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敲响控烟警钟保护人类健康
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将于8月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2月18日讯第十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将于今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预计将有13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名代表出席为期五天的大会。大会组委会于今天召开了组委会第三次会议。
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抗癌联盟等国际组织为推动全球控制烟草,保障人类健康而组织的重大国际活动。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烟草,不断蔓延的瘟疫”。会议将围绕主题开展世界烟草流行趋势、控制烟草有效策略等问题的交流与研讨。我国是一个烟草大国,吸烟率呈上升趋势,与烟草相关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我国的前三位死亡原因。本届大会在我国举办,对于推动我国和世界的控烟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发展与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间良好关系的有利机会。大会会场、日程、专题会与分组会议题、中心发言人、主持人已基本确定。
第十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组委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指出:要动员全社会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第十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筹备工作。自1967年以来,国际控烟会议已在发达国家举办了九届,在发展中国家召开还是第一次,这对我国、对亚洲及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第十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陈敏章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吸烟有害的认识,加强控烟宣传力度,做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监督执法工作,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清除烟草广告,坚决控制青少年吸烟,开展创建无吸烟学校活动。
会上,卫生部、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对全国评选出的20名无烟学校校长和北京、杭州等5个无烟草广告城市进行了表彰。出席会议的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鲁丽、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等。(韩长林黄振中)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宋健在滇池水污染防治会议上强调
加快治理滇池重现明珠光彩
本报昆明2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屈明光、贾奋勇,本报记者白剑峰报道: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今天在昆明结束。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委会主任宋健强调,滇池的污染目前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搞好规划,落实措施,切实搞好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力争在1999年5月前使滇池水质明显改善。
宋健说,近年来,云南省在防治滇池水污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根治滇池的水污染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当前滇池水污染依然非常严重,水质超过5类标准,富营养化、异常营养化现象十分突出,湖区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水生生物多样性衰减。滇池的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昆明市、滇池流域工农业生产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制约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治理滇池水污染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心和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下决心加大执法、治理力度,使滇池这颗高原明珠早日重现碧水风姿。
宋健要求,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是,1999年5月1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召开之前,滇池水质特别是草海水体和旅游景观明显改善;2000年年底前,滇池水质进一步改善,到2010年,滇池恢复生态的良性循环状态。在防治工作中,要突出饮用水源保护这个重点,保证合乎饮用标准的水供应。要切实落实管理和治理的措施,加大工业企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1999年5月1日之前,流域内所有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截流工程建设步伐,采取措施控制面源污染,减少营养物质入湖。同时,还要加强滇池流域生态保护、水土保持、防洪保护和污水资源化工作,加快滇池湖底清淤工作,加强环保实用技术推广,多方面、多渠道筹集污染防治资金。
会议期间,宋健考察了滇池水污染情况和西园隧洞、污水处理厂等防治工程。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杀螨有了“新武器”
本报讯在我国北方红蜘蛛和全爪螨等螨害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目前不少杀螨药剂存在用单一药剂防治效果差的问题。
曾多次获得国家专利、多项成果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发明家、山东栖霞化工厂厂长史桂开,带领科技人员奋勇攻关。他们根据国内外多种高渗剂品种,反复进行药效和渗透试验,研制成功20%高渗杀螨净乳油。经山东、河北、江西、浙江等省农科院植保部门在田间大面积试验应用证明,防治苹果红蜘蛛和柑桔全爪螨,1000—3000倍液短期防效97%以上,长期也达90%以上。被广大果农誉为防治螨害的“新式武器”,也获得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刘聪欣)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名杨盐碱滩
——记中国农大25位教师在河北沧州科技攻关业绩
才杰蒋建科
