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科技)
专栏:

  进展神速挑战巨大
——’97科技热点对话
编者按:当我们着手编辑这块“科技”专版的时候,新年的钟声似乎已经隐约可闻。在此,编者(下文中以●表示)特地约来中国科学报的总编助理王玮先生(下文中以◆表示),就过去一年中的科技热点展开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
  ①科学突破冲击心理防线
◆一头身世奇特、名叫多利的小羊咩咩登场,拉开了1997年科技热点新闻炒作的序幕。2月23日,英国科学家伊恩·威尔穆特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说,他们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成功的这头雌性小绵羊,已经存活了7个月。
出人意料的是,这项重大科技进展却引起了全世界一片惶恐的喧嚣。强大的压力面前,各国政府不得不出来表态。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都纷纷发表了反对克隆人的声明。
在克隆羊惊世骇俗的叫声中,海尔—波普彗星正在向地球靠近,并在3月22日掠过距地球最近点。对这颗彗星“千年等一回”的地球居民,掀起了一场观测热。3月9日,北半球部分地区发生了日全食,那里的人们有幸目击了日全食与彗星同现的天文奇观。我国东北边陲严寒逼人的漠河镇,云集了数千名观测者。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穿插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在漠河,一位扮作巫妇的妇女,遭到了人们的哄笑。
尽管没有多少人相信彗星和日食是什么凶兆,但是两个月之后,一台名叫“深蓝”的超级电脑,再次激起了人类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原本自信得有些傲慢的卡斯帕罗夫败下阵来后承认:“我产生了畏惧感。因为这台机器显然超出了世界上任何计算机的能力范围,它经常走出非常人性化的路子。”
●当科学的进展把那些曾经被认为是非常遥远的未来猛然拉近时,也许谁都会感觉到心理调节限度所经受的剧烈冲击。
其实,“深蓝”远非功能最强的电脑,而且即便是后者,要和人类的智慧全面抗衡,实力也还微不足道;从技术的进展看,克隆人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在无法复制思想和智慧的前提下,这种技术的社会影响从本质上讲,和试管婴儿技术相差并不算远。
  ②前进中的较量
●冷静下来之后再来翻看1997年的科技日志,我们将会发现:获得本年度中科院自然科学特等奖的“广义相对论”研究,极有可能改写传统进化理论;中美天文学家发现的极近地小行星1997BR,对地球安全的影响很难预料;水稻基因图谱和人类排卵机理研究的突破,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现实生活,这些静悄悄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也许不亚于“深蓝”和“多利”。
◆我们也将发现,由于科技进步,包括超级计算机的应用,人类在宇宙探索这个更大的棋局中赢得了更多的积分。7月4日,“火星探路者”号成功登上火星。一辆叫做“旅居者”的火星车开始在这个神秘星球的表面上行走,并在随后3个月内发回了大量照片和分析数据。推动这项探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寻找地球外的生命,并为人类的未来拓展生存空间。
探索和了解未知世界,可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今年,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的中文版《科技新时代》像许多流行刊物一样进入了报刊零售点;《中国科学报》等一些报纸开始创办纯科普类的专刊;素以人文小品为重的三联书店,也推出了“科学人文”译丛,并在一些书店开辟了科学与社会专柜。事实上,科普图书是今年书市上的一个热点,其中包括类似“第一推动丛书”的一系列高级科普读物。
然而与此同时,尽管受到知名科学家的联手反击,一些混淆视听的伪科学作品仍在书市上日益泛滥,一些荒诞不经的骗术也继续在假科学之名大行其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和上海的两名教授因抄袭论文受到严厉处罚的同时,另一些科学骗子却在寻求法律的“保护”。因为刊发出版揭露伪科学的作品,《工人日报》走上了被告席,中国社会出版社也受到了一些人的威胁。
●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始终,1997年当然也不例外。问题是我们应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对于暂时无法证伪的东西,科学允许存疑,但不会轻率地说“不”。在恪守科学精神中的这种君子之风的同时,如何有效遏制那些奸诈的投机和无赖的狡辩,科学的守护者们在这方面似应更少些书生气。
  ③知识经济呼唤科技战略
◆与社会公众的盲从和起哄相比,科技工业界则在处心积虑地营造和利用科技热点。就在“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前后,美国英特尔公司发布了奔腾Ⅱ代微处理器,与它在1月间发布的带有多媒体扩展(MMX)技术的多能奔腾产品相距仅4个多月。
同时,国内众多厂商参与微机行业的竞争,也是今年高科技产业的一大热点。作为后来者,以生产电视、空调闻名的青岛海信集团说,在未来几年中,电脑将成为它的一项主业。
尽管业界称做微机的利润已微乎其微,但是,高科技产品还是工业界许多人想吃的一块肥肉,其中VCD机的市场争夺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中央电视台明年黄金时段的广告招标中,出尽风头的几乎都是VCD厂商。
●个人电脑和视盘机的组装中究竟有多少高科技的含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以计算机芯片为最主要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极大地改变着今天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从年初起,一个新的名词开始反复在人们耳边回响,那就是“知识经济”。在这种新型经济中,知识已经成为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
从这种意义上讲,葛瑞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厂商英特尔公司的总裁当选本年度《时代》周刊的风云人物,决非偶然。和10年前机器人的入选相比,人们对科学和经济社会关系的认识显然已经大大深化。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股市上的高科技板块受到了出人意料的一再追捧。许多“股民”在这一年的悲欢,与这个板块的涨落息息相关。
但总的说来,无论是股民还是工业界,可以“炒作”的科技题材还是太少。为了启动消费,我们琢磨过房子、汽车,琢磨过保险,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VCD成了市场的热点,一个微机行业成了争相“插足”的目标。我们的研发与生产体系之间的严重脱节,使企业很难规划和形成有自己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线,只好到市场上去追大溜,结果一哄而上。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科委先后召开了技术创新工作会议,强调技术创新要以市场实现程度和获取商业利益作为创新成功的最终标准,并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随着技术创新工程的启动,一批归属于企业的工程中心将发挥更多的研究开发作用,中国将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研究开发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体系。
●与电子行业人声鼎沸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航天和核技术领域的奋争显得十分沉稳。我国航天产业一方面紧急医治转型期中患上的综合病症,一方面以坚强的神经面对残酷竞争的挑战,最终取得本年度6次卫星发射的全部成功,保住了来之不易的国际市场。随着“10兆瓦高温气冷堆”主厂房的封顶和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工程化研究的完成,核技术的民用化正结出甜美的果实。30年前对“两弹一星”的巨大投入在今天获得的这些丰厚回报告诉人们,咬紧牙关在战略制高点上集中力量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是何等地重要。
说到科技战略,科技界人士对十五大提出的“从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制定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备加关注。大家普遍认为,随着跨世纪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中国科技战略的布局将日渐明朗,而产权结构调整和各行业减员增效的实施,为科技界彻底克服投入乏力、人员臃肿的老毛病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大环境。
◆1997年,我国科技队伍的全国性代际转移继续进行。因为人才优势事关所有科学机构在中国未来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各科研院所也像企业界一样加入了人才争夺,并不断加大吸纳人才的范围和力度。


