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为中国描绘光明的未来
——基辛格对邓小平的回忆和评说
高屹
邓小平,一个世界瞩目的名字。他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他开创了崭新一个时代。他给人们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
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伟大政治家、外交家之一,邓小平曾会见过众多的外国宾客,他那卓越的领袖才能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他们。
1987年9月3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邓小平在这里会见了又一次来访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
基辛格:每次见到你,你都显得更年轻。
邓小平:你是我会见的最多的外国朋友之一。
基辛格深有感触地对邓小平说:“当你第一次率领代表团出席联大特别会议时,美国专家都在猜测:邓小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现在我们都十分清楚了。”“你一生中有几个时期是在集中思考一些问题,养精蓄锐,然后开始领导10亿中国人民走向未来,这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工作。每次见到你,你上次所谈的一些事都已实现了。”“我知道中国有人比你更年轻,但我不知道,在中国还有人比你更有活力。”
在制作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过程中,我们摄制组专门就基辛格上述这些话在德国德累斯顿采访了这位世界知名外交家。
基辛格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说实话,我那时不知道他是谁。因为他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所以我们那时以为他是中国代表团的一名顾问,甚至不知道他是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我记不太清楚当时一些具体细节了,但我在纽约和他一起吃过晚饭。他处理事情的果断、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74年4月,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在纽约召开。中国政府决定派代表团前往参加。
这是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首次派遣高规格代表团出席这样一个重要会议。当时围绕着谁来出任代表团团长问题,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曾进行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周恩来总理已身染重病,不宜远行,举荐刚刚恢复工作不久的副总理邓小平担此重任。但是,江青等人却极力反对邓小平率团赴会。最后,还是由毛泽东亲自点将,决定由邓小平担任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4月6日,周恩来亲自率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界群众4000余人赴北京机场,为邓小平一行送行。
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赴美国纽约,也是邓小平第一次登上联合国的讲台。西方的政治家和专家们纷纷猜测,邓小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4月10日下午,中国代表团团长邓小平健步走上联合国大会讲台,望着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和众多的记者,他从容地摊开讲稿,开始了他极富特性的发言。
邓小平精辟地阐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他说:“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强调发达国家的发展不能建立在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人民有权自行选择和决定他们自己的社会、经济制度。
邓小平还庄严声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自己也决不搞霸权主义。
邓小平的发言震动了整个会场,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称赞。发言结束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纷纷上前与邓小平握手致意。与此同时,世界各大报和电台也纷纷报道邓小平的发言。中国政府的外交影响力又一次震动了全世界。
邓小平在这次联大特别会议期间所表现出的卓越外交才能给世界政治舞台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4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美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基辛格举行宴会,邀请邓小平参加并与之进行了交谈。在这次宴会上,他们第一次相识,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十多年的交往。
1989年10月10日,在中美关系面临严峻形势的时刻,刚刚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再次会见了来访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
邓小平对基辛格说:咱们是朋友之间的见面。你大概知道,我已经退下来了。中国要建立一个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制度。中国现在很稳定,我也很放心。我仍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在需要的时候,我还要尽一个普通公民和党员的义务。博士现在不当国务卿了,不也还在为国家利益和国际事务奔忙嘛!
基辛格对邓小平说:您看起来精神很好,今后您在中国的发展中仍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正像您在过去所起过的作用那样。您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您是做的比说的多的少数几位政治家之一,您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两人还愉快地回忆了他们相识多年来的友好交往。
此后,基辛格在与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谈21世纪领导人素质时,曾这样说:
“领导人最重要的是勇气。领导人或政治家的任务,是把国民从现在引向未知的世界。能否上升到最高负责人地位的重要标志是看其能否描绘出光明的未来。”
“我在历史中读到的伟大的领导人,都曾在其人生的经历中有过沉思的时期。在此期间,了解自己,学习社会。戴高乐总统曾亡命他国,邓小平曾被监禁。”
“邓小平是中国推行改革的领袖。他着手共产党领袖从未搞过的改革,解放了农村经济,把粮食进口国变成了粮食富余国。虽然他作为老一代的革命家,不允许共产党的地位下降,但他还要将经济改革搞下去。”
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邓小平正是那种为他的祖国设计和描绘光明未来,并领导人民走向未来的领导人。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呼唤一支歌
高深
在深切悼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时候,我想起了老一辈传下来的一支歌。
50年前刚参军时,学的第一支歌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时不论军队或地方的同志,没有一个不会唱这支歌的。岂只是唱,一言一行都必须按照歌词要求去做,谁违犯了歌词中的某一条款,即是违犯了党纪、军纪,轻则吃批评,重则受处分。那时候的一首歌曲,好像比当今的某些“红头文件”还管用。
记得在一些新解放区刚解放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宣传,老百姓对我党我军缺乏认识,有恐惧心理,不敢接近。可是用不了多久,普通百姓便发生了变化,军民之间,情同鱼水。这个变化,不是老百姓学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党章而产生的,而是通过部队干部战士给老乡挑水、扫院子,借东西用完就还,损害了什么东西照价赔偿,以及说话和气,不糟踏庄稼,不调戏妇女等点点滴滴的行动,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比国民党好”、“八路军比中央军好”。从这种转变中,我们的干部战士也深刻认识到,我党我军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不是宣传来的,不是灌输出来的,也不是什么人可以随便勾画出来的,而是我们革命队伍中的每个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出来的。因此大家都自觉地把自己的言行与我党我军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联系起来。应当说,除了学习和教育以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支歌子的深入人心,以及干部战士对这支歌子内容的严肃认真的执行,是最经常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这支歌子大概有六七十岁了,可是它的精神仍然光芒耀眼,人民群众仍然在怀念它,呼唤它。这支歌子的生命力将与我党我军同辉共存。
新一代到底有多少人还记得这支歌子?有多少人还会唱、还喜欢唱这支歌子?或许军队比地方上好一些。我知道地方上的同志已经很少再唱这支歌了。实际上,今天我们还需要经常唱这支歌。“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我看有不少人现在就不大听指挥,比如有些地方发几十个文件却管不住一张好吃好喝的嘴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在某些地方似乎司空见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能算做听指挥吗!再比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些人倒是真的不拿一针一线,因为他觉得不值一拿,他“吃、拿、卡、要、报”,几乎无所不包了,哪还把一针一线看在眼里!再说,“一切缴获要归公”这一条,对有的人来说,哪里还谈得上“缴获归公”,他是想尽办法“缴获”公家的,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总之,我以为这支歌子如今仍然有着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歌中的内容,几乎条条仍有着现实针对性。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需要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支歌,在人民群众心中应当永远不会消逝。
这支歌子的核心思想,是比较完整、比较具体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即全心全意地为中国各族人民服务。这支歌子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受到冷落,并不是它陈义过高,要求过严,而恰恰是这些人“为人民”的意识淡薄了。这倒不是他们对这几个字生疏了,忘记了,相反他们讲起来可能头头是道,在实际行动中却“空空如也”。我们今天提倡唱这支歌子,也绝非只是唱一唱而已,而是要让这支歌随时提醒我们是干什么的,应当怎样见诸行动。否则光有“唱功”,没有“做功”,就又会像有些口号似的变成了“口头禅”。
继承、发扬光荣传统,沿着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就是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悼念。


