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就台湾当局召开所谓“国家发展会议”
中台办国台办发言人发表谈话
指出台湾当局进一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拒绝统一,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湾当局逆历史潮流而动,是没有出路的
新华社北京二月一日电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今天就台湾当局最近召开的所谓“国家发展会议”发表谈话。
这位发言人说,前不久,台湾当局召开所谓“国家发展会议”,避而不谈“一个中国”和国家统一,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这标志台湾当局进一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拒绝统一,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还以所谓“宪政改革”为名,妄图否定台湾作为中国一个省的地位,以进一步割断台湾与祖国的联系。所有这些倒行逆施,必将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已经遭到两岸同胞、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强烈反对。
发言人表示,众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尽管两岸今天暂时处于分离状态,但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作为中国行政区划中一个省的法律地位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共识。这是任何势力都改变不了的。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的行径,决不可能得逞。
我们注意到,“国发会”对于两岸会谈的问题又作出了一些表示,但并未改变台湾当局制造“两个中国”、阻碍两岸经济合作和三通进程的既定立场。我们一贯主张两岸进行政治性商谈,台湾当局只要停止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取消一切对两岸经济合作和直接三通的人为限制,就能为两岸恢复会谈营造适当的气氛。我们多次强调愿意通过各种形式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问题交换意见。今后将一如既往,继续在这方面作出努力。
发言人最后指出,一九九七年中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海内外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振奋。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使命将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振兴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台湾当局逆历史潮流而动,必将损害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是没有出路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八次全会闭幕
通过关于香港原有法律处理建议等文件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范丽青、方瑾)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国务院副总理、筹委会主任委员钱其琛在闭幕致词中指出,这次会议讨论的关于香港原有法律的处理等三个问题,都是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建工作有重大影响的实际问题。这几个重大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顺利推进。
今天的会议由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王汉斌主持。会议通过了《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临时立法会在1997年6月30日前开展工作的决定》和《关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性区域组织的决定》及附件,通过了将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处理香港原有法律问题的建议》及三个附件。(详见第二版)
钱其琛强调指出,关于香港原有法律的处理问题,我国政府的政策是保持香港原有法律基本不变,这已载入中英联合声明。在1990年公布的基本法第八条中明文规定,香港原有法律“除同基本法相抵触或经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保持香港原有法律基本不变,是保证香港长期稳定繁荣所必需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由中英双方共同承担义务。多年来中国贯彻始终遵守这一承诺。但是单靠中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英方也同样这样做。遗憾的是从过渡时期的后半段开始,英方背弃了有关香港原有法律基本不变的承诺,单方面地、大幅度地修改香港法律。中方当时就多次指出,如果确有需要对某些法律作出重大的修改,由于涉及今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权力,而且将对九七年后产生影响,应当经过中英双方磋商达成一致后再办。但英方充耳不闻,一意孤行。英方在对香港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行将结束的时候,这样做的用心,明眼人一看就会明白。造成目前的局面,始作俑者正是英方自己。尽管如此,这次筹委会通过的处理办法还是非常合情合理,非常宽松大度的。
钱其琛说,在香港后过渡期保持中英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这对双方有利,也对香港有利。我们回顾过去是为了向前看。我期待着两个星期以后同英国外相在新加坡举行会晤,我希望这次会晤能在建设性的气氛中进行,多一些合作,少一些麻烦。
钱其琛在讲话中还回顾了筹委会成立一年来的工作。他说,一年来,筹委会按照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决定,就筹备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关事宜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工作,共举行了8次全体会议,31次小组会议,做了六件大事:
一、组建了由400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的推选委员会;
二、选举产生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三、选举成立了由60名议员组成的临时立法会;
四、系统研究并提出了香港原有法律基本不变的处理意见;
