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报告
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新华社华盛顿12月21日电(记者翟景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1日在此间发表一份临时评估报告,再次调低了它对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
报告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比以前估计的要严重。预计世界经济今年的增长率为4·1%,明年降为3.5%,是5年来增长最缓慢的一年。这比10月份该组织公布的预测分别低了0.1和0.8个百分点。
基金组织还调低了对多数地区和国家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测。根据它的最新估计,今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3.9%,明年为3.6%。其中美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今年的3.8%下降到2.4%,日本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1.1%。
预计今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5.9%,而明年仅增长4.9%,比10月份的预计低了1.3个百分点。其中亚洲地区今明两年的增长率预计分别为6.8%和5.7%,比先前的预测下调了0.9和1.7个百分点。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的经济增长都将明显放慢。
基金组织还对世界商品和劳务贸易趋势作了新的预测。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长幅度为8.6%,明年降为6.2%。其中工业国今明两年的贸易增长幅度为9.3%和6.1%,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幅度为9.6%和7.7%。
报告认为,如果经济和金融政策得力,亚洲地区经济可望在1999年开始回升,但不会像墨西哥和阿根廷在1994—1995年金融危机后那样出现高速V形大回升。如果改革措施不得力,信心危机依然存在,那么投资者就有可能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新兴市场。


第7版(国际)
专栏:

热闹的圣诞市场
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在这一年一度的节日前夕,圣诞市场的热闹景象颇有点类似中国的庙会或集市,各种手工艺品和圣诞小吃,吸引着无数的人们。
左图为奥地利维也纳圣诞市场夜景。
右图为德国特里尔市圣诞市场上,孩子们购买圣诞老人的小红帽。
本报记者 李仁臣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编辑点评
今年,欧盟在经贸、政治和安全等多方面向美国发起挑战,欧美之间摩擦和纠纷不断。其背景是:欧盟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实力有所增强,以决定如期实施欧元为标志的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欧盟各国“共同利益”观念增强,正以整体形象出现,就赫—伯法起诉美国便是例证;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美国谋求“单极世界”的努力不断受挫。
另一方面,欧美的价值观相同,经济上高度融合,战略上有共同利益,所以它们之间依然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争执虽多,一般不致失控。
迄今,欧盟还未形成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防务上仍然离不开美国。因此,欧洲仍需要继续保持同美国的同盟关系,必要时还得作些让步。但欧盟对美国的牵制力增强,主张欧美趋向均衡,这种趋势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贸易制裁
赫-伯法广受抵制 达马托法不了了之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魏崴
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3月签署了赫尔姆斯—伯顿法,以强化对古巴的封锁为由,要严厉制裁在古巴投资和贸易的外国企业。同年8月,克林顿又签署了达马托法,要惩罚向伊朗和利比亚两国石油工业年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理由是打击国际恐怖活动。
这两个带有治外法权性质的法案,遭到欧盟的反对和抵制。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空前的强硬和一致,严厉谴责美国的这些蛮横措施。当年4月,欧盟委员会就赫—伯法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美国。美欧关系骤然紧张,成为国际生活中瞩目的现象。为了避免对抗,双方加紧磋商。今年4月11日,双方就赫—伯法引起的贸易争端达成一项谅解协议:美方承诺在克林顿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内推迟实施赫—伯法中损害欧盟利益的条款,并谋求国会对上述条款予以修正;欧方则暂不起诉美国。4月14日,欧盟正式宣布将起诉时间推迟6个月。10月15日是欧盟恢复起诉的期限,欧美于14日开始紧张磋商,但没有取得进展,双方只好同意维持现状。15日晚,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宣布,再次推迟对美国的起诉。
今年8月间,美国国会对达马托法进行了修改,将外国公司年投资额的上限从4000万美元降到2000万美元,意欲进一步强化国际制裁。然而,9月底,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联合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的公司,同伊朗签署了一项价值20亿美元的合同,公然向达马托法挑战。法国总理若斯潘公开批评美国说:“美国的法律只能在美国执行,不能拿到法国来执行”;欧盟负责贸易事务的委员布里坦发表声明指出,对道达尔公司实施制裁是“违反国际法”的;10月6日,欧盟卢森堡外长会议重申坚决支持道达尔公司。由于欧盟强有力的抵制,达马托法不了了之,法国报纸讥讽它为“稻草人”。
