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消费者权益保护在国外

  “电火花”的生意经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张仓吉
走进墨西哥城电火花电器连锁店集团总部大厦,迎面看到的是已故集团创始人乌戈·萨利纳斯的头像雕塑。基石上镌刻着他的名言:“保护你的顾客就是保护自己”。
现任总经理哈维尔针对记者采访意图,开门见山地介绍说:电火花连锁店从50年前一家小家具店发展到今天在191个城市拥有458家连锁店的大商业集团,经验之一就是只卖质量一流的产品,绝不卖伪劣商品。在座的几位部门经理补充道:这样做表面上看是在保护消费者,实质上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护了自己。
为了做到只售质量一流的产品,电火花连锁店有一套独特的进货及管理制度。
进货预审首先,生产厂家必须提供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书,产品技术规格、质量检验报告,墨西哥产品安全委员会的检验报告,产品销售记录,返修率统计表,产品说明书,已刊、播的广告样品,供货价格和计划等。采购部据此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可考虑进货或不考虑进货的意见。
质量检验采购部作出进货的建议后,厂家才可以将产品实物送到电火花商业集团进行质量检验。
售后服务通过质量检验并不意味着拿到了进入电火花销售网的通行证,还要求供货厂家供货前必须在国内5大城市设有自己的维修服务中心,配有专用流动维修车,开通用户免费电话,在全国各地委托维修点要达70个以上,保修期内大件电器维修必须做到大中城市24小时上门服务,乡村在三天以内。
一票否决生产厂家只有在通过上述三关后才能签约成为电火花的供货商。对已入网销售的商品,采购部、质量控制中心、售后服务保障部、分销仓库一旦发现质量或服务问题,都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权”,停止这种商品在连锁店销售,电火花连锁店自有商标的商品也不例外。一旦发现质量或服务问题,一票否决制将毫不留情地亮起红灯。(本报墨西哥城电)


第7版(国际)
专栏:消费者权益保护在国外

  消费者的保护神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学江
在澳大利亚,消费者有一个保护神,这就是“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最近,记者走访了它的总部。
这是一个非政治性的独立执法机构,其五位专员由政府提名,总督任命,不随政府的更迭而变动。它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和执行联邦政府的《贸易行为法》;接受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对工商企业进行守法教育。谈起它的重要性,消费者事务部代理主任卡尔·比克自豪地说:如果没有执法部门的认真执法,再好的法律条文也是废纸一张。
消费者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都会打电话到委员会咨询。这时工作人员就会向他们解释消费者的权利和有关法律规定,分析商家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采取什么行动可挽回损失。很多时候,委员会工作人员直接打电话给商家,要求他们退货退款,或补偿损失,同时将投诉存入计算机。如果收到对同一产品的多起投诉,或数额较大,委员会便派员进行调查,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诉讼。
为警示商家和教育消费者,竞争与消费委员会不仅出版自己的双月刊,还随时向新闻界和工商企业发送公报,报告案例,这同样具有教育和威慑作用。近些年澳洲大兴移动电话热,其持有率已居世界第三。但与之俱来的是投诉增多。调查发现,许多问题是因购买者的无知造成的。于是委员会游说各大电讯公司出资,编写了购者须知小册子,要求销售商必须在出售无绳电话机前出示给购买者。其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移动电话的种类、性能、花费、保险与服务、适用范围和条件等,还列出了政府各专业技术部门、监督部门、消费者保护等部门的电话号码,以便消费者随时咨询。自小册子出版后,投诉大减。 (本报堪培拉电)
此次“消费者权益保护在国外”专题系列报道至此终篇。——编者


第7版(国际)
专栏:

  全球捕鱼量超亿吨
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利弊兼有
据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17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1995年世界鱼产量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但人类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据这家总部设在罗马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在报告中提供的数字,1995年,全球捕鱼量达到创纪录的1.123亿吨,比上一年的1.096亿吨增长了2.5%,产量增加部分大部分来自于水产养殖。报告指出,由于集约式作业,生态环境正在受到破坏。在一些地区,水产养殖使当地的植被受到损害,“沿海资源正在受到环境恶化的威胁”。
据保守的估计,到2010年,全球食用鱼需求将由1994—1995年的7500万吨至8000万吨上升到1.1亿吨至1.2亿吨。研究表明,全世界有200种海洋渔业资源正承受着“迅速加重的捕捞压力”,其中需要管理的在1950年几乎为零,而到1994年则达60%以上。
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进一步利用那些尚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减少浪费,并采取措施制止在已达到可承受限度的水域过度捕捞。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美洲议会反对美实施新移民法
要求美政府停止驱赶中美洲移民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3月17日电(记者沈安)危地马拉城消息:中美洲议会17日发表一项决议,强烈反对美国实施新移民法,要求美国政府停止大规模驱赶中美洲各国在美国的移民。
中美洲议会的决议指出,将在4月1日生效并开始实施的美国新移民法影响到大批居住在美国的移民,特别是中美洲移民。美国的“反移民政策损害了中美洲公民的人权”。决议说,美国大规模驱赶中美洲移民将给这些国家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为此,中美洲议会将致函美国国会和政府,要求美国政府不要驱逐中美洲移民。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扫描

