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斯情谊历久弥坚
王嵎生
阔别斯里兰卡已经22年了,去年我终于圆了重返故地的梦。由于个人的一些特殊经历和感情因素,我一直渴望着重返曾经生活和工作过多年的科伦坡。去年9月初,我有幸应库马拉通加总统的邀请,作为她的私人朋友赴斯里兰卡进行度假访问。访问是短暂的,但留给我的回忆却很多很多。
斯里兰卡绮丽的风光和迷人的景色使人陶醉,流连忘返,自不待说。现任总统及其一家对我的友好情谊和“上宾之礼”更使我深受感动。与其说这与我个人的工作和经历有关,毋宁说是源于中斯两国悠久的友好历史和亲密的国家关系。
有口皆碑的友谊
1957年,当我第一次踏上锡兰(1972年改称斯里兰卡)国土时,经常遇到锡兰人伸起大拇指,对中国人连声称赞:“中国大米!”我们也同样伸出大拇指,回答说:“锡兰橡胶!”
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1952年(当时两国还未建交),锡兰政府冒着很大风险,冲破美国对我国的封锁禁运,毅然同我国签订了大米橡胶易货贸易协定,大大缓解了我国的燃眉之急,我国也以优惠价格及时向锡兰提供了他们急需的大米。“患难见真知”,此后,长年累月,大米和橡胶一直把两国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两国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发展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人称颂,有口皆碑。
寄托哀思的鲜花
1974年12月16日,是我一生中最悲痛的日子。我的妻子陈依弥在一次休假后带病返回使馆工作,不幸在科伦坡逝世。噩耗传出,斯里兰卡总统急电向我慰问。斯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当日也来唁电表示“深感悲痛和难过”,并称赞陈依弥的纯朴以及生前对她本人的友谊。斯贸易部长、陆军司令和海军参谋长等各界政要一百多人也前来吊唁。使我最难忘的是,在向遗体告别时,一向活泼的钱德里卡小姐(现在的总统库马拉通加)迈着沉重的步子,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向我走来。她当时是我的业余法语老师,陈依弥是她的业余中文老师,我们互教互学,来往甚密。她紧握着我的手,说她是代表她母亲班达拉奈克夫人来的。我从她的面部表情不难看出,她为我失去亲人而分担着我那极度的悲伤和痛苦。
当时我妻子是使馆二等秘书。斯政府对一个外国的普通外交官如此破格吊唁是从未有过的,充分反映了两国关系情谊深厚,也是陈依弥个人努力工作的结果。
难忘的第二故乡
1957年,中锡建交不久,我们夫妇俩是第一批踏上锡兰国土的中国外交官。我们参加筹划了全部建馆工作,结交了很多锡兰朋友,同班夫人的子女和亲属关系尤为亲密。我们的一子一女均出生在科伦坡,大儿子今年40岁,与中斯建交同龄,女儿的名字也是为了纪念中斯友谊而取的。本着“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精神,我妻子的骨灰也由中国大使馆立碑安葬在科伦坡国际公墓。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情系科伦坡,把斯里兰卡看成是我外交工作的处女地和我的第二故乡。
库马拉通加总统深知我的心情,我度假访问的日程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我的已故夫人扫墓,实现了我二十多年的宿愿。墓地负责人还破例允许我在墓碑四周栽上了常青小花树。库马拉通加总统当天便亲切地会见了我,并于次日为我举行家宴。她八十高龄的母亲、斯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尽管行动有些不便,也特地赶到总统府出席。库马拉通加总统十分关心她自己国家的和平、安定和发展,强调扩大和加强对外经贸关系,盼望斯中在经济合作方面“更上一层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班夫人年事虽高,但记忆十分清晰。在亲切交谈中,她几次提到周总理生前很关心斯里兰卡的安定以及她的健康;回忆已故宋庆龄副主席访斯的情景以及我妻子的模样和神态,使我深受感动。访问期间,我还有幸会见了斯外长,并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家做客,看望了总统的舅舅以及不少新闻界和经济界的老朋友,共叙往日情谊,展望两国友好关系美好前景。
