古有许多宝藏,其中蒙医蒙药就为世人青睐。蒙医药学从形成初期就很重视“足与人体健康的具体关系”。如在阐述人体内白脉系统(与现代医学神经系统一样)时说:白脉从大脑皮层往下分开,似一棵大树连接人体各个部位。说到与肢体相连的显出白脉时说到,显出白脉虽说有很多,但主要有六根,从这里又分出十六支白脉,其中下肢主干白脉,从大脑皮层下传到脊椎以后分出许多小分支,其小分支在下传过程中和胸腔脏器和腹腔脏器都有接触点,其末梢传到足心,发挥着其连接“脚心”与“人体”各部位的神经连接、传导和信息反馈作用。同时说到这样的解剖结构决定足内的神经末梢和众多的毛细血管对各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愈有着密切的关系。
蒙医药治疗疾病讲“四施”法,所谓“四施”是指饮食、起居、药物、外治等四种办法。从而蒙医治疗疾病除了用药物以外,还讲究生存环境、心理保健和利用身体各部的特殊解剖结构进行放血、涂药、擦药等各种疗法。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发出与蒙医蒙药密切相关的系列医疗用品,包括药磁鞋等,发挥其独有效果。在继承蒙医药“在身体局部涂药、擦药”等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利用磁铁的电磁场的感应和刺激作用,将人体表面进行涂擦具有挥发性、刺激性和渗透性的传统蒙药,给予进一步的感应和刺激,使这些药品的有效成份更好地通过白脉感应传导系统到达身体各部位,发挥其有效的治疗作用。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憨态可掬的亚洲黑熊
温波
亚洲黑熊,又名黑熊,因其前胸长有一条新月状的黄或白色的色斑,所以又被称为“月熊”。中国目前大约有4万只野生的亚洲黑熊,虽在18个省份都有分布,但大多数集中在西南的云、贵、川三省。
黑熊的体积大,食量也大,而且需要有足够面积的森林作为蔽护栖息地。如今,森林破坏的加重和生态失衡迫使黑熊处于严峻的境地。曾拥有众多黑熊的东北森林地区正因为伐木和捕猎,造成黑熊生存环境恶化,数量剧减。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早已将亚洲黑熊列入第一类濒临绝种动物,受到国际保护。然而长久以来,黑熊被作为药用动物被人类捕猎,而且黑熊也因在秋季常偷食农作物被视为有害动物。
黑熊是最有名的“冬眠”动物,冬眠期一般从当年11月到次年4月。熊冬眠的特点是它们奇特的生育过程。野生黑熊一般在夏季6—8月交配,受精卵保留在母体的子宫内,需要几个月后才开始发育。到隆冬季节小熊出生了,母熊只是在用牙咬断脐带时才醒来一次,然后便继续睡上两个月。小熊整个冬季靠吸母乳养活自己,不久小熊也学会与妈妈一起睡觉,只在吃奶时才醒来。
(附图片)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文化与养生
张苓爱贾璐
近一时期不少学者和文化界人士对文化养生的兴趣很浓。在华夏文化促进会文化养生委员会组织的座谈会上,竟聚集了书画、戏剧、音乐、诗歌和医学界数十位名人、学者和专家。他们从各自研究的成果中引证出文化可以养生,而且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对于预防疾病、身体康复发挥出药物难以替代的作用。
其谈论的题目有“精神道德与养生”、“诗词歌赋与养生”、“影视戏剧与养生”、“琴棋书画与养生”以及“武术与养生”等等,题材十分广泛。
古人言:书犹药也。陆游诗云:“病经书卷作良医”。在苏东坡、陆游、白居易的诗集里有不少是养生诗篇。诗人周鹤在“诗歌与养生”专题发言中,引用了历代诗人有关养生的大量论述和诗歌。周鹤说:“诗充满激情,能点燃人生期望之火,升起生命的风帆;同时给人快乐、和顺,调节心理,达到身心健康。”
据说在诗歌盛行的意大利用诗治病。在一些书店药店可以买到用来治病的诗篇。医生和诗人联手研制的“诗药配方”可治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至于书画,更能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古人把中国画作为一种陶冶情操,修心养性的手段。书画家们在泼墨中运气,把自己融于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画家齐白石的作品取材于农村的虫、草、鱼、虾、稻谷、花果等,构图上追求平衡,精益求精;笔墨上笔笔纯真,以简取胜。这一切来自白石老人的一颗平常心。他感受了大自然的灵气,吸收大自然的精华,是在顺从大自然的前提下,超越自我的结果。
成都体育学院旷文楠教授对于文化养生作过深层研究。他归纳说:健康是人们身体与精神处于平衡与和谐状态的体现;而不健康则是有机体内外系统的平衡出现失调。而这种系统的生命观与健康观,正是东方哲学范畴的三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养生观。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国策漫笔

  再谈晚婚晚育
杨魁孚
