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摄影)
专栏:文化驿站

  越天山穿戈壁踏盆地进大漠
企业秦剧团送戏农牧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深受西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近年来,由于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戏剧行业不景气,这类剧团大为减少。在此情况下,新疆四运集团公司本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活跃职工、农牧民文化生活的宗旨,于1994年初从陕西、甘肃等地招聘了32名专业人才,组建了新疆第一家企业秦腔剧团。
三年多来,四运秦腔剧团除了为附近厂矿职工演出外,还越天山、穿戈壁、踏盆地、进大漠,行程1.2万多公里,为库车、沙雅、新源、焉耆、和静等县天山南北的农牧民演出秦腔戏120多场,观众达3.5万余人次。南北疆的许多农民都是50年代和60年代从甘肃和陕西来新疆的,30多年来有些农民还是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秦腔戏。有的人说:“我们做梦也没想到,还能在新疆看上秦腔戏。”他们称赞四运秦剧团为农民送的戏,通俗易懂,很有现实教育意义,对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作用。(附图片)
没想到,35年了,还能在家门口看上秦腔戏。沙雅县托依壁农场二分场67岁的张秀英大妈(左一)乐滋滋的。
秦剧团来到和静县上游乡演出,虽然露天剧场温度达零下十几摄氏度,但观众仍兴致不减,座无虚席。
在天山深处的新源县那拉提镇哈拉苏村演出时,当时气温达零下20多摄氏度,演员们的手都冻僵了,下场赶快到后台烤烤火,接着继续演出。


第8版(摄影)
专栏:通联之声

  杨一秋,锲而不舍
蒋铎
多年来,人民日报的新闻摄影报道工作得到全国同行的热情支持。这其中,活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成千上万基层通讯员,是个重要的“方面军”。江苏海安县委报道组的杨一秋,便是其中的一员。他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地方。
一、恒劲。从1958年开始拍摄新闻照片以来的38年中,除十年动乱中的几年外,基本上未间断给人民日报发稿。在我所接触到的二三十年前的基层通讯员中,有的改行经商,有的因工作需要当了书记、部长……杨一秋却寒来暑往始终在新闻摄影园地默默地耕耘。而今他已是60岁的人了,但依然干劲十足。近两三年中,他每年都在人民日报发表10幅左右照片。其中有的照片,如“县长抓‘技’”,受到好评并获奖。这当中凝聚着杨一秋的心血与汗水。
二、韧劲。有些年轻作者向往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作品,但觉高不可攀,不敢投稿。有的投了一两次,至多三四次,没有见报,便偃旗息鼓,再也不来稿了。稿子见不了报,原因复杂,主要是质量问题,当然也有稿子尚可,因版面拥挤或编辑误判致使拍摄者劳动价值不能实现的情况。杨一秋心胸宽阔,他不大计较刊用与否,而着力于提高稿子质量。几十年来,他总是一个劲儿地坚持一个月给人民日报发一两次稿。我个人体会,作为作者,这种气度与韧性,是一种境界。
杨一秋说:“我拍片投稿一不为金钱,二不为出名,为的就是把我们海安的新人、新事、新变化报道出去。”(附图片)


第8版(摄影)
专栏:乡村新事

读、拉、弹、唱扬新风
江苏省江阴市重视农民特色文化家庭建设,在全市开展每家置一个书柜、订两份报纸、藏三百册图书的“一、二、三”家庭读书活动。两年来,富裕了的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家户户吹拉弹唱,自娱自乐蔚然成风。这是不久前在石庄镇黄泉大的家中看到的一组镜头。(附图片)
黄泉大(中)经常带领三代人一起上台参加会演,并屡屡获奖。这是他们一家在排练节目。
黄泉大告诉记者:“我们每天下班回来,不打麻将不赌博,拉拉乐器唱唱歌,演演节目看看书,没有烦恼,心情舒畅。” 郭炯摄影报道


第8版(摄影)
专栏:侨乡信息

四通八达连侨乡
下图:日前,厦门高崎国际机场3号候机楼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个候机楼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由主楼、候机走廊、高架桥等组成,并配有13个登机桥,是目前我国最大、最先进的候机楼。
林世泽摄影报道
下右图:石狮市塔前村农民无偿献地36亩,捐款200多万元,经过一年五个月的建设,石狮市城头新汽车站新年投入运行,取代了80年代按镇规划建造的旧车站。
黄必贤摄影报道


第8版(摄影)
专栏:群体之光

全民健身乐融融
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从海岛的实际出发,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海岛全民健身活动,渔港的码头边、公园里、山坡上都成为体育活动的好场所。图为沈家门渔港晨练一景。 丁文宏摄影报道
北京甘家口老年秧歌队,在玉渊潭公园为群众表演节目。 单兰山摄影报道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实施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既促进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又增强了企业职工的凝聚力,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是由该公司工会举行的全员广播体操比赛时的一个镜头。 史家民摄影报道


第8版(摄影)
专栏:人与自然

  黄海滩涂鹤如云
  坐落在江苏省射阳县沿海滩涂的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海岸洁净滩涂美丽,鱼虾贝类饵料丰富,气温适宜雨水充足,生态环境极其优越。来此越冬的国家一类珍禽丹顶鹤从1983年的200余只,逐年增多到今年的1020只,超过了全世界野生丹顶鹤的一半以上,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丹顶鹤集群越冬栖息地。    刘友亮摄影报道(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