五、对和香港政权交接和平稳过渡有关的一系列重大经济问题,如1997/1998年度财政预算案的编制、金融的稳定、政府资产的交接、大型基建等等,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六、推动成立了“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委员会”,筹备庆祝回归的各项民间活动。
钱其琛指出,经过筹委会一年来的工作,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体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香港的平稳过渡有了坚实的基础。他说,筹委会的工作能够取得成效,进展比较顺利,从根本上说,有赖于我们的国家国力增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其次,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有正确的方针政策作指导,“一国两制”的方针在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实践中,充分显示了它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再次,是因为筹委会坚持了“面向港人、依靠港人”的工作方针,广大港人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投身到筹建特区的事业中来,才开创了如今共建特区、喜迎回归的大好局面。筹委会的每一项成果也都凝聚了我们每一位委员的辛劳和智慧,是香港和内地委员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钱其琛还表示,再过几天就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了。丁丑牛年是香港回归的一个大吉大利的年头。我们筹委会要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港人服务,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尽心尽力。他并祝愿我们为之共同奋斗的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事业大功告成。
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鲁平在会上作了筹委会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的报告。
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安子介、霍英东、周南、王英凡、李福善、董建华及全体委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闭幕后,筹委会秘书处新闻发言人徐泽举行新闻发布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邱娥国事迹在江西反响强烈
各行各业广泛开展树新风活动
新华社南昌1月30日电(记者卢晶、沈虹冰)连日来,在江西各地,邱娥国这位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暖百家心的户籍警以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各界人士的心。江西省委、省政府日前做出了向邱娥国同志学习的决定。
邱娥国的事迹被新闻媒介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反响。江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分别授予他“人民的好警察”、“一等功臣”称号。目前一场学习邱娥国的热潮正在江西兴起。各地市(县)都把这项活动当做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措施加以实施,在全省上下形成了一个励精图治、开拓奋进的良好氛围。
同时,铁路、邮电、卫生、民航、公安等十大窗口行业也积极行动起来,围绕“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的主题,把学习邱娥国同目前已在开展的“文明服务达标活动”、“社会承诺制”、“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江西省公安厅把邱娥国创造的工作经验加以系统总结,并向全省公安系统推广。南昌、鹰潭、赣州等地派出所组织户籍警到居委会走访居民,对特困户、病残人员和孤寡老人生活进行调查,制定扶助措施。省话剧团正在赶排话剧《邱娥国》,春节前将与观众见面。全省文化、卫生、科技等部门也已相继派出各类小分队深入到老少边穷地区,要为农民办好58件实事。


第1版(要闻)
专栏:

  百集人物系列片《英才故事》摄制完成
今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本报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少儿节目“六个一百”工程(百首新儿歌、百集游戏节目、百集童话剧、百集动画片、百集科普系列片、百集人物系列片)的最后一项——百集人物系列片《英才故事》,从2月2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大风车》栏目播出。
由中央电视台青少部和《中华英才》半月刊联合摄制完成的该系列片,从不同的角度,向少年儿童介绍英才人物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英才人物包括革命老前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文化、艺术、体育、科技、教育、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代表和海外华人中的杰出人物等。每集10分钟,每集介绍一个人物,不采用全篇介绍生平事迹的方式,而是向少年儿童讲述这些“大人物”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童年之事、成材之路、心灵之窗的展示,使少年儿童从中获得启迪与教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好教材。
1月31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和《中华英才》半月刊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百集人物系列片《英才故事》首播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首都各界人士共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播映了三集《英才故事》,获得广泛好评。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首条国际陆地光缆开通
据新华社哈尔滨1月28日电(记者严文斌)我国北方城市哈尔滨和俄罗斯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今天结束了长期以来通信经北京和莫斯科接转的历史,通过光缆将中俄光缆开通仪式的电视图像直接传递到对方,也标志着我国第一条国际陆地光缆正式开通。
中俄光缆从哈尔滨经抚远跨越中俄边界乌苏里江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全长97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820公里。它通过各自国内的通信系统连接到北京和莫斯科,并与世界其它国际光缆相连接,构成国际光缆的一部分。