第12版(副刊)
专栏:神州神思

  磬锤峰写意
张庆和
此去承德拜访历史,亲近自然,是位于武烈河东岸的磬锤峰(又名棒锤山)的奇特雄姿震惊了我的感觉之鸟吧,于是,它们翩翩飞来。——题记

远远望去,棒锤山上大下小,确如浣衣村姑手中舞动的捶衣棒。四周莹莹亮亮的群山众丘,便是捶衣时被溅飞四处的水花了。
于是,一条岁月的河在我眼前奔流,一场悲烈的剧在我眼前上演。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地陷天倾。
在惨烈的剧变中,几乎世界的所有都无奈地认可了服从的虐待,唯有你——棒锤山,挺起胸,昂起头,以奋力抗争的大无畏气魄,把自己挺拔成一种意志的高度,峭立为一种精神的悲壮,成为人世间一种罕见的存在和一篇向后来人发布凯旋的宣言!
这是天工的创作,这是神力的导演;这是一束擎举的火把,这是一片挺进的征帆;这是不朽对平庸和消沉的挑战。
是的,你雄奇而巍峨,但不是路障,所以要被仰望;你亘古而久远,却不是废墟,所以才被崇尚……

棒锤山属于大自然,再美的诗歌,在它面前也属于渺小。
所以,我只为“摸到棒锤山,能活一百三”而来;我只为品尝这一截甜蜜、且储满营养的甘蔗而来;我只为仰视这把开启生命之门、且让人走向康寿之道的钥匙而来;我只为,它不但是一座沧桑岁月的纪念碑,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而来!
好一根拨动时光之轮的魔棒,曾经唆使多少思索之鹰于古今天地间翻飞翱翔……棒锤山呵——好一座宇宙的建筑物,好一处太空人的路标牌!

棒锤山是一截美丽的梦。
遗梦的人来寻觅,思梦的人来祈求,做梦的人来叩访……
善者的梦中,你是盛开的莲花;恶人的梦里,你是逞凶的棍棒。
群山似骏,众丘如舟,有人问,你可是那根拴缰系缆的桩?
有人说,天上的主将是人类的最后一个朋友,人神攀谈,你可是那把登踏入云的凳?
棒锤山沉默着。或许,唯有归来的梦,才能做出完美的注脚。


第12版(副刊)
专栏:

  心心相印盼回归
陈锦余
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九九○年四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后不久的一件事
一天上午,我接到扬州师大教授、扬州市政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江树峰老先生的电话,说《马万祺诗词选》他已看完,让我有空将书取回。下午我敲响了江老的房门,江老将我让进书房,只见书案上铺着一张大宣纸,看来老人刚才正在伏案挥毫。
老人为我倒了一杯茶,坐下来把《马万祺诗词选》递给我说:“马先生的诗词选我拜读了,词美、诗妙、思想深、内容广、感情真,表现了马先生的人品、才智,令人爱不释手。”这本诗词选是全国人大常委马万祺先生(现为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参加七届人大会前赠给我的,我留给江老翻阅,请他先睹为快。
江老翻开诗词选,指着两首诗,让我念。
一首是《周南团长志念》:三载辛劳两建功,高瞻远瞩主雍容。当年公瑾输文采,港澳回归促大同。
另一首是《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签字》:国土回归已有期,同胞雀跃庆庄仪。百年虚约原无义,数世流言未见基。往事纷争非厚福,前程远望总相宜。中葡友好量轻重,善始善终共展眉。
“马先生是爱国诗人,担任着澳门中华总商会的会长,他的诗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真是好诗呀!”江老称赞着,“小陈,我抄录一首《石州慢》作为给基本法的献礼,也算对马万祺先生这两首诗的回应吧。”
说罢,江老在“石州慢·贺中英协议书赠夏承焘老教授”的标题后面,提笔写着……
江老担任过中华诗词学会筹委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对古典文学有较深的研究,在古诗新词的创作与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老人虽已七十七岁高龄,但仍老当益壮,思维敏捷,热心地关注着世事、国事……
随着江老的笔起笔落,我低声吟道:“百四二年,香珠归版,大都瑞雪。战争鸦片痛创,大笔两挥皆灭。智人高视,杯盘谈笑折冲,一邦两制声彻。十亿欢欣时,世人称妙绝。……”
“我这首词是中英签定协议后写的,当时中葡还没有发表联合声明,我期待着澳门的回归啊。”写罢,江老对我说。
噢,我恍然想起,这首词我在江老的《梦翰诗词抄》一书中见过,他已能熟记,书写时连书也不用看了。
“你看,马先生这样写道:国土回归已有期,同胞雀跃庆庄仪。香港回归了,澳门接着也回归,马万祺的诗也是我的心声啊。请你转告马先生我向他致敬,他为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的澳门回归、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令人敬佩。”江老高兴地说。
我十分敬佩江树峰教授与马万祺先生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祖国统一大业的执著追求,他们的诗词相互辉映,正体现了他们的心心相印!
江老端起桌上的杯子,喝了一口热茶,感慨地说:“喝水不忘掘井人,港澳问题能有今天的结果,能够回归祖国,是我们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精心设计的丰功伟绩。中国的历史将永载这光辉的篇章。”
如今,江老先生已经去世,但这激动人心的话语,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最令人悲痛和遗憾的是,邓小平同志没能看到香港回归便离我们而去……今天,当我看到由邓小平同志题写书名的《马万祺诗词选》以及江老先生赠我的《石州慢》条幅时,眼里充满了泪水,我仿佛已经遥遥望见那回归祖国怀抱后的璀璨明珠……(附图片)


第12版(副刊)
专栏:

  送别小平同志
峭石披着世纪的风云,披着历史的烟尘,您走了,在刚刚绽开的迎春花的芬芳里,在刚刚萌生的嫩草的馨香里,您走了,走得是那样安详,走得是那样从容。您走了,在您开创的事业里,您走了,在您开辟的时代里。五星红旗的光辉,照映着您的身影,共和国前进的鼓声,伴随着您远行的脚步。红水河畔青翠的竹林,赤岸村山坡上的紫荆,大别山中挺劲的松柏,中南海摇曳的柳丝,深圳高耸的楼群,浦东雄伟的大桥,都在挥动着臂膀,依依不舍地向您道别。时间用艺术的雕刀,镌刻了您的形象,将一块感情丰富的碑,矗立在人民的心上,人民在用自己的心,为您撰写着墓志铭!您用自信战胜艰险,您用胜利战胜死亡,您把大智大勇,无私地献给了人民。您用自己的生命,显示了人民的儿子的本色!是您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扇心扉;让改革开放的风,吹进了每一户门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掘开了智慧的源泉。于是,一片冰封的湖,化成了激荡的春水;现代文明以绚丽的色彩,装饰着每一台荧光屏,幸福微笑像缤纷的鲜花,簇拥在每一张餐桌……您走了,留下了您亲切的笑容,留下了您坚强的身影,留下了您深切的希望,留下了您那颗赤子的心灵。您走了,在共和国的每一寸土地上,您留下的是永生!


第12版(副刊)
专栏:

  归期
胡海泉在水的那边有一片土地跳动着百年未曾更改的气息在水的这边有一片大地正用秒针倒计儿女的归期在桥的那边有一个城市繁华的街巷高楼林立在桥的这边心有十几亿正用秒针倒计你的归期噢香江香水蜿蜒画出血脉的痕迹天的下面一个家我们的心从未分离归家的人呵别太着急母亲正准备着接风的酒席想家的人呵你别太着急重聚的日子我们都在牢记一九九七噢相约的归期梦里梦外盼着你一九九七噢你的归期是一篇令人回味的中国日记


第12版(副刊)
专栏:

总设计师邓小平(铸铜)白澜生


第12版(副刊)
专栏:

故乡印象(中国画)宗宏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