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扎实推进两个根本转变

  关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几点思考
高汝懋王君
大同矿务局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煤炭企业,有职工20多万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业经济效益和实力大增,显示出了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1996年,全局生产原煤3676万吨,实现产值46亿元,上缴利税12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9600多元,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和全煤炭系统最高水平。
建立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使企业逐步走上“四自”轨道
长期以来,大同矿务局只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单位。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同矿务局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使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
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从1985年开始,大同矿务局对煤炭部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局里内部实行矿对局,区队、车间对矿的层层承包,并在实践中突出经济效益原则,扩大承包范围等,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煤矿特点的承包经营的办法和机制。目前,全局有44个二级单位对局实行了投入产出承包,各承包单位也分别实行多种形式的内部承包;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建立起了承包责任制体系、内部经济核算体系和经营调度体系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模拟法人运转是企业内部模拟市场机制建立的一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发挥局矿两个积极性。大同矿务局按照“建立内部模拟市场,实行模拟法人制度”的改革思路,建立和完善了局内生产资料市场和建筑市场,对局所属的4个基本建设工程处和5个附属厂实行了模拟法人运转。模拟市场的建立和模拟法人的运转,进一步改善了局内市场环境,扩大了生产建设单位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搏击市场的能力。实行模拟法人的9个单位,有的已经提前实现了减亏任务,有的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要有质量过硬、适销对路的产品,还要把握市场规律,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营销机制,实施正确的营销策略。为此,大同矿务局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以质取胜,在企业内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铁路运力状况,灵活调整产品的品种和型号,确定煤炭产量,从而扩大了市场销售,实现了产销平衡;二是建立快速准确的市场信息反馈机构,充分发挥各类驻外联络机构的作用,掌握市场信息,主动调整煤炭价格;三是加强路矿协作,在运输流向较为集中的地区大力搞好市场开拓,减少因铁路运力限制对煤炭销售的影响;四是加强售后服务,巩固和发展企业的信誉。正是这种灵活高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把煤炭生产、市场需要与外运能力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加大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1995年大同矿务局提出了组建大型煤矿集团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变革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局里以马背梁矿和燕子山矿为试点,积极探索煤矿产业产品结构、管理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革途径,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局里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兼并、租赁、联营、合资、股份等更为灵活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子。
坚持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两个轮子一起转,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企业管理是企业开展生产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搞好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企业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培养管理人才的必要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同矿务局围绕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环节,不断促进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实现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和效益型的转变,使企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企业劳动效率、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是开展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解决了企业生产技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7年间,全局共有7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奖,有的还填补了国内采矿史的技术空白。二是不断改善技术装备,提高煤矿采掘机械化水平,向装备的自动化、现代化迈进。目前,局里已建成两个日产7000吨和1万吨的高产高效矿井,全局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7%,其中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89%。三是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赋予总工程师相应的职责和权力,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体系在保证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技术指导和技术监督作用,注意搞好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应用,促进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现代煤炭工业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经营实体,因而决定了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995年,大同矿务局在总结过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企业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管理。在全员管理上,通过多方面完善经营责任制和民主管理,把管理目标和责任合理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全体人员头上,职工收入与全局效益、安全等指标紧密挂钩,增强广大职工的管理责任感,使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在全过程管理上,以资金运营为轴心,切实搞好投入产出管理。在全方位管理上,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计划、资产和资金、成本和利润、人事等10多个覆盖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三全”管理,是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来处理和解决管理中的各类问题,使企业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
强化职工培训,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技术素质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职工队伍
煤矿职工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江泽民同志曾为煤矿工人题词:“广大煤矿职工常年的辛勤劳动,为四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亿万人民带来了幸福和温暖。”
