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领导干部要做表率
本报评论员
当前,学习十五大精神,展望跨世纪目标,人民群众热情很高,干劲很足。在这种很好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做表率,走在群众的前头,促进形势的发展。
首先要做学习的表率。十五大报告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一本“百科全书”,是相当长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认真研读十五大报告,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牢牢把握十五大的主题,明确十五大提出的纲领、任务和方针政策。要密切联系实际,根据十五大精神部署工作,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向群众进行宣传。学习的任务很重,很迫切。在日新月异的当代,谁也没“老本”可吃。谁不认真学习,谁就要落后,就没资格当领导。除了要认真学习十五大报告,学习邓小平理论以外,还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学习做好工作必需的一切知识。
还要做发扬优良作风的表率。作风问题,实质上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当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绝不能脱离群众。实现宏伟目标,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在,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只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和改革开放的实践。领导干部要走出高楼深院,走出“文山”、“会海”,带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真抓实干,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理论上政治上要清醒坚定,作风上要扎实。
还要做贯彻民主集中制、增强团结的表率。我们党是个讲民主的党,也是个讲集中的党,是个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是大局。在领导班子内部,要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不能一人说了算,也不能没人说了算。领导之间,既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又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光明正大,表里如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干部不能沾染资产阶级政客的恶习。目标是同一个,宗旨是同一个,要同心协力。要互相“补台”,不能互相“拆台”,既不允许“窝里斗”,也不能当“老好人”。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实现十五大确定的任务,关键在党,在干部,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发挥表率作用。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得意之笔”

  广东: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
编辑点评: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其经济发展之迅速是人们熟知的。但是广东省还是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知道的人就不很多了。其实,广东森林资源的丰富,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写下过“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的诗句。只是有一个阶段,在“左”的路线影响下,广东的绿化遭到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篇报道就生动地描绘了它今天“更加郁郁葱葱”的喜人景象。
当今世界,环保意识已成为人类现代意识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环保也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的祖先曾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今天的广东人认识更为深刻。他们把荒山当作一个“合资伙伴”:荒山提供土地,广东人提供劳力和树苗。经过几年的“合作”,荒山披上了绿装,广东人获得了木材、水果、水源、新鲜空气和美丽的风光,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开创了新的基础。作为这个“合资项目”的决策者和组织者的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希望在山、潜力在山、致富在山”的思想,要求各地市县负责人立下“军令状”,从而实现了“五年种上树,十年实现绿化”的目标。实践证明,其目光是远大的,气魄是宏大的,措施是得力的。
本报广州12月20日电记者梁兆明报道:南粤大地风光好,郁郁葱葱满眼绿。从粤北五岭到粤东粤西山区,莽莽林海遮天蔽日,云雾缭绕;从潮汕平原到珠江三角洲,农村林网纵横,城市掩映在绿树花丛中;雷州半岛漫长海岸线,宽达1公里的防风林带蜿蜒数百公里,如绿色长城护卫着陆地田园……如此喜人景象,是广东省干部和群众坚持不懈造林绿化的结果。
