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

  拉萨欢腾看马术
新华社记者张曙光本报记者宣宇才
2月10日,藏历大年初三,拉萨市民一清早就扶老携幼,到北郊赛马场去看“达栽”(马术)表演。
上午11时30分,赛马场里已经是人山人海。33匹高头大马排成一字长蛇阵走进场地,运动员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打扮成古代武士模样,雄赳赳地打着彩色旗帜,引来一片喝彩声。
西藏马术队队长达吉今天当起了义务讲解员。随着他的口令,十名男女运动员表演起马背上的“格桑羊卓拉”。在欢快的藏族舞曲声中,运动员们站立在马背上跳起了民族舞蹈,时而优雅,时而热情奔放。男运动员一边跳着,一边向观众夸口说:“跳舞人人都会,但在马背上跳舞只有我们才能做到。”而十匹骏马此时却十分娴静,与运动员欢快的舞姿相映成趣。
一位小伙子端枪骑马飞驰而来,连打数枪,全未命中目标,引得观众一阵笑声。另一名骑手则挥舞着双刀,一路劈将过来,使柱子上的气球、彩带纷纷落地,引得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掌声和喝彩声。
四名俊秀的女运动员手持鲜花、哈达向观众致意。她们在马背上或蹲或站或倒立,做着各种高难动作。达吉队长夸道:“我们藏族姑娘也能顶半边天。”过了一会,几名男运动员出场,站立在马背上,双臂伸展,如展翅雄鹰飞奔而过。达吉队长赞许道:“看他们纹丝不动,简直成了马身上的装饰品了。”
轮到双人双马表演了,观众们立刻安静下来。只见一名运动员藏在马肚子下面,另外一名运动员脚踏两匹马在场内奔腾,观众中传出阵阵惊呼。
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最后出场的是多人多马表演。六名运动员骑在三匹马上叠起了三层罗汉,高擎红旗向全场观众致意,这时全场响起了一片“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的祝福声。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副担子一肩挑
广西两万干部进乡村
本报南宁2月10日电记者罗昌爱报道:眼下,广西抓的两件大事令人关注:一件是总结干部下农村抓基层的经验,落实今年再下农村的干部名单;一件是布置今年粮食增产计划的“五大工程”。时值正月初四,不少干部已陆续动身走出机关来到乡镇村屯,一个将粮食丰收计划与扶贫攻坚连在一起的春耕生产高潮已经涌动。
去年,广西农业生产尽管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和罕见的洪涝灾害袭击,仍然获得好收成,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大批干部长年蹲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改变了这些地区原来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今年,广西更提倡干部下农村抓基层,各级干部下村的人数增加到2.6万余人,全区4000多个贫困村,基本上做到村村有干部蹲点帮扶。下去干部将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攻坚和粮食增产计划“三副担子一肩挑”。自治区明确要求,凡是干部下到的村屯,不改变面貌,其干部所在的单位,只能换强手来,不能撤点回机关。广西对如何建设农业强省作了有益探讨和尝试,今年实施的粮食“五大工程”包含“旱粮增产工程”、“旱育稀植工程”、“晚稻超早稻工程”和“农业抗灾工程”等。全区确保今年粮食种植面积5500万亩,其中旱育稀植推广面积将达到1700万亩。


第1版(要闻)
专栏:

  增加投入备足生资扶持贫困
青海备耕早动手
本报西宁2月10日电记者马应珊报道:在庆祝牛年的鞭炮声中,青海高原迎来了黄土里埋金的春耕时节,为了不误农时,青海今年动手早、投入大,备耕扎实,投入春耕生产资金达1.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7.39%。
分管全省农业的刘光和副省长亲自抓落实,采取定领导、定任务的办法,让各农口机关和各级领导分片包干。截至今日全省已购进化肥11万吨、农药647吨、农用地膜200吨,目前已基本运到各州、地、县的农村。
为了搞好贫困乡村的春耕生产,青海省掀起了扶贫热潮。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职工纷纷捐资帮乐都县贫困乡村的农民购买了25台播种机、5吨化肥。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农民有500亩撂荒地,省民委捐资5万元,帮助完成了开发和备耕。海东地区湟源县的科级以上干部采取包一个贫困村联一户困难户的办法,从备耕开始,长年扶持。春节前后,县里的干部捐资1.4万元,买成良种、化肥、农药后,最近已全部送到农民手中。


第1版(要闻)
专栏:

  调运农资备好良种加强服务
湖南备耕兴热潮
本报长沙2月10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兴起备耕热潮,决心夺取今年农业丰收。
去年冬,湖南省委、省政府就对备耕工作作了布置。全省各级供销部门积极组织、调运化肥,农民大积土杂肥。到目前为止,全省供销部门调运化肥21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7万吨;调运农药2.4万吨;调运农膜6500吨。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农膜十分踊跃。湖南省各级种子部门积极作好种子的调运、加工、销售工作。全省各级种子部门共准备好优质杂交水稻种子5000万公斤,优质常规稻种子1.5亿公斤,共有适应各种不同气候、土质的品种80多个,可以满足全省全年两季水稻种子的需求。农资部门还从省外调进优质玉米种子100万公斤。据调查,湘南已有40%的农户购回水稻种子;山区农民已购买玉米种子45万公斤。
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是今年湖南备耕的重要特点。湖南决定今年进行两系法杂交水稻综合生产技术、优质稻良种及其栽培技术等十项农业新技术开发。为此,全省农业、科委、科协等部门积极开展农业新技术的宣传、培训工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不守旧飞俗
初二即远行
往昔农村过年,“不过正月十五不出门”,现在这个习俗开始变了。农历正月初一刚过,劳务输出比较集中的河南信阳火车站立即忙碌起来。初二以来,每天都有六七千民工匆匆出发,前往广东或北京等地,重返工作岗位(图①)。为保证民工安全有序出行,车站增设流动售票汽车(图②)。增加上岗人员(图③)。 本报记者蒋铎摄于农历初三


第1版(要闻)
专栏:

  英雄妻子——李玉枝
新华社记者曹国强陈万军新华社通讯员李湘东本报记者李成华
1996年12月24日晚。北京。江泽民主席第五次亲切接见了全国著名战斗英雄麦贤得。
当江泽民得知麦贤得的身体恢复得很好时,高兴地对麦贤得说:“你的身体恢复,有你妻子的功劳。请代向你妻子问好!”
这时,站在江泽民身旁的海军司令员石云生、政委杨怀庆向江主席汇报:“昨天,汕头市授予李玉枝‘战斗英雄好妻子’荣誉称号。”江泽民称赞道:“很好,你们夫妇都是英雄。”
消息从首都传到千里之外的汕头,曾4次受到江主席接见的李玉枝,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对一位普通女性的褒奖。
结婚25年间,李玉枝用她真挚的爱,精心照顾麦贤得,使这位昔日严重伤残的战斗英雄,又重新以英雄的风采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阿麦为人民负伤致残,我有责任让他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家庭生活。”25个春秋,9000多个日夜。李玉枝含辛茹苦初衷不改:她用纯真的爱情创造了医疗护理史上的奇迹
1965年的“八·六”海战中,海军南海舰队某部炮艇轮机兵麦贤得,头部被弹片击穿,鲜血、脑髓并流,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奇迹般地在战斗中坚持了3个小时。海战胜利后,“钢铁战士”麦贤得的名字,传遍全国。不久,国防部授予麦贤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周总理亲自部署抢救工作,生命垂危的麦贤得终于摆脱死神。但是,由于他脑部受伤过重,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几乎全部丧失,同时,右边肢体萎缩,并留下严重的外伤性癫痫,时常发作。
医学专家们反复研究认为,如果有一位心地善良而又具责任心的姑娘能作他的终身伴侣,温馨的家庭生活,细致周到的护理,会有助于他的康复。
月老的红绳几番抛出,又几番被扯断。
爱的女神终于降临在麦贤得的面前。一位南海边长大,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的美丽善良姑娘,接住了月老的红绳。
她,就是出生于广东省原海丰县汕尾镇的海丰县公平公社妇联干部、22岁的共产党员李玉枝。
姑娘对一些好心人的劝阻,平静地回答:“阿麦为人民负伤致残,我有责任让他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家庭生活。”
1972年6月1日夜晚,麦贤得与李玉枝的婚礼,在绿荫掩映的军营里举行。婚礼上,李玉枝心中充满对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也深深知道肩上的责任。
蜜月是甜蜜的。然而,对李玉枝来说,它却是一瓶打翻的五味药,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一天夜里,皎洁的月光透过婆娑的树叶洒在窗棂上。忙碌了一天的李玉枝,瞅着身边熟睡的丈夫,心里虽苦也甜。突然,令人揪心的一幕出现了:麦贤得大叫一声,随即两眼发直,口吐白沫,脑袋一个劲地往墙上撞;那魁梧的身躯痉挛得缩成一团,不停地在床上抽搐。李玉枝急得束手无策,泪水簌簌直流。闻讯赶来的军医对麦贤得进行了救治,使他安静下来。医生告诉李玉枝,麦贤得受到刺激、过度劳累或兴奋,随时可能会发作癫痫病,如处理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从此,李玉枝再也没有睡过安稳觉,眼前总是浮现丈夫发病时的痛苦状。为了防止自己睡得太死,每晚入睡前,她都用一条布带,一头系着自己,一头系着丈夫,只要稍有动静,她便一跃而起。
夫妻相伴不是一朝一暮。李玉枝觉得只有掌握丈夫发病的规律,才能真正照顾好他。于是,李玉枝便四处拜师求教,买回多种医学护理书籍,自学各种药理和护理知识,每天记录麦贤得的情绪和身体变化情况,连大小便的状况也都仔细观察。时间长了,她闻到丈夫口中有异味,便知道他上火了,要多加蔬菜和水果;看到他情绪烦躁,便知道他头部不适,要尽量分散他的注意力。
麦贤得每天要服用六七种药,最多时达10多种。每天3次药,李玉枝总是分好药片,倒好开水,端到丈夫面前看着他服下。长期服药使麦贤得感到厌烦,情绪不好时就不肯再吃药。每当这时,李玉枝总是像哄孩子似的劝说:“阿麦,吃了药身体才会好,才能上舰保卫祖国啊!”麦贤得听到自己能重返热爱的岗位,才把药吃下去。为减轻长期大剂量药物对麦贤得身体机能的影响,李玉枝省吃俭用,把她每月30多元的工资全部用来为丈夫补充营养,而自己多年也未添置一件新衣服。
20多年过去了,经医院检查,麦贤得的身体各部位几乎没有因为药物副作用受到损伤;过去癫痫病经常发作,最多时一天发作了3次,现在已有7年多没有复发。
1994年12月,他们夫妇来到当年为麦贤得作手术的广州军区总医院刘明铎教授家中。刘教授见到精神焕发、满面红光的麦贤得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紧紧握住李玉枝的手说:“奇迹!奇迹啊!你创造了世界医学护理史上的奇迹!”
“阿麦不仅属于我,更属于全国人民”
风风雨雨,潮起潮落。李玉枝披肝沥胆,信念不变,她用行动昭示世人: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
一位哲人说过:比陆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在对麦贤得的病体进行精心护理的同时,李玉枝以她博大的胸怀,默默承受着在道德、是非标准被扭曲年代里的风风雨雨,用她孱弱的双肩,为英雄营造出一处遮风挡雨的港湾。
一段时间,有人对麦贤得曾受到林彪接见而诋毁英雄。麦贤得不思茶饭,不肯吃药。呆滞的目光久久地望着窗外,整天不说一句话。
一缕不祥的阴翳掠过心头。李玉枝一把抱住丈夫泪如泉涌:“阿麦,你要珍惜党和人民给你的第二次生命,现在你有妻子、孩子,和牺牲的战友相比,你是幸福的,天大的事情有我顶着,你应该和我同甘共苦啊!”
麦贤得这位在战场上脑髓外溢、血蒙双眼都不曾流泪的“钢铁战士”,此时禁不住泪湿前襟。
外界的刺激使麦贤得本来已经好转的病情,再度复发,时常为一点小事失去理智。一次,年幼的女儿阿珊与邻居的孩子争吵,麦贤得得知后,把女儿打了一顿。