9月9日,我满载友谊告别了我的第二故乡斯里兰卡。一路上,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为失去亲人而伤心落泪。但同时也感到欣慰,因为我和妻子陈依弥以及我们的孩子都是两国一个历史时期友好关系的见证人,而且为这种友好关系做出了一点微薄的贡献。
值此中斯两国建交40周年之际,我愿借此机会向库马拉通加总统及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以及所有致力于中斯友好的斯里兰卡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并衷心祝愿中斯两国的友好情谊历久弥坚。


第6版(国际)
专栏:

  内塔尼亚胡将接受警方调查
本报开罗2月10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接受警方调查。
据内塔尼亚胡的发言人昨天宣布,内塔尼亚胡在下星期访美后,将向警方作证。内塔尼亚胡定于13日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以电视一台上月22日曾报道说,为使以巴希伯伦撤军协议获得以内阁和议会多数成员支持,内塔尼亚胡和沙斯党主席阿里耶·德里就总检察长的人事任命达成过“秘密交易”:即有贪污嫌疑的德里为了蒙混过关,曾向内塔尼亚胡提出,如果不任命沙斯党推荐的罗尼·巴龙为总检察长,那么拥有两名内阁部长、在议会中占10席的沙斯党将在审议希伯伦协议时投反对票。内塔尼亚胡最后屈从了德里的要求,于上月中旬任命巴龙为总检察长。这被认为是以色列建国以来最大的“政治腐败”案件。而巴龙被任命为总检察长仅两天就在法学界和新闻界的强烈反对下被迫辞职。
内塔尼亚胡否认他在总检察长任命一事上与沙斯党有过“交易”。上月26日,他下令警方对此进行调查。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铀弹风波捂不住
本报驻日本记者张国成
今天,日本几家大报都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美军一年多前在冲绳所属岛屿“误射”铀弹事件。人们记得,1995年9月,驻冲绳美军士兵强暴当地小学女生事件发生后,冲绳县知事大田昌秀就曾说过,只要日本保留美军基地,冲绳居民就不得安宁。这次又应验了大田知事的预言。
据报道,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驻冲绳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V—8B攻击机在距冲绳本土62海里的鸟岛进行军事训练时,“误射”了1520发含有贫化铀的穿甲燃烧弹。事后,美国秘而不发,独自进行实地调查。直至今年1月16日才将此事通知日本外务省。
所谓“贫化铀”是提炼铀235后,分离出的铀同位体。由于这种物质有强劲的穿透力,因此被用来做穿甲燃烧弹的弹芯。美国方面称,贫化铀弹“只要不吃到肚里”,便没有放射性危害。迄今,美国已回收192发,剩下的还留在该岛地下和岛屿周围的海中。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规定,这种铀弹只限于在美国本土的特定训练场使用。既然如此,为何在冲绳储有如此大量的铀弹?发射1520发,还算不算“误射”?此为日本舆论的第一个疑问。
日本舆论的第二个疑问是,为什么事件发生后,美国守口如瓶,一年多后才向日方通报?美国国防部的解释是,由于调查需要时间。
1月16日,美国驻日本使馆将此事向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作了通报,次官对事件的发生和美国在事发后一年多才通报,表示“遗憾”。又过了25天,直至2月10日的美国报纸公开报道此事,日本公众才知道。昨天,日本首相桥本在记者的追问下表示,比起误射铀弹本身,一年后才通报是更严重的问题。他在表示“愤怒和抗议”的同时,要求查明美国为何晚通报。应该说,日本官方的态度是不够强硬的。
冲绳县知事大田昌秀对美国的行动感到愤怒,甚至表示,如果县民的生命和生活因美国发射的铀弹而面临危险,他将要求美国海军陆战队离开冲绳。与此同时,他也对日本政府的作法感到困惑:就算日本政府迟至1月16日方知此事,为什么又推迟20多天才公布?如果不是美国报纸报道了,政府是否还要瞒下去?他准备向日美两国政府提出抗议。
冲绳基地问题是本届日本国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桥本原拟本月内同大田就此会谈。此事曝光,增加了解决基地问题的难度。
据《东京新闻》报道:日本政府首先申明的是,铀弹不是核武器。这可能是要安抚谈核色变的日本国民。但围绕此事,日美双方的做法,不能不令人怀疑,驻日美军基地中还有什么新式武器?发生事故后会不会依然秘而不宣?
