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征管改革:再造廉政根基
张木生
编者按: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们日益认识到组织和制度创新是与之匹配的重要基础。河南省国税系统的征管改革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制度规范和严密的职能界定,它不仅有利于税务行业本身的建设,而且对其他行业如何建立一套与业务相得益彰的廉政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走访河南省国税系统,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朴实无华、实用、便捷的办税服务厅。这里办税统一设置税务登记、发票发售、申报征收、税款划解、文书受理、咨询服务等六个业务窗口。作为办税载体,它的前台受理、后台作业的一体化管理方式,成为众人交口称赞的一项改革措施。
办税服务厅既是纳税人缴税办事的窗口,也是税务机关树立自身形
象的窗口,优化服务构造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
就在一年前,收税采取的还是税务专管员管户制度。在专管员管户制度下,一员进厂,各税统管。专管员管得太多、太具体,使纳税人对学习税法缺乏重视,对专管员过分依赖。不少企业不把主要精力用在掌握税法上,而用在对付税法的代表专管员上。纳税上出了问题也往往向专管员身上推,还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把“攻坚”目标也瞄在专管员身上。
从去年初开始,河南省国税系统全力以赴,对原有的税收征管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在短短的一年中,建起了办税服务大厅188个,组建农村中心税务所739个,全系统配备计算机2873台(套),建立计算机局域网145个,广域网干线20条,省局已同17个市地局和若干个基层单位联网,基本实现了征管模式的转换。
实现税收征管改革之后,税务的职能科学地分解于各个办税窗口,分权定责,程序合理,环环相扣,互相制衡。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同时使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了新台阶。从此,纳税人送礼找不到人,请客找不到主。办税服务大厅,将税务机关分散在各个科、室、所的各种职能整合为一体,分解于各个窗口,集中办理,减少了纳税环节,形成了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体现了纳税人主动申报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保姆式的征管模式。各个窗口按业务量大小和作业繁简程度设置若干自然窗口,窗口排列科学合理,纳税人十分满意。许多人感慨地说:过去到税务局办一件事要去好几趟,现在去一趟能办成好几件事,方便多了。
农村中心税务所的建立既达到了精简机构,提高干部素质的目的,又实现了结构优化。管理要素的流动与重新组合,营造了农村税务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农村税收过去一乡一所,点多线长,队伍难带。税务机构分设为国税、地税以后,这种矛盾更为加剧。有的税务所无固定办公场所,有的办公用房破败,办公设备原始简陋。干部衣冠不整,工作松懈。致使一些农村税务所机关不像机关,干部不像干部,制度挂在墙上,学习流于形式。一些干部张嘴就是法,工作随意性大,妨碍了依法治税。以新乡市国税系统为例,组建农村中心税务所以前,全市农村税务所有181个,其中三人以下的所有六十几个,一人一所的也有十几个。旧的征管模式,使农村税务干部集定税、减税、缓缴、稽查、处罚等各种权力于一身,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内部监督制衡机制难以形成。“吃一点、送一点,税就少缴点”的事时有发生。
为此,周口地区、新乡市国税部门因地制宜,深入广泛地开展了农村税收征管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村中心税务所按经济区域设置,几个乡镇合建一个中心税务所,设在交通方便,经济相对发达,纳税人较为集中的乡镇。据统计,全省县城税务所由原来的351个撤并为116个,压缩68%,农村税务所由2127个合并为739个中心税务所,压缩65%,并清理和分流了一些人员,取得了出人意料、令人惊喜的成果。
新乡市农村过去一乡一所,点多人少,税务所只能和别的部门共设党支部、团支部,支部成员分散于各个部门,组织活动非常困难,工作流于形式,人称“联合国”。新组建的农村中心税务所,人员绝大多数在10人以上,这就为中心所成立党支部、团支部创造了成熟的条件,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新的稽查体制既起到了外防偷漏,内防不廉的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在执法中服务、服务中执法,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稽查是税收征管的重中之重,这道关口能否把好,直接关系到纳税申报的质量,税款的应收尽收。
