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她们终于喜获自由
本报驻埃及记者刘水明
今天凌晨2时许,在茫茫夜色中,被以色列释放的约30名在押巴勒斯坦妇女,乘坐大轿车从以境内的特勒蒙德监狱回到了拉马拉市,受到巴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200余名家属及许多市民的热烈欢迎。
还没等轿车停稳,被释放的巴妇女就将上半身探出窗外,激动地挥舞着双手,并打出象征胜利的“V”字型手势,以表达重获自由的欣喜。轿车被欢迎的人群团团围住,终于挣脱枷锁的妇女们一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就更抑制不住兴奋的激情:她们有的脸露笑容,有的热泪盈眶,有的则高声呼唤亲人的名字……23岁的吉比赫是5年前被捕入狱的,当她看到眉发花白的老父也站在车旁,便迫不及待地扑向父亲。望着惊喜交加、伏在自己胸前放声大哭的吉比赫,父亲老泪纵横,张开嘴半天也没能吐出一个字来……拉马拉市民将同胞姐妹们高高抛起,以祝贺这些不屈的女性重获自由。
昨天专程前往拉马拉市的阿拉法特连夜在住地接见了获释的妇女,向她们表示亲切慰问。他赞扬以释放巴妇女“是对巩固巴以和平进程的一大贡献和巴以和平的良好标志”。他说,这一步骤肯定有助于密切巴以人民之间的关系。
这些在押巴妇女是根据巴以1995年签署的扩大巴自治范围协议释放的。按照该协议规定的时间表,她们早应在一年多以前就获释,但由于一些政治和法律纠纷,特别是魏茨曼总统曾拒绝赦免数名被认为“欠有血债”的巴妇女,引起其他在押巴妇女以拒不出狱相抗争,使得有关协议的执行被多次推迟。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本月9日在埃雷兹会晤后,以方计划昨天上午释放31名在押巴妇女,一些巴妇女的亲友闻讯已在监狱外等候了好几天。但以色列“恐怖事件受害者协会”等组织昨天还向以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试图在最后时刻阻止释放巴妇女。以最高法院当晚驳回了上诉。法官们的解释是:释放在押巴妇女是一项政治性决定,从法律方面看没有任何“疵漏”。
昨天第一位获释的巴妇女名叫勒米雅,现年32岁。已加入巴西国籍的勒米雅是1986年因被指控杀害一名以军士兵而被判处终身监禁。勒米雅获释后即被送往特拉维夫机场回巴西,她的丈夫则因同一案件仍在坐牢。据悉,这次出狱的巴妇女都在“放弃暴力”的保证书上签了字。另外,至今尚未获释的4名巴妇女中,还有一位15岁姑娘。她因企图行刺一名以色列士兵,在数星期前被拘捕。
(本报开罗2月1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冰岛庆祝冰中建交二十五周年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2月12日电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消息:为庆祝冰岛和中国建交25周年,冰中文化协会、冰中贸易促进会和冰岛外交部于2月7日至9日举办了“’97中国日”活动,其中包括冰中关系座谈会以及中国商品和艺术品展览会。
冰岛总统奥洛富尔·格里姆松和夫人、外交部长哈尔多尔·奥斯格里姆松、文化教育部长比约恩·比亚尔纳松和夫人以及中国驻冰岛大使馆临时代办杨建中等出席了开幕式。
冰岛外长和文教部长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高度评价了冰中两国建交25年来的友好合作关系及两国在文化和经济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希望两国今后扩大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蓬勃发展。
