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叙以复谈难以启动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吴文斌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本月16日结束了对美国为期四天的访问。
这次访问与他前两次访美相比,内塔尼亚胡虽然一改以往强硬和激进的形象,带去了巴以新近签署的希伯伦协议的成果和旨在推动叙以复谈的“新思想”,与克林顿新政府最近制定的将推动中东实现全面公正、持久和平置于其外交工作的优先位置的政策十分合拍,因而受到美政界和新闻界的首次好评。克林顿称内的政策是“勇敢”和“明智”的,对内提出的“安全先于和平”的理论表示理解和赞赏,并重申美继续向以提供“安全保障”,允诺向以提供先进的战斗机和反导弹系统,以保证以对阿拉伯国家的军事优势,从而使双方之间因克林顿在去年以大选中公然支持佩雷斯而产生的心理隔阂烟消云散。美认为这是美以双方战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内塔尼亚胡的访问可谓“名利双收”。
然而,以总理访美的结果,对推动叙以复谈却无新的进展。内访美期间提出的关于恢复叙以和谈的“新思想”,仍未摆脱“三不主义”,即不同意“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不全面撤出戈兰高地;不在前工党政府与叙达成的最终全面撤出戈兰高地的口头谅解协议的基础上恢复谈判。即使内塔尼亚胡方案中提出的“以准备在联合国安理会242号、338号决议和马德里和会的基础上,无任何先决条件地恢复叙以谈判”,以叙双方也有截然不同的解释。以方强调242号决议关于以色列从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撤军的条文并没有“全部”的含义,因此不同意全面撤军。叙则指责以回避“以土地换和平”这一马德里和会的核心问题,歪曲242号决议的精神实质,与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一致理解相悖,其目的是混淆视听,欺骗国际舆论。
众所周知,叙以和谈的实质是戈兰高地的归属问题。在过去的五年中,叙以和谈进程可谓一波三折,困难重重。在巴以、约以先行媾和之后,经过有关各方共同不懈的努力,叙以双方终于在1994年7月就242号决议中关于以军撤出阿被占领土之争达成口头协议。接着,当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拉宾还对叙作出全面撤出戈兰高地的承诺。在此基础上,叙以谈判迅速向纵深发展,于1995年5月就在双方边界两侧建立“对等”、“均衡”的安全安排原则达成共识,进而又讨论了安全安排措施、撤军时间表和关系正常化等更深层的细节问题。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拉宾被犹太极端分子暗杀,使叙以和谈蒙上阴影。虽然,其继任者佩雷斯恢复了与叙的谈判,但由于以国内各种因素制约,加之佩雷斯的优柔寡断,致使本已备录在案的五六十条谅解和协议未能成文签署。去年2月底,受以提前大选和以国内恐怖事件的影响,叙以和谈中断,至今已整整一年。去年5月大选工党败北,右翼利库德集团上台,对和谈奉行强硬的“三不”政策,提出“以安全换和平”,试图“土地与和平”二者兼得,使整个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
为推动叙以重启和谈,去年以大选后,美中东和谈协调员罗斯曾于6月携美以关于复谈方案前往拉塔基亚会晤阿萨德。在这次会晤中,阿萨德对叙以复谈定了调,即叙准备根据马德里和会确立的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及在和谈中止时的起点上继续谈判。他还表示,全面撤军自然会导致同以色列建立正常关系,而安全不能建立在一方损害另一方利益的基础上,公正、全面的和平才能实现本地区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安全。阿萨德对本月7日在巴黎出版的《法国与阿拉伯国家》杂志发表的谈话中及前不久来访的欧盟特使也重申了上述立场。
2月16日,叙副总统哈达姆针对以方的方案对阿布扎比电视台记者说,叙坚持以新政府必须恪守前政府与叙达成的“全面撤出戈兰高地”的承诺,和谈决不能从零开始,决不能让五年来历尽艰辛而取得的和谈成果付之东流。否则按照以政府的逻辑,叙以和谈将要谈上一个世纪,因为以每四年换一届政府均可要求重起炉灶。叙驻美大使穆阿利姆说得更加明确,如果内塔尼亚胡不同意在双方原来达成的协议的基点恢复和谈,“就让他对着镜子自己与自己谈去吧!”
