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实行两个根本转变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盛华仁
去年以来,石化企业面临着近几年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这种严峻形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内陆上原油提价,电、煤、运输价格上调,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扬。二是国外一些大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同我展开强劲的竞争,他们凭借资金、技术、管理的优势,并以其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与我们争夺市场,争夺客户,这在润滑油、液化气、洗涤剂原料以及化纤、塑料、橡胶等产品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我们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形势宣传,教育广大职工经受困难的锻炼和考验。总公司提出,要坚持贯彻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基本方针,按照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把与国外大公司论伯仲、比高低作为战略目标,把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效益最佳化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努力使自己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认为,在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必须研究和处理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企业外部与内部的关系:眼睛要紧紧盯住市场,但必须把功夫真正下在现场,努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做好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
现在我们正处在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时期,企业内部的许多工作正在等待我们去做。这就要警惕和防止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有的同志过多地强调外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片面追求知名度,忙于参观考察、对外投资和发展公关、迎来送往,而忽视企业内部工作,以致有的企业出现管理松弛、事故频繁、效益下降。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强调企业领导同志要“眼睛盯住市场”,不只是一般地了解市场、熟悉市场,而是重在通过市场调查,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在企业内部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
第二,处理好企业内部基层建设与专业管理的关系:既要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基层建设,又要加强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专业管理,两者必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偏废。
石化企业历来比较重视企业管理。现在要强调的是,在加强基层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专业管理。我们要看到,成本管理是石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成本控制不严是企业粗放经营的集中表现。当前加强成本管理,最主要的是要全面开展“外学邯郸钢铁总厂,内学上海石化公司”的活动,推广他们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经验。他们经验的实质就是,以市场价格为依据进行成本核算,抓住成本这个“牛鼻子”不松手,抓住“成本否决”这个关键不留情,抓住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成本、职工分配紧紧挂起钩来。这一经验,既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又是一种全新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
第三,处理好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的关系: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到主要依靠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消除“瓶颈”制约的轨道上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适时投入,快速产出。
无论是国内的实践还是国外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为了做到低投入、高产出,提高竞争能力,必须从过去注重外延发展转向依靠内涵发展为主,充分依托现有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和适当扩建,消除“瓶颈”制约。目前,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已达2.04亿吨,而装置负荷率只有70%,按照镇海改造方案提供的经验,在“九五”期间可以不再建设新的炼厂;一次加工除与乙烯工程配套的以外,不再建新的装置,主要依靠改造,扩大能力;二次加工、深度加工装置,如催化裂化、焦化、重整、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也首先依靠技术改造,将消除“瓶颈”制约来发展。化工、化纤、化肥、烷基苯等都要把加快技术改造、消除“瓶颈”制约放在首位。
第四,处理好生产与流通的关系:既要重视搞好生产,又要特别重视改革流通体制,尽快建立完善的活而有序的流通网络。
第五,处理好落实企业自主权与发挥集团化和联合优势的关系:既要全面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又要充分发挥总公司集团化和联合的优势,从整体上增强竞争实力。
现在,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外一些大的石化公司相继打入我国市场,他们以长期占领我国石化市场为目标,用尽一切手段,同我们展开日趋激烈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单个企业很难具备与之竞争的实力,而且极易被其各个击破。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在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总公司集团化和联合的优势,从整体上增强竞争实力。我们借鉴国外大公司重组、联合的经验,总结自己多年的实践,于去年提出了“发挥联合优势,增强整体实力”的经营策略。这不仅不妨碍企业自主权,而且有利于自主权的正确运用。
第六,处理好提高经济效益与搞好职工分配的关系: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在增加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
第七,处理好思想观念转变与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系:以思想观念转变来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践中不断加深思想观念的转变。
经过半年来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首先要转变观念,尤其是领导干部中的一些陈旧思想观念必须转变。必须确立五个观念:一是自我追求观念。要把实行低投入、高产出,适时投入、快速产出,实现经济效益最佳化,作为企业的自我追求和自身责任。要像洛阳炼化总厂那样,自加压力,自找苦吃,自强不息。二是市场观念。要提高预见性,能动地去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不能只是被动地去适应市场。各企业要在宏观调控下开展有序竞争,不能无序和盲目竞争。三是竞争观念。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企业只有不断增强竞争实力,才能生存和发展。要看到竞争对手也在进步,竞争力也在提高,我们要进步得更快一些,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四是全局观念。与国外著名的大公司论伯仲、比高低,必须发挥集团化和联合优势,树立一盘棋思想,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五是长远观念。要把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作为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导同志,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观念,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总之,我们要以新的思想观念去指导工作,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深认识,提高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自觉性。
第八,处理好抓经济与讲政治的关系:按照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去抓经济,用讲政治来保证经济任务的完成。
(作者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总经理)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途径
伊钧华
实施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从经营体制上看,是在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通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一体化经营,实现贸工农牧之间、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运行机制上看,是协调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综合经营。其目的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具体安排,逐步实现。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抓了如下几方面:
搞好区域化布局。各个地方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做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重点突破,保证增效。从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看,种养业方面在大范围内要继续实行“西部小麦、中部玉米、东部大豆、遍地猪牛羊”的格局。在小范围内,各个地方,应从本地实际出发,既要找准突破口,又要广开生产门路,重点抓好开发和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优势产品。各个地方都应当依托农牧业,服务农牧业,走发展农牧业之路,大力构建农畜产品加工和销售网络。要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和资金,发展一批市场好、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商品率高的农畜产品及其加工基地,形成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推进专业化生产。在各类生产经营区域的范围内,都应实行种、养、加一体化生产,贸工农牧一条龙经营的方式。要把乡镇企业的发展同农村牧区的专业化生产经营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产供销几个层次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连结起来,形成互为作用,互相促进,综合服务,协调发展的产业化体系。其中的关键是,通过多层次的精细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创利和疏通流通环节两项工作,提高农牧业的综合效益。我区连续多年获得农牧业丰收,但农畜产品卖难、转化难,农牧民增产多增收少或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仍很突出,而且可以预料这将是影响农牧民积极性,困扰我区农牧业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薄弱环节,下大力气把农畜产品的深加工作为重中之重和突破口,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一批有实力的骨干企业,辐射带动农畜产品加工,拉长这条加工“短腿”,积极推进实现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
实行市场化经营。我们必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组织和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说,离开市场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是无所作为的。我们要特别注重开拓区内外、国内外市场,并以此为导向积极发展有市场、投入少、见效快、竞争力强、吸纳劳动力多的产品和产业。要立足本地资源,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备的大型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带动专业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发展,使其切实起到“建一处市场,带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作用。再次是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当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对市场潜力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其发展。要把农牧民作为市场的主体,通过牵线搭桥,协调服务等活动,组织引导农牧民识市场,闯市场,进市场,用活市场,促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开创新的天地。
加快科学化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把种养加、贸工农牧的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转变到集约经营上来。要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实现经营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形成各具特色的优质产品,推进农牧业经济的大发展。
强化社会化服务。要真正做到把服务工作贯穿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大力提高社会化服务的覆盖率。要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牧一体化,经科教相结合的运行经营方式。这里的关键是组建和发挥服务组的作用。要着力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牧户的经营组织,其中的核心是抓好龙头企业的组建和运行。疏通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送等各个环节,把千家万户农牧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结起来。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情况,建立起生产基地,组织好加工和运销等环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创汇农牧业,注重抓好名、优、新、特产品的开发,实行内引外联,不断提高我区农牧业产品在区内外、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抓大放小是一个整体
程兴汉
放活小企业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方针,已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下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固然重要,但对放开搞活小型企业的问题,也绝不可掉以轻心。根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全国登记在册的企业现有850万户,其中小型企业比例占到99%。
深刻理解抓大放小的内涵,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对小型企业的放,是一种合理的战略选择,也是当前扭转众多国有小企业不景气的有效策略。原因之一是小型企业类型多数量大,许多是竞争性强的行业,靠国家管理有很大难度,难免顾此失彼,或贻误竞争、发展时机。放手让他们自主竞争,便于发挥他们灵活的决策优势,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放开,有助于小企业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改革方式搞活。有利于小企业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放并不是忽视,并非一放了之,放弃不管。抓大放小不是国家只重视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发展就不重要了。实际上,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中型企业体现经济实力,而千万个机制灵活的小企业则创造着市场活力,两者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大企业的强大,小企业就缺乏能源、基础设施等的保障;而没有充分发展的小型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大企业也难以摆脱目前大而全、低效益的局面,更难以缓解越来越重的社会就业压力。
株洲等地的实践证明,以大企业为龙头,小企业来配套,既可以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又可以分散风险,适应市场竞争。此外,大企业需要社会化服务,分离企业富余人员,也主要依靠小企业承担。目前我国的大企业已很难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随着其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富余人员会更多。“九五”期间,我国每年将新增上千万的劳动力,就业主要也靠小企业解决。小企业如果不能活跃发展,在“九五”期间的就业安置高峰中,社会稳定状况就令人担忧。
其次,小企业群体作为经济增长的新的生长点,经济增长率高,虽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不像大中型企业那么大,但它们的状况如何,往往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财政状况、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对地(市)县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地方政府要变吃饭财政为建设财政,小企业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各级财政负担的减轻,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稳定,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来正确认识和处理抓大放小的辩证统一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壮大,一手抓放小。
从目前各地探索的情况看,搞活小企业用得最多的办法还是兼并联合。我市已实施各类兼并131起,依靠兼并重新安置职工和剩余劳力2.25万多人,盘活存量资产3亿多元。从一些地方已有的成功实践来看,兼并不仅使一批亏损严重、濒临倒闭的国有小企业重焕生机,也使一些兼并了小企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更加强大。过去,那些具有优势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扩张,希望能通过增加投入发挥更大的规模效益,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或缺乏资金,或地域不够,或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国家控制等因素的制约,强劲的发展势头受到阻碍。而那些因种种原因陷入困境的小型企业,常常难以自救。通过企业兼并,双方的土地、资金、资源、人才、劳力等生产要素得以重组和互补,一方面使国有小企业走出了困境,另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可以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以最低的成本获得厂房、设备,许多制约发展的矛盾也因此迎刃而解,大的变得更大,强的变得更强。
总之,要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厂制宜,一手抓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壮大,一手抓国有小型企业的放开搞活,两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株洲市委书记)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拓宽思路加快发展
李锦江
