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欧盟又得先手
  孙伟
欧盟委员会上周通过了由其副主席布里坦和外交专员范登布鲁克提出的一项建议,不再把中国列入受欧盟反倾销规则管制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它在一项声明中说,鉴于中国已朝市场经济方向取得实质性进展,现有的、可追溯到50年代的反倾销政策需要改变。这项建议将提请欧盟部长理事会批准。欧盟委员会的这一重要举措,反映了它的务实与远见,值得赞赏。
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实际上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歧视性待遇,其要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曰“替代标准”。它衡量“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商品价格是否基于市场的正常价格,不用该国国内的标准,而选一个与其发展水平类似的市场经济国家的价格和成本作替代标准。低于这个价格的,就被视为低价倾销,就要课以反倾销税。二曰“株连同类”。西方把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也称作“国营贸易国家”,这类国家若有一家企业的出口商品被诉倾销,则该国其他企业出口的同类商品无论是否属“倾销”,要一律征收统一的反倾销税。而根据欧盟这次拟议中的新政策,它在对中国已基本具备市场经济条件的部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将以我国国内数据测定该部门产品的价格是否属正常价格,并将灵活地处理一些个案。
近年来,中国在“非市场经济”名下遭受的反倾销报复很有些不公正。一些国家对我国滥用“替代标准”,如美国竟用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价格水平与中国的相比,据之对中国出口商品课以高税;有的国家或地区不问青红皂白,同时诉中国上千家企业“倾销”。结果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越向市场经济发展,被诉倾销案反而越多。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从未遇到过这类诉讼,首次是在1979年8月,当年有两起;80年代年均6起;90年代前5年年均25起。这或许因为中国出口贸易发展,触犯了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而要对中国筑起贸易壁垒,“非市场经济国家”是最便利的借口。
中国一些商品价格具有竞争力是事实,但这是由中国市场经济状况决定的。许多外商到中国投资经营,图的就是商品生产成本和价格低。如果为迁就外国情况而违背价值规律,人为提高出口价格,那才真的是“非市场经济”。
中国外经贸部长吴仪今年10月曾指出,无视中国今天的发展,把中国称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不是出于偏见就是有意混淆视听,这将严重影响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欧盟委员会认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符合实际的选择。
欧盟作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在国际关系中的自主性日益增强。90年代初,它较早地打破西方对中国的“联合制裁”,此后它不再把经贸关系与价值观上的分歧挂钩。今年春天,欧盟几个主要成员国在日内瓦人权会议上,7年来第一次拒绝追随某些人炮制反华提案。这次欧盟做出改变对我歧视性政策的姿态,在西方国家对华贸易关系中又得了先手。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气氛改善 分歧犹存
  ——1997年美拉关系
  本报记者 吴志华 李志明
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两度出访拉丁美洲,美拉关系的气氛比前几年有明显改善。这是拉美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实力增强、各国联合抵制美国某些强权政策,促使美国采取主动改善关系的结果。但是,拉美国家在古巴、人权、反毒等问题上与美国的矛盾依然存在,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双方的分歧尚未消除。
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重点在欧亚和中东,一度冷落了拉美。克林顿总统在其第一个任期内一次也没有访问过美国的近邻拉丁美洲。而拉美地区恰恰在这一时期从多年恶性通货膨胀和背负沉重外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成为亚太地区之外最具经济活力、贸易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拉丁美洲是美国传统的投资地区和贸易市场,近几年,拉美已经成为美国唯一获得贸易顺差的地方。眼看欧盟、亚洲甚至俄罗斯纷纷与拉美发展双边经济关系,大举利用拉美国家私有化进程而占领它的市场,美国当然不能坐视。美国从其经济利益和全球战略出发,不得不重新重视拉美,调整它对拉美的外交政策,这就促成了克林顿总统今年5月和10月两度赴拉美,对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巴巴多斯、委内瑞拉、巴西和阿根廷进行访问。
克林顿总统访问拉美,是今年美国对拉美采取的最重要的外交行动,美国希望以此修补它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为21世纪的美拉合作打下基础,以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导地位。
当前美拉关系中的矛盾方面突出地表现在与古巴关系、移民、缉毒和美洲自由贸易区这几个问题上。美国借赫尔姆斯—伯顿法,威胁与古巴进行经济贸易交往的国家,遭到拉美国家的一致谴责,甚至连一贯紧跟美国的中美洲国家也挺身而出批评美国。美国对拉美国家的缉毒斗争单方面进行评估,指手画脚,甚至借口缉毒侵犯别国主权的做法以及歧视和排斥拉美移民的立法,激起拉美国家的强烈不满;美国一方面推进地区自由贸易,一方面对拉美国家产品设置障碍,引起不少贸易摩擦。美国在这些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强权政治,成为它与拉美国家进一步发展关系的障碍,拉大了拉美国家同它的距离。