第10版(科技)
专栏:科技杂谈

  树根·枝叶·果实
陈祖甲
李政道先生将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比作水、鱼和鱼市场。我想这三者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树根、枝叶、果实来比拟。人们都知道,果实长在树上,由树根、枝叶输送营养,然后开花结出果实。科学研究就是这样一棵大树。基础研究是庞大坚实的树根,应用研究是丰富多姿的枝杈树叶,经过技术开发获得琳琅满目的果实。
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的根基、源泉和先导。由它输送丰富的营养,促使应用研究的树枝茂密地生长开花,结出技术开发的丰硕果实。有力的例证是:十九世纪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对二十世纪的物理学、生物学的研究起到根本性的影响。由这个根基输送养料的引导,找到了最基本的粒子、生物生命的基因,为当今世界科技和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这么看来,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对于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整体的发展,意义极其深远。
科学的春天到来之后,我国基础研究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部分,我国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攀登计划;取得了正负电子对撞机、高温超导、倒向随机微分方程、数学机械化证明、中医治疗白血病以及澄江动物化石研究等重大的基础研究成果。但是基础研究的整体状况并不令人满意。
基础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国家宏观指导方针,是根据我国当前财力有限而制定的,指的是短期内不可能在所有基础研究领域都投入大的力量。但这不是不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取消具体研究项目的根据。相反,我们还要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
最近看到的材料令人深思。英国科学家今年克隆成功绵羊多利,引起世人的瞩目。我们公布的一些同类成果似乎比人家低一个档次。可新近披露的资料表明,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科学家已经克隆成功一条鱼,其科学水平同今年的克隆羊相当。可惜克隆鱼只养了两年便中途夭折,课题研究被迫中断,如今令人扼腕叹惜。深思其教训,一是缺少些风险意识。科学研究同许多事物一样,存在一定的风险,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可能性。既然理论上站得住脚,实验又取得初步的成功,为什么就停下来了呢?人家英国克隆羊不是也失败过三百次,才得以成功的吗?回想起来,不能不说同不敢承担风险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
再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缺少投入。科技体制改革之前,我们没有科学基金,攀登计划也没有制定。现在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增加了,但其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投入的比例差距较大。小根岂能让枝茂叶绿果实丰。值得借鉴的是,英国克隆羊的成功,依靠了“爱丁堡药物蛋白质有限公司”的资助。企业理当是技术开发的主体,怎么又投资起基础研究了呢?这不能不说这家公司眼光的远大。他们明白果实是要靠树根提供充足的养分的。他们看准了自己生产的又是市场上急需的基因药物,需要克隆技术与转基因技术融合作根基。电波传来最新信息,英国科学家又克隆出“莫利”、“波利”两只绵羊。几个月后,可以从它们的奶中提取蛋白质因子,制作治疗血友病等疾病的药物。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是否也可以腾出一些资金给树根供给养料,使之壮实。这样,企业的科技开发将具备更坚实的基础,动力更强劲。
二十一世纪指日可待。人世间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重视基础研究,给树根输入更多的养料,已成为发达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计划的显著特征之一。这是我们将迎接的挑战之一。