几天来,人们踊跃前往座谈会咨询,到展览会参观,显示出冰岛公众对“’97中国日”的浓厚兴趣。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空袭黎境内游击队营地
法国反对片面解决黎南部问题方案
新华社贝鲁特2月11日电(记者邵杰)以色列战斗机11日下午对黎巴嫩境内的真主党游击队营地发动了一系列空袭,造成数人受伤。
这是今年以来以色列对黎巴嫩采取的最猛烈的军事行动。黎安全部门人士认为,这次空袭是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9日在黎南部地区伏击以军巡逻队并打伤7名以士兵所采取的报复行动。
据悉,4架以色列战斗机在另外6架飞机的掩护下,于当地时间下午1时15分对真主党在黎东部的大本营巴勒贝克城附近的目标发动空袭。数枚火箭炮弹射向距巴勒贝克两公里的一座山头,击中了真主党在山上建的电台,并造成至少4人受伤。
这是以色列自1992年11月以来对这家电台发动的第四次空袭,也是今年对距黎巴嫩首都贝鲁特90公里的巴勒贝克地区发动的首次袭击。
与此同时,以色列战斗机还袭击了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在黎巴嫩东部贝卡平原的一个基地。该基地距离叙利亚边界仅5公里。巴勒斯坦方面人士说,3名人阵总指挥部的成员在空袭中受伤,其中1人伤势严重。
两小时后,以色列战斗机再次袭击了这个巴勒斯坦游击队基地,但没有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
新华社巴黎2月11日电法国总统希拉克11日在巴黎会见黎巴嫩总理哈里里时强调,法国反对任何片面解决黎巴嫩南部问题的方案,赞成有关各方在“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指导下达成一项全面的协议。
会见之后,哈里里对记者说,如果以色列单方撤出,法国就不会派部队去黎巴嫩南部执行调停使命。
法国总统府发言人对记者说,法国希望有关方面根据马德里会议制定的原则达成一项全面的和平协议,希望有关方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希望以色列、黎巴嫩和叙利亚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为基础达成一项全面的协议。
关于以色列可能从黎巴嫩南部单方面撤出的问题,法国驻以色列大使德拉高斯特10日指出,法国不会向黎南部派出隔离部队。他强调说,在没有同叙利亚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以色列从黎南部单方面撤出将是“无效的”。
目前,法国国防部长米永正在以色列进行访问。有传闻说,他与以方讨论了法国在黎南部部署军队的问题。但德拉高斯特对此予以否认。


第6版(国际)
专栏:

  厄瓜多尔政局多变议长再任临时总统
本报墨西哥城2月11日电记者张仓吉报道:今天晚上,厄瓜多尔政局又发生变化,国民议会又一次推选议长法维安·阿拉尔孔任共和国临时总统。
这是五天内国民议会第二次推选阿拉尔孔担任临时总统。两天前在军队支持下暂时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的副总统阿特亚加已经表示,为了国家和平,她愿意交权,继续当副总统。
下午6时,被解除总统职务的布卡拉姆乘飞机抵达巴拿马。他在机场表示,他此行不是政治避难,也不考虑在国外成立流亡政府,但他要求国际社会帮助他恢复总统职位。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打开国门引外资
——阿尔巴尼亚纪行之二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
启程赴地拉那之前,记者向阿尔巴尼亚外交部提交了采访计划,采访对象从部长到普通农户都有,而主人安排记者采访的第一个人是外国投资促进中心主任赛拉米先生,这也许是一种偶然?