晚上,妻子劝老麦以后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谁知,阿麦突然生怒:“你胡说,孩子让你惯坏了!”说着便把李玉枝推下床。
隆冬的汕头,呼啸的海风冲进门缝。李玉枝饱含泪水,忍受着伤痛和寒冷,蜷缩在地上,一直蹲到天明……
多少次,被爸爸揍痛了的儿子,睁着黑溜溜的大眼睛,含着泪水问李玉枝:“妈妈,你为什么要嫁给爸爸?”
每逢这时,李玉枝总是深情地对孩子讲起当年“八·六”海战的故事,讲父亲的勇敢,讲党和人民对全家的关怀,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热爱英雄的种子。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李玉枝想得最多的是:“阿麦不仅属于我,他属于全国人民。”她心里奉守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国家不能没有英雄。
为了英雄,她每天为麦贤得换衣擦鞋,梳理头发,时刻维护“英雄形象”;
为了英雄,在家庭经济拮据时,她自己动手开垦荒地种菜,饲养鸡、鸽、兔,保证麦贤得每天所需的营养,却没向组织开过一次口;
为了英雄,她种花卉、养金鱼,让麦贤得有事拾掇,调理情绪;
为了英雄,她买来书画笔砚,让麦贤得临摹、学字、作画,精神有所寄托;
为了英雄,曾在汕头市盐务局当统计员的李玉枝,既要照顾好丈夫,又要管好两个孩子,其中艰辛,已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李玉枝始终信奉英雄的妻子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当挂名干部给英雄丢脸。她工作积极努力,处理的报表井井有条,年年受到省里的通报表彰。
李玉枝的事迹在她的家乡传开后,人们被深深地震撼了。但是也有人对她难以理解,甚至有人问她是否幸福。对此李玉枝这样回答道:“我是麦贤得的妻子,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所做的一切如果能唤起人们对英雄的理解和崇敬,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和幸福。”
“阿麦是昔日英雄,也应是今天的模范”
寒暑代序,春华秋实。李玉枝循循诱导,重塑英雄:她把一个脑瘫病人培养成精神文明的标兵
1995年12月2日晚,胸前挂满奖章、肩扛海军大校军衔的麦贤得与妻子李玉枝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演播厅。
当主持人倪萍采访麦贤得:“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谁在照顾你?”麦贤得指指身旁的妻子说:“是我家属李玉枝。感谢党和人民的关怀,感谢家属李玉枝。”亿万电视观众从电视屏幕里认识了英雄背后这位伟大而又平凡的女性。
20多年前,李玉枝与麦贤得第一次见面时,问他在单位做什么工作、身体怎么样时,反应迟钝、说话吃力的麦贤得艰难地说出四个字:“种菜”、“吃药”。
今天的英雄还是当年那位英雄。多年来,李玉枝为了让麦贤得永葆英雄本色,跟上社会的发展,可谓费尽心思。她常说:“阿麦是昔日的英雄,也应是今天的模范。”
每年每月每天,李玉枝总是抽出时间和麦贤得一起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不厌其烦地为他讲解。
李玉枝陪麦贤得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新华书店,买回最多的是反映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书籍;陪麦贤得看得最多的是反映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听得最多的是鼓舞人心的革命歌曲。
20多年来,麦贤得3次搬家。每一次,李玉枝总是把毛主席接见麦贤得的照片悬挂在客厅和卧室的显眼位置,鞭策英雄,激励自己。
麦贤得家有9兄妹,操劳的母亲无法记清孩子生日的具体日期。李玉枝特意把8月6日作为丈夫的生日来纪念。每一年的8月6日,李玉枝总要买回生日蛋糕,点上生日蜡烛,请来英雄的战友,为麦贤得庆贺生日,为的是让他铭记“八·六”海战不仅是他英勇杀敌、为民立功的日子,也是党和人民给他第二次生命的日子。
李玉枝辛勤的付出,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现为海军某水警区副司令员的麦贤得,英雄本色依旧。不论什么场合,也不论对方是谁,只要他认为有悖于情理的事他都要管。一次,麦贤得在集贸市场上发现一摊主出售掉了鱼鳞的金鱼,当即予以制止。他到电影院看电影,发现有的小青年抢座位、乱扔纸屑,他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邻居蔡大娘脚上长了毒疮,他跑到乡下采回中药为大娘治病;住在楼上的郑大嫂买回一车蜂窝煤,他主动帮助搬运……
近年来,不少企业追求“名人效应”,纷纷上门请麦贤得为其做广告。1993年5月,潮阳一家生产茶叶罐的厂家找到麦贤得:“麦英雄,我们想请你做个广告。报酬包你满意。”“我不做广告!”麦贤得不假思索,一口回绝。
1995年,汕头市成立残联协会,准备组织募捐活动。消息见报当天,李玉枝带回报纸给麦贤得看,麦贤得马上让李玉枝拿出200元钱,夫妻一道找到在残联工作的邻居,请她将心意带去。
半年前,汕头地区组织向甘肃定西县贫困地区献爱心,李玉枝回家把这一消息告诉麦贤得,并找衣物捐到工作单位。麦贤得也跟着捐献出自己6件崭新的棉衣棉裤和绒衣给贫困地区。
近年来,李玉枝多次被省、市评为“军人模范妻子”、“英雄妻子”,每次奖金拿回家,李玉枝都问麦贤得:“你看奖金用在哪里好?”麦贤得总是毫不犹豫地说:“捐给‘希望工程’。”他自己也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
麦贤得,用他的鲜血,染红了战旗,受到人们的崇敬、爱戴。
李玉枝,用她那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把麦贤得的军功章染缀得更鲜艳,也为中国妇女树立了一块高尚的永不磨灭的丰碑!
麦贤得有一个幸福的家。图为他和妻子李玉枝、儿子海斌、女儿海珊在一起。张金跃摄(新华社稿)