去年夏天,中国农业大学校园又添一景——一座石雕的“沧州铁狮”昂首挺立在主楼前绿树掩映的草坪上。在它1.6米的底座上,镌刻着王树安、兰林旺、程序等25位农大教师的名字,记载着他们“舍安逸,别亲情”、“冒寒暑,入田间”、“居陋室,食素餐”,“十五载披星戴月,十五载栉风沐雨,十五载矢志不移”的攻关历程,记录着他们“心血终结硕果:吨粮田、节水麦、开心棉、四维治水、软管灌溉等二十余项重大科技攻关获得成功”,使“昔日盐碱荒滩已成为林茂粮丰、五业发达的富饶之乡”的辉煌业绩。
“节水麦”是王树安、兰林旺两位教授继“小麦、玉米两茬亩产吨粮技术”之后,在沧州大地上创造的又一奇迹。农业是“用水大户”,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5%,而北方小麦又是“大户中的大户”,占北方农业总用水量的70%,节水潜力很大。他们带领课题组从1990年开始,将节水和高产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攻关研究,把提高水分利用率作为突破口,重点研究了周年土壤水分平衡的麦田土壤耗水的时空规律,五年内完成了9组试验127个处理方案。研究中发现,小麦的根系可以伸展到两米,可以吸收利用两米土体的土壤贮水,是一座庞大的“土壤水库”。“土壤水库”的贮水量,经过小麦生长期的消耗,麦收之后下降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进入汛期,降水量大于作物耗水量,土壤水分逐渐回补。土壤水无效耗水少,实效耗水多,水分生产率高于灌溉水和降水。而现行的灌溉制度恰恰忽视了土壤水的利用率,节水的关键在于建立将小麦生长期耗灌溉水为主转变为耗土壤水为主的新型耗水结构。为此,课题组提出了由足墒播种、选用早熟耐旱多花中粒型品种、适当晚播、集中施用磷肥、适当推迟春季灌水时间等八项主要技术组成的小麦节水高产综合技术体系。
1994—1995年度,他们又试验春季浇两水亩产450—500公斤,以适应华北灌溉条件好的麦区。到“八五”攻关验收时,形成了春季不浇水亩产350—400公斤,浇一水400—450公斤,浇两水450—500公斤三种节水高产模式,以供不同水资源条件的地区选择应用。
采用这项技术,比现行春季三水制麦田减少灌溉用水100吨/亩,使2米土体土壤有效水的利用率提高52.3%,省工、省时、节能高效,开创了综合节水的新途径,使节水由工程节水、设施节水进而发展到技术节水。还可以大量减少地下水开采,减轻硝态氨对地下水的污染。
目前我国小麦平均亩产不到300公斤,此项技术对大幅度提高我国小麦单产和保护水资源都具有重大意义。1995年11月30日,农业部组织了专家鉴定。专家们在鉴定上写道:这项技术是我国小麦栽培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更新了传统的作物耗水观念,实现了小麦节水与高产的统一。
农民们称为“开心棉”的棉花开心株型高产技术体系则采取逆向思维,创造了空心倒伞型的株型,建立了“宽垄、稀植、密茎”的新型棉田结构,成铃率由常规的30—40%提高到50—70%。通风早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与常规相比,产量提高20—30%,经济效益增加40.5%,劳动生产率提高25.2%,投入产出比为1∶3.06。
他们还创建了100亩“篱壁式”现代化苹果园、建立了大型种鸡场,为“九五”林果业上水平、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五年来,他们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200余次,培训4万人次,农民们脑子里的新观念不断增多,素质一天天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试区共推广节水麦42万亩,开心棉30万亩,四维治水、塑料软管灌溉、吨粮田高产栽培已走出沧州,在冀鲁豫等省份推广应用。据1992年河北省统计,全省推广吨粮田433.3万亩,平均亩产1019.5公斤,亩增产值127.4元,总计增收3.5亿元。
有人曾担心,讲奉献、能吃苦的老一代科技工作者退下来之后,受“出国潮”、“经商热”冲击的30岁左右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能否接替得上来?龙王河试区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这支大学教师与地方科技人员混合编队的攻关队伍有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主持人的无私和公平原则,与全体成员的团结实干,以及地方紧密的结合,不断地推出新成果,推出优秀人才。五年间这里已有3人获硕士学位,2人获博士学位;有4人由副教授晋升为教授,有6人晋升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农艺师,有5人晋升中级职称,有3人获政府津贴。目前,农大的农学、园艺、畜牧、资环等许多相关学科的年轻优秀人才也自愿加入进来,其中有中国自己培养的和从法国、日本、德国留学归来的6位博士,而且他们中有两人已破格晋升教授,有的甚至已获得多项课题和基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王泽山教授荣获发明大奖
本报南京2月18日电记者杨明方报道:在最近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以发明“含能材料低温感技术”而被授予1996年度唯一的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这也是我国近年来科技发明中少有的最高奖项。此前,王泽山教授曾先后获得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1994年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
含能材料低温感技术是国际性的高难技术,王泽山教授及其所领导的课题组走出国外研究的误区,通过原理、方法、材料、加工工艺装置、应用技术等全面发明创新,获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意义重大,被定为“九五”期间科技重点推广项目。
含能材料再利用技术,可将废弃含能材料分别转化为多种应用产品,减少公害,变废为宝。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要留清池给后人
本报记者白剑峰新华社记者贾奋勇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清代文人笔下,滇池是一方浩淼澄净的天地。可如今,不断累积的污染已使这颗高原明珠黯然失色。
2月17日下午,国务委员宋健和环保专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迎风伫立在一艘考察船上,眉头越皱越紧。只见四周的滇池水面被大片疯长的水葫芦覆盖,阵阵恶臭扑鼻而来。考察船像破冰船一样在密覆的水葫芦中艰难前行,时进时退,船尾黑水滚滚,根本不见鱼虾踪影。宋健痛心地说:“多少年来,滇池风光享誉天下,也是昆明市几百万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湖。没想到,她都快变成一个污水池了。如果不在短时间遏制污染势头,我们最终很可能失去滇池。”
宋健同志的一席话深深感染了同船的专家、领导。云南省环保局局长李广润感慨道,现在不少昆明人做饭都开始用高价矿泉水了,治理滇池、还昆明一池碧水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渴望。昆明市副市长冯志成表示,这些年,昆明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忽略了环境保护,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在中央的帮助下,我们正在采取措施,加速滇池水污染的治理,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滇池一定会早日重现碧水风姿。
考察船在大观楼码头靠岸了,此时,阴霾的天空射出了几缕阳光。宋健同志指着那著名的“天下第一长联”说,两百年前的滇池曾是“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我们后人辜负了这一美景,如果不能下决心根治滇池污染,那就真成了千古罪人。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加大投入落实规划
大冶向教育强市迈进