赛拉米先生一边递过印满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等大串号码的名片,一边得意地说:“来地拉那的许多外国人最先叩响的都是我的门,一方面人们对在阿尔巴尼亚投资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吸引外资在阿经济政策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
吸引外资在不少国家可以说早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对阿尔巴尼亚却是一场革命。直到1990年,阿宪法还严格禁止接受外国的投资和贷款。近年来,政府在奠定法律基础、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努力。目前,阿尔巴尼亚的法律允许外商在绝大部分行业投资,并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据介绍,对于生产领域10年以上的长期投资,前4年免征所得税,利润的60%若用来扩大投资,可继续享受免税6年。如果投资效益不好出现亏损,国家将在税收方面给予照顾。另外,由于旅游业是阿尔巴尼亚今后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所以外国在这一领域的投资5年之内全面免税,而且进口的商品不上关税。
赛拉米先生说,除了这些政策上的优势,阿尔巴尼亚还拥有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便宜等有利条件,因此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的进展也比较大。1992年以来,外国在阿投资总额已达5亿美元,其中邻国意大利和希腊的投资分别占外国投资额的50%和20%以上。阿尔巴尼亚现在共有2400多个外国独资或合资企业,从能源、矿业、木材、食品加工到畜牧业几乎涉及所有行业。
不过,阿尔巴尼亚在吸引外资方面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差、劳动力素质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赛拉米介绍说,去年成立的新一届政府十分重视改善投资环境。今后几年内国内投资的67%将用于改造基础设施。目前,阿尔巴尼亚正着力修建横贯南北和东西的两条干线公路,机场、港口、通信及城市供水改造项目已经上马。另外,今年还将在都拉斯及爱尔巴桑建立两个经济开发区,以期大规模吸引外资。结束采访时,赛拉米先生建议记者到都拉斯实地看一看,因为它不仅是国家的第二大城市,而且拥有阿最大的港口。在这里可以更直接地看到阿尔巴尼亚与外部世界不断加强的经济联系。
从地拉那到都拉斯不足40公里,却驱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因为一段路虽由欧洲一家银行投资改建成了高速路,但大部分还是坑洼不平的低等级公路。路上既有高档的世界名车,也有农民用来驮运货物的毛驴。陪同记者采访的莉卡女士指着不时掠过的厂房介绍说,阿尔巴尼亚不少老企业设备陈旧落后,将逐步被淘汰。外商投资兴办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创造就业机会,丰富市场供应,甚至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意大利和德国商人在这里办的服装皮鞋加工厂基本上是面向国外市场的。
都拉斯的确是阿尔巴尼亚与外界经济联系的窗口。码头上,大小船只进进出出,十分繁忙。港务局的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阿进出口货物的85%要经过这里。另外,西欧国家对这座港口也十分重视,希望将它改造成东西欧货物流通的中转站。由世界银行贷款2000万美元的港口一期改造项目已于去年完成,记者看到新购置的吊车和重型叉车等大型设备正在工作。前不久,欧洲投资银行又决定投资1000万埃居进行二期改造。将来都拉斯港除了目前的集装箱及散货码头外,还将建成保税仓库,真正成为国家经济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位负责人指着刚刚出港的一艘意大利货轮说,过去都拉斯平均每周只有3艘船进出港,现在每天就有五六艘。确实,阿尔巴尼亚正在发生变化。(本报贝尔格莱德电)(附图片)
阿尔巴尼亚有许多人在国外打工。近年来他们纷纷携带资金回国开餐馆,办企业。这位开餐馆的老板自豪地说,今后还要去西方,但不是打工,而是休假。本报记者吕岩松摄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布卡拉姆缘何被黜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张仓吉