广东省绿化造林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广东全境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70%。乱砍乱伐林木的现象,从5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进入80年代,大自然的惩罚开始清醒了人们的头脑,人们一改过去“一把锄头种树,百把斧头砍树”的状况,转向全面封山育林。全省森林覆盖率在1985年回升到27.7%,但仍有5000万亩荒山。还有不少山区县面对荒山秃岭、穷山恶水不去治理,却不顾实际,盲目经商办厂,遇到挫折就怨山,说“山区穷,无出路”。
面对这种情况,广东省委鲜明地提出“希望在山,潜力在山,致富在山”的口号。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十年绿化广东大地的决定,提出“五年种上树,十年实现绿化”的战略目标。在当年召开的全省山区工作会议上,各地市县的负责人向省长立下“军令状”,南粤大地迅速摆开了气壮山河的造林绿化会战。仅仅5个春秋,全省绿化5000万亩荒山,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93平方公里。1987年森林覆盖率已达48.9%,开始出现木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好势头。1993年提前两年实现了绿化广东大地的目标,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称号。今日,南粤大地有林面积增加到9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6.3%,活立木蓄积量达2.8亿立方米。
记者近日走访南粤大地,所到之处,山溪绿水长流,瀑布飞泻,走兽出没,飞鸟投林。生态环境改善了,不仅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美化环境,而且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水旱灾害,为农业的稳产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省农业部门介绍:广东这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农业还是年年获丰收,其中粮食总产去年达到1891万吨,比上年增加88万吨,连续3年增产,都得益于造林绿化。
好山好水好风光,造就了最富吸引力的招商引资环境。这些年来,外资源源流入林海茫茫的深山大谷间,兴办森林资源增值工业,加上在国际市场上有强大竞争力的松香、优质水果、药材等山野产品,不断壮大全省外贸出口的阵容。更加可喜的是,山区人民昔日犯穷怨山,如今视山为宝地,高歌“希望在山,致富在山”了。在造林绿化中大抓水果发展,到1992年,7年间新种优质水果663万亩,新种面积和产量与1985年比较,分别增长2.5倍和2.7倍,营造出财富丰厚的山上“绿色银行”。粤西云开大山横陈的县级市高州,荔枝、龙眼、香蕉等果木绿满山裙,全市水果上山9.2万公顷,年产水果50多万吨,农民人均年收入接近“小康”水平。全省随着林业经济的日益发达,山区贫困人口逐年大幅度缩减,可望在今年全部脱贫。
目前,广东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绿化南粤大地的思路,巩固绿化成果,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着力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第二次飞跃”,将山地、城市、村镇作为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体系来建设。


第1版(要闻)
专栏:

  龙头高昂湄洲湾
——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谢国明
风平浪静的湄洲湾南岸,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炼油化工企业拔地而起,高高的炼塔直指云天;一个可以停靠15万吨级巨轮的油码头长臂揽月,伸向海湾。这就是福建省的第一支柱产业——石化产业的龙头企业: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到今年9月,建成投产4年的福炼,形成固定资产净值40多亿元,上交利税和折旧费等20多亿元,相当于为国家赚回两个同等规模的炼油化工企业。福炼董事长兼总经理周纯富说:“我们靠的是高起点规划,高科技投入,高标准管理,自加压力,不断进取,决心与世界先进水平一争高低。”
      高起点规划,后来居上,多项指标居国内同行前列
福建能源、原材料短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利用湄洲湾天然深水避风良港的优越条件,建立大进大出的能源和原材料加工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需要。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筹建福建炼油厂,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福建省政府共同出资。
是建一个成熟技术的炼油企业,还是建一个先进技术的炼油企业?周纯富等负责筹建的同志主张建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炼油化工企业。
炼油装置的工艺设计、技术装备、场地布局、工程建设、设备安装,全部高起点跟踪国际90年代的先进水平。1990年6月,福炼正式开工兴建。为了控制基建成本、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福炼人积极探索,创造了“小筹建,大承包”的基建管理新方法,福炼本身只管筹款和成本控制、监督工程进度、建设质量,充分利用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资源和成功经验,由施工单位承包。几年艰辛,工程圆满:
基建投资严格控制在预算成本之内,为全国大型基建工程的成本控制写下了新纪录。
年加工原油250万吨的10套主要炼油装置和配套工程,从动工兴建到全部建成投产,只用了40个月,建设工期之短,速度之快,在全国同行中名列第一。
10套装置联动试车一次成功,当年接受国家生产计划产生效益,在国内同行中名列第一。
福炼的10套炼油装置,只设一个中心控制室,全部采用电脑自动集散型控制,为国内石化企业开创了全新的生产控制系统。