此间观察家指出,由于叙以双方对复谈的立场相去甚远,作为和谈主持人的美国对缩小和弥合双方分歧亦又无大的建树,看来叙以真正恢复和谈目前仍难以启动。(本报大马士革2月1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会见阿拉法特
强调全面公正地解决中东问题是俄对外政策优先任务之一
本报莫斯科2月18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叶利钦总统今天中午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正在此间访问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
会见时,叶利钦总统指出,俄罗斯是中东和平进程的两倡议国之一,全面、公正地解决中东问题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任务之一。阿拉法特感谢俄罗斯在阿以和解和建立巴勒斯坦国方面作出的贡献。他们还强调了加强巴以对话良好势头的重要性和执行已签协议,以及认真对待关于巴勒斯坦领土最终地位问题的谈判的必要性。
当天,俄外长普里马科夫同阿拉法特就双边关系及和平解决中东问题进行了会谈。
(附图片)
18日,阿拉法特抵达莫斯科进行正式访问。这是阿拉法特同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会晤时相互拥抱。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各国议联特别会议结束
本报新德里2月18日电为期五天的各国议会联盟特别会议今天下午在通过主席宣言后结束。
主席宣言包括48项内容,主要强调妇女在政治上与男人走向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呼吁各国进一步重视妇女工作,继续落实北京世妇会所提出的各项目标。
印度总理高达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介绍了印度政府重视妇女工作的情况,并希望各国议会重视这次会议,加强对妇女的教育,提高妇女的素质,努力促进妇女地位的提高。
中国代表团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聂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各国议会联盟特别会议非常重要,对于进一步落实北京世妇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具有重要意义。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法美努力改善关系
本报驻法国记者果永毅杨汝生
美国新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17日对法国进行了闪电式访问。此间新闻界称这次访问划破了法美关系的阴霾。奥尔布赖特自己则认为,她对巴黎的访问揭开了两国关系“新的一页”。
希拉克总统在爱丽舍宫与奥尔布赖特举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谈。会谈中,这位上任不久的国务卿表示,希望对法国的这次访问能够为改善两国关系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克林顿总统第二任期的一个好的开端”。希拉克总统对这种“合作精神”表示欢迎,并希望这种精神“在整个1997年里都能够得到体现”。希拉克强调,法美两国间的友谊是“真诚的、深厚的和自然的”,两国是“天然的盟友,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
法国总理朱佩也在总理府会见了奥尔布赖特。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则以超乎寻常的热情欢迎他的美国同行,并向她赠送了一件珍贵的礼物:1783年9月3日《巴黎和平条约》的复制品。当时,这项条约保证了美国的独立。奥尔布赖特对此感到“十分高兴”。
去年下半年以来,法美两国关系处于“十分困难”的时期,双方龃龉不断,有时甚至闹得很紧张。两国对北约的南欧盟军指挥权之争愈演愈烈,法国以“中止”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相要挟,美国仍拒不让步。希拉克不顾美国“欧洲勿插手中东和谈”的多次警告,三访中东,特别是去年10月下旬趁美国大选之机,他访问中东5国,美国甚感不快。在美国空袭伊拉克时,法国也有意与美国拉开了距离,退出了对伊拉克北部的空中监视行动。在美国总统大选前,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匆匆访问非洲5国,引起法国警觉,法美之间因此爆发过一场外交战。此外,法美两国在“赫尔姆斯—伯顿法”与“达马托法”、波黑问题及联合国秘书长人选等问题上也都存在分歧和争端。两国关系中的麻烦甚多。
克林顿重新当选总统后,法美两国出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都认为应当改善两国关系。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去年12月下旬访美时,强调法美两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友谊,认为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根本性的分歧”。奥尔布赖特出任国务卿,为改善法美关系提供了契机。她一上任就表示将致力于开辟美国外交的新时代,与盟国特别是法国恢复“平静”的关系。她的这次巴黎之行就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此间人士认为,尽管奥尔布赖特的巴黎之行是愉快的,但法美两国之间的争执不会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例如,奥尔布赖特日前在罗马重申,美国不会放弃南欧盟军司令部的指挥权。美国舆论认为,虽然这次访问使两国关系的气氛缓和了,“但没有从实质上使它升温”。可以预料,法美两国改善关系的道路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本报巴黎2月1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今年将裁军20万
本报莫斯科2月18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亚斯特任布斯基今天下午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叶利钦总统已指示俄国防部今年裁减20万兵员,还指示政府方面保障裁减和安置这批人员所需的经费。