2月6日以来,厄瓜多尔政局多变,总统布卡拉姆被罢免看来已成定局。
布卡拉姆去年7月当选,8月10日就职,执政仅半年。造成布卡拉姆在短时间内垮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经济政策失误。今年1月7日,布卡拉姆宣布了一项十分严厉的经济调整计划,目的是弥补财政亏损,加快私有化进程和为推出新货币作准备。这一计划被厄各界视作“反对穷人的经济计划”,因为它不仅取消了许多社会福利和补助,而且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煤气、电话、交通等价格平均上调了300%。计划公布后,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布卡拉姆执政后,经济问题多求教于阿根廷前经济部长多明戈·卡瓦略,并欲正式聘他当政府经济顾问。布卡拉姆这次推出的经济调整计划,正是参照了卡瓦略几年前在阿根廷主持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裁员缩支、提高物价、全面私有化、发行新货币并固定与美元的汇率。根据这一计划,作为厄经济支柱的石油工业也在私有化之列。另外,从7月1日起,发行新货币,将厄货币苏克雷去掉3个零,即1000苏克雷变为1个苏克雷,然后将其与美元的比价固定下来。在其他拉美国家,这一经济模式已经暴露其加剧失业、造成社会财富分配更加不公、冲击民族工业等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弊端。布卡拉姆按照这一模式制定出来的经济调整计划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也就不足为奇了。
言行不慎。国民议会6日解除布卡拉姆总统职务的主要理由是他“没有领导一个国家的能力”。除经济原因外,布卡拉姆平时不慎言行也是一个因素。今年1月,布卡拉姆访问秘鲁,在秘鲁议会发表讲话谈到两国长期存在的领土争端时,用了“对不起”一词,国内舆论为之哗然,国民议会也为此多次质询总统。布卡拉姆承认其用词不当,但解释说,没有请求秘鲁原谅的意思。这件事既伤害了厄人民的民族感情,又授以国民议会罢免他的一大口实。再有,布卡拉姆今年1月访问巴拿马时,为两个城市修建体育场捐款8万美元。尽管是私人捐款,但国内反对派以此大做文章,攻击总统不爱国,不关心本国的体育。
任人唯亲。布卡拉姆上台后大搞裙带风,任命哥哥阿道弗·布卡拉姆当社会福利部长,小姨子巴勃罗·孔查当财政部长,其他亲朋好友分别占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要职位。另外,布卡拉姆为满足他另一位哥哥圣地亚哥当首都基多市长的要求,多次刁难和排挤马华德市长。再有,据当地报纸披露,布卡拉姆17岁的大儿子哈科沃刚刚在海关工作5个月,就已经有了100多万美元,而且实际上掌管了这个国家海关集装箱进出大权。布卡拉姆曾用公款送哈科沃到美国减肥,旅费加医疗费花了政府10万美元。所有这些,无一不成为其政敌攻击布卡拉姆政府腐败的材料。
树敌太多。布卡拉姆上台之初就四面树敌,布卡拉姆与几位前总统不和,其中与罗德里戈·博尔哈的矛盾最为严重。他与基督教社会党的前总统候选人哈梅·内沃特和基督教民主党女议员阿莱杭德拉·维拉之间的冲突最后闹到了最高法院,因为布卡拉姆公开指责他们贪污公款却拿不出证据。正因为如此,在全国大罢工前两周,厄国内一些政党和团体领导人已经发表过联合公报,呼吁成立一个过渡政府来取代布卡拉姆政府。
由于上述几个主要原因,5日开始的全国大罢工立即得到反对党、农会、商会、教会、印第安人组织、学生组织以及几位前总统的支持,大罢工的目标也从抗议政府经济政策演变成要求政府下台,其势锐不可当,6日晚,国民议会即作出了罢免布卡拉姆的决议。
布卡拉姆去年7月当选总统时,老百姓欢呼是“穷人的胜利”,然而其政府仅维系了半年,个中原因错综复杂,但其中根本一条是其经济政策触犯了多数人的利益,引起社会的动荡。(本报墨西哥城2月1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务卿呼吁国会支持增加外交预算
新华社华盛顿2月11日电(记者袁炳忠)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11日呼吁国会支持政府增加在国际事务方面预算。
奥尔布赖特在国会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说,在过去四年中,美国务院减少了2000多名雇员,关闭了30多个驻外使领馆,对外援助削减了近1/3。她说,“这种趋势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必须拥有保护我们国家的外交工具。”奥尔布赖特还说,目前美外交预算仅占整个政府预算的1%,如果继续削减,“下降的将不是财政赤字,而是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她呼吁国会支持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国际事务预算方案。