新的征管模式为税务稽查充分发挥作用开辟了光明的前景,税务稽查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日益突出。以濮阳市国税局为例,新模式大大节省了人力,解决了机构分设后力量不足的矛盾。原模式下各分局税收征管人员有136人。实行集中征收后,市区只设一个征收大厅,六个窗口只需48人,节约人力近2/3。稽查人员由原来的56人增加到144人,占税务人员的70%以上。
有了人之后还必须有完善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制度保证。建设文明行业必须有一个好的机制,新的稽查模式实质就是通过机构改组、制度创新,实现人力、物力的最佳组合,以制度文明推动精神文明。濮阳市稽查管理业务流程分为: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一般稽核选案工作由选案科负责写出稽查报告,连同稽查工作底稿一并送审理科进行审理。审理科对稽查报告实行两级审理,执行工作由稽查分局和办税大厅共同完成,从而实现了稽查内部选案、查案、审案、结案各环节的分离。人机结合、计算机选案机制,使税务稽查相互之间的权力再次受到制衡。
新的稽查体制下,选案的不稽查,稽查的不审理,审理的不执行,加强了内部监督,客观上铲除了腐败的土壤,从机制上预防了不廉政行为的发生。在突出“查”、“处”两点的同时,通过服务有效地保护合法经营,在服务中执法,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树立税法的尊严。一位稽查人员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查案不定案,一个人说了不算,纳税人送了东西不能要,也没法要。”完善的稽查体制确保了办案质量,改善了税务机关形象。一位纳税人因偷税被处罚,他先送礼给有关的税务干部,税务干部向他解释了新的廉政制约机制,谢绝其礼品。碰了几回壁,这位纳税人终于碰明白了,感慨地说:“现在税务局变了,找人也不管用,这次我缴了个明白税,罚我也心甘。”濮阳市国税局稽查分局1996年1至10月份查补税款1280多万元,是上年同期的2倍多。
税收征管改革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攻坚碰硬的改革。我们从河南征管改革的实践中得到启示:规范统一的征管改革之花,必将结出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之果。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鱼和熊掌要兼得
——河南省舞钢市委书记李长河一席谈
本报记者戴鹏
李长河,41岁,198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任中共三门峡市委政研室副主任,中共平顶山市委办公室主任、市委副秘书长。现任舞钢市委书记。
有人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比作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同时兼得。舞钢作为新兴工业城市,面临着同样的矛盾。我们的做法是,两者并重,鱼和熊掌都要。
舞钢是全国十大铁矿区之一。70年代初,著名的“平舞工程”会战拉开了开发舞钢、建设钢城的序幕。80年代末,“中国轧机之王”4200毫米轧机和“中国电炉之王”90吨高功率电炉先后在钢城安家落户,推动了这座新城的经济发展步伐。
然而,重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10多年间,水土流失面积达110平方公里。水变臭了,天变灰了,树变少了,鸟飞走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直接影响到职工和群众的生活。
到舞钢上任后,我听到、看到最多的就是环境问题。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我确定了三个原则:一是要把环保作为立市之本,一任接一任地抓下去;二是对已经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加大治理力度;三是发展、创造优美环境,建设工业旅游城。
这些年来,我们共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工业“三废”治理,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水土保持,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生态农业开发。昔日污染严重的舞阳钢铁公司轧钢厂、安阳钢铁公司舞阳铁矿等5家主要企业如今彻底改变了模样,被冶金部命名为“清洁工厂”。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30%,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被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选定为大气监测清洁对照点。(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找“突破口”
选“爆破点”
——辽宁大洼县委书记翟鹏飞一席谈
本报记者段心强
翟鹏飞,43岁,毕业于沈阳农学院农机系,从1983年开始,历任大洼县团县委书记、县农机局局长、常务副县长、县长,现任县委书记。
这几年,我县农村经济打着滚往上翻。1996年粮食总产突破5亿公斤,农村社会总产值39.8亿元,比上年增加19.8%;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比上年增加18.8%;财政收入超亿元,比上年增加25%。
