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扶贫扶志脱贫光荣
金锵
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战略目标,正在激励着亿万人民为之奋斗。扶贫是一场硬仗,要顺利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扶贫政策,首先要在精神状态上振奋起来,“扶贫一定要先扶志”。
“扶志”就是要树雄心,立壮志,就是要灭困难威风,长自己的志气,就是要改变听天由命、安贫守旧的消极意识,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改变坐等救济的苦熬心理,树立埋头苦干、“穷则思变”精神,树立脱贫光荣的观念。
消灭贫困,从来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引以为荣、竭尽奋斗的伟大事业。新中国的诞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种光荣。目前,全世界最贫困的人口正以每年2500万人的速度增加着,而我国却大幅度、大面积地消除着贫困现象。中国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已由70年代末的1/4减少到现在的1/20。可是,有一些同志脱贫光荣的观念尚未深入其心。他们往往囿于短见,安于伸手,畏于苦干,缺乏争先脱贫的自豪感和紧迫感。在全民动员,进一步大打扶贫攻坚战的今天,这种观念应当来一个彻底的转变。
脱贫光荣,因为它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壮举。过去,前辈千辛万苦闹革命,为的是粉碎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三座大山”的桎梏,从根本上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现在,万众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开放,为的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把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古人说:“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莫大的光荣。
脱贫光荣,因为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宣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社会主义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除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外,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制度能够做到全民共同致富。中国没有社会主义,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全民脱贫致富之时,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显示之日。这是我们莫大的光荣。
脱贫光荣,因为它是人民发自肺腑的一个心声。作为人民公仆,千万不可忘记我们还有6500万人口没有摆脱贫困,不仅要“己恶衰乏,则知天下之欲富足”,而且要“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最需要我们去关心,人民最期望我们去努力。现在尚未脱贫的地区,多数都是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的地区,要改变面貌,难度很大。我们就是要在克服困难中见精神,奉献为民造福的赤诚之心。扶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就彻底解决了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的最大最基本的生存权问题。这是我们莫大的光荣。
脱贫光荣,因为它是当代中国向世界展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形象。历史上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把一个贫穷的中国变为一个小康的中国,直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中华民族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形象,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这是我们莫大的光荣。
脱贫光荣,是我们时代的精神风貌。让我们共同营造脱贫光荣的舆论环境,踊跃地自觉地投入扶贫攻坚战的洪流之中,让祖国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

  爱国统一战线与精神文明建设
童展竹
认真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我国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
爱国统一战线要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而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以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政治联盟,“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服务的。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党中央准确地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地分析形势,适时地作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能否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爱国统一战线应当一如既往地服从党的总目标、总任务,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把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当作自己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找准位置,发挥优势,作出贡献。
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复兴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作为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统一战线在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焕发爱国热情,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统一战线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的建立,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爱国统一战线认真贯彻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自觉地把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在落实思想文化领域各项统战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促进全民族道德建设和海内外中华儿女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有利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成的联盟,它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一个是由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所组成的联盟,它的政治基础是爱国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所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就是增强爱国统一战线政治基础,巩固和发展新时期“两个范围的联盟”的过程。爱国统一战线只有自觉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才能加强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不断开创大团结、大联合的新局面。
爱国统一战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事业,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使命。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各种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统一战线有广泛的包容性和丰富的多样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形成千军万马共图大业的局面,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宽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爱国统一战线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他们的精神风貌往往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提高他们的精神文明程度,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没有爱国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积极参与,没有爱国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精神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就难以顺利完成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战略性任务。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已经并将继续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努力探索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新途径
积极参与协商讨论,为精神文明建设建言献策。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积极参加有关重大问题的协商,又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些年来,重大决策同党外各界人士协商,在中央以及地方已经形成制度。在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若干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党外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有不少被吸收采纳。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历来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其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仅七届全国政协以来17311份提案中,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案就有4325份。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在起草过程中,也汲取了来自政协、民主党派及各界党外人士的许多重要意见。可以说,这个《决议》凝聚了爱国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心血和智慧。
认真履行民主监督职责,为消除腐败现象贡献力量。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而建立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又是当前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第二,是群众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他特别强调:“这些党外的民主人士,能够对于我们党提供一种单靠党员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能够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一些我们所没有发现的错误和缺点,能够对于我们的工作作出有益的帮助。”这些年来,我们党努力创造民主、团结、和谐的气氛,真诚希望并鼓励民主党派及各界党外人士作自己的诤友。广大党外人士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针砭流弊,反映社情民意,陈述对策举措,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和群众的普遍好评。不少党外人士直接参加反腐倡廉、财税物价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检查工作。一些党外人士被各级政府或司法机构聘为特约监察员、陪审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对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发挥了有效的监督作用。有的民主党派还就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举行专题研讨,提出解决办法。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谱写凯歌。爱国统一战线集聚了科技、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医卫等领域的大量优秀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或者从事领导工作或者是本学科的带头人。最近4年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中,被授予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称号的就达92819人次,其中获全国性和国际性荣誉称号和奖励的就达4207人次。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87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模范行动和先进事迹谱写了一曲曲精神文明建设的凯歌。