随着煤矿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加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进一步提高煤矿职工队伍技术文化素质就愈发显得重要。科技进步要靠人去实现,科学管理要靠人去落实,经营生产要靠人去完成。因此,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搞好搞活企业的基础。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不能适应实现煤矿现代化的需要,就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风击浪,就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此,近年来,大同矿务局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职工技术文化的培训,采取脱产学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职工的技术文化素质。从1994年开始,局里根据企业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对上岗前的职工进行两年学历制的强化学习,使上岗职工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加速了矿井机械化生产的步伐,推进了“双高”矿井的建设,全局煤炭生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某些方面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采煤国家的生产水平。
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也增强了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企业真正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落在了实处。近年来,在大同矿务局职代会上,职工提案的质量和数量明显提高,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和水平明显增强,每年局里采纳职工的合理化建议达万条之多。同时,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职工爱矿山、做主人的主人翁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要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从大同矿务局的实践来看,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必须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素质:党政一把手党性强,谦虚谨慎,民主作风好,能团结“一班人”齐心协力致力于企业的发展与改革。领导班子成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勇于改革,敢于实践,不畏挫折,不计个人得失的工作精神和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能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不以权谋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职工群众的拥戴和权威;有丰富的市场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懂经营,善管理,有较为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并善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认真走群众路线,尽心竭力搞好企业的民主管理,率领职工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在实践中,我们深感团结的重要。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经济效益。没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没有领导班子党政领导之间的真诚团结,工作就会是一盘散沙,一切聪明才智和精力都会消失殆尽。
几年来,大同矿务局领导班子采取切实措施,团结敬业,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廉洁自律,不仅保证了企业发展思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使工作部署符合局情和职工的实际,避免了决策上的失误,而且在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增强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为企业操心尽力的信心和自觉性。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

经济越是发展越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东莞市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周燎刚黄斌管宣文
东莞市是广东经济发展较快、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地区之一。从东莞近年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到富裕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共同点。
贫穷不能生长出文明,但文明不仅是物质财富堆积的结果;贫穷不是幸福,但富了未必就幸福。只有既抓物质文明,又抓精神文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使人们过上富裕文明幸福的生活
东莞市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显著特点是,在推进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同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东莞市地处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北靠广州,南临深圳,毗邻港澳。在对外开放中,这个昔日的农业县发挥地缘人缘优势,以兴办“三来一补”企业为突破口,迅速发展起来。1995年,东莞社会总产值540亿元,国民收入161亿元,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全市个人存款总额达250亿元。然而,从富裕到文明,这个过程不是自发的,如果没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财富也可能走向反面,给人带来的就不是幸福。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批判了资本主义使人成为金钱的奴隶。他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在充足的物质财富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为我们设计的现代化蓝图,简言之,就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他看来,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但是如果变成一个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经济就是发展起来了也是没有意义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富裕起来的东莞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内容,按照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全面发展。这些年来,他们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并斥巨资兴建科学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中心等精神文明硬件设施。在乡镇,普遍建起文化中心、体育场馆、电影院等。同时,开展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
东莞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个特点是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一块整钢。精神文明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改革开放之初,东莞基础设施落后,条件很简陋,连旧饭堂、旧礼堂、办公室也腾出来做了厂房。但他们振奋精神,以良好的作风和服务,吸引了大批外资,实现了经济腾飞。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硬件比这里好,还允许赌博和色情行业存在,为什么外商还是来这里?因为这里的“软”环境好。在创业时精神力量至关重要,在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保持这样一种精神力量更加重要。实践证明,靠乌七八糟的东西“吸引”投资者,只会搞坏社会风气,诱导犯罪,使治安环境恶化;靠行贿受贿“提高”行政“效率”,只会使行贿受贿与办事难恶性循环,加剧腐败。因此,经济越是发展,就越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否则,经济就难以健康发展,即使表面上一时刺激起来,也不可能长久,甚至连已有的发展成果都可能丧失。正是这样,东莞在不断改善交通、通讯、电力等“硬”条件的基础上,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改善“软”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东莞市现在基础设施已较完善,经济也已有相当规模。但是,过去的增长方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作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制造业基本上停留在来料加工的初级阶段,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且,过去赖以发展的许多条件已经变化,种种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和其他富裕地区一样,东莞市现在也面临着在较高起点上如何把经济推向新台阶的问题。东莞市领导认为,东莞不可能再按照过去的方式继续发展,要推动经济再上台阶,必须发掘新的潜力。这个潜力就是人的因素和文化因素。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经济向深度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和人才资源。基于此,1994年,东莞市提出了推动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以工业升级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战略。为配合实施这一战略,他们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经济越是发展,越要关注人、社会、自然的关系问题。致力于塑造高素质的人,营造美好的社会生活空间,创造宜人的环境,才能避免经济发展与人的本质和需要相悖的窘境