中俄光缆的建成和开通,将促进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并极大地改善和促进中俄之间的国际通信业务。


第1版(要闻)
专栏:本报读者来信反应

  厦门市委市府重视读者来信要求坚决制止挥霍公款吃喝
本报厦门2月1日电记者郅振璞报道:本报1月31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登厦门读者黄夫来信《不能再这样挥霍公款吃喝了》和编者按后,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当天向全市发出《关于坚决制止挥霍公款吃喝的通知》,要求大张旗鼓地把反对挥霍公款大吃大喝工作进行下去。此通知连同本报读者来信全文,刊于今天《厦门日报》。
1月31日下午,厦门市委书记石兆彬在结束福建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返厦途中,即布置市委、市政府起草《通知》。市委、市政府通知指出,黄夫同志作为我市一名青年干部,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出自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关注,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对我们搞好党风建设无疑是个有力的促进。近四年来,厦门市制定有关规定,使全市用公款吃喝玩乐的歪风得到遏制,国内公务活动在接待人数逐年增加情况下,人均接待费用逐年下降。但是,挥霍公款大吃大喝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有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坚决加以整治。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其他部门和在厦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必须在2月3日之前召开会议,组织学习江总书记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纪委八次全会公报,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今年反腐败的各项任务,用中央的精神指导和推动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深刻认识挥霍公款吃喝的危害性,进一步落实严禁用公款吃喝的具体规定和有关民主监督的措施。
厦门市委、市政府《通知》特别指出,春节前后是吃喝风最易盛行时间,要求各单位坚决执行市里今年元旦、春节期间严禁用公款吃喝玩乐、挥霍浪费的通知。一经发现,依照规定严肃处理。同时要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要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对公款吃喝现象给予及时曝光。


第1版(要闻)
专栏:

  河北北京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
分别分流安置下岗职工22.3万人和11.1万人
本报石家庄2月1日电记者杜涌涛报道:河北多种渠道实施再就业工程,1995和1996两年,全省分流安置下岗失业职工7.4万人和14.9万人,分别占当年下岗失业职工总数的33%和62%。
河北省委、省政府将再就业工程列入当年全省重点抓好的要事之中,加大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力度,并发挥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通过企业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门路,使50%的下岗职工消化在本企业、本系统内,又通过强弱企业优势互补,走联合、兼并、租赁等资产重组的路子,安置了大批下岗职工。此外,充分发挥失业保险、职业介绍、就业训练等劳动综合服务手段,促进再就业。1995和1996两年,全省共投入2亿多元失业保险金用于实施再就业工程。到1996年底,全省已建成就业训练中心608所、劳服企业3800多家。据统计,仅1996年,全省通过劳动力市场调剂和组织生产自救,安置下岗失业职工5.9万人。
为加快再就业工程建设,河北省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下岗失业职工转变单纯依靠国家安排的就业观念。据统计,去年全省共有3万多名下岗失业职工通过自谋职业或组织起来就业实现了再就业。
本报北京2月1日讯记者王彦田报道:1996年,北京市把分流安置企业下岗待岗职工,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加大了实施再就业工程力度,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共有13.8万余名职工下岗,其中11.1万名得到安置。截至去年底,全市实有失业人员2.76万名,城镇失业率为0.6%,继续控制在1%以内。
北京市实施再就业工程,首先是政府重视。为摸清情况,先后两次对全市就业和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制定了企业招聘职工管理办法、下岗人员管理办法、外来劳动力就业管理办法,把再就业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使其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在搞好就业服务工作上下功夫。去年举办了下岗、失业人员等专场招聘洽谈会100多场,有2万多名下岗失业职工通过职业介绍实现了再就业。大力开展了转岗转业培训,全年共培训新增劳动力、失业人员、企业下岗人员8万多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0%;三是支持发展吸纳劳动力较多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和小企业。全年新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610家,新安置2万多人;四是合理控制外地进京打工人员,减轻了对北京下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压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走规范化经营之路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崛起的奥秘
新华社记者汪洪洋本报记者谢国明
编者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规范经济。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各行各业都要讲规范,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坚决制止不正当竞争和各种违规行为。谁在规范化管理方面走在前面,谁就能有效地赢得市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走规范化经营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世纪之交,面对世界保险巨头急切的抢滩潮头,中国保险业正在努力回答这样的问题:“开放还是闭守?束手还是奋起?”