在对拉美国家的访问中,克林顿总统在这些棘手的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的新姿态。美国首次正式承诺,在国际反毒斗争中应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管辖权,美国也将承担控制毒品消费的责任;在移民问题上,美国保证不大规模遣返无证拉美移民,愿“妥善有序地处理移民问题”;克林顿访问期间,美国还与所访国家签署了一系列经济、贸易和社会领域的合作协定,给予拉美更多的经济支持,克林顿表示美国要与拉美“作为亲密伙伴和忠实朋友一起进入21世纪”。
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美国与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的立场相距甚远。为确保其在西半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美国主张加快谈判进程,争取在原定日期2005年之前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巴西和阿根廷则一再强调渐进、均衡和整体的原则,避免因为与美国经济实力的差距导致国门洞开,本国经济受损。围绕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方式和原则等问题,南北双方争论激烈,分歧明显,谈判陷于僵局。今年8月,美国突然宣布解除对拉美出售尖端武器的禁令,随后又宣布给予阿根廷“非军事盟友”的地位,拉美舆论指出,美国这些举动的背后,掩藏着在拉美国家之间制造矛盾、削弱南方共同市场的意图。对此,巴西与阿根廷密切磋商,坚持一致维护南方共同市场利益。这就迫使克林顿访问南美时做出妥协。他表示,美愿与南方共同市场进行“集团对话”,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会吃掉南方共同市场,允诺将研究美国目前对拉美产品实行的非关税壁垒问题,并希望巴西和美国一起在西半球经济一体化上发挥领导作用。
美国政府所做的这一系列姿态,改善了美国与拉美关系的气氛,受到拉美国家的积极评价。巴西总统卡多佐说,重要的是克林顿总统访问了巴西,这本身比任何问题都重要。
拉美与美国之间有着传统的密切联系,过去一年中美拉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再次表明了这种相互需要的关系。在克林顿访问拉美之后不久举行的第七次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上,美国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又受到严厉谴责,美国单方面评估拉美国家人权状况和反毒斗争的做法也被不指名批评。这说明拉美国家对克林顿的表态仍有怀疑,双方在古巴、人权、反毒等问题上的矛盾远未解决。美国政府当前在拉美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不久前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快车道”法案又一次在国会受挫,加深了拉美国家对克林顿政府推进该目标能力的疑虑。因此,美国与拉丁美洲之间这种以合作为主,但伴之以摩擦与矛盾的关系将持续下去。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国金融危机未能缓解
国际援助贷款将提前到位
本报汉城12月25日电 记者王林昌报道:自韩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援助贷款达成协议以来,韩国金融危机并未立即出现好转局势。最近一个时期的情况表明,韩国外汇危机比预想的还要严重。
据韩国财经院称,截止到今年9月末,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标准,韩国外债总额已达1197亿美元,其中需要在年底前偿还的短期外债有163亿美元,明年1月末需偿还的外债有300多亿美元。但截止到11月末,其可用外汇保有量最多只有76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国际各金融组织支援资金到位总计140亿美元,需按期偿还外债和已有可用外汇保有量之间尚存较大缺口。
自金大中当选总统以后,韩国两总统表示积极合作,决定组成非常经济对策委员会,为稳定韩国的政治和经济局势共同努力。新当选总统金大中已与美日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脑进行磋商,寻求资金再度支援和延期偿还短期外债的途径。
非常经济对策委员会已经决定接受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有关追加资金援助的条件,废止利息限制制和外国人占用银行股份的限制制,全面修正外汇管理法;实施整顿解雇制;对原定为加入经合组织确立的可以在明年或后年履行的条件采取修正措施,决定提前实施,等等。韩国政府为谋求支援资金提前到位,已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大幅度开放股票和债券市场达成协议,加大实施金融机构改革的力度。财经院已决定允许外国人对经营不善的韩国银行实施兼并。
今天韩国政府已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援助贷款提前到位达成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20亿美元援助贷款将提前于12月30日到位,日、美等7国援助的80亿美元贷款也将于明年1月初到位。


第6版(国际)
专栏:

  穆巴拉克会见钱其琛
钱其琛同穆萨外长会谈
本报开罗12月25日电记者朱梦魁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25日上午在埃及总统府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
钱其琛首先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对穆巴拉克总统的亲切问候,并向他转交了江主席的一封信。穆巴拉克对此表示感谢,并请钱其琛向江泽民主席转致亲切的问候。