根据克林顿上周向国会提出的1998财政年度预算案,美国明年在国际事务方面的预算共约230亿美元,其中外交预算194亿美元,比今年增加6%。其余部分包括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35亿美元借款以及补缴联合国会费。
众议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吉尔曼说,克林顿政府的国际事务预算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国会将本着“两党合作”的精神与政府合作,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界新孤立主义抬头,主张美国应尽量少参与对美国利益关系不大的国际事务,并削减对外援助。此间分析家认为,美国政府增加外交预算表明克林顿希望在其第二任期内能够在外交方面“有所作为”。


第6版(国际)
专栏:

  涉嫌唆使男友刺杀拉宾
以一女青年受法院传讯
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11日电因涉嫌唆使刺杀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以色列女青年哈尔—谢菲11日被特拉维夫地方法院正式传讯。
现年20岁的哈尔—谢菲曾是刺杀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凶手阿米尔的女友。根据以色列司法部指控,哈尔—谢菲唆使阿米尔采取了谋杀行动。其主要罪状:一是她知道阿米尔刺杀拉宾的计划,但没有向有关部门通报;二是她还向阿米尔通风报信,协助他进行针对阿拉伯人的恐怖活动。
阿米尔因刺杀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已被判处终身监禁,目前正在监狱服刑。
拉宾是于1995年11月4日在特拉维夫参加一个和平集会后被阿米尔枪杀的。在这一事件发生两天后,哈尔—谢菲曾遭到逮捕,但17天后被释放。她承认曾听说阿米尔要刺杀拉宾,但辩解说,她当时并没有想到阿米尔会真的采取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因卷入韩宝丑闻
韩内务部长官辞职
两名国会议员被捕
据新华社汉城2月12日电(记者姬新龙)韩国内务部长官金佑锡今天因涉嫌卷入韩宝丑闻向总理李寿成提交了辞呈。
金佑锡和国会主管财政经济委员会事务的执政党新韩国党议员黄秉泰及在野党新政治国民会议的国会议员权鲁甲今天被检察机关传讯,就是否曾接受韩宝集团的贿赂和为韩宝集团提供便利接受调查。
金佑锡被怀疑在担任土地开发公社社长和建设部长官时曾接受韩宝集团给予的数亿韩元好处费,并在韩宝钢铁公司投建过程中在土地、费用方面为其提供便利。
韩宝集团所属韩宝钢铁公司今年1月因不能偿还银行贷款的巨额本息宣告破产。这一事件使该集团总会长郑泰守向政界人士大举行贿并获得5万亿韩元不法贷款的丑闻得以曝光。
本报汉城2月11日电记者徐宝康报道:韩国检察机关今天签发了逮捕新韩国党国会议员洪仁吉和郑在哲的逮捕证,指控他们在韩宝集团贿赂案中犯有受贿等罪行。
韩国大检察厅昨天传讯了新韩国党议员洪仁吉和议员兼全党大会议长郑在哲,传讯调查证实洪仁吉利用职权在为韩宝集团提供巨额贷款的过程中受贿8亿韩元。洪仁吉今天承认曾四次接受韩宝集团共8亿韩元的现金。新韩国党议员、新韩国党内第三号人物郑在哲今天也交代曾接受过韩宝集团1亿韩元的贿金。此外,他还向在野党新政治国民会议的国会议员权鲁甲转交了韩宝集团提供的1亿韩元的贿金。


第6版(国际)
专栏:

  塔利班受挫库纳尔省
本报伊斯兰堡2月12日电记者王南报道:前楠格哈尔省总督领导的反塔利班武装方面声言,近两天来,他们在阿富汗东部省份库纳尔向塔利班发动进攻,占领了阿斯玛、巴里克特、纳海和尼沙格姆四镇。目前,他们正从三个方向围攻库纳尔省首府阿萨达巴德。双方仍在激战,并在阿萨达巴德城外两地用重炮对射。此前,他们还在斋月期间从塔利班手中夺回了位于该省的卡姆德什、帕克达拉、楠格拉姆和巴坎地四镇。
据悉,这是塔利班去年9月攻占库纳尔省以来,在该省遭到的首次攻击。


第6版(国际)
专栏:

  塞尔维亚议会举行特别会议
本报贝尔格莱德2月12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昨天举行特别会议,最终确定了去年11月的地方选举结果,并对共和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改组。
在米洛舍维奇总统的倡议下,塞尔维亚政府日前向议会提交了一项特别法草案,建议议会以立法的形式最终确定地方选举结果,结束由此而引发的政治危机。昨天议会通过了这一特别选举法,宣布全面接受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调查团的有关报告,承认反对党联盟“联合”在首都贝尔格莱德等3个城市和19个区的议会选举中获胜。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报敦促日本放弃军国主义思维方式