第10版(科技)
专栏:名家特递

  ●贸易开路●制造撑腰●研究跟进
“联想”的选择与思考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
我认为,科教兴国的战略应该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为批量的产品;能在市场销售,取得经济效益,而其中一部分效益又投入到科研开发之中,形成一个“闭环”。在这个“闭环”的实现中,高科技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国家实现了税收,增加了就业人口,促成了社会繁荣,增强了综合国力,这才是科教兴国。
高科技的产业化就是要形成这样一个“闭环”。我们理解,高科技产业化只有将科研成果、规模生产、规模经销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当前实现企业内科研、生产、经销一体化存在什么问题呢?我认为,中国实现高科技产业化,有两个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
  学会规模经销是企业立足的基础
早年,国有企业的许多管理者抱怨国家对他们的支持太少,包袱太重等等。实际上,这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有若干条,但企业经营者不懂经销是其中重要的一条。那么经销做好了,能在高科技产业化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以联想集团下属的联想电脑公司为例,该公司连续4年微机销售台数每年平均增长100%,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应该说,生产和销售起了决定性作用,而经销的成功则为整个战役的成功奠定了基础。1994年,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杨元庆组建微机事业部后,首先确定了销售模式,他力排众议,将销售对象明确为代理经销商,然后研究如何吸引代理,进而如何管理代理,如何准确地做出市场预测,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推出适用于不同用户的新机型等等。他们在上述方面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有力的行动,因此取得了显著成绩。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微机形成规模产业的过程中,以销售的优势开拓市场份额,在产业中不断注入新的科技含量,进而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即贸工技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不失为一条成功之路。
  精通生产制造是企业腾飞的翅膀
企业生产制造水平的普遍低下,严重制约了成果转化良性循环的形成。
一般来讲,生产制造分为三个部分:产品开发技术,产品制造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精益求精地掌握这三项技术,对生产厂商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是一个产品,甚至是极简单的产品,不同厂家生产出来,其质量和成本就大不一样,道理全在这三项技术之中。因此,生产制造是一门大学问。为什么联想QDI板卡制造公司的主机板现在利润看好,而几年前生产低档的主机板时,毛利反而很薄呢?奥妙就在生产制造过程之中。前些年,对主机板生产厂商来说,开发技术起的作用很小,于是,许多厂商蜂拥而上,参与竞争,使主机板的利润大大降低。当产品进入奔腾时代,制造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大批没有实力的厂家退出竞争。而开发技术起主要作用的产品,如主机板、大容量硬盘等等,利润就很高。
因此,生产制造的三个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其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就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成本控制,科学研究的新思想、新概念就无从体现。
作为一个企业,要把科研、生产、销售融合在一起,就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开发,开发时想到如何生产,组织生产时又要提前考虑如何销售,进行销售时更要注意把市场预测反馈给生产体系。在这些环节当中,贸易是重要的一环。要先学会卖,哪怕是卖别人的东西,然后掌握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技术,为掌握开发技术打基础。一个企业有了这种能力,再加大前瞻性科研的力度,高科技产业化的道路就会不断拓宽和延伸。