(本报东京2月1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反对北约东扩态度坚决
国家杜马称考虑增加军费
新华社莫斯科2月10日电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谢列兹尼奥夫10日在这里指出,北约东扩使杜马面临新的政治和经济课题。杜马将考虑增加军费,恢复中程轰炸机的生产,并推迟批准俄美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据国家杜马新闻局透露,谢列兹尼奥夫是在会见来访的印度外长古杰拉尔时表述这一立场的。他说,在国家杜马有代表的各党派同俄政府和总统一样,反对北约东扩,并成立了一个有156名议员组成的“反北约议员团”。
古杰拉尔说,印度对北约东扩持否定态度。他对俄罗斯对北约东扩感到不安表示理解。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盟表示确保希伯伦协议全面执行
黎外长呼吁以表明和平愿望
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10日电据《耶路撒冷邮报》今天报道,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就希伯伦问题达成协议之前,欧洲联盟曾致信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保证欧盟将“利用其政治上和道义上的全部影响,确保有关希伯伦问题的协议得以全面执行”。
报道援引欧盟中东问题特使莫拉蒂诺斯的话说,这封信是由欧盟轮值主席国荷兰外交大臣范米尔洛签署的,它对巴以就希伯伦问题达成协议起到了推动作用。
莫拉蒂诺斯拒绝透露信中详细内容。但他说,欧盟致阿拉法特的信是在同美国协商之后写成的,欧盟在发信之前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透露了该信的内容。
莫拉蒂诺斯说,欧盟的保证并不意味着如果以色列不执行希伯伦问题协议有关条款,欧盟就将对其施加重大压力。他说:“我们反对施加压力,我们认为应努力劝说有关方面走向和平。”
另据报道,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也曾致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方面,承诺美国将促使希伯伦问题协议得以全面执行。
据新华社贝鲁特2月10日电(记者邵杰)黎巴嫩外长布维兹今天在这里呼吁以色列明确表示对和平的愿望,为恢复以色列与黎巴嫩和叙利亚中断已久的和谈创造条件。
布维兹是在前往法国访问前发出这一呼吁的。他在贝鲁特国际机场对新闻界发表谈话时说,由于以色列政府的立场同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所确定的和平进程的基础“相差甚远”,黎以、叙以和谈近期内不可能恢复。
布维兹指出,如果以色列政府拒绝改变其立场,拒绝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和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那么和谈就无法恢复。在谈到黎巴嫩南部的紧张局势时,布维兹指责内塔尼亚胡“企图将其意愿强加给黎巴嫩”。他说,内塔尼亚胡所希望的和平是“不能接受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困难的过渡期
——宪兵哗变后的危地马拉政局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张仓吉
2月2日下午,危地马拉哗变的宪兵在政府强大军事压力下放下武器,同意用和平方式来解决与政府的争端,一度极为紧张的局势终于缓和了下来。这一事件表明,危地马拉正经历着由内战转和平的困难重重的过渡期。
1月29日,1000多名宪兵突然武装占领了位于首都危地马拉城北的宪兵司令部,要求政府在解散宪兵部队时保证给他们一份工作,并发给他们每人8200美元的补偿金。
根据去年底政府与游击队组织全国革命联盟签署的永久和平协定,今年3月1日起将进行遣散游击队和裁减政府军的工作。目前,政府军共有4.6万人,其中包括宪兵部队4000人,协定规定政府军在12个月内分批裁减33%。在已公布的裁军计划中,宪兵部队将首先被撤消,4000名宪兵全部要另谋生路。这正是引起这次哗变的主要原因。他们担心脱离军队后加入失业大军,因此要求政府给予就业保证。目前,危失业和半失业率在拉美国家中名列前茅,高达50%以上。在失业队伍中不乏有专业和有一技之长的人,而这些军人除了舞枪弄刀外,别无专长,找工作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再说,绝大多数雇主不愿意雇用像他们这样曾直接参与内战和冲突的前军人,怕惹上麻烦。
引发事件的另一个原因是,哗变宪兵认为退役军人没有得到与被遣散的游击队员相同的待遇。目前,游击队遣散和安置计划已经就绪。由于有国际社会在经济上给予的支持,每一位被遣返的游击队员除能得到一定的生活费外,还可得到一笔基金,用于生产自立或就业。由于政府方面及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遣返游击队上,对裁减下来的军人安置问题就重视不够。人们普遍认为,危政府近期内应拿出一个平衡方案,否则这些被裁减的军人很可能还要闹事,阻碍落实和平协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目前,哗变宪兵的代表与政府方面的谈判还在进行之中。估计政府会考虑他们提出的补偿金和就业保证两大要求。阿尔苏总统2月2日在庆祝陆军节讲话中已经发出一个信号,被裁减的军人不会“空着手回家”,“政府也不会不管他们的就业和生计”。这个讲话对哗变的和平解决发挥了作用。