陕西咸阳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中等城市,不仅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快发展仍然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我市确定今后1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奋斗目标是:“九五”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实现小康市;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关键是要进一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扩大开放,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具体工作中,结合我市地处中西部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以开放促进思想解放,以开放促进改革,以开放促进发展;整体实现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跨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跨越,经济发展由发展中的中等城市向城乡一体化、综合实力较强的中等城市跨越,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阶段向共同富裕的小康跨越。
“八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人民生活得到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八五”已成为我市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突出体现为“五个一百,一个翻番”,即“八五”与“七五”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超过100亿元,工业总产值增加超过100亿元,粮食总产量最好年份增加近1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00元,优质苹果面积增加100万亩;财政收入翻了一番。“九五”期间,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解决面临困难和矛盾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加深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解,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发展要有新思路。我们在总结“八五”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发展的新思路,这就是:要牢牢抓住扩大开放这个关键,紧紧依靠科技第一生产力,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以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为龙头,优先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大农业,优先改造传统产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加快市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建立依靠抓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体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体系、多元化的财政收入体系、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教育体系;坚定不移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我们要通过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扩大开放去深化改革,通过扩大开放去开拓新的发展思路,通过扩大开放去寻求资金和技术,通过扩大开放去开拓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开放促进思想解放,关键是各级领导思想的解放。从“九五”开始,我们首先要在看人看干部、用人用干部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创新的局面。
实行两个转变是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体制转轨。重点是抓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同时,抓好市场、社会保障、政府职能转变等配套改革;另一方面,要依靠科学技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支柱产业,实施名牌拳头产品战略,推进现代化管理和集约经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咸阳市委书记)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
范瑜
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的确立,对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但是,要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公正,不能完全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转,还要依靠国家对市场实行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调控与监督,同时,还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倡导和形成一种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义”,主要是指崇高的理想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行为,即凡是符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要求的思想言行就是“义”。在今天,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情就都是符合于这种“义”的。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利”,主要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以及在此前提下的合法正当的个人利益,而不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利”。社会主义义利观主张义利关系的辩证统一。
在对待“利”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合法正当的个人利益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而是承认并非常重视保护和发展这种“利”,千方百计地使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一致地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种“利”是同我们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统一的,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联系的。
社会主义义利观主张在讲“利”的同时必须讲“义”,因为这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物质与精神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物质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指导,精神文明的发展应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社会才会全面、健康、稳定地发展。
可见,坚持和倡导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特点
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西方近代的义利观相比较,社会主义义利观无论在内容和本质方面都与其有着根本的区别。它既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理论基础。社会主义义利观体现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讲利,只讲义,义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不讲义,只讲利,社会的经济活动将陷于混乱,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就会遭受损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义,不是要人们放弃自己合理的物质利益,单纯去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与道德的自我完善,而是让人们在对待物质利益问题上有一个正确的取舍标准。
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同样也是社会主义义利观中“义”的核心。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道德准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原则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同社会成员间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每个社会成员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又受到他人的服务,经过这种相互服务和帮助来共同实现全体人民及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这种人民之间相互服务与帮助的关系也就日益密切。
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集体主义所讲的集体,不只是指某个单位或团体,而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人民和社会。集体利益(即人民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与社会成员个人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是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合理性的基本前提。集体主义之“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强调集体必须尽力保障个人正当的利益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当二者发生矛盾时,集体主义原则就要求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小团体利益服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决不允许以维护集体利益为借口,以狭隘的小团体的利益去损害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铁道部十五局二处担负施工的山西晋(城)阳(城)公路立交桥,是全线的咽喉工程。该处采取层层控制质量、定向管理等手段,使施工质量达到全优标准。
吕奎元王庆学摄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安徽淮北市大唐民族工艺有限公司,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美化人们生活环境为己任,其仿古青铜、壁挂、陶饰系列产品畅销东南亚和香港等地。图为该厂生产车间一角。张春亭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