沿着几年发展的轨迹,剖析每个增长点,就会发现一个带规律性的东西:搞农业生产,不仅要找到“突破口”,还要选准“爆破点”。我们县是辽河和大辽河的入海口,三面环河,一面临海,水资源特别丰富。经过几届领导人的探索,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做水的文章——种水稻。这一招果然见效:1987年总产3.69亿公斤,除吃、用以外,还剩余1.76亿公斤。
粮多了有喜也有忧,“卖粮难”成为一时的热点问题。县里号召大家搞深加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结果仍不理想。我们认识到,找到“突破口”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按价值规律找准“爆破点”,使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值。我们成立一个股份有限公司,一年加工免淘大米9万吨,使大米的价值翻了一番。我们推广了稻田养鱼技术,每亩增加收入800元。我们这里是中华绒鳌蟹的故乡,不少地方都要来买蟹苗,我们在稻田里改养鱼为养蟹苗,100万亩增收8亿多元。我们在荒地种植芦苇,一年又增收7500万元。4年来,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县年财政收入由原来的110多万元增加到1亿多元。(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小巷深处打锣人
邹蓬王国平张厚时
长沙市天心区大古道巷73号内,住着一位打了7年铜锣的奇特老人,他就是长沙制鞋厂的退休工人、63岁的共产党员、被群众称为“范爹”的范晋文同志。
“范爹”1989年退休后,城南路派出所大古道巷居委会管区户籍警见他身体健康,请他出来搞居委会的治保工作,“范爹”乐意地答应了。他戴着袖章在街巷值勤巡逻,遇到纠纷他去调解,看到扯皮打架的事他去制止,看到老人、小孩跌倒,他要去扶一把,有人乱倒垃圾,他同样认真去管。这样过了两年,他想起湖南花鼓戏《打铜锣》,于是花60多元买了铜锣、锣槌。既要打锣,就要喊话,向群众讲些什么呢?他根据治保工作的经验,编了一首顺口溜:“各位同志请莫笑,听我唱段莲花落。别的事情我不讲,专讲防火与安全……”这类顺口溜,简短易记,受人喜爱。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范爹”打铜锣的季节,在这五个月里,每周三、六两晚从8时至10时,他将全居委会分成12个点,进行打铜锣的宣传,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范爹”的铜锣,已打了7年。每回锣声过后,总有些群众请他到家里去喝茶、吃酒,他都婉言谢绝。原先他一个人单独行动,后来就热闹了,有一帮小学生跟着他走,还把他编的顺口溜,背得滚瓜烂熟。有人说,“范爹”年纪老了,有接班人了,讲得“范爹”和孩子们笑呵呵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劳模夜话
本报记者梁小琴
屋外寒气袭人,屋里暖意融融。宽敞的客厅,悬挂着一幅气势不凡的根雕画《麒麟》,多宝格、书柜上摆满了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一时,我很难将眼前典雅温馨的家与从事下水管道疏通的工人贺光明联系起来。
今年43岁的贺光明,已在成都市政设施管理处污水管理站做了19年的疏淘工。十几年来,他钻遍了成都的污水管井,是全国仅有的几位污水潜水员之一,人称清堵专家、活地图。三年前,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日前,记者慕名叩开了贺师傅的家门。
“说老实话,疏淘工很苦,整天在下水道里钻,又脏又臭,节假日更忙,现在愿意干的越来越少了。不过,干了十几年,我也习惯了,每当我淘完一个污水井,看见工厂又能开工,居民恢复正常生活,靠着路边的树根,歇口气,抽根烟,就有一种成就感。
“这些年,工作虽辛苦,荣誉也不少,奖状、证书一抽屉,这是对我们疏淘工的肯定,我挺珍惜的。去年分房,仅4套新房,就有我一套;每次涨工资,都有我;爱人上班远,单位又帮着跑调动;去年儿子考初中,要交6000元,我拿着劳模证书一去,校长马上签字免收一半,多感人。组织上还送我上学,拿下了大专文凭。我做了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社会给了我更多的回报。就凭这,心理平衡着哩!
“我这人没太多的爱好,就迷上了根雕,搞了七八年,前年还办了个人展,加入了省根雕协会。一个不起眼的树根,经过自己的手变成了艺术品,那感觉真好。我们一家三口日子过得挺不错的,爱人贤惠,儿子听话,我在家什么事都不用操心。有这样的家庭,我很知足。”
告别贺师傅,出门已是满天星斗,冬夜的街头颇为冷清,而我内心却感受到了一份温暖……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共产党员曲淑珍,五年来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先后照料、赡养四十一位孤寡老人,并办起了——
仙城街个体敬老院
本报记者李忱