这次宪兵哗变事件从一个侧面表明,和平还很脆弱,落实和平协定尚有诸多障碍。除按期遣散和安置游击队员外,游击队组织全国革命联盟能不能顺利地按协定改变为一个参政政党,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焦点。除外部因素外,该组织内部也存在协调立场的问题,由于全国革命联盟是由四个游击队组织组成的,要想求同存异共同组成一个政党,在党的纲领、倾向、领导层职位分配等方面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显然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和平协定虽然已经签署,但引起内战和冲突的社会根源并没有消除。国家财富仍然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不到人口5%的地主掌握着全国70%的耕地,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可以说,引起冲突的社会经济问题、印第安人的权利和地位等问题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舆论指出,如果结束内战后,人民仍不得安宁,安全仍无保障,和平就没有真正实现。
(本报墨西哥城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萨克斯坦同秘鲁建交
哈萨克斯坦和秘鲁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日前在哈驻俄罗斯大使馆签署。哈秘两国驻俄大使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建交公报上签字。签字仪式结束后,哈萨克斯坦大使表示,哈萨克斯坦和秘鲁建立外交关系是两国建立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第一步。秘鲁大使说,为使秘哈两国人民更加接近,两国应发展密切和全面的合作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地拉那在变化中
——阿尔巴尼亚纪行之一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
时令刚过冬至,可阿尔巴尼亚已是万物向荣,春意充盈。瓦蓝的晴空下,原野一片新绿,山岭阳坡上的相思树已缀满嫩黄的绒花。漫步在地拉那街头,隐约感受到一种活力或躁动,这更多地还是来自喧闹的现实生活。
15层的国际饭店建于70年代,至今仍是地拉那最高建筑物。前不久,意大利一家公司投资对其进行了彻底改造,无论服务还是收费标准,国际饭店均已同西方接轨。而记者下榻的达依特饭店仍是一副破旧的面孔,且不说房间的门窗吱呀作响,餐厅服务员偷偷用桌布擦盘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市中心广场上竖立着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青铜塑像,这位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抗击土耳其侵略者的勇士横刀立马,威武凛然。不过昔日肃穆庄严的气氛已不见踪影,广场上新添了许多游乐设施:“航天飞机”上下飞舞,“碰碰车”左冲右突……不知这位500年前的英雄是否感到烦躁。
市区街道宽阔,车水马龙。据当地朋友介绍,40万人口的地拉那目前已拥有4万辆汽车,绝对数量虽不算多,但有两点引人注目:其一,挂着白色牌子的私车占多数;其二,清一色是奔驰、宝马等名牌车,它们大都是出国打工者带回的二手车。红绿灯、斑马线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些司机见到熟人便停在马路中间聊天,所以交通秩序有些混乱,汽车喇叭声、警察哨子声不绝于耳。
一位在地拉那工作了10多年的外交官对记者说,若横向比较,阿尔巴尼亚还是欧洲最不发达的国家,但近年来发展迅速。90年代初,阿一度陷入社会大动荡,经济受到了沉重打击,几近崩溃边缘。3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主要靠国际社会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维持生计。随着政局趋向平稳,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1994年以来,阿经济连续3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危机前的85%。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职工平均月工资已由1993年的30美元提高到70美元。
阿尔巴尼亚政府在稳定宏观经济环境、恢复生产的同时,还制定并实施了经济转轨计划。去年私有部门创造的产值已占社会生产总值的75%。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阿尔巴尼亚的经营活动变得极为活跃。不过,由于工厂破坏严重,加之生产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人们将大部分注意力聚集到了流通服务领域。地拉那市中心居民楼的底层大都辟为商场,店铺装修精美,但货架上的商品几乎都是进口货,失业工人和收入微薄的退休者也纷纷在街头摆起地摊。一位在地拉那常驻的西方经济学家评论说,所有阿尔巴尼亚人都在忙着发财,但很少有人热心生产。
据介绍,如同地拉那街头气氛一样,整个阿尔巴尼亚的经济生活也极为喧闹。一方面,它正以“欧洲最快的速度”(阿总统贝里沙在新年贺词中所说)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记者在阿尔巴尼亚采访时,正赶上当地许多高利集资公司纷纷倒闭,被骗去了钱财的老百姓走上街头,咒骂公司老板心黑手毒,并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整顿经济秩序。看得出,阿尔巴尼亚在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道路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本报贝尔格莱德电)(附图片)