在晚婚晚育蔚然成风的今天,仍然有不少人未到法定最低婚龄而早婚早育。针对这种情况,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晚婚晚育的好处,讲清早婚早育的害处,不断提高青年实行晚婚晚育的自觉性,的确是十分必要的。
调整婚龄、育龄和生育间隔的政策,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各地已把提倡晚婚晚育,禁止早婚早育,被照顾生二胎的夫妇须按照规定的间隔安排生育,列入了地方计划生育法规。
早婚早育对国家和个人都是有害的。一是不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妨碍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二是不利于青年自身的身心健康;三是不利于学习和工作;四是不利于优生和下一代的发育成长;五是不利于家庭美满幸福,由于早婚早育者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往往导致婚姻关系不稳定,造成痛苦和烦恼。
实行晚婚晚育对国家对家庭和个人都是有益处的。晚婚晚育有利于减缓人口增长速度和控制人口数量,从而缓解我国人口过多所造成的各种矛盾,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晚婚晚育还有利于母婴健康和优生,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行间隔生育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减缓人口增长速度和有利于母婴健康,为了有利于家庭幸福,对于按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的规定照顾生二胎的以及照顾某些少数民族生三胎的,生育第二个孩子或第三个孩子与生育前一个孩子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各地都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法规,坚决防止不够生育间隔的抢生现象的发生。
我们应当认识到,那种“早婚晚婚,早晚都得结婚;早育晚育,早晚都得生育,何必晚婚晚育”的说法是不对的。制止早婚早育,提倡晚婚晚育,是一场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的思想革命。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群众克服愚昧陈腐的婚育观念,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认识到晚婚晚育是造福子孙后代、提高人口素质的大事。特别要注意加强对未婚育龄青年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婚育观,消除早恋、早婚的社会心理,自觉做晚婚晚育的新人。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减肥要讲科学
季丹红
科学研究发现,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转化为人体内脂肪的概率分别为100%、50%、10%,其他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水等不能转化为脂肪,因此肥胖的根本原因在于米、面、糖等高碳水化合物、动植物油等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所致。
在前不久进行的康尔寿减肥跟踪调查中发现,在饥饿状态下减肥,人体生理机能自我保护性反应,首先促使大量的水分排出,而人体内水分所占的比例最大,这种方法不仅减不了多少脂肪,而且使人误将体重下降当成减脂肪的错觉,必将导致恢复正常饮食后伴随饥饿状态的消失,水分大量的补充回人体内,造成短时期体重迅速增加的“反弹”现象。
长期从事减肥研究的专家邓述才从生物化学反应的颗粒原理发现,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可以转化为人体内脂肪,也可转化为能量物质和能量。关键是要一种有效成份激活人体大量产生一种酶去分解脂肪,将脂肪转化为能量物质。如果合成脂肪酶机能过强、分解脂肪酶机能太弱,就会出现“喝凉水都长肉”的现象。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在云南陆良境内有一片多姿多彩的神奇彩色沙林。相传《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孟获就生活在这一带。
良玉摄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近日,北京几名医学教授、专家到云贵高原为农村医院的建设献计献策。图为专家们在一起研究如何利用医药资源。   刘启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