朝鲜《劳动新闻》十二日发表评论,敦促日本彻底放弃军国主义思维方式,由政府出面承认过去所犯下的全部罪行并进行道歉和赔偿。这家报纸是就最近日本自民党要员及在职和前任内阁成员的有关“大部分从军慰安妇都不是日本单方面强行招募的”、“是她们自己选择了这条道路”和“存在过公娼制度是事实”等言论发表评论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因铀弹事件对应迟缓
日本首相外相在国会道歉
冲绳县政府正式提出抗议
本报东京2月12日电记者张国成报道: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和外相池田行彦今天上午在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答辩时,就日本政府对驻冲绳美国海军陆战队战斗机“误射”含有贫化铀的穿甲燃烧弹事件“对应迟缓”表示歉意。
在回答国会议员的有关质询时,桥本说,他1月20日正式收到外务省的有关报告后,指示外务省尽快要求美国提供详细资料。为等后续报告,公布晚了。他对此表示道歉。
池田说,迄今美国在日本的什么地方,保存着什么样的炸弹是美方的秘密。日方也不太清楚。他说,希望今后能使日方在可能的范围内了解这些情况,并改善日美间发生问题后的通报制度。
据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就此事批评了日本外务省。
又讯12日下午,冲绳县副知事吉元代表县政府,为此事专程来东京与池田外相进行了会谈。吉元对事件的发生和迟至1年多后才知晓正式提出抗议,并要求日本政府对事件本身作出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总统表示将不改变对美政策
据新华社德黑兰2月12日电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今天在这里说,伊朗既不寻求与美国对话,也不寻求与美国对抗,伊朗继续奉行与美“不战不和”的政策。
拉夫桑贾尼在此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伊朗在对美政策方面除了对话与对抗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这就是“不战不和”政策。拉夫桑贾尼还指责美国在与伊朗关系方面缺乏善意。他说,如果美国停止冻结伊朗在美国的财产,那么伊朗将认为这是美国改变其对伊朗政策的姿态,美国将会看到伊朗与现在不同的面孔。
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美国断绝了外交关系。近年来,美国不断指责伊朗支持恐怖活动和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宣布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并威胁要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


第6版(国际)
专栏:

  危议会同意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团
危地马拉议会十一日一致通过同意联合国向危地马拉派遣军事观察团的法令,以便联合国监督危地马拉和平协定的执行情况。即将派往危地马拉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团由来自阿根廷、瑞典和加拿大等国的一百五十五名非武装军事人员组成。他们将进驻危国内六个省的八个集结地,具体负责遣散集结在那里的约三千名前全国革命联盟部队的游击队员。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洲干预部队在中非部署就绪
据《喀麦隆论坛报》十二日报道,负责监督中非兵变协议实施和收缴流散民间武器的非洲干预部队日前已在中非首都班吉部署就绪。这支部队共有五百名官兵,来自加蓬、乍得、马里、布基纳法索、多哥和塞内加尔六国,首批官兵于二月一日晚抵达班吉,最后一批官兵是上周末抵达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缅领导人呼吁人民维护民族团结
缅甸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在十二日发表的联邦节贺词中呼吁缅各族人民发扬联邦精神,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丹瑞说,“当今新殖民主义者正在世界各地推行他们的霸权主义政策,公然干涉别国内政”。
(据新华社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