今年夏季,福炼利用正常的停机检修期间,进行技术改造,原油年加工能力提高到450万吨,职工人数3000,仅为国内同等规模炼油企业职工人数的1/3;生产车间操作工人313人,达到国际同等规模炼油企业的先进水平。
      高科技投入,攻关夺隘,高素质创造高效益
福炼原先设计的工艺方案是加工胜利油田的原油。但是建成投产以后,国内原油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福炼被安排加工进口原油。4年来,福炼已经加工过23种原油,其中19种为进口原油。
从炼国产原油改为炼进口洋油,对炼油装置的工艺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福炼人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功能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桌面炼油厂”,输入各种原油的全部物理指标,让电脑进行模拟炼油,得出最佳方案,进行不间断连续生产。他们与清华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包括自动化操作系统、过程监控系统、生产计划调度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到经营决策系统的计算机辅助管理集成生产系统,实现了从原油的采购、储存、混合、生产、销售到决策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一体化和最优化。福炼的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是石化行业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项目。
记者在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的中心控制室看到,打开其中的实时信息系统,全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一目了然;要求提供到岸原油情况和最佳混合比例,只等了2分钟,就出来一条混合比例最优化曲线。面对电脑,记者见不到任何“壮观”的场面,也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辛勤劳动。但是,在这轻松地敲击键盘和移动鼠标的背后,是福炼投入的3800万元人民币和3年来数十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结晶。
高科技使高起点建设的福炼如虎添翼。今年夏季,福炼投资2.1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将炼油能力从250万吨扩大到450万吨,生产能力扩大了80%,技术改造时间仅仅55天,比正常的停机检修时间只多了10多天。
福炼不仅注重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而且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的科技素质。
周纯富说:“一流的设备要靠一流的职工去操作,一流的质量要靠一流的职工来保证,一流的效益要靠一流的职工去创造。”
福炼把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作为头等大事。企业内部建立了培训中心。每个职工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领取上岗证以后才能上岗。一线操作工中不仅有中专毕业生,而且有大学毕业生。3000名职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占1/3。但是他们不满足,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与福州大学等合作开办大专班,鼓励职工在职攻读研究生,以便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他们鼓励操作员从岗位操作向系统操作发展,从一人盯一个岗发展到一人操作一个系统,既培养了全能型的操作工,提高了职工素质,又精减了职工。今年8月,福炼开展“优秀操作工”活动,得到了全体职工的积极响应。10月全公司评出优秀操作工29名,相当于八九两月的总和。
走进福炼的厂区和生活区,纵横交错的管网,没有“跑冒滴漏”现象;宽阔平坦的混凝土路面上,见不到一丝废弃的杂物。绿草如茵,见不到被人乱踩乱踏的痕迹;繁花似锦,没有人去乱采乱摘……凡此种种,无不显示着企业的文明程度。
      高标准管理,增效节支,增强发展后劲
福炼的负责人,曾在大庆工作过。大庆精神大庆人,“三老四严”是传家宝。福炼人继承发扬大庆精神,企业内部管理严字当头,一丝不苟。
福炼建成投产4年来,岗位练兵活动从不间断。各车间班组根据各自的特点,将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制成卡片,每日一小题,每周一大题,对职工逐日逐周进行考核,以提高职工应付突发事件和处置各种事故的能力。每个班组都设有精神文明建设、政治学习、岗位练兵、巡回检查、班组经济核算、安全生产活动、劳动纪律、设备隐患、设备特护等10余种记事本。每次政治学习的情况,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特护设备的运行情况等,都有详细的记录。“企业内部管理,关键在基层,在班组。”福炼为此专门制定了班组工作十大条例,安全生产的十大禁令。一次,制氧车间的休息室发现了几个烟头,公司按章从严处罚,违章人员被罚了5000元。
去年以来,原油涨价,成品油降价,福炼的减利因素达3亿元之巨。面对严峻的形势,福炼开展增效节支活动,深挖内部潜力。常减压车间采用指标分解、图表上墙的直观方式,将增效节支的任务落实到人,设法提高成品油收率,增加效益5000万元。
对于一个年销售收入数十亿元的企业来说,一年100多万元的电话费不算大事。但是,福炼以前三年的平均通话费为基数,从总经理开始,对办公电话和住宅电话全部实行经费包干。超支自负,节约有奖。仅此一项,1996年全年的电话费支出比实行包干前的1995年减少了2/3。尝到甜头以后,福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住房、医疗、差旅费报销制度等都进行了改革。