第1版(要闻)
专栏:

  英雄背后有英雄
本报评论员
战斗英雄麦贤得的背后,也有一位英雄,这就是他的妻子李玉枝。
三十多年前,麦贤得在被敌人的弹片击中头部、鲜血模糊了双眼时,仍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到战斗的胜利,这是一个奇迹;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从一个有严重后遗症的残疾人,逐步康复,走上了海军某水警区的领导岗位,并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这又是一个奇迹。后一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他的妻子李玉枝。古今中外,凡是创造奇迹的人,都是英雄。因此,李玉枝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李玉枝以一个普通妇女真挚的感情和勤劳朴实的品格,以深沉的爱和惊人的毅力,悉心护理麦贤得,尽了既是妻子又是战友的义务和责任。她忠于爱情,恪守职责,无论遇到多大的波折,依然日复一日,矢志不移,用爱心抚平英雄的创伤,顽强支撑起英雄的家庭,给麦贤得以莫大的慰藉。在她的身上,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妇女那种忠于爱情、勤劳朴实的高尚的道德风貌。
李玉枝与麦贤得的结合,意味着牺牲与奉献。结婚之初,妻子都需要丈夫的体贴与关怀;有了子女之后,妻子更需要丈夫的照顾与帮助,子女也需要父亲的抚爱。这些丈夫、父亲很容易办到的事,因伤残留下后遗症的麦贤得不仅办不到,反而有时给妻子、子女造成痛苦。可想而知,为照顾好麦贤得和养育子女,还要做好本职工作,李玉枝要付出多少精力,作出多大牺牲,克服多少困难!正是这种献身精神,才使李玉枝创造出人间奇迹,成为英雄背后的英雄。
李玉枝的献身精神,不只是来源于对英雄麦贤得的敬爱,更多的则是来源于她对祖国、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挚爱。她把照顾好麦贤得看成是党和人民的需要,是完成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任务。她认为,英雄麦贤得是属于祖国、党和人民的,照顾好他,就是自己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回报。因此,从跟麦贤得结合那一天起,她就义无反顾地走向艰难的生活道路,无怨无悔。爱国主义是李玉枝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李玉枝以她的爱国奉献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人们学习她的,也正是她的牺牲与奉献精神。


第1版(要闻)
专栏:

  陕西承诺“三个精简”基本实现
去年会议、文件、领导讲话各减少1/3以上
本报西安2月10日电记者孟西安报道:记者近日获悉,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1996年要将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各减少1/3的承诺已基本实现。
1995年12月下旬,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宣布,1996年全省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分别要比上年减少1/3。本报曾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条消息。为了实现承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制订了《切实将省委、省政府会议、文件、领导讲话各减少1/3的具体办法》,提出了对会议从严控制、对文件实行“五不发”和领导讲话“好、少、活”的原则。一年下来,光省一级会议经费就比上年减少892万多元,比上年降低50.9%。省委和省政府文件比上年减少40.5%,见诸文字的省委和省政府领导讲话比上年减少34.2%。
陕西省由于实行减少3个1/3,基本改变了过去会议太多太滥、政令交叉打架的现象,使更多的领导同志跳出文山会海,腾出时间沉下身子下基层察实情、办实事。据统计,去年省委常委平均每人下基层两个月以上,省长、副省长、省长助理平均每人下基层88天,其中省委书记安启元下基层94天,省长程安东下基层86天。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推行“无会日”好
吕发祥
新年伊始,株洲市委市政府规定:每周三、四为无会日。并申明,市级领导将不出席这两天市内各单位召开的会议,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上。
一段时期以来,虽然人们一再呼吁“削文山、填会海”,可在一些地方“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株洲市推行“无会日”,堪称治“会海”的一个良方。这样有利于提高会议质量,有利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转变领导作风,更多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精力用到办实事、求实效上。
有了好的规定,关键在于执行,关键在于提高会议质量,会议质量高,就没有必要去开那么多会,“有会日”也不一定就开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