钱其琛说,江泽民主席欢迎穆巴拉克总统在方便的时候再次访华。他说:“埃及是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我们高度评价埃及所奉行的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钱其琛表示,他此次访问中东国家是因为中东和平进程受到人为障碍,中国政府对此深表关切。中国不是和平进程调解人,但有责任向各方表述自己的观点。他说:“埃及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开创者,我们赞赏并支持埃及为维护中东和平进程所作的努力和发挥的独特作用。”钱其琛说:“我们认为马德里和会所开辟的和平进程是唯一的选择,有关各方必须严格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他指出,马德里和会以来各方达成过一些协议,也取得过一些重要进展,这些协议应继续得到遵守。以色列现政府亦应恪守前政府作出的承诺和达成的协议。他说,以色列人民中要求和平的愿望很强烈,相当多的人希望沿着拉宾的道路前进。
钱其琛强调,中东问题要取得最终解决,必须遵守“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和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
穆巴拉克完全赞成钱其琛的看法,认为目前和平进程受阻完全是由于以色列现政府以安全为借口对和谈采取强硬政策,这只会对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有关各方都造成严重后果。他呼吁以色列方面切实履行马德里和会以来所作出的承诺。
双方在会谈中还就两国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钱其琛高度赞扬中埃两国关系。他说:“今年4月埃及总理詹祖里访华时,双方达成了一些很好的协议。中埃两国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共同的观点。中国非常感谢埃及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给予中国的支持。”
穆巴拉克说,埃及尽管在人权问题上受到压力,但仍认为埃及无权干涉别国内政,不同意以人权为借口对中国施加压力。他说,实际上最违反人权的国家恰恰是在人权问题上向别国施压的国家。
钱其琛还向穆巴拉克介绍了当前中美关系和江主席最近访美的情况,并强调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
穆巴拉克表示,埃及将继续坚持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钱其琛对此表示感谢。
本报开罗12月24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正在此间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24日在埃及外交部同埃及外长穆萨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增进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谈到伊拉克问题时,穆萨对埃中两国就此问题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良好合作表示赞赏。
钱其琛说:“我们认为联合国有关海湾问题的决议应得到严格执行,我们支持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但核查已进行很长时间,不应无限期核查下去。我们也支持‘石油换食品’的决议,以缓解伊拉克人民所遭受制裁之苦,并随着安理会有关决议的实施,逐步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
在谈到世界的安全与和平问题时,钱其琛说:“本世纪的历史表明,世界的安全与和平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密不可分。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一方面可以积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若处理不当,也会对各国经济安全造成影响。各国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经济结构,防止出现‘泡沫经济’。同时在开放金融市场时,必须警惕国际投机性游资的冲击。”穆萨表示完全赞同钱其琛的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钱其琛同阿盟秘书长会谈
本报开罗12月25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25日上午在阿拉伯联盟总部“阿拉伯之家”同阿盟秘书长马吉德举行了会谈。
马吉德欢迎钱其琛在访问埃及期间访问阿盟总部。他说:“去年5月江泽民主席曾对阿盟总部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这次中国外长又一次来访,说明中国十分重视加强同阿拉伯世界的友好合作关系。”他表示,阿盟十分关注钱其琛此次访问中东,并高度赞赏中国对阿拉伯正义事业的理解和支持。阿盟也重视中国在亚太的作用,以及中国在走向多极化的世界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钱其琛对能在阿盟总部与马吉德秘书长再次会见感到高兴。他说,中国始终重视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的关系。他积极评价阿盟在马吉德秘书长的主持下,为维护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和利益、调解阿拉伯国家与其他方面的矛盾、维护地区稳定、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所作的不懈努力。