据俄新社报道,俄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当天已表示,今年内裁减20万兵员任务是切合实际的,也是一定能完成的。他说,今年裁减后,俄罗斯武装部队的人数将有150万。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务卿访问北约总部
就协调北约与俄关系提出新建议
本报布鲁塞尔2月18日电记者张宝祥报道:今天下午,美国新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首次访问此间北约总部,同一些北约官员讨论了北约东扩、北约同俄罗斯的关系和北约内部改革等问题。
为加强同俄罗斯的合作和加快北约东扩的进程,奥尔布赖特今天在北约总部提出了以下建议:
1.建立北约—俄罗斯“混合旅”。她建议这个混合旅的编制为1500—5000人,由北约成员国和俄罗斯的军队组成,目的是为了在执行维和等使命时能协调北约和俄罗斯的行动。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积极支持她的建议,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倡议”。
2.建立北约—俄罗斯“联合理事会”。奥尔布赖特说,她建议成立这个“联合理事会”的目的主要是:推动北约和俄罗斯就重大安全问题进行特殊对话,在可能的时候共同作出决定,并希望能及时采取联合行动等。此外,她还建议北约和俄罗斯间应加强军事合作,如双方总部可互派联络官等。
3.举行北约、俄罗斯和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三方会议。她建议该会议应在7月北约马德里首脑会议以前举行,目的是交换看法,消除分歧,达成妥协,以保证北约能按计划东扩:7月北约马德里首脑会议确定首批加入北约的成员国名单,今年底完成入约谈判,1998年完成各国议会审批程序,在1999年北约庆祝其成立50周年时接纳新成员国。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巴西红木的命运
人民日报新闻代表团
在里约热内卢植物园繁多的树木中,巴西红木最令人难忘。导游告诉我们,它木质细密坚硬,色如炭火,可以从中提取红色染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在南美洲的浩瀚林海中发现了它,由此开始了对这块土地的殖民历程,并名之为“巴西”。但是,由于长达几百年的滥砍滥伐,如今这种珍贵的树木在巴西许多地方已绝迹多年,很多巴西人从未见过它的丰姿,偌大的植物园里也仅存一棵。
听着导游痛心的陈诉,看着高大挺拔、绿冠茂密的巴西木,我们不禁为它的厄运唏嘘不已。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巴西人已经行动起来,为挽救巴西木而奔走呼号,捐资出力,还成立了“巴西红木基金会”,负责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巴西木。
巴西红木的命运,让人自然地联想到它所扎根的这块土地的沧桑。几百年的殖民掠夺加上六七十年代工业化,巴西的林业资源,尤其是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所幸的是,70年代以后,巴西政府和人民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了经济发展与环保并重的政策,开始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访问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巴西人强烈的环保意识:在里约植物园的一片空地上,常年展览着一些用废弃的玻璃瓶、易拉罐制成的雕塑艺术品,以警示人们爱护环境和回收利用废弃物品;在伊泰普水电站,专门成立的研究所为保护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提供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在亚马孙动植物研究所,身穿黄马甲的小学生导游告诉我们,学校里组织他们学习亚马孙地区的动植物知识,然后让他们到这里当免费导游,这真可谓是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
我们还了解到,80年代以来,巴西政府在保护资源和环境方面逐渐走上法制化轨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1988年,巴西在新宪法中专门增加《环境》一章,使环保成为巴西的根本大计,全国3129万公顷面积的土地作为生态保护区写入了宪法。巴西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保办事机构,如由联邦政府、州和市政府组成的“全国环境体系”,以及重点负责亚马孙地区环保的“巴西环境协会”。由于各级政府齐抓共管,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巴西在一系列的环保运动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70年代开始推行全国酒精计划,用酒精代替汽油,以减少城市空气污染。1986年,又制定了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计划,规定新车必须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汽油中必须添加22%的无水酒精。目前,巴西有500万辆燃酒精汽车,占汽车总量的1/3,城市污染大大减轻。
——推广植树造林计划,初步控制了亚马孙地区的毁林情况。现在巴西基本可做到合理采伐森林,边采边种。据统计,到1988年,全国造林面积就已达620万公顷,近年来进一步扩大。现在全国纸浆、纸张、纤维原料和冶炼钢铁所用木材全部来自人工林。
——增加对环保的投资。1990年至1995年间,巴西政府共提供环保优惠贷款17.58亿美元;1991年,巴西还宣布了到2000年投资1200亿美元保护亚马孙地区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庞大计划;1995年,拨款9.5亿美元用于消除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计划;1996年第一季度,又向一些钢铁、造纸和纸浆等企业提供了1.41亿美元优惠环保贷款。
——重视加强环保教育。自80年代起,在中小学普遍开设环境保护课。对破坏环境者予以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极大提高。