本报讯记者张严报道:记者近日在湖北省大冶市一些乡镇采访见到,这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当地群众说,这是大冶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结出的硕果。
据了解,大冶市委、市政府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时,优先考虑教育;在安排年度财政预算时,优先保证教育,尤其是“普九”的投入;在规划城乡建设时,优先考虑中小学校布局和学校用地;在配备干部时,优先选配德才兼备的同志到教育领导岗位;在改善职工住房、福利和医疗等方面待遇时,优先保证教师待遇。
去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成立了“两基”达标督导室,并向各乡镇派出督办组。今年年初,市政府与各乡镇、市教委与各乡镇教育组签订了达标责任合同书,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征地200亩,决定新建大冶一中,总投资达6000多万元。
大冶市积极开辟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近两年来,该市共筹措经费1.5亿元,新建和改建学校272所,使全市小学入学率达99%,初中入学率达95%,在校生巩固率达95.9%,完成率达8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航天机械公司通过质量认证
本报北京二月十八日讯记者陈祖甲报道:曾为我国研制长征系列火箭作过卓越贡献的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通过了国际通行的ISO9001及GJBZ9002(国家军工质量标准)的质量认证。这对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重要意义。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所属的火箭试制生产总装厂,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最大骨干企业和全国机械工业一百家最大企业之一。几十年来,该公司曾参与研制举世闻名的长征系列火箭。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发生产了瓦楞纸板生产线、印刷机开槽机及模切机、纸箱胶合机、贴面机系列产品、金属波纹管等多种规格的民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发行
本报讯《国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一书,最近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阐述了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旅游业如何总结和认识国际旅游业发展规律,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进行了探讨。(高欣)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王氏三姐妹的天空和梦》出版
本报讯活跃在新闻界的三姐妹王葳、王菲、王蕤,最近联袂推出了她们的首部合集《王氏三姐妹的天空和梦》,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书中精选了她们的小说、散文等作品。(文迅)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家庭病床暖人心
春节刚过,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家庭病床科的医务人员又背起行囊上门为患者看病。1993年以来,该院收住家庭病床1000多人次,使一大批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得以“在家住院”,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费用。图为正月初七偏瘫患者樊茂森老人在家中接受治疗,他老伴余国凤感慨地说:“原来,住院费加上生活费一天少说也得30元,而家庭病床一天只收费1.5元,一年半载算下来,你看医院替我们节省了多少钱! 陈德友 王刚摄影报道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湖南少数民族子弟上学忙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九十八点六
本报长沙2月18日电湖南省用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措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省民族地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6%,初中入学率达86%以上。
湖南省民族地区共有17个县,大多是老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共有人口520多万,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8%。为推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湖南省以发展教育为突破口,把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工作上优先部署,在经济上优先保障,在力量上优先安排。早在1984年,湖南省就每年安排300万元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费,包干到县。1994年以后,该省每年增加1000万元义务教育专项补助经费。有关部门在教育经费上倾斜,社会各界也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目前,各单位和个人向“希望工程”捐款已达1.2亿元,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就已援建“希望小学”130多所,救助3.5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该省还组织中小学生结对开展“手拉手”助学活动,广泛发动大、中专学校与民族乡镇及其学校挂钩,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协作、技术成果转让等多种形式的扶贫助教活动。
为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湖南省调整民族地区学校布局,分批帮助少数民族乡镇建设一所寄宿制中心小学。从1990年至今,省里共投入经费2300万元,地、县、乡共筹资1.4亿多元,建好596所标准较高、设施基本配备的寄宿制中心小学,覆盖了全省100%的少数民族乡镇,解决了10万名小学生寄宿就读的问题。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该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成民族师范3所,主要面向民族地区招生的师专1所,并在湘西吉首大学开设师范部,每年招收师范本科生1000多人。全省民族地区现在中小学专任教师3.7万余人,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1993年至今,全省少数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在95%以上。1995年,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93.7%,81.3%的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杨晓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