12月5日,欧美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晤时,欧盟重申拒绝屈从美国的治外法权,并表示如果争端得不到妥善解决,欧盟仍可能重新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明年4月26日将是欧盟恢复起诉的最后期限。然而,一位欧盟官员私下透露,届时如达不成妥协,这桩公案还会旷日持久地拖下去,但只要美国不对欧洲企业实行制裁,欧盟也就会原地不动。
欧盟国家与美国围绕赫—伯法和达马托法的矛盾,反映了它们经济利益的碰撞。两伊都是主要产油国。伊朗的石油市场自不待言,以伊拉克论,自从联合国逐步解除对它的经济制裁以后,西方国家纷纷看好这一市场。所以欧洲国家鼓励本国企业积极参与两伊的重大项目,确保欧洲国家在这一重要地区的经济利益。
综观今年欧美赫—伯法、达马托法之争可以看到,欧洲向美国的强权政治发出了挑战,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在经济利益攸关的事务中,已经难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欧洲。
(本报布鲁塞尔12月21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北约防务
盟主拒绝分权 法国暂停重返
本报驻法国记者果永毅
今年,由于美国坚持强硬立场,法国在北约内部建立欧洲防务支柱的努力严重受挫。
1995年底,希拉克总统作出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和从内部改造北约的决策。去年,这一设想获得了显著进展:北约外长柏林会议就“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达成协议,并批准建立一支可由西欧联盟指挥的“多国多兵种部队”。然而今年,法国在推动欧洲防务建设方面处处受阻,举步维艰。
在北约改革问题上,法国主张将长期由美国人担任的北约南欧司令部司令的位置让给欧洲人,以体现北约的“真正改革”和“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并为此提出不少建议,但遭到美国断然拒绝。法国总统府与总理府于7月初马德里北约首脑会议前夕发表联合公报,指出因在分享联盟指挥权问题上与华盛顿达不成一致意见,法国认为目前尚不具备重返北约一体化指挥机构的条件。马德里会议期间,希拉克再次向克林顿提出南欧司令人选问题,但再遭拒绝。有消息说,美国曾建议在法国南部港口土伦建立一个所谓快速部队指挥所,由欧洲人指挥,分担部分南欧司令部的工作。这种象征性的让步不能为法国所接受。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威胁法国说,法国如果今年年底前不返回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它将会被排除在调整后的所有北约军事指挥部之外。希拉克毫不示弱,他警告美国说:“如果欧美关系继续失衡,北约将不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
法国目前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法国在基本条件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不可能降格以求,自损形象。另一方面,法国既已迈上重返之路,就不可能后退。这种不进不退的局面,甚至引起一些欧洲盟国的疑虑。9月30日,德国国防部长吕厄发表谈话,公开劝告法国不要“自我孤立”,尽早回到北约一体化指挥机构中来。但法国并不准备放弃自己的计划。希拉克指出,法国将继续努力推进北约的改革,“只有实现北约内部防务的均衡,欧洲才能拥有自己真正的地位”。10月1日,法国国防部长里夏尔再次重申,法国在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问题上无意改变既定立场。这一声明可以被看作是对美国提出的时间表的最新答复。
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受挫和它所谋求建立的北约“欧洲防务”未取得进展表明,在北约内部实现防务的均衡,即“美国支柱”和“欧洲支柱”的平衡,是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法国孤掌难鸣,只有随着欧洲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随着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形成,这一目标才有可能逐渐变为现实。
(本报巴黎12月21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拉美地区
欧洲乘虚而入 美国忙护后院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张仓吉
今年,美欧都在加快同拉美国家的自由贸易谈判,为下世纪在该地区的角逐做准备。
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重点在欧亚,对美拉关系有所忽视,加之美国借反毒、移民、环保、贸易等问题,对拉美国家内部事务横加干涉,美国与拉美一些国家的关系跌入低谷,美在拉美影响力下降。欧盟国家趁美国冷落拉美之际,通过大量投资和签订一系列经济、文化协定,先声夺人,加强同拉美的合作关系,大举进军拉美市场。欧盟同拉美的贸易增长速度超过它同美国的贸易增长,已成为南方共同市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去年达400亿美元。欧盟对拉美投资的70%也集中在南方共同市场。
在欧盟国家中,西班牙是同拉美国家发展关系的排头兵。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和首相阿斯纳尔今年相继访问了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巴拿马、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国,今年11月他们还出席了在委内瑞拉举行的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以示对拉美的重视。3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对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巴拉圭和阿根廷5国进行了访问。这是自戴高乐总统1964年访问拉美以来,第一位法国总统访问拉美,是法国重返拉美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美国不愿看到自己在拉美的影响减弱,更不允许自己的“后院”被他人染指。因此,克林顿从第二任期开始,就把修复同拉美国家的关系摆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地位,他重提在2005年建成美洲自由贸易区,力图以此拴住拉美,谋求跨世纪的战略利益。为此,克林顿今年两次出访拉美,会见了20多位拉美国家领导人,并承诺在国际扫毒合作中尊重别国主权,妥善处理拉美移民问题,暂缓实施赫—伯法中有关惩罚外国公司的条款等。上述政策措施受到拉美国家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和拉美间的紧张关系。