对于巴西在环保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公正的国际舆论都给予了客观评价,但也有一些西方舆论,不时炮制出亚马孙雨林危机的消息,甚至对巴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也横加指责,妄图把亚马孙问题国际化。那么,事实如何呢?亚马孙州政府的一位官员说,500万平方公里的亚马孙地区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一地区的90.4%尚未受到触动。如果这些舆论真的关心世界环境,它们倒是应当认真探究一下,到底谁是当今世界环境危机的主要责任者?这位巴西官员说得有理、问得有力。从巴西木的命运不难看出,在历史上,新老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掠夺性开发导致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现实中,发达国家的不合理生产方式和过量的消费方式是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罪魁祸首。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是巴西人民奉献给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一份厚礼。它提出了建立环发领域国际合作的“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并把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恶化的责任、发达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并以优惠条件转让环境无害技术等原则写进了会议文件。遗憾的是,时隔四年多,发达国家至今没有采取多少实际行动。相反,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援助日益减少。这正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所说,发达国家感兴趣的只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售环保技术和工艺,轮到掏腰包就极不痛快,甚至附加种种政治条件,借以兜售自己的价值观。
站在著名的耶稣山顶,俯瞰里约热内卢如诗如画的美景,我们不禁想象当年环发大会在这里召开,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共商人类环境与发展大计的空前盛况。这次会议诞生的“里约精神”对推动世界环保事业功不可没。这种精神必须进一步发扬光大。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应为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作出切实的努力。
愿巴西红木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第6版(国际)
专栏:

  菲律宾总统会见迟浩田
新华社马尼拉2月19日电(记者陈鹤高)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今天在这里会见了来访的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及其一行。
拉莫斯说,菲中两国之间有着传统的友谊,两国两军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以增加更多的共识,扩大双方的友好合作。
迟浩田说,去年江泽民主席访菲时同拉莫斯总统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达成了重要共识,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两国和两军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他指出,两国军队应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发展两军间的友好关系。
迟浩田说,在拉莫斯总统的领导下,菲律宾人民在民族和解、发展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菲律宾人民在克服自然灾害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菲律宾武装部队的严明纪律及良好的军事素质等都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菲律宾国防部长德比利亚等菲军方领导人和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关登明参加了会见。
迟浩田一行是14日抵达这里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中友好协会:发展睦邻关系
日中友好议联:推动双边合作
本报东京2月19日电记者张国成报道:日中友好协会全国本部今天发表了一项题为《迎接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的声明。声明希望日本外相在预定下月的访华中,努力消除两国之间存在的不信任感,促成两国首脑的互访,在相互祝贺的气氛中迎来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声明表示,日中友协将一如既往,为建立稳定的日中友好合作关系和亚洲及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声明说,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25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成果显著。日中贸易额增长了50多倍,人员的往来增加了120多倍。从总体上说,两国关系是良好的。
可是,去年两国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不能不使希望日中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人们感到忧虑。日本一部分人围绕钓鱼岛的主权问题、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历史认识问题以及台湾问题的言行明显伤害了中国人民和整个亚洲人民的感情,加深了对日本的不信任感。
声明说,在日中邦交正常化过去1/4世纪的今天,再次痛感作为日中关系的基础,必须忠实地履行《日中联合声明》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各项原则。