第10版(科技)
专栏:热点寻踪

  学科前沿谁去跟美国科学家切磋?
本报记者杨健
中国科学院目前正在全国科学界募集人马,以组成一个包括40名优秀青年科学家的代表团,参加明年8月在加利福尼亚举行的首届跨学科“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12月17日,研讨会中方组委会主席、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向本报记者独家披露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
“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是今年1月由中美两国科学院共同商定举办的,今后将成为年会。其基本模式与全美“前沿科学研讨会”相同。后者从1989年起已在美国举办了9届,效果极佳,美国的青年科学家都视参加该研讨会为莫大的荣誉。
“前沿科学研讨会”的组织形式十分新颖。每次会议均设立8个专题,每个专题由3名至4名科学家负责组织,向不同学术背景的与会者报告各自研究领域前沿的最新进展、研究方法和制约学科发展的因素,然后开展热烈的讨论。
会议的主要出席者年龄均在45岁以下。进行前沿科学研讨,决定了他们都是最出色的青年科学家;用非专业语言概括学科前沿的最新发现和发展趋势,则要求他们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而一旦这种沟通取得成功,这些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帅才就可能相互启发,从而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手段去克服自己遇到的障碍,开辟出跨学科的研究新领域。这也正是“前沿科学研讨会”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所在。
“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把这一成功的模式拓展到两国之间,对于加强中美两国21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科前沿的交叉与碰撞,其作用不言自明。
中方组委会出席了今年11月召开的第九届全美“前沿科学研讨会”。白春礼对研讨会上诸如量子计算、疯牛病毒蛋白等议题的前沿性,以及会议自由热烈的气氛印象颇深。他说,对于中方成员来讲,参加这种交流,不仅在学术水平上,而且在英语表达、人际交往和组织能力方面都将是很大的挑战。
白春礼表示,无论是单位选拔还是毛遂自荐,也不管是否属于中科院系统,组委会对报名参加代表团的人都热忱欢迎。他希望通过严格考核,最后入选的都是国内最具实力的青年科学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中国科学界跨世纪一代的整体实力。
据悉,目前初步选定的专题集中在地学、天文学和天体力学、社会科学、物理学、数学和应用数学、化学、生物学等7个领域,8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将在明年2月由两国组委会最后决定。


第10版(科技)
专栏:热点寻踪

  比尔·盖茨什么是微软成功的秘诀?
本报记者吴绮敏
即使在“优秀软件开发者之乡”的中国,比尔·盖茨也依然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12月11日,这位41岁的微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登上北京微软专业开发者大会的讲坛,而后又接受了几位中外记者的小组专访。
  信息产业:世界经济的新机遇
过去十几年里,盖茨和他领导的微软公司始终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中呼风唤雨。如果有人在1986年购买100股微软的股票,当时的2700美元到今天就将变成48.6万美元。微软神话般的发展速度与美国经济连续数年的持续增长相印证,成了正在兴起的知识型经济一个最显著的象征。
盖茨说,美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灵活快速地掌握新技术,新技术的涌现减少了失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今天的美国已被信息技术包围,各公司从中获得了惊人的利润。然而,新技术的贡献还不能完全从统计数字中表现出来。就亚洲目前的金融危机而言,可以认为亚洲的天地正面临新的开始。这些国家开始重视信贷风险,而信息技术恰恰可以帮助它们进行财政决策。类似这样的贡献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
微软的秘诀
“我们的成功取决于创新、技术、研究和聆听用户的意见。”盖茨这样概括微软成功的秘诀。
尽管微软拥有软件行业的霸主地位,盖茨却始终未敢以“老大”自居。他说:“我们的公司比较保守:当利润率增长到20%时,我们说利润会下降;达到22%时,还说会下降;即便到了今天的水平,我们仍然说会下降。”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以不断提高和改进软件技术为使命,仅1997财政年度就在研究开发上投入了20多亿美元。
善于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是微软成功的又一法宝。直到今天,盖茨仍然对网络计算机说“不”,认为它的价位比预期的高,而且不具备兼容性。而在网络浏览器的问题上,盖茨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两年前那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在彻底修订出版的《未来之路》中称交互式网络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重要里程碑。他解释说,当时是将浏览器与大型操作系统相比较而言的。今天,浏览器在规模、文件大小以及丰富程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计算机最大的应用。
  盖茨谈中国软件业
盖茨1994年3月首次访华时,就预见中国的软件市场潜力巨大。今天,在其第五次中国之行中,盖茨表示,中国是在全球具有重要意义的角色。这位拥有90亿美元闲置现金的企业的老板认为,“软件业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表示“乐意以资金的方式资助中国的开发人员,在这方面起带头作用”。
盖茨对微软公司中国雇员的出色表现深为嘉许,同时表示,中国软件业的发展一定会赶上同样具备人才优势的印度。


第10版(科技)
专栏:

光华科技基金奖在京颁发
12月18日,1997年度光华科技基金奖在京颁奖。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未(左一)等169名在高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光华科技基金奖是由台湾学者在大陆注册设立的,以奖励科学家个人为重点的奖项。1991年至今,已有2560余人获奖。新华社记者王呈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