福炼的先进技术装备和严格管理,不仅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首肯,也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青睐。世界石油巨头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和沙特国家石油公司阿美海外公司,经过多方考察,决定与福炼合作,在湄洲湾南岸兴建世界级的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以福炼45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为基础,将原油加工能力扩建到1200万吨,新建60万吨乙烯工程、45万吨聚乙烯工程和30万吨聚丙烯工程。这三项新建工程均为国内同类装置规模之首。10月13日,世界石油大会在北京举行期间,福炼与埃克森、阿美三方的合作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订。展望2003年,一个具有世界级规模的高科技石化基地,将在湄洲湾南岸崛起。
高起点的福炼,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附图片)
压题照片: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何文礼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本报驻汕头记者站成立
本报汕头12月20日电记者侯伟生报道:本报国内第三十八个记者站——人民日报驻汕头记者站今天正式挂牌成立。
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汕头市委书记许德立为记者站牌匾揭幕;本报副总编辑袁志发、汕头市委副书记江泓分别在成立仪式上致词。
汕头是我国5个经济特区之一,潮汕地区又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本报在汕头设立记者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汕头经济特区乃至整个粤东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宣传,也有利于通过汕头市这个窗口,进一步密切同广大海外侨胞的联系。


第1版(要闻)
专栏:

  钦州对外开放又上一层楼
业主责任制开港口建设先河
本报讯记者黄彩忠报道:到钦州港采访,但见港口一片热气腾腾,港湾里四五艘海轮正等候引导进港;两个万吨级码头在紧张装卸货物;长达10余公里的海岸线上,推土机、汽车正在推山填海,部分码头项目已成型,一大片仓储楼房拔地而起。我国第一个以业主为投资主体的港口正在广西钦州市出现。
年终的统计表明,今年钦州港开工及续建项目51项,总投资53.56亿元;签订合同或已确定业主的项目27项,总投资37.33亿元。在国家基本没有投资、自身财力又匮乏的情况下,钦州市领导更新思想观念,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对外开放又上一层楼。
钦州市地处广西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大西南最为便捷的出海口。1994年,钦州港建成两个万吨级码头。可惜截至去年,该市连一家像样的三资企业也没有,引进和利用外资不到全自治区平均水平的1/3。港口建设只有推向市场才能吸引更多资金滚动发展,现实逼迫市委、市政府狠抓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他们提出在思想上破除“起步晚没有大作为”的观念,树立“大开放,大发展;全方位开放,全方位发展”的观念。
钦州市在钦州港推出业主责任制,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开了我国港口建设之先河。目前已规划好20多个集装箱、散杂货、油品码头和10多个仓储项目。他们还把过去单一靠政府招商变为政府和企业集团一起参与,组建了由39家国内外大企业为股东的招商集团,今年以来实施项目10个,总投资额15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公补·自筹·民帮——
天水贫困农民别草房进瓦房
本报讯记者李德民、王义堂报道:新年前夕,记者驱车陇东黄土高原,只见农户住房青瓦片片。经过两年多的改造,甘肃省天水市最后四千多户住茅草房的贫困农民住上瓦房。
天水下辖五县二区,有农村人口五十万户、二百八十万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散居在偏僻地域的部分贫困农民长期住在夏不遮雨、冬不御寒的破旧茅草房里。天水市领导把改造茅草房作为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公补、自筹、民帮”的办法,限期改造。为此,市财政拨款二百一十八万元,平均补贴每户四五百元,主要用于农民购瓦,林业部门廉价提供檩椽,交通部门帮助运送。县、乡干部发动村民帮工、帮料、帮设计,下派干部包村、包户,终于使世世代代住茅草房的村民住进瓦房。
住上瓦房的村民感谢党和政府办实事。该市刘强村的村民在村头立碑纪念,上刻“党恩政德”。谈起这件事,天水市委书记刘长凯对记者说:“市里拿出二百一十八万,就解决了四千多户农民住房问题。而在城里盖一幢楼,一花就是几百万元。钱应花在哪里,劲应使在哪里,值得深思。”


第1版(要闻)
专栏:

  规划·筹资·实干——
达川老区建设抓基础增实力
本报成都十二月二十日电记者罗茂城报道:革命老区四川省达川地区建区四年,年年迈大步,经济实力增强,基础设施改善,落后面貌改观。
原达县地区是革命老区,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基础条件较差,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一九九三年七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达川地区后,地委、行署认真规划,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先后筹资十五点三亿元,大搞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全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昔日交通闭塞,如今四通八达。达县机场已于一九九四年扩建复航,达(川)成(都)铁路已全线通车,达(川)万(县)铁路准备工作顺利进展,达渝高速公路正在紧张施工。达川将成为连接川陕渝鄂的重要交通枢纽。此外,四年来,全区共新建、扩建公路八百八十多公里,铺设通信光缆九百零五公里,并普及了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达十三点八万门。