美欧在拉美争夺的总态势,是欧攻美守。欧盟同南方共同市场关于在2005年建成洲际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双方不久前又在乌拉圭举行一轮“预备性谈判”,具体磋商1999年正式谈判的细节。墨西哥12月8日还同欧盟正式签署了《建设经济伙伴、政治协商与合作关系》的协定,并确定明年第二季度开始建立墨欧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相反,美国倡议的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今年却未有明显进展。克林顿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在奋起直追,力图扭转形势。他不久前发表讲话说,不管拉美国家立场如何,明年一定要启动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否则为时太晚。
拉美日益受到美欧重视,除经济利益驱动外,政治因素也在起作用。随着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拉美正在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拉美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表达自己意见的声音“越来越大”。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谁争取到拉美国家的支持,谁就会有更大的发言权,就掌握更大的主导权。这也是美欧今年分别发动“拉美攻势”的原因。
(本报墨西哥城12月21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中东事务
美一言堂受挫 欧发言权增大
本报驻埃及记者朱梦魁本报驻法国记者果永毅
今年,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僵局,有关方面特别是美国和欧洲在阿以之间展开了各具特色也各有所图的调解斡旋活动。总的特点是,大体合作,不无竞争。
随着波黑局势的尘埃落定,美国总统克林顿力求在第二个任期内,打破内塔尼亚胡就任以色列总理后中东和谈出现的僵局,作为个人政绩的标榜和美国在全世界肩负“领导作用”的体现和证明。为了更加直接而有效地把握中东和谈,同时阻止俄罗斯与欧洲的介入,华盛顿建立起一套专司中东和谈的调解机制,委派专职的中东事务调解员罗斯不定期地往返中东,分阶段斡旋;将巴以谈判等重要活动的地点由该地区转移到美国;力图维持美国主导和独揽中东和平进程的局面。
然而,美国继续偏袒以色列的不公正立场,促使逐渐丧失信心和耐心的阿拉伯人进一步向欧洲方面靠拢。2月中旬,以色列政府决定在东耶路撒冷修建新的犹太人定居点,使中东和谈深陷泥淖。这种僵局为欧洲的介入提供了机会。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等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多次呼吁并积极敦促欧盟发挥作用,以帮助实现全面公正的中东和平,阿拉法特等阿拉伯领导人也频繁地叩响欧罗巴的大门。而欧盟方面的代表团也成为中东地区的常客,4月,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商讨欧盟驻中东特使莫拉蒂诺斯的建议,要点一是制止恐怖和暴力活动,二是停建犹太人定居点。9月,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中东未能取得成果,欧盟的调解活动便乘虚而入。继11月中旬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外交大臣普斯率欧盟代表团到中东穿梭访问之后,法国外长韦德里纳于下旬访问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欧洲国家斡旋中东和平表现出和美国不同的特点,既注意以色列的安全,又强调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随着欧盟对中东事务影响的增强和美国开始批评以色列的政策,以色列开始增加同欧盟的接触与磋商。12月上旬,内塔尼亚胡访问德、法两国,争取波恩和巴黎对其从约旦河西岸撤军计划的支持。但是,他受到法、德两国领导人的批评,说这一撤军计划不足以推动中东和谈和在巴以间建立信任。12月7日,韦德里纳同奥尔布赖特会晤,双方一致认为,以色列必须从约旦河西岸“大规模撤军”。在准许巴勒斯坦劳工自由往来等问题上,法美双方的看法也趋向一致。此前几天,卢森堡外交大臣普斯在华盛顿说,欧美正在就中东和平问题寻求共同立场,并拟发表一个共同声明。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遏制伊拉克和伊朗的政策也受到欧盟国家的抵制。新年伊始,法国便宣布不再参加多国部队在伊拉克北部的任何军事行动,原因是不满美国单方面延长和变更这支部队的任务。这个决定使在海湾战争中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更加涣散。
在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方面,欧盟坚持要求允许伊拉克以石油换食品。在11月份美伊武器核查风波中,除了英国,欧盟国家均反对对伊拉克动武,主张和平解决争端。
欧盟除了一致反对制裁伊朗的达马托法,还着力改善和伊朗的关系。11月,欧盟15国大使先后返回德黑兰,结束了因柏林法院指控伊朗领导人而引起的长达半年的外交危机。欧盟同伊朗关系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使美国遏制伊朗的政策受挫。12月16日,克林顿对伊朗总统哈塔米和解的讲话作出积极回应,表示要同伊朗“进行真诚对话”。
欧美在中东地区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随着欧盟在中东影响的不断扩大和俄罗斯介入中东事务,今后美国想继续保持中东和谈“一言堂”的局面,恐怕不那么容易了。
(综合本报开罗、巴黎12月21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