  亦喜亦忧话克隆
本报记者郭孝伟
近一段时期以来,英国爱丁堡卢斯林研究所培育出世界上首只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无性繁殖)绵羊“多利”的消息被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而各国科学界、政府机关、舆论等各方面对此项研究成果的意义表示极大的关注,同时对可能产生的复制人的机会和由此带来的伦理危机表示极大的忧虑。
就在人们纷纷议论“克隆羊”的同时,一些国家又纷纷传出他们也克隆出各种不同动物的消息。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什大学从1个胚胎中复制了470个牛胚胎。澳大利亚遗传合作社总裁哈福德说,这项成果可在三四年内带来试验性质的商业生产。
举世瞩目
在所有宣布已经克隆出的动物中,英国培育出的绵羊“多利”被世界公认为在生物技术上是最先进的,是生物学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举世瞩目的科技事件。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的报道,“多利”是利用一只6岁绵羊的乳腺细胞,在特殊条件下经过几天培养以后,使这些细胞的细胞核进入休眠期;同时将另一只羊的一个未受精的卵子的遗传物质去除;然后通过细胞融合将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导入到去核的卵子中,形成重组胚;最后将重组胚移植到选中的绵羊输卵管中,经过几天体内发育,从输卵管中取出其中发育良好的胚胎,再移植到另一只绵羊体内,经过150天的发育生下一个来自成年体细胞克隆绵羊。英国的科学家们共用了247个重组胚胎,“多利”是仅有的一只存活下来的绵羊。有的科学家认为,英国所获得的克隆绵羊只有一例,所以要证实利用体细胞克隆动物确实可行的话,还需要今后有进一步成功的例子予以证明。
英国培育出克隆羊,令人惊异的是不久就有不少国家也宣布曾克隆出不同动物。可见复制动物的研究,发达国家都在暗中角力,只是彼此心照不宣而已。美国科学家已宣布复制出两只恒河猴,并声称这是最接近于克隆人的有关实验。据日本学术审议会介绍,日本到目前为止只对青蛙进行了成体体细胞克隆试验,尚未对哺乳类动物进行试验,不过今后肯定会涉及这方面的课题。丹麦等北欧国家的科学家也不认输,宣称一批复制动物将在数周内问世。而最新的消息就是澳大利亚培育出470个牛克隆体。据美国科学家柯里亚教授估计,具备英国爱丁堡卢斯林研究所同等科研能力的实验室,全球约有10个。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教授马宁认为,中国生物学家在基因技术这个领域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比较紧。我国著名科学家童第周教授早在60年代就开展了鱼类的细胞核移植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80年代后期,我国成功克隆了兔子。1994年,山羊细胞核继代连续移植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说,中国科学家目前的基因工程研究是处在国际先进水平。据马宁教授讲,我国的研究主要在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生物制药等方面。台湾也有消息传出,台湾畜产试验所的5只第一代复制猪在本月3日已庆祝了6岁生日。据台湾新闻媒体称,台湾还曾复制过两只老鼠和兔子。
目前所公布的众多克隆动物,大部分是采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进行的核移植,而胚胎本身是有性繁殖来的,因此不能认为是完全的无性繁殖。“多利”羊的全部遗传信息却只来自供体羊的1个已经完全成熟分化乳腺细胞,因而是名副其实的无性繁殖。从理论上讲,“多利”羊的诞生突破了以前生物界关于细胞繁殖的理论。单从这一点来说,克隆羊的诞生正如《基因革命》一书作者迪克逊博士所说的,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喜忧并存
除了理论上的突破外,克隆技术将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利益。英国卢斯林研究所科学家维尔穆特博士对英国记者说:“它将使我们对目前尚未找到治疗办法的遗传疾病进行研究并查明其致病机制。”通过克隆技术和遗传操作,还可以克隆出大量转基因动物,然后利用这些转基因动物来大量生产重要的药物,或者为人类提供移植器官用的动物器官组织和细胞,使白血病、癌症、艾滋病等患者的痛苦得到彻底解脱。例如,一个人得了白血病,需要新的健康的骨髓,现在只能从极少的骨髓类型匹配的其他人体抽取健康骨髓注入患者的体内,代价很大,但如果利用克隆技术和基因操作生产出大量的转基因动物,就可以为患者提供大量类型匹配的健康骨髓。
克隆技术也将成为一项革命性的动物育种手段,通过克隆技术选育的动物费时少而性状稳定。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克隆技术对于抢救濒危物种能起很大的作用。
但是,克隆技术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多利”的诞生使克隆人在理论上成为可能。英国科学杂志《自然》指出,克隆人很可能会在未来十年的任何时间内出现。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把克隆羊的技术应用到人体获得成功,但后天的生长环境、教育、经历不同将使克隆出来的后代只能具有和供体提供者相同的基因,而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思想、情感。从目前来看,克隆技术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克隆人带来的伦理危机上。对于有性繁殖的生物来说,其精子和卵子的供体就是它的父母。而克隆生物只是由一个体细胞繁殖而成,而且两者的遗传基因完全相同,所以不能说它有父母。
10亿年前,自然界中就存在有性繁殖的生物,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一直都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的。然而,克隆技术使生命所遵循的有性繁殖规律发生了突破。由于克隆技术造成每个个体没有变异,一旦这一生物技术用于“复制人”,就会影响人类进化,从而减少了人类在自然中的竞争力和适应力,增大了人类退化或被消灭的危险。克隆技术也为制造人与动物的杂种增加了可能性,这将是对人类尊严的毁灭性的打击。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性繁殖人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混乱和不幸。
加强立法
克隆技术和基因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即使是在科学研究中,人类也应该谨慎从事。据《芝加哥论坛报》近日报道,美国著名遗传学家休斯使用试管受精卵胚胎中的DNA,试验一种引起囊性纤维变异的基因。这个胚胎被植入母体后,出生了一名患有囊性纤维变性的婴儿。据报道,此病患者中大约一半都活不到30岁。
目前有些国家已经立法或准备立法,禁止对人体进行克隆试验。美国总统克林顿已下令,禁止用联邦资金从事人类无性繁殖研究;法国在1994年制定了较为严密的防止滥用遗传工程法并已开始实施;英国1990年就已颁布《人类受精及胚胎法》;德国1990年就制定了《遗传工程法》,如无性繁殖人类,将被判5年徒刑。丹麦、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阿根廷等国都已立法禁止人类无性繁殖,但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没有类似的法律限制。
克隆技术的突破牵涉到人的生存和发展,稍不小心,就会产生无法弥补的危害和损失,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使克隆技术能够造福人类的一方面也受到限制。进一步加强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同时通过立法来控制或约束这项技术带来的潜在危害,才能兴利除弊,造福人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