主动参与“四有”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战线中众多的党外人士具有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丰富的知识和阅历、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这些年来,他们有的以自己追求真理的亲身经历,做人、治学、创业的生动事迹,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在民族工作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的在宗教界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帮助宗教界人士提高爱国爱教的自觉性,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的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帮助进行爱国、敬业、守法教育,弘扬社会主义义利观,努力为人民、为社会多做贡献,这些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在解决一些社会矛盾的过程中,许多爱国统一战线人士深入自己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开展工作,起到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据统计,近4年来,仅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兴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班就达3914个,共培训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0余万人;成立咨询服务机构839个,完成各种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法律、医疗卫生等咨询项目30000余项;组织18339人次,先后深入400多个贫困地区,帮助当地制定发展规划,以科技知识开发扶贫项目。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的支持推动下,以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体,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光彩事业,最近两年蓬勃发展。光彩事业把两个文明建设融为一体,既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又体现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广泛开展联谊活动,促进中外文化思想交流。爱国统一战线广泛联系着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他们之中许多人爱国爱乡,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开辟多种渠道,帮助地方和部门引进人才,介绍先进的科技、教育、文化思想成果,效果显著。他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对增进海外中华儿女及外国朋友对我国的了解,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爱国统一战线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应当始终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参加爱国统一战线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反对党或反对派,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共同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伟大事业的进步力量;不论开展何种工作,都要有助于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爱国统一战线能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做出成绩,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关键。
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局。爱国统一战线在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牢固地确立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服务的指导思想,找准自己在大局中所处的位置,围绕大局履行各项职能。只要是对大局有利的事,就大胆地探索,积极地去做。要把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同为改善群众物质生活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工作才能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扎实、更有效。
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努力把自身的特点、优势同客观情况、客观需要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各显其能,各展其长。既要满腔热情、锲而不舍,又不能仅仅从抽象的原则和良好的愿望出发;既要虚心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又不能简单照搬人家的作法。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爱国统一战线在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工作中,要注意加强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以利于理顺关系、协调步伐、减少矛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党政有关部门也要十分重视民主党派的作用,对他们的积极性要倍加珍惜爱护,对他们的工作要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和帮助,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彰。
注重实效。精神文明建设的每一项工作,对象与任务、手段和方式、困难与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漂浮。任何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一窝风、一阵热、大哄大嗡,对工作的健康发展都有害而无利。爱国统一战线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应当继续发扬脚踏实地、注重实效的良好作风,把目标定实,任务落实,工作做实,一桩一件,具体抓、抓具体,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第9版(理论)
专栏: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新飞跃
尹忠显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十几年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通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为实现小康和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如何从实际出发,把农村、农业和农民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第二个飞跃,已成为部分农村的迫切要求。
为了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第二个飞跃,山东日照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发展农业产业化,把城乡的改革与发展、生产与市场、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在全市农村建立起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市委、市政府着力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走以质的提高带动量的扩张的路子。一是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全市重点建设粮食生产基地、水果生产基地、花生生产基地、畜禽生产基地、水产苗种综合培育基地、水产品出口集散基地。二是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素质。在大力推广应用农村实用技术的同时,重点抓好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应用,近期重点抓好农作物种苗培育技术、生物饲料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等十大技术的推广。第三,大力实施“良种工程”,下大力气搞好动植物高产、优质、抗病等新品种的研究、引进、选育和推广工作。
处理好家庭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的关系,促进两个经营层次平衡发展。从目前日照市的实际情况看,由于集体经营这个层次比较薄弱,已经制约了家庭经营潜力的发挥。因此,全市在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同时,不断增强集体统一经营层次的实力,推动第二个飞跃。具体抓好三点:一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入股方式,优化农村生产要素组合,把农民的生产纳入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集体经济“空壳村”的问题。三是健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专业化服务,逐步引导农民的生产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处理好两个市场的关系,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日照市是沿海港口城市,发展外向型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市里把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一个战略重点,力争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在农业的技术引进上有新的突破。利用引进外资兴办农业生产合资项目、举办国外农业先进技术成果展览交易会等措施,加强同国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良种、资金及先进的种养、管理技术,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二是在利用外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上有新的突破。结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主动与国外的客商、财团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与设备,兴办一批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努力创出一批自己的食品加工名牌,改变目前农副产品以粗加工为主、附加值低的状况。三是在出口创汇上有新突破。在全面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外农产品销售公司开展合作,在日照市一些农村建立稳固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或与国外农产品销售公司联合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等途径,扩大农业出口创汇额。
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实现小康不仅是农民的经济收入要达到小康水平,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大力加强对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居、文明乡镇企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乡镇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