隆冬季节,当我们迎着凛冽的西北风,踏着冰雪走进辽源市西安区一座普通的三间平房时,融融的暖意一下子就驱散了身上的寒气。只见室内窗明几净,简朴的家具一尘不染,南北热炕上坐着6位老太太在唠家常。若不是院门挂着仙城街敬老院的牌子,这分明是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1979年,31岁的曲淑珍作为返城知青,被安排到辽源矿务局矿山机械厂劳保办公室工作,专门为退休的孤寡老人和矿工遗属服务。她天天走街串户,为老人们的油盐柴米、衣食住行操心,毫无怨言。由于工作出色,她入了党,多次被评为局标兵、优秀党员、东煤公司“三八”红旗手。
随着需要照顾的老人的增多,曲淑珍常常是顾东顾不了西。她常想如果能把这些老人们集中起来照料就好了。于是,她萌生了办敬老院的念头。
1992年5月,在区委、民政局和矿领导的支持下,曲淑珍自费办起了敬老院,她包片的孤寡老人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当我们采访时,每个老人都眼含热泪争相向记者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曲淑珍的父亲病重住院,可她却背着无儿无女的老人伍振兴到医院检查,联系住院。安顿好老人,还要回去给伍振兴卧病下不了炕的老伴做饭。为此,她没赶上与父亲诀别,只能长跪灵前,痛哭道:“女儿没尽到孝心,对不起爸爸。”可谁都知道,她把孝心给了许多孤寡老人。
曲淑珍把全部的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自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刚办院时,婆婆不理解:“共产党员有的是,为啥偏偏你来操这份心?”丈夫也不同意,“你要敬老院,咱就拉倒。”可老曲的犟劲上来了,谁也拉不回来。她五年没在家住一宿,工资没交家里一分钱。女儿心疼母亲,常来帮助洗刷被老人屎尿弄脏的被子和衣服;儿子想念妈妈,常到敬老院劈柴,盛饭端汤。丈夫逐渐被妻子的行为感化,常来帮助干体力活,有两个春节是同妻子在敬老院过的。现在他们自己的家已和敬老院融为一体。
曲淑珍收养的老人一部分是矿上劳保办的照顾对象,一部分是外单位无依无靠的退休职工。刚办院时,每月只收老人80至100元。结果不到一年,她的工资不仅全搭进去,还欠了3000多元的债。面对困难,她并没有向组织伸手,而是在女儿的帮助下办起了面粉批发部,与在停产企业的丈夫一起炸麻花、卖丸子,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部用在了敬老院上。
曲淑珍的事迹在辽源市引起很大反响。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觉察出记者的疑惑,她讲述了一件往事:1993年除夕,吃完年饭,我正和老人们玩得开心,突然老人们都失声痛哭:“以前我们孤独寂寞,看别人阖家欢乐,我们暗自流泪,没想到进了敬老院,享受到社会的温暖,这不得感谢共产党吗?”一位姓刘的老人提议:“咱们唱个《东方红》吧”。歌声虽不悦耳,但我非常感动,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并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些老人晚年幸福。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奖金发到公婆家
本报记者孟西安
春节前夕,西安开元商城1200多名女职工的公公婆婆及家属收到了热情洋溢的慰问信和奖金,在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一时传为美谈。
2月1日,雨雪交加。开元商城总经理王科和商城工会主席方璐珍一行,冒着雨雪,来到城东中和巷9号楼,看望商城职工赵桂兰的婆婆林赛珍。
“年前这么忙,你们还来看我这老婆子,真过意不去!”林赛珍大娘搂着小孙子云云激动地说。
“我们代表商城职工向您表示感谢,谢谢您老人家对桂兰的支持啊!”王科把感谢信和600元奖金递到林赛珍大娘手中。老人高兴地连声说:“谢谢!谢谢!”接着老人又对王科说:“开元商城经营效益好,主要是领导有方!职工有福气,我们家属也沾了光!”
“多亏您老人家照顾小孙子,经管家务,不然桂兰咋能安心在商城加班加点干工作啊!”
王科告诉记者,开元商城位于市中心钟楼东南侧,去年6月正式开业。全商城1600多人,女职工就有1200多,因孩子小,家庭拖累大,多亏公公婆婆照顾,职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使商城效益一月高过一月,半年销售额已超过3亿元。春节前,商城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给职工的公婆和家属发一笔特殊“奖金”。
告别了林赛珍和赵桂兰,王科一行又驱车来到长安县,看望商城机电分公司王玉杰的公公李维宁和婆婆李素玉。王玉杰双休日经常在商城加班,丈夫开出租车也忙,小女儿蓓蓓节假日无人照顾,常被锁在家里。公公李维宁得知后,每逢星期五下午,就把孩子从城里接到长安县家中,婆婆李素玉给孩子又做饭,又辅导功课,蓓蓓期末语文考了99分,数学考了96分。王玉杰在公司干得更起劲了。
“玉杰在商城干得不错,成绩也有你们的一半啊!”王科紧紧握住李素玉的手,李素玉激动地说:“领导放心,我们在家看好孩子做好饭,让玉杰在‘开元’多做贡献!”
室外,雨雪霏霏;室内,春意盎然。李素玉及家人心头涌起一股暖流。(附图片)
题图:开元商城总经理王科(左二)与工会主席方璐珍(右一)看望职工赵桂兰(左一)的婆婆林赛珍(右三)。
祁鸿斌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电脑报税,省时,方便”
河北省藁城市的魏国卿经销电线电缆业务红火,为方便报税,买了台“486”。他的妻子张云琴说:“电脑报税省时,方便。” 
彭越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