东莞围绕现代化目标和经济建设抓精神文明建设,着重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人的素质,二是搞好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三是优化生存环境。走出要么放弃经济发展,要么以牺牲精神文明、牺牲人的价值和需要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的怪圈,在经济进步的基础上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使这个目标成为现实。东莞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为了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东莞市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干部和人民,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他们提出“大办教育,办大教育”的思路。他们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许多管理区实现中小学免费入学。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1995年,东莞在全省率先普及高中教育。东莞市抓教育,不只是抓学校教育,而且抓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只抓文化教育,而且针对“富起来以后怎么办”的问题狠抓思想道德教育,立足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针对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提高后,一些人存在“小富即安”、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思想,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弘扬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针对少数人富裕之后重婚纳妾、包养情妇的丑恶现象,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模范丈夫(妻子)”评选活动,帮助人们提高家庭生活质量;针对一些人有了钱后信命信风水,热衷于搞封建迷信活动,进行靠科学、靠勤劳致富、过文明生活的教育;等等。
一个社会,当其成员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时,必定享有以良好的道德风尚、文化氛围、人际关系为主要特征的较高的文明程度。另一方面,一个扬善惩恶、尚美鄙丑、扶正祛邪、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空间,能使人变得高尚,使人积极向上。这就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营造这样一种美好的生活空间,关键有两个,一是风气正,二是秩序好。东莞对抓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给予高度重视。在抓社会风气方面,他们努力倡导并正在形成互助互爱、扶贫助困、见义勇为、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比如,“同在蓝天下,扶贫献爱心”捐款活动,动员全市人民踊跃参加。为解决本地生活贫困的群众和外来劳工看病难问题而成立的东莞市医疗救济基金,从发起到正式成立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就筹集1.1亿多元。
在抓社会秩序方面,他们着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人知廉耻、知荣辱,自律自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公共秩序;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工厂企业、管理区层层成立护厂队、治安队,把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群防群治落到实处;加大打击犯罪、扫除黄赌毒斗争的力度,把坏人的嚣张气焰打下去。近年来,东莞社会治安明显好转,1995年刑事案件发案率比上年下降了14.4%,1996年上半年又比上年同期下降10.8%。
优化生存环境,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改变人的精神气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东莞,引进外资已经从“饥不择食”转向拒绝污染项目,以求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二律背反,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同时,通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一载体,把搞好社会治安与整治环境脏、乱、差的状况结合起来,建立安全有序、整洁美观、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
党员和干部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对社会行为具有很大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经济条件越好,党员干部就越要注意保持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为精神文明建设做表率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东莞对此有着较深的体会。他们两个文明建设搞得比较好,关键是切实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整体上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战斗力。全国劳动模范、桥头镇桥头管理区党支部书记邓望成,1979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群众诚实劳动致富,使一个改革开放前集体经济基本空白的管理区,变成一个工农业总产值上亿元,年纯收入超千万元的富裕区,实现了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困有所扶。优秀干部站出来就是一面旗帜。在他周围,必然形成好的党风、民风。然而,也不可否认,在富裕地区,少数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问题也较突出,对精神文明建设影响极坏。事实上,许多丑恶现象,如果没有某些党员干部的参与,就难以大行其道。而最能将那些意志薄弱者打倒的,是金钱、权力、美色。在东莞,曾有个别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过有益工作的领导干部,最终由于经受不住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而沦为罪人。正反经验教训使东莞明确,抓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抓党风政风、勤政廉政作为重点。为此,他们采取了几条措施:首先,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反复进行政德教育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律、自爱、自重;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率先垂范,管好自己和亲属部属。其次,加强制度建设。针对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制定了加强财务管理、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规定;对事业性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切实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再次,广泛开展为基层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活动,纠正和克服个别部门存在的“没钱不办事,给钱乱办事”的不正之风。
现在,东莞正朝着经济繁荣、政府廉洁、社会公平、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迈进。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上海新闻史》评介
丁凤麟
马光仁主编的《上海新闻史》,日前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近八十万字的专著,翔实地论述了一八五○年至一九四九年上海近代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弥补了一个重要环节。《上海新闻史》具有如下两大特色:
系统性。该书同以往同类著作的重要区别不仅在于量的成倍递增,而且力求将上海地区内出现的整个新闻现象都纳入自己的考察范围。对以往人们较少注意的新闻领域,诸如通讯社、广播电台、新闻团体、新闻出版法、新闻学研究等,该书都作了专门论述,从而勾勒出上海新闻事业近百年发展的全貌。
科学性。该书坚持从事实出发,严格按照新闻学的内在规律展开研究,实事求是地评析上海新闻现象,力求科学阐述新闻事业自身的发展历史,进而反映出各派政治势力的较量,以及政治思想斗争的风云变幻。为此,该书在充分阐述上海中共党报和党影响下的报刊的同时,也如实介绍资产阶级报刊、国民党反动报刊、帝国主义报刊乃至敌伪报刊。比如,在介绍储安平主编的《观察》杂志时,既严正指出“《观察》创刊初期,对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持批判态度”的事实,又如实指出随着时局的变化,《观察》的政治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该书指出:到一九四七年三月,有的文章就公开支持共产党夺取政权的主张。读到这里,人们就不难理解,《观察》因何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查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