对于日本来说,应特别恪守以下两个重要原则。第一,在历史问题上,如果不能得出正确的教训就难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日本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日本的年轻一代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第二,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府在任何场合都必须明确“一个中国”的立场,决不允许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
又讯日中友好议员联盟19日在东京举行了该组织的换届总会,公布了新当选的领导成员名单,林义郎连任会长。与会者表示,在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应进一步推动日中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众议员林义郎在致词中说,日中友好议员联盟现拥有众参两院的463名国会议员,是国会中最大的超党派议员组织。这说明,在日本国会中有相当多的议员关注着日中关系的发展。他说,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尽管日中两国间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从日中关系的大局出发,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我们最重要的使命。
中国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应邀出席大会并发表了讲话。他说,中日关系25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也凝聚着日中友好议联朋友们的心血。他说,25年来,尽管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维持和发展中日友好的重要意义没有丝毫改变。中国政府加强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方针没有任何变化。他希望日中友好议联的朋友们能够一如既往,为维护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各项原则和精神,为推动中日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村山富市、前众议院议长樱内义雄、土井多贺子等200多名国会议员或他们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华社就黄长烨事件发表消息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新华社记者从外交部有关方面获悉,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黄长烨此次去日本参加国际会议往返经停北京,中方事先没有得到朝方的通报。后据告知,黄长烨2月11日来京后住在朝鲜驻华使馆,12日上午从那里出走进入韩国驻华使馆。中方依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对有关国家的驻华机构和人员采取了安全措施。中方不愿看到此次事件使朝鲜半岛局势出现新的紧张。希望有关各方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事件的性质作出判断,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以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的大局。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外长谈中哈最高领导人会晤
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本报阿拉木图2月19日电记者尹树广报道:在启程参加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最高领导人会晤前夕,哈外交部长托卡耶夫在此间接受了中国记者的采访。
他首先强调,哈中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势头良好。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即将举行的会见十分重要,它再次表明,两国将在睦邻、伙伴关系基础上,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将着重讨论经贸合作,以及内容广泛的地区和国际等问题。
托卡耶夫指出,哈萨克斯坦正密切注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是得益于邓小平先生提出的改革理论。他特别提到,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是在成功保持国内政局稳定的前提下取得的,哈目前的改革思路在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吻合,因为国家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
他着重指出,作为中国的邻国,哈政府坚决反对在哈境内那些旨在分裂中国的组织及其活动,这一严正立场早已写在两国最高领导人签署的一系列政治文件中,哈将一如既往恪守这一原则。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呼吁紧急援助苏丹
新华社联合国2月18日电联合国18日呼吁拨款1.2亿美元,用于对苏丹国内流离失所的人进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说,由于国内形势不稳定以及谷物欠收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苏丹国内生活在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人的苦难进一步加深。目前约有420万人准备向有关部门申请医疗保健、基础教育和提供紧急住处等形式的援助。
为了满足这些人的紧急需要,联合国呼吁在1997年拨款1.2亿美元,用于33个项目的建设。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日中友好议员联盟大会2月19日在东京举行。图为该会会长、日本国会议员林义郎在大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