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全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一九九三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八,在全省排第六位;财税收入今年预计可达十亿元,比区划调整前增长二点三八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九九三年仅六百四十五元,今年可达一千六百四十三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圆满结束越新澳三国之行
李瑞环回到北京
胡锦涛等到人民大会堂迎接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圆满结束对越南、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正式友好访问,今天下午回到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钱正英、朱光亚,国务院外办主任刘华秋,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胡光宝,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宋金升,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中联部副部长李成仁,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作霖、梁金泉,以及越南、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驻华使节到人民大会堂迎接李瑞环一行。
陪同李瑞环出访的全国政协常委、秘书长朱训,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主席聂荣贵,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全国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蒋正华和全国政协委员滕进贤等同机回到北京。
本报凯恩斯12月20日电记者李学江报道: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圆满结束了对澳大利亚的正式友好访问,今天上午离开澳大利亚回国。
李瑞环主席是应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邀请,于14日抵澳访问的。访问期间与澳联邦总督迪恩、总理霍华德、副总理费希尔、外长唐纳和两院议长举行了会见;同霍华德总理共同主持了中澳建交25周年庆祝招待会;与澳地方官员和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访问达到了加强高层往来,增进互相了解,扩大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预期目的。离开澳大利亚时,李瑞环主席向澳总督迪恩、总理霍华德等发了感谢电。
澳大利亚昆州总理代表、青年与社区部长威尔逊女士,凯恩斯市市长派恩,联邦政府高级礼宾官布拉夫,澳驻华大使石励和我驻澳大使华君铎等到机场送行。
(附图片)
 李瑞环圆满结束越新澳三国之行回到北京,胡锦涛等在人民大会堂迎接。  新华社记者白连锁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宁波港装卸量创新纪录
宁波港发挥大型深水码头的优势,今年装卸量再创历史最高纪录。到12月20日,货物吞吐量累计已超过800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同时,宁波港先后开通了集装箱环球航线和欧洲干线,使每月的集装箱班轮达70多艘次,集装箱吞吐量也比去年增长25%以上。
(范伟国张逸耀)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中国武汉劳动力市场开业
为推进再就业工程、为下岗职工办实事,经劳动部批准,中国武汉劳动力市场12月17日开业。武汉劳动力市场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配有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该中心将立足武汉,辐射华中,服务全国。开业当天,1056人找到了工作。(罗盘王宏江)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安钢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河南安阳钢铁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日前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证书。安阳钢铁集团是国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他们以质量为中心带动各项工作规范发展,职工素质、岗位技能、规范管理等都有提高,其中钢铁质量提高两个百分点,目前总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近8亿元。(赵兴林)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黄浦江引水二期工程建成通水
为改善上海城市供水水质而兴建的黄浦江上游引水二期工程经过三年半的建设已全线建成,12月19日通水。二期工程为日供水500万立方米,比一期工程增加了一倍多,取水口位于上海郊区松江县境内。(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