地拉那市中心一景。15层的国际饭店建于70年代,至今仍为地拉那最高的建筑物。
本报记者吕岩松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韦加再次当选佛得角执政党主席
中共致词致电表示祝贺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普拉亚消息:佛得角执政党民主运动第四次代表大会于2月7日至9日召开,佛得角总理韦加再次当选该党主席。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驻佛得角大使蒋元德在民主运动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的贺词,在闭幕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祝贺韦加再次当选民主运动主席的贺电,受到了热烈欢迎。
韦加在大会期间会见了蒋元德。他表示,佛得角民主运动和佛得角政府高度重视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友谊,愿意同中国保持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莫斯塔尔穆克两族发生冲突
希拉伊季奇指责克族分裂波黑
本报贝尔格莱德2月11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波黑穆斯林、克罗地亚族混居的莫斯塔尔市昨天下午发生武装冲突。据报道,冲突中至少有2人死亡,22人受伤。这不仅是该市,也是整个波黑继代顿协议签署后爆发的较大一起武装冲突。
据报道,昨天3000多名穆斯林居民进入克族控制区,祭扫其亲人的坟墓。下午两点左右,他们同克族居民发生了武装冲突。联合国驻萨拉热窝发言人伊万科证实,先是克罗地亚人向穆斯林投掷石块,随后克族警察向穆族人开枪。
事件爆发后,当地穆、克族广播电台相互指责对方制造恐怖事件,迫害异族居民。
昨天下午,内雷特瓦—赫尔采格区内务部长乔里奇宣布,鉴于莫斯塔尔的紧张局势,从昨天晚上起在该市实行宵禁。
又讯波黑政府总理希拉伊季奇10日晚在莫斯塔尔对穆族新闻媒介发表谈话说,目前该市局势十分危急。他指出,该市爆发的武装冲突证明克罗地亚方面想分裂波黑,不想让穆克联邦运转起来。他呼吁美国和德国对萨格勒布施加压力。他表示,如果允许波黑克族自行其是,穆克联邦将没有任何前途。


第6版(国际)
专栏:

  索拉纳开始独联体四国之行
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卢钦斯基十日同来访的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会晤时表示,摩将继续参加北约和平伙伴计划的行动并将加强同北约的合作。索拉纳十日开始了他的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四国之行,并于当天抵达基希讷乌,对摩尔多瓦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摩外长波波夫就北约东扩问题对索拉纳说,摩欢迎北约和俄罗斯就这一问题开展的对话。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亚区联盟首脑会议将在马举行
马尔代夫外交部最近宣布,第九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首脑会议将于今年五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马尔代夫举行。消息说,南盟七个成员国的政府首脑将出席这次会议。首脑会议前将举行南盟部长级和高级官员会议。南盟成员国是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人民军六名将领晋级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日九日发布命令,为六名人民军将领晋级。根据这项命令,金格植、朱相成、金成奎、朴在庆晋升为大将,李昌焕、朴永河晋升为中将。金正日在命令中希望人民军将领们继续加强和发展人民军队,保卫朝鲜的革命事业。(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军曾在冲绳发射铀弹
日本不满美国拖延通报
新华社华盛顿2月10日电据《华盛顿时报》10日报道,美军于一年多前在日本冲绳附近的岛屿进行军事演习时,曾发射了1520枚铀弹,而美国于不久前才将此事通知日本政府。
该报援引一名美国空军官员的话说,1995年12月5日和7日及1996年1月24日,美军在距冲绳62海里的一个无人居住的珊瑚岛上进行实弹射击演习时,由AV—8B飞机发射了这种直径为25毫米、含有147.4克贫化铀的铀弹。
《华盛顿时报》说,直至今年1月,美方才将此事通知日本政府,对这次事件的发生及事后没有及时通报日方表示遗憾。
这次铀弹射击事件正好发生在冲绳居民反对美军驻扎和抗议美军士兵强奸一名日本小学女生的声浪高涨之时。
美国在冲绳驻扎了约2.8万军队。根据美日有关协定,和平时期不得在冲绳存放核武器。
据新华社东京2月11日电日本政府日前对美国拖延向日本通报驻日美军在训练中误射铀弹一事表示强烈不满。
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10日在首相官邸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比起误射铀弹问题本身,美国拖延通报“更让人感到气愤”,日本方面希望调查清楚美国方面拖延通报的原因。
同一天,日本冲绳县知事大田昌秀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美军每制造一起事端,都口口声声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但不应再发生的事件却频频发生,这样的事情要持续到何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