钱其琛说:“中东和世界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阿拉伯国家面临诸多考验,团结阿拉伯国家、增强合力、应付挑战是阿盟担负的重任。中国重视阿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地位,愿意加强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他表示,中国一贯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义事业,支持中东和平进程,也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权利的斗争。
钱其琛说:“值此世纪之交,巩固中国和阿拉伯各国之间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和全面合作的国家关系非常重要。我认为,中阿关系发展有很好的基础。首先,我们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其次,中阿加强对话,密切磋商,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磋商机制。第三,我们有条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发展。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在世界上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在市场和资源方面也拥有优势,双方合作领域广阔,前景美好。第四,在国际事务中,中阿可以进行很好的合作。中国愿意同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加强协调与合作,在国际事务上相互支持与配合。所以,中阿合作是发展中国家联合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马吉德表示完全赞同钱其琛提出的四点重要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刚果(民)表示将以中国为其发展榜样
新华社金沙萨12月25日电 (记者李发全、王运久)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特别新闻顾问萨孔比24日在总统卡比拉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刚果(民)将把中国作为自己发展的榜样。
萨孔比说,几天前,卡比拉总统率大型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了重要而富有成果的访问,亲眼目睹了一个正在依靠自己的力量迅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国家。他说:“根据我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刚果(民)决定将中国作为本国未来发展的榜样。”
萨孔比指出:“我们并不拒绝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尤其是同西方国家的合作。我们决定把同中国的合作置于优先地位,是因为与中国的合作总是富有成果的。”
萨孔比说,刚果(民)独立37年来,同西方国家的合作令人失望,因此同中国发展合作关系是合乎时宜的。他说,中国总是给予受援国以真诚的帮助,实行“受援国和援助国一律平等”的原则。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外长:俄中关系取得巨大进展
据新华社莫斯科12月23日电 (记者张金海)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23日说,俄罗斯今年同中国的关系取得巨大进展,同亚洲其他主要国家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他同时表示,俄罗斯依然对北约东扩持消极态度。
普里马科夫是在俄外交部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俄1997年外交政策问题时作上述表示的。
普里马科夫认为,中国是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他说,俄罗斯同中国正在发展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中两国今年完成了4200公里东段国界的勘界工作,并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俄中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亚太地区其他国家间同样问题的解决作出了榜样。


第6版(国际)
专栏:

  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被捕
警方尚未宣布原因
据新华社卢萨卡12月25日电 (记者王能标、荣守俊)赞比亚联合民族独立党负责宣传和新闻的副书记契坦巴拉25日证实,赞比亚前总统、该党领导人卡翁达25日早晨被警方逮捕,现关押在卢萨卡的卡姆瓦拉拘留所。
契坦巴拉在该党总部对记者说,警察25日早上6时包围了卡翁达在卢萨卡的住所并逮捕了这位曾执政27年的总统。警方没有宣布逮捕卡翁达的原因。契坦巴拉表示,联合民族独立党中央委员会将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卡翁达3天前刚从国外回国。卡翁达是在赞比亚10月28日未遂政变前夕离开赞比亚,以寻求国际支持。政变发生后,有传闻说卡翁达因害怕回国后被捕而将在国外寻求避难。
据悉,赞比亚各政党已决定下月10日举行各党党首参加的党际对话,讨论国家的重大问题。卡翁达的被捕将给党际会议能否如期召开打上问号。


第6版(国际)
专栏:

  墨恰帕斯惨案调查获进展
 拒绝外部干涉对事件的调查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12月24日电 (记者沈安、庄霞琴)墨西哥政府今天宣布,墨西哥警方对恰帕斯惨案的调查取得初步进展,一批涉嫌参与此案的人员被拘留审查。
据墨总检察院发表的最新公报,22日晚,约60名全副武装的人员突然冲进恰帕斯州切纳洛市阿克特阿尔村一个土著难民临时居住点,向前几天因原居住地发生暴力冲突而逃到该村避难的难民开枪扫射。到目前为止,已有46人死亡,25人受伤。