我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企业——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迅速崛起引人注目。这家最早从传统旧机制中脱胎而出的保险企业,诞生头五年,保险业务收入每年增长50%以上;1996年保险业务收入达98.2亿元,又比上年增长48.41%。“太保”获得迅速发展的奥秘在哪里?
率先探索商业化改革之路
1991年4月,“太保”在交通银行各地分行保险部基础上创立,总部设在上海。其名字源于40年代重庆交通银行爱国人士创办的“太平洋保险”。
时任“太保”董事长的戴相龙提出,我国保险业的改革一定要走商业化道路。改革目标是打破传统机制,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新体制。
“太保”采取了新中国保险史上未曾有过的大动作:股份制、商业化。最初的股份制走的是全国各地财政入股交通银行又间接地投资于“太保”的路子;1994年末,“太保”经批准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定向募集资本金,直接吸引了157家社会股东,资本金增长到10亿元;次年8月,再次吸引了包括吉化、辽河油田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内的129家新股东,总资本金扩大到20亿元,控股股东为交通银行。在此基础上,“太保”理直气壮地宣布,要“建设一个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业保险企业”。
可以称之为“换血”的这个举措,其意义在于将传统保险体制下的一部分生产力从计划体制中释放出来,形成我国保险行业改革之初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
很快,“太保”将自己的商业活动率先拓展到了国际航空航天领域。1994年1月,“太保”与香港亚太通信卫星公司签署了保额达1.2亿美元的亚太一号通信卫星发射险及保额为1亿英镑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成为第一家进军国际卫星市场的中国保险公司。到目前为止,“太保”已承保7颗卫星,总保额为5亿美元和4亿英镑。多年为“太保”国际业务奔走海内外的副总经理邵党娣感慨万分:“中国保险业终于走上了国际舞台。”
“太保”的手笔在一步步变大。保额30亿元的贵州天生桥水电站、保额20亿美元的国内八大国际机场、保额14.6亿元的三峡建安工程、保额4.4亿美元的亚洲第一高楼88层浦东金茂大厦,以至保额达5亿元、轰动海内外的中国首次珠海国际航空展,等等。
商业性的人寿险上门拓展业务也从无到有。在美国“友邦”保险将这种现代营销方式带进中国,引起巨大冲击波之后,“太保”以自己商业化和全国性优势,迅即奋起竞争。一年多时间,活跃在江南塞北的“太保”营销员就从2000人发展到3万人,年业务收入达38.6亿元。
规范化:保险业竞争最有力的武器
仅仅六年时间,“太保”就建成一个覆盖全国除西藏、宁夏、内蒙古、青海、台湾以外的26个省、市、自治区80多个中心城市及其广大腹地,并在美国和香港设立两家子公司的大型保险企业。它的发展如此高速高效,其安身立命之本只是三个字:规范化。
总经理林中杰谈到“太保”规范化经营时说:“中国保险业与外来保险业竞争最锐利、最长效的武器,不是其它,而是规范化。当前,谁能及早和自觉地抓好规范化,谁就能在竞争和发展中夺取主动权。”“太保”率先提出规范化,几年来坚持走自己的路,顺应了世界保险业发展的主流,在中外保险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创立之初,“太保”有过缺乏规范营销意识的深刻教训。那是他们在上海率先推出一项管道煤气安全新险种。市民每家每天只需缴纳一分钱,就能在一旦煤气事故之后获每人最高2万元的赔偿。这本是个很好的商业点子,可是由于只采取了委托煤气公司在收费单上附收保险费的做法,结果投诉不少,“太保”的一片好心反而被人讥为“乱收费”。“太保”及时吸取教训,“亡羊补牢”,现在这项服务已成了深受上海市民欢迎的名牌保险项目。1994年,“太保”在全国保险界首次提出《关于建设规范化商业保险公司的若干意见》:面对即期潜力至少达几万亿元的全国保险大市场,发展商业保险必须走规范化之路,一是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严格规范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活动;二是必须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和合理监管;三是必须密切关注世界市场,逐步和国际通用保险规范接轨。