公报指出,事件发生后,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并根据惨案的20多名幸存者提供的情况于23日晚拘捕了4名涉嫌参与袭击行动的人员。随后,警方根据掌握的线索,又拘捕了12名嫌疑人员。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12月24日电(记者沈安)墨西哥政府24日强调,墨将独立自主地调查处理22日在恰帕斯州发生的屠杀事件。墨外交部是针对美国政府发言人以及一些国际组织要求墨政府调查恰帕斯惨案的谈话发表上述声明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高官:美中关系发生积极变化
据新华社华盛顿12月22日电 (记者李红旗)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思22日在这里说,1997年美中关系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尽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双边问题,但人们普遍认为它是稳定双边关系的重要步骤。
罗思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只要同一年前的情况作一下比较,就会发现美中关系上发生的“非常积极的变化”。他说,有人曾担心美国国会将拒绝延长给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和香港回归将使美中关系面临新的麻烦,结果延长给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的提议在国会获得通过,政府的决定在国会得到两党的“相当大的支持”。
他指出,通过安排和实施江泽民主席访美计划,两国关系得到了全面稳定;尽管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但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将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使美中双边关系有了不同的内容。
罗思认为,美中双方目前正就朝鲜半岛、南亚、海湾和环保等实质性问题开展“更富成果”的对话;双方决定定期进行高层会晤,以使双边关系发展不再受政治起伏的影响。他说,两国同意求同存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此外,在不扩散核武器与和平利用核能问题以及人权问题上,双方的接触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罗思重申了美国关于“一个中国”的立场,并说美国不打算改变这一政策。


第6版(国际)
专栏:

  米卢蒂诺维奇当选塞尔维亚总统
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选举委员会二十三日宣布最终统计结果,南联盟外长米卢蒂诺维奇在二十一日举行的选举中当选为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卢蒂诺维奇一九四二年生于贝尔格莱德,一九六五年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律系。他曾任南联邦议会社会政治院议员、塞尔维亚共和国教育部长、塞尔维亚执委会委员、南联盟外长等职。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将于下月确定第二阶段撤军方案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二十四日在耶路撒冷表示,以政府将于明年一月确定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的第二阶段方案。内塔尼亚胡在议会外交和国防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如期确定撤军方案的前提是,在此期间不发生针对以色列的恐怖活动。他说,以色列将在撤军方案确定后,利用五个月的时间来考察巴勒斯坦方面是否切实履行了其打击恐怖活动的义务,随后才会考虑方案的实施。(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亚形势研讨会在京举行
为期一天的“南亚形势研讨会”二十五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十多个中国研究机构的近四十名专家、学者就一年来南亚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及安全形势进行回顾并展望。一些学者认为,今年南亚形势趋于缓和,印度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邻国的关系有一定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和问题。学者们对这些障碍和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探讨。研讨会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与中国南亚学会共同举办。(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怪病夺走肯尼亚百余人生命
肯尼亚新闻界二十三日透露,近三天来,一种怪病已使肯尼亚东部一百四十多人丧生。怪病的症状是患者腹泻、呕吐和出血。肯尼亚东部省的卫生界负责人表示,这可能是一种出血热,是由传播疟疾的蚊子传播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根廷立法保护南极鲸
阿根廷议会最近通过一项关于保护南极鲸的法律,宣布对捕杀各种鲸类的违法行为施以一百万至二百万美元的罚款,用以保护此类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据介绍,生活在南极洲周围海域的大批巨鲸由于不断遭到捕杀,数量日益减少,一些稀有种类已经濒临灭绝。(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18日,波恩市的一些小学生在德国邮政公司大楼门前参加模拟街道自行车交通考试,孩子们被要求在200多米的距离内无失误地穿越各种障碍。德国邮政公司与全德汽车驾驶员俱乐部联合举办的这项名为“安全到达目的地”的活动,旨在对青少年进行道路自行车交通常识教育和骑行技能训练,以保证孩子们骑车上街的安全。这是全德汽车驾驶员俱乐部的一名成员在地面上摆放模拟障碍物,让孩子们骑车通过。 
          新华社记者 黄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