时至今日,“太保”已初步完成了它的规范化基础建设:确立了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及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度;完善了全国性机构网络;实施了财产险、人身险分业经营;建立了风险、业务、资产、财务、机构、人事六大管理体系,以及配套的承保、理赔、核赔制度,险种条款和费率统一核准制度,资产质量考核和保值增值制度,险种效益核算制度。
规范化的经营战略使“太保”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1995年,亚太2号通信卫星升空爆炸,赔付金额达1.6亿美元!举国上下、海外同仁无不关注主承保人中国“太保”的命运。当时“太保”的资本金还不到20亿元。然而,仅仅50天时间,比合同规定期限提早近百天,“太保”就如数支付、划算了全部赔款。“秘密”何在?林中杰微微一笑:“规范化分散风险帮了大忙!”因为,“太保”按国际惯例早就将卫星保险的大部分风险向国际保险市场实行了分保。这一年,“太保”仍然盈利5.6亿元。五年多来,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和国际惯例的“太保”,以高效的风险管理,累计分散风险近2.3万亿元。
信誉和人才:规范化管理的两个关键
“太保”以及时、规范的理赔,圆满处理了多次大面积水灾、特大空难、火灾等重大赔案,向社会提供风险补偿达70多亿元,赢得了“雪中炭”、“雨中伞”的美誉;以优质服务赢得了市场。
1996年夏,我国广西、贵州、浙江、辽宁、云南、河北等地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工业重镇柳州,洪灾当天,“太保”柳州分公司就出现在灾区;桂林、南宁、青岛、承德等10多个太保分支机构的140多名查勘理赔专家,奉总公司调度星夜兼程;数千万元预付赔款火速划拨柳州;“太保”副总经理李学千、施解荣先后飞抵现场指挥。在全国最大的铝制品生产企业——抚顺铝厂,“太保”理赔人员冒着电解铝槽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进入灾情最严重的现场查勘,及时获取了定损、理赔的第一手资料。“太保”按章规范理赔,同时又时时处处注意社会信誉和形象,五年多累计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达600多万元。
坚持规范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关键在于人才。林中杰说,对人才,“太保”立足于建设:一是瞄准“星”级水平,开设海内外“课堂”造就拓展航空航天、高新科技领域市场的高级保险人才;二是“全国选拔赛”,放开视野全方位选用、配置多层次人才;三是“双向淘汰制”,公司可以解聘,员工可以告别;四是勤工勤学,大面积普及国内外保险、外语、科技、政治新知识;五是建立“熔炉式”系统性培训基地。
更广,更深,更加开放的“太平洋”
1997年给生机勃勃的中国“太保”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这一年,香港的回归将使“太保”通过开设在港的子公司“窗口”吸纳更多海外保险市场的新鲜气息;“太保”伦敦代表处将正式挂牌,从而使“太保”在世界最发达保险市场崭露头角;“太保”总部将从上海西南一隅迁入外滩金融街。
在新的一年里,“太保”的事业和管理水平在广度、深度和开放度上都要有一个新的突破:1997年保险业务收入目标定为130亿元,力争达到140亿元;利润7亿元,力争达到8亿元。
这是一个很有气魄、很有挑战性的目标。须知“太保”保险收入的结构目前还是产险占了61%,而从国际保险市场看,自1978年至1992年的17年间,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非寿险企业都是微利甚至亏损的。新的招数之一便是调整结构。重点在抓大项目、抓涉外险、抓人身险。此外,优化险种结构、更有效地利用保险资金等“深加工”手段也是实现高效增长的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为保险业开辟了大量新生保源:市场利率变化、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变革蕴藏的巨大市场机会等,这一切都已进入“太保”的视野。
然而,规范化始终是“太保”的立司之本。随着事业扩大,还必须将规范化贯穿到整个公司发展的全过程中去,贯穿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任重而道远。(附图片)
压题照片: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将迁入外滩金融一条街。申置焕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西南昌市筷子巷派出所户籍民警邱娥国所管段有5个居委会、2100多户、6000多人口,他对每户户主的姓名、家庭住址、居民的楼层、面积、结构都了如指掌,群众称他是